师:很好!我们知道,元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社会进入衰落时期,封建专制不断加强,对文人的思想控制也在不断加强,士大夫文人只有通过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内心世界,所以这时候的画强调借物抒情。大家可以再看到这幅清朝郑板桥《墨竹图》,竹子非常清新俊逸,抒发了一个清高的文人情怀。大家可以仔细品味,郑板桥的竹子有种脱俗的感觉,看后让人非常静心。同学们,在欣赏国画的时候,我们不是一味地去看它像不像,而要更多去体会他的精神与气质,没有思想与内涵的人是画不出一副好画的,就算他画技再好,他的也是没有灵魂的。中国的水墨画,虽然没有涂颜料,它却会使你感受到春天的绿,秋天的黄和冬天的白,我们可以在画中找寻到自己精神的共鸣。好,刚刚讲了这么多,现在请一位同学看到这表格来归纳一下每个时期国画的不同特点。
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在安徽一带很有名气的“三庆”徽戏班,来到北京演出。徽戏在北京经常和其他剧种同台演出,注意吸收和借鉴他们的长处。尤其是与以唱二黄调和西皮调为主的汉戏的合演,逐渐形成了二黄与西皮的合流,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后来徽剧又吸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逐渐形成以“皮黄”为主要声腔的京剧。到1840年左右,京剧的唱腔、念白、剧本和表演已经成熟,尤其是出现了以演“京戏”为主的一批演员,他们不再以徽戏、汉戏为名,而以演“京戏”自居。从此,诞生了一个独立的剧种──京剧。2、京剧的发展早期的京剧以迷人的唱腔、丰富的剧目、精彩的表演和京腔京味吸引了观众,使京城出现了京剧热。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已经被京城市民承认,成为人们最喜爱的舞台艺术。并涌现出著名的“同光十三绝”。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爵士乐和摇滚乐是二战前后流行音乐的主流以及影视艺术的产生发展。②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及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和发展方向以及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和作用。③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对音乐影视作品的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2、过程与方法:通过音乐欣赏、问题探究法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影视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著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了解影视艺术是社会进步的产物。 二、教学重点 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电影、电视艺术起源与发展进程
一、说教材《开辟新航路》是高中《历史·必修二》第5课的内容。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历史: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新航路开辟经过以及影响。前4课内容介绍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从第5课开始学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本课内容相当重要,上承古代中国,下启近代世界。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真正开始融合为一个整体。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随后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发展。二、说目标1、课程标准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三维目标①知识与能力: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经过、影响。②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通过对新航路开辟过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和学习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B、通过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使学生认识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
一、教材地位《音乐与影视艺术》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I)第八专题中的第三节内容。音乐、影视艺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是社会进步的产物。19世纪以来的音乐与影视艺术糅合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元素,直接引领着文明发展趋势和社会风尚,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音乐、影视艺术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具有重要地位。本课分三个部分介绍了19世纪和20世纪音乐的发展与变化以及影视艺术的产生发展。下面我就谈谈对这节课的教学思路。二、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课标的要求是: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①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教师: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风格和不同精神内容的诗词,请同学们回顾必修一和必修二两宋中央集权的加强和经济的发展状况。学生:回忆回答。教师:请同学们结合时代背景和词的特点理解词为什么能够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学生:两宋时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商业发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词的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并且能够歌唱,更能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于是,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教师:宋代文人地位提高,宋词就是一个个时代的画卷:大宋的悲欢离合都写在了里面。除了词之外,宋代民间还兴起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学生:回答散曲的发展阶段及特点、元曲的含义、特点。教师:在中国古代诗歌辉煌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供人们闲来无事消遣的小说。
教学内容与分析本课内容是大众传媒的变迁,首先解题,了解什么是大众传媒。大众传媒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人类社会的传媒手段应运而生,可由学生总结出有哪些主要的方式。报刊、影视、广播,这三种大众传播媒体的依次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被称为三大媒介。由于互联网同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介一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即“网络媒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体会历史和时代发展的必然性,能够站在发展的角度、用历史的眼光思考问题。
3、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1)原因: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②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③直接原因: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2)内容: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但并不是禁绝海外贸易。康熙晚期,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乾隆时只开广州一处通商,并设立政府特许的贸易机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3)后果:①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③“闭关锁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国家的安全。教师可以设置问题:17-18世纪中国显露出哪些危机?
