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课件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辛亥革命教案2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辛亥革命教案2篇

  • 页数:19页
  • 字数:约 14519 字
  • 大小:84.5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雨森设计
  • 辛亥革命教案2篇

    辛亥革命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孙中山成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三民主义的评价,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对比,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通过分析本课与前后相关内容的内在联系,掌握广泛联系的历史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革命派倡导的民主革命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族利益的。

    本课重点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本课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设备

    多媒体

    学生课前准备

    1.收集、整理有关孙中山的故事

    2.编排历史课本短剧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出示一组图片)这些图片和哪一人物有关

    生:孙中山

    师:据统计,全国仅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大小地名就有数千处之多。孙中山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被尊称为“国父”。“国父”那一定是缔造这一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人物。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孙中山,讲一讲有关孙中山的故事?(幻灯片显示孙中山图片)

    生:讲述收集的故事。

    师: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的最大功绩和主要贡献是领导了一场伟大的革命,这场革命结束了一个旧时代,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场革命就是辛亥革命。

    讲授新课:

    1.兴中会的成立

    师:19世纪末的中国是一幅悲惨的景象,中国人民承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华民族处于濒临灭亡的境地。一心救国图强的孙中山于1894年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的建议遭到拒绝,使他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制度,才能够拯救中国。同年11月,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共20多人,在美国的檀香山建立了兴中会,从此开始了他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历程(幻灯片显示)。

    师:兴中会把誓言“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作为革命纲领,这是中国第一次提出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合众政府的主张,因此,兴中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继兴中会之后,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幻灯片显示表格)。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师: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这时怎样做才更有利于革命的发展?

    生:作答,由学生评判谁答的更确切。教师引导得出正确答案:由于革命运动的不断深入,分散的、地方性的革命团体已经不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了集中革命力量,有必要互相联合、共同斗争。于是,孙中山积极奔走,着手建立全国性的革命政党,于 1905年8月联合主要革命团体的成员建立中国同盟会(显示中国同盟会成立情况)

    师:(解释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具体含义)“鞑虏”是指满族统治者,而不是指整个满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反满”就是反对民族压迫,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的走狗清王朝,这也就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建立民国”就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平均地权”就是改革土地制度。因此,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适应当时历史的发展,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

    3.三民主义

    师: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进一步阐述和完善,也是同盟会革命纲领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二者并无实质上的区别。在当时他就是一面鲜明的民主革命的旗帜,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显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的关系及三民主义的具体含义)。那么我们如何评价“三民主义”呢?

    生:(探究讨论,回答)

    师:点拨:“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与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共同愿望。但“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以及试图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解决土地问题,这些局限是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的体现,也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的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幻灯片显示)

    生:自主学习、知识提炼,用表格的形式比较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情况(幻灯片显示)

    4.武昌起义

    师: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的提出,对革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革命党人发起了一波又一波武装起义(幻灯片显示),他们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毫不气馁。一场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革命爆发了。

    师:让我们一起回眸历史,看一看,1911年10月10日晚八点,武昌新军工程八营营房里发生了什么?掌声欢迎学生上台表演。

    生:(表演课本剧,重现金兆龙等新军领导人与反动军官的斗争)

    师:小演员的精彩表演,使我们好像回到了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让我们继续关注革命进程。(播放录像《武昌起义》)

    师:为什么武昌起义又称为“辛亥革命”?

    生:(回答)

    师:(简单解释广义与狭义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胜利,在全国产生了连锁反应,革命形势席卷全国。(出示幻灯片《武昌起义后形势图》)

    生:(看图找出独立的省名)

    师:在一个多月里,共有14个省先后独立了,表明清政府的统治已陷入土崩瓦解的局面。建立全国性政府的时机成熟了。

    6.中华民国的建立

    生:与老师共同归纳中华民国成立的历史条件。(幻灯片显示)。

    师:中华民国是一个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它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达到了高潮。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幻灯片显示中华民国建立情况)

    7.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师:但辛亥革命的果实却被窃取了。

    生:是袁世凯。

    师: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情况

    生:介绍

    (幻灯片显示辛亥革命果实被窃取的原因)。

    8.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教师讲解)(幻灯片显示)

    9.梳理本课知识脉络

    (从辛亥革命的兴起、发展、高潮、结局四方面梳理)

    问题探究

    1.概述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其影响。

    学生:(联系所学,互相交流得出答案)(幻灯片显示)

    2.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生:(自然分成两组,各抒已见)

