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辛亥革命说课稿2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辛亥革命说课稿2篇

  • 页数:9页
  • 字数:约 6502 字
  • 大小:53.0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墨韵浅月
  • 辛亥革命说课稿2篇

    辛亥革命说课稿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的内容,从属于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是本册书中唯一反映资产阶级独立领导革命运动的内容,它上承《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作为反侵略求民主的重大事件它具有典型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社会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中国各阶级先后进行的英勇抗争虽然没有取得胜利,但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而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成果又为后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条件。所以这一课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历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课标及重难点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据此确定本课的重点是革命的主要过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意义、辛亥革命的意义,辛亥革命过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属于识记要求,通过教师提供资料学生自主完成;《临时约法》意义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属于理解层次的要求,既是本课重点,也是本课难点。通过提供必要的原始资料、史论分析,配合学生的解读、讨论、参与,使其由抽象到具体方便学生掌握。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虽然经过初中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总体历史知识还是比较薄弱,尤其对抽象的事物较难理解,所以讲课时我比较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法上建议学生加强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掌握论从史出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解读文字资料,学会从中提取信息并加工处理的能力;通过探究历史事件的过程,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巨变。通过学习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和表现,教育学生为实现祖国腾飞大业而努力学习。

    五、教学设计思路

    将本课内容分成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历史意义三部分来讲,帮助学生认识到历史事件发展的完整性。另一方面提供一些紧扣重要知识点的练习题提高课堂的效率,通过影视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爆发、过程及其意义的认识。

    六、教学过程:

    导入:用孙中山先生的图片导入

    复习旧课:引导学生回顾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重点强调同盟会成立的相关知识点

    学习新课:

    (二)、辛亥革命过程:

    1、爆发与发展:通过向学生展示辛亥革命爆发的视频及示意图,比较形象直观,再由学生说出相关知识点,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

    2、革命高潮:包括两点内容,第一个中华民国的建立,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文自己掌握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二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是这一部分内容的重点,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它的意义重大。教师通过提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相关规定,从规定中让学生总结出宪法的民主精神和产生的深远意义。这样可以让学生积极参加到课堂学习中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他们分析材料的能力,加强对这部宪法意义的理解。

    3、革命的结局:首先提问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当上临时大总统后,国家形势又是如何发展的?用课件展示当时形势的示意图,指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讲完这些内容后,抛出一个问题: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说出理由?这个问题是本课的难点所在,我采取讨论的方式,一是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讨论,二是教给学生如何做到论从史出。保护学生大胆思索的积极性和探究的勇气,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

    对于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引导学生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来探索,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理解,客观上是面临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主观上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通过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就使学生认识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资产阶级不能带领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这个任务就交到了共产党的手中,就为下一课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在前面分析的历史功绩的基础上,知道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包括性质和功绩即可。

    小结:

    练习:既有基础性的选择题也有培养提高能力的材料题。呈现出一定的梯度性。

    辛亥革命说课稿二

    课题: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的第二课《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对以后革命的胜利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手段、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辛亥革命一课的内容一向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它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的侵略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开始了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与探索。辛亥革命从中国人民抗争的角度来讲,它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近代化的探索来看,它迈出了近代化探索有实质性的一步。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的革命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所以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课是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章的第二节,上承《太平天国运动》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为反侵略求民主的重大事件它具有典型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不仅要完成辛亥革命背景、过程和结局的讲授,还要使学生对辛亥革命的意义和教训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评价。

    2.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孙中山创办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领导机构、革命纲领、成立意义;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等史实;评价辛亥革命的成败等等;理解革命的意义及复杂曲折性。

    通过看图阅读材料培养观察、提取有效信息、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探究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和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通过探究历史事件的过程,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

    一方面通过教育教学,以史为鉴,培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

    另一方面通过学习了解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一代伟人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并培养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历史学科特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重点难点及突破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这节课的重点是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和历史意义。依据:辛亥革命的爆发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是本课重点。

    对于重点的突出,我主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加强自主学习,并加以概括总结以此突出重点。