1.教材地位 本节内容承接了上单元的相关知识——解放战争时期国民经济面临全面崩溃,这一课从三个历史时期(即建国初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当时面临两大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和速度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本节教材主要介绍经济方面的探索情况,其特征是成功与失误并存、经验与教训交织,使探索道路呈现为曲折和发展的趋势。总结这二十多年的经验教训,为学生学习理解《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打下基础。2.教学目标掌握新中国成立到“文革”这段时期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活动,从成功与失误两方面归纳。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和教训进行分析和总结。
我们知道事物之间的矛盾会发生转化。但是,由于老子看不到转化的条件,更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他的思想,通过《老子》一书留传了下来。后来的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把“道”作为世界最高的原则,我们可以来看发生在庄子身上的一个故事:庄子在妻子死后,居然鼓盆而歌,朋友惠施去探望时责备他,他讲出一番道理:“当我妻子刚死的时候,我怎么会不难过?可是我省思之后,觉察到她不但没有生命,而且没有形体;不但没有形体,也没有气,然后在恍恍惚惚的情况下,变出了气,气再变化而出现形体,形体再变化而出现生命,现在又变化而回到死亡,这就好像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一样。这个人已经安静地睡在天地的大屋里,而我还跟在一旁哭哭啼啼。我以为这样是不明白生命的道理,所以才停止哭泣啊!”
在学生正确掌握了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之后,提出第五个问题:三民主义的局限性是由什么决定的?这一问题学生较易回答,为进入下一目教学打下基础。二、三民主义的实践这目内容在新课导入时已经涉及,故进行略讲,主要采用谈话法,与学生一起回忆、交流。在此基础上,提出探究问题五:在三民主义指导下,孙中山先生进行的一系列革命斗争其结局怎样?为什么会这样?第一问学生较易回答,第二问我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将向学生指出:由于三民主义的局限性,它不能指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成功,中国革命呼唤新的理论指导。从而过渡到下一目教学。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1、背景:情境再现,激发兴趣分析资料,感悟新知多媒体播放电影《孙中山》片段让学生感受在一系列革命斗争失败后,孙中山先生的彷徨、思索。
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相比有何异同?生 不同点:在理的内涵上不同,程朱理学认为“理”是贯通于宇宙、人伦的客观存在,是一种普遍的规律准则;陆王心学认为心即理,是“良知”,认为人心便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方法上也有不同:前者向外追究,“格物致知”;后者向内探求,“发明本心”以求理,克服私欲、回复良知。生 相同点:都提出了一个宇宙、社会、人生遵循的“理”。师 对。程朱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阳明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这两者的分歧是理学范围内的分歧,其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师 宋明理学与汉唐以前的儒学比较,最大的特点在于批判地吸收了佛教哲学的思辨结构和道教的宇宙生成论,将儒家的伦理学说概括升华为哲学基本问题。其实质是把佛、道“养性”“修身”引向儒家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儒家的纲常道德给予哲学论证,使之神圣化、绝对化、普遍化,以便深入人心,做到人人遵而行之。
1、教材的地位作用本课是新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Ⅱ第六单元第18课的内容,阐述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影响。从单元知识安排看,本课与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共同诠释第六单元课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说明了“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而不断调整的特点”,凸显了“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从知识体系看,它是学生学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自由资本主义、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垄断资本主义等之后出现的,既是对上述知识的巩固与综合运用,又为学生学习必修二的相关内容打下基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三个子目从逻辑上看又是递进关系。第一个子目“临危受命”承上启下,说明了罗斯福上台的历史背景具有临危受命的特点,第二个子目“实施新政”讲述了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第三个子目“摆托危机困境”主要讲述了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教法学法1、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也接收到大量与抗日战争有关的最新信息。但这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的水平,没有上升到科学的理性认识。2、教学方法鉴于学生的历史学习现状,根据学习是积极主动地意义建构和社会互动过程,教学是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建筑起新的经验的建构主义理论。本课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教学,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教师创设具体情境,递进设疑,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逐步探究。在此模式下,运用创设情境法、问题激励递进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内化和建构抗日战争的知识体系。3、教学手段自制多媒体课件4、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运用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思辨学习法以及合作学习法等学习方法,根据相关情境和材料解决相关问题。
