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抗日战争说课稿2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抗日战争说课稿2篇

  • 页数:5页
  • 字数:约 3495 字
  • 大小:47.0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尹超工作室
  • 抗日战争说课稿2篇

    抗日战争说课稿一

    一.说教材

    1. 使用版本: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第三节

    2. 内容定位: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历史上的一次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民族自卫战争,也是中国近代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保卫战。《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节内容,总的可以分为四个子母:(1)“侵华日军的罪行”,包括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军事侵略的罪行;(2)“关内外的抗日救亡运动”,这是全面抗战的准备阶段;(3)“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包括全民族抗战的原因,国共合作及两个战场的基本情况;(4)“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从整体的反法西斯的大世界观中,阐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意义。四个子母相互关联,层层延伸,烘托抗日战争的伟大。

    二.说学情

    历史必修一针对的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虽然所在学校是一所省级重点学校,相对生源较好,但因为历史学科在中考时不参与统计分数,所以相对知识较为欠缺。新课改后的教材实行的是专题式教学,对学生和老师专业知识的要求都有更高的要求,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双重挑战。

    三.说教学目标

    1. 课程目标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战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2. 三维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掌握抗日战争爆发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史实,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比较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理解两个战场在抗战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和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探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局面的形成之间的联系。从具体的战役中归纳出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难点: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教学准备

    教师:①搜集与抗战相关的图片、资料、影视信息,制作多媒体课件。

    ②布置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A.你对抗战了解多少?B.你看过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吗?有什么感受?C.对抗战这段历史,你最想了解什么?为什么?对教材内容这样的编排,你有什么看法?

    ③总结学生答案,作为备课依据,制作学案。

    学生:①提前预习《伟大的抗日战争》,按教师要求进行研究性学习;

    ②观看《南京南京》对抗日战争有初步认识。

    ③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撰写小论文。

    2.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多媒体教学

    3.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00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2009年,青年导演陆川的新片——《南京南京》在全中国广泛上映,在取得优异票房的同时,赢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一部电影,一步承载着中国血泪,中国奋斗的历史,让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重温了那段不可忘却的历史。今天,让我们透过导演的镜头,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那个血和痛的年代。

    (2) 师生互动,理解基础

    活动一:首先,通过学生课前的自学和初中学习时对抗日战争的理解,让学生自行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指导学生从中国、日本两方面分析。教师总结,归纳,指导学生落实基础知识。

    种种迹象表明,抗日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发动的。那日本是如何一步步实现侵略中国的计划的呢?教师用幻灯片展示日本侵华的主要事件图片,如:九一八事件,一二八事件,七七事件等,引导学生梳理基本的侵华要点。

    活动二:作为有民族意识的中国人,应该怎么面对?学生根据课本子母内容,总结关内外的抗战活动。

    活动三:插入电影《南京南京》片段,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对抗日战争的这段历史,从三条主线理解和掌握。分别是:国民党、共产党和民众爱国人士。让学生从整体史观的角度客观的认识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补充材料,国共双方在两个战场中的力量对比,伤亡情况比较,引出活动四。

    活动四:抗日战争中,谁的作用、贡献大?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正面客观的评价。引入历史研究中队国民党作用的新的评定。

    活动五:中国军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注定中国的抵抗侵略是会胜利的。《南京南京》中最后,唐太太带着怀孕的身体安全的离开了那个噩梦之地。新生命的孕育预示中国的未来和希望,预示中国必将会胜利。结合讨论的贡献和作用的结果,学生体会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注意从整体的世界的反法西斯世界观中,宏观的体会。

    教师PPT课件直接展示总结。

    课堂总结:抗日战争给中国人民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战争沉痛的教训告诉我们要珍惜和平,珍爱生命。

    教学设计反思:

    1.内容容量较大,大部分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和总结,对学生要求较高,课堂活动时间掌握上可能不够;

    2.即时检测没有设计,对高考动向涉及不足;

    3.电影贯穿整个课堂,有的学生因为没有提前做好准备,可能不便于教学。

    抗日战争说课稿二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反抗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地位非常重要。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日军侵华的罪行和中国军民抗日的史实,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探究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

    (2)通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发探究,学生自主发言,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协作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为基本原则,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发现并探究抗战的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牢记日本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产生对侵略者的憎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结合目前中日问题,使学生形成对中日关系的正确态度。

    3、重点分析:

    全民族团结抗战是重点。因为全民族抗战是在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紧要关头实现的,是抗日战争能够最终取得胜利的保证。所以将其确立为重点

    以史为鉴是重点。新课标强调全面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强调学史为现实服务,因此将其确立为重点。

    4、难点分析:

    全民族抗战尤其是国民党在抗战中作用是难点。囿于传统认识,学生对此问题难于理解。因此将其确立为难点。

    以史为鉴,正确对待中日问题是难点。因为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对日本的态度往往过于情绪化,不利于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所以将其确立为难点。

    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也接收到大量与抗日战争有关的最新信息。但这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的水平,没有上升到科学的理性认识。

    2、教学方法

    鉴于学生的历史学习现状,根据学习是积极主动地意义建构和社会互动过程,教学是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建筑起新的经验的建构主义理论。本课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教学,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教师创设具体情境,递进设疑,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逐步探究。在此模式下,运用创设情境法、问题激励递进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内化和建构抗日战争的知识体系。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