    难点是对辛亥革命成功与否的分析,以及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原因。依据:辛亥革命的失败,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从史实中分析总结出来,这需要运用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这些能力对中学生尤其是高一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革命中一方面体现出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但另一方面却寻求与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的妥协而且在革命中不去发动人民群众。高一的学生难以理解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因而将其定为难点。

    对于难点的解决,辛亥革命成功与否主要是通过一个合作探究和自由讨论的形式调动学生的思维,再有老师分析加深理解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从而解决难点。对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我将会多次提到并加以分析让学生了解它贯穿于整个辛亥革命,加深理解最终的失败根源,培养他们抽象思维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4、课的类型和课时:新授课,一课时(45分钟)

    二、说教法和学法

    1、学情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新生,一方面上课状态比较活跃,另一方面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已有了提高。但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度远远没有高中新课标那么高,所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一定的系统性,对问题的认识还缺乏深度。我制定了一下教法和学法

    2、教法

    在教学中通过再现当时的历史,创设情境,使学生可以借助形象思维以感知历史,采用启发式的提问法、谈话法、讲读法、讨论法等,配合讲解,来达到教学目标,体现新课标以“学生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及其失败的原因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问题的能力。如:教师提供背景资料,设置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思考,以平等的地位与学生进行交流、对话,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3、学法

    高一学生虽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总体历史知识还是比较薄弱,尤其对抽象的事物较难理解,所以讲课时要注意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训练,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要学会采用联系和归纳法,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性和掌握论从史出的观点。

    三、说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三位伟人图片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了解20 世纪对中国来说,是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百年,发生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孙中山——辛亥革命。第二次,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邓小平——改革开放。增强学生宏观的历史感。从而导入今天的课题,学习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巨变,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联系上节课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内容,明确农民阶级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最终没有完成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任务,而刚登上历史舞台的资产阶级又将如何为实现民主共和而斗争呢?

    让学生了解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对于辛亥革命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从孙中山开始革命一直到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为止(1894——1912.3);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就是1911年的武昌起义, 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所以称为辛亥革命。本课分为三个子目来讲述。

    –讲授新课

    一、武昌起义

    1.历史背景

    通过一组历史图片材料和慈禧说的:“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由学生自己概括辛亥革命的背景,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概括能力。

    2.准备

    阅读课本,再通过启发式的谈话法,一起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引出下面的知识点。

    (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经济,阶级基础)

    (2)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思想基础)

    (3)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的建立(组织基础)

    配合图片让学生了解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

    通过观察图片资料和阅读书本,看谁能最迅速回答中国同盟会相关问题(关于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纲领)培养学生及时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一系列武装起义

    了解黄花岗起义史实,展示图片,请一位学生阅读书上资料卡片林觉民的《与妻书》后让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切实体现新课改学生动起来的理念.总结学生的感想使学生们认识到革命烈士为了国家那种不怕牺牲为“大家”舍“小家”的精神,在此可进一步激发升华学生的爱国热情,体现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

    (5)保路运动,以讲解为主配以学生自己看书

    (6)时机成熟,以讲解为主,使学生知道在武昌起义爆发前,湖北革命团体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着重强调四川保路运动声势最为浩大,清政府调派湖北新军前往镇压,造成武汉兵力空虚,给革命党人发动起义一个绝佳时机。

    3.武昌首义成功 1911.10.10

    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武昌起义》的视频,创设历史情境,增加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然后结合书本,试着自己来报道一下武昌起义有关情况,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里要简单补充一下武昌起义的仓促性,为什么旧官僚黎元洪为都督,说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利用辛亥革命形势示意图使学生直观了解革命形势的发展,补充一下革命潜伏着危机。

    二、中华民国建立(辛亥革命的高潮也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1.成立

    要求学生迅速浏览了解主要史实,然后请学生回答中华民国成立时间、地点、总统、国旗、纪年(简单介绍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的换算)附:民国与公历换算(Y=民国某年;X=公历某年)公式:Y=X-1912+1或X=Y+1912-1。

    2.南京临时政府性质(教会学生从成员组成和措施两方面分析得出结论)

    3.袁世凯上台(将书本六十页的一些内容提上来讲,按时间顺序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强调清帝退位,君主专制结束。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