三、辛亥革命的结局1.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由课件给出窃取革命果实的简单过程,帮学生理清思路,创设问题情境,由学生分析革命果实被窃取的原因,教师给以补充并揭示根本原因,贯穿整个革命的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再次加深对难点的理解。2.历史功绩辛亥革命性质、功绩由学生阅读书本进行总结,再加以补充让学生在书本上做好记录,强调最大功绩是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评价很易搞成生硬的一言堂形式,可以从多种角度把学生思维调动起来。这里采用列举一个合作探究,自由讨论的题目“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因为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而失败,有人则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你同意哪种看法?”要求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大胆创新,言之在理即可.教师在一旁引导学生,活跃课堂气氛.最后教者归纳总结学习历史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问题,对辛亥革命有个全面的认识。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的讲析,可通过出示英国在鸦片战争后在中国与洪都拉斯的正当贸易对比表,让学生观察和创设情景来得出结论。战争的经过及影响,可以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形势图,以及一张相关的表格,从战争的根本目的、性质、过程及影响等方面来比较两次战争的异同,从而让学生理解掌握“战火再燃”其实就是中英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并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如何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并突出英法两国殖民者在占领北京期间所犯的滔天罪行。3、结:结合板书设计,让生自己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并通过课后习题练于讲相结合,来巩固本课知识。在此基础上对本课线索及主要知识点进行简要的梳理。4、课题延伸:教材后探究学习总结中的一段材料,即《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机密件》,让学生究义律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原因的说辞来展开探讨,启发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澄清和批驳在在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和谬论,从而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画中的诸多图像反映了画家对于传统绘画因素的吸收。那个怀抱死去孩子的母亲图像,似乎是源自哀悼基督的圣母像传统;手持油灯的女人,使人联想起自由女神像的造型;那个高举双手仰天惊呼的形象,与戈雅画中爱国者就义的身姿不无相似之处;而那个张臂倒地的士兵形象,则似乎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某些战争画中的形象,有着姻亲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毕加索不仅是一位富于叛逆精神的大胆创新者,同时也是一位尊崇和精通传统的艺术家。教师须强调:现代主义美术是现代美术流派的总称,现代美术流派众多,多姿多彩,但它们也表现出许多共同的特征。在技法上,它们大都反对传统的写实主义,追求新奇,空间结构错乱,色彩配置随意,点线紊乱,缺乏透视可谓它们共有的特点。在创作主旨上,它们都主张强调自我,表现个人情感和内心世界。可以说,现代美术艺术再现了20世纪西方世界的精神状况。
师: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前一个理论体系的不完善之处,往往是新的研究和新的发现的突破口。开普勒之后,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用更加精确的观察继续发展和验证哥白尼创立的新天文学理论。除了用望远镜进行天文观察以外,伽利略还开始进行自然科学的实验研究,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一讲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所作的关于物体自由下落的实验?生:(讲述这一实验)师:所以,伽利略在科学方面更加重要的贡献是奠定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2)实验科学和唯物主义师:伽利略从实践上开辟了实验科学的方法,而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则从理论上阐述了实验科学的方法——归纳法。培根和伽利略同被称为实验科学之父,培根还有一句影响深刻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表明了他注重知识,尊崇科学的精神。我们再来概括一下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的唯物主义思想,是否有同学可以简述布鲁诺的生平事迹?
师:改革开放后,乔家依然是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他们乘坐另一种交通工具。(画外音响起,男中音用缓慢、低沉的语调朗诵;幻灯片展示)(七)乔致庸1905年来到上海,腰缠万贯的他坐上了行驶在柏油公路上的“四轮子”。可惜的是,此后的四十年,中国也没有多少柏油路和“四轮子”.直到50年后,四轮子和“柏油路”才多了起来。“四轮子”是什么?为什么“此后的四十年,中国也没有多少柏油路和四轮子”?为什么“直到50年后,四轮子和“柏油路”才多了起来”?生:略师: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因为旧中国政治腐败、民生凋敝。新中国成立后有了自己的汽车制造厂,比如说一汽、二汽。解放后,我们的汽车产业蒸蒸日上。(展示材料)屏幕显示: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批 “解放牌”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2009年我国汽车工业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绩,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产销量第一的国家。
一、反思——“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探究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一方面为使学生认识史实间的联系,不至于割裂历史,另一方面点出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前仆后继的探索中国革命的精神引出下节。二、探索——“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我将其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中共中央的探索:城市中暴动、再暴动——失败;二是毛泽东的探索:农村中壮大、再壮大——胜利。通过对比,一是使学生认识道路选择的复杂性,二是认识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作出了主要贡献,三是强调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的必要性。三、成熟——“正确领导核心的确立”。强调长征中遵义会议的地位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四、收获——“历史的启示”。对革命的再认识。通过本课让学生形成一些理论性的认识,锻炼其理解认识历史的能力。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