    师:指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去评价历史事件。指出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在大多数程度上达到,然后和学生一起归纳。

    师: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这一任务必须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才能完成。但是,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永远闪耀着光芒。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江泽民总书记是怎样评价“辛亥革命”的。(幻灯片显示江泽民在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节选)

    拓展延伸:

    师: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革命的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当。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始终把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视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今日之中国,到处是发展和进步的蓬勃场面,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昔日积贫积弱的历史旧貌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日之中国,国家统一,各民族团结,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今日之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与日俱增,已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今日之中国,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开创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正在展现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幻灯片显示中国取得的成就)

    师:(小结)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辛亥革命的成败当由历史来检验。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武昌起义浮雕充分说明,辛亥革命在中国发展历程中写下了重重一笔。领导这场革命的孙中山先生,他的丰功伟绩将昭示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探索富民强国之路上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我们相信,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一定能够实现。同学们,我们一起努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指日可待!

    感悟升华:

    引用孙中山说的话体会他伟大精神之所在,从而激发学生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精神(幻灯片显示)。

    辛亥革命教案二

    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失败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历时约18年,这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兴起、高涨和失败的阶段,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的阶段。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生活各领域,特别是政治领域的变动极大。两大主要社会矛盾趋于汇流,集中体现为广大群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这一阶段,最重要的变化是中国幼弱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往农民分散自发的斗争,开始让位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领导的革命。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使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达到高潮。

    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过程:(复习课)

    ㈠导入新课

    提问:《辛丑条约》的签定对中国造成怎样的影响呢?(中国的民族危机更加的艰危,中国的各阶层民众开始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

    提问2: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采取什么方式救国呢?(革命)

    ★材料:毛泽东说:“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

    ★鲁迅说:“中山先生一生历史俱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

    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近乎完

    全的革命工作。”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说:“孙中山先生是站在

    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

    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的精

    力。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

    百年历史,三次巨变,三大伟人。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实现了第一次巨变。

    ㈡讲授新课:

    ★辛亥革命的概念:

    ⑴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⑵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方法点精:如何对一个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学习?(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我们一般是从事件的背景(原因)、经过、影响(意义)等三个方面进行学习)

    一、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更加严重

    (2)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

    为了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慈禧太后感到再也不能照旧样统治下去了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有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

    “新政”过程中,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加重剥削人民。

    ◎★及到庚子年闹出了弥天的大祸,才晓得一味守旧万万不可,稍稍行了些皮毛新政。其实何曾行过,不过借此掩饰国民的耳目,讨讨洋人的欢喜罢了;不但没有放了一线光明的,那黑暗反倒加了几倍。——陈天华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

    ◇根本目的:维护统治

    ◇直接目的:平内乱、消外患、固皇位

    ◇动机:反动

    ◇客观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经济、阶级)

    3)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客观促进)

    (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甲午战争后登上了历史舞台(戊戌变法等)

    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情况

    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即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2家,投资总额合计470万元,每年新增投资额平均约20万元。

    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二(人民版)

    (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条件、武器、中心、代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条件: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使革命知识分子队伍迅速壮大

    ※思想武器: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两个中心: 上海、东京

    ※三个思想家: 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大论战的比较

    第一次是指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第二次是指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1)共同处:两次论战都围绕着要不要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展开,都是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都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运动的传播和开展。

    (2)不同处:①性质不同。这是两次论战的最大不同。第一次论战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之间的较量,内容属于国体之争;第二次论战是资产阶级不同派别之间的斗争,内容属于政体之争。②内容不同。第一次论战中维新派提出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的主张,第二次论战的内容更广泛深刻,革命派不仅仅提出实行民主政治,还提出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的革命主张。

    ◆比较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反封建思想主张的差异:

    ①维新派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批判封建的因循守旧思想。革命派直接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为思想武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②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但未触及封建土地制度。革命派按照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反对实行君主立宪制,主张推翻满清统治,并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③维新派主张和平和改良的方式,幻想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革命派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封建统治。

    (6)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兴中会、同盟会等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

    兴中会的创立:

    时间:1894年

    创立人:孙中山

    地点:美国檀香山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

    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同盟会的建立及意义

    A、时间:

    B、地点

    C、成员组成: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

    D、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E、主要领导人: 孙中山、黄兴

    F、机关刊物: 《民报》

    G、性质: 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H、意义: 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思考:为什么说同盟会是一个政党?同盟会和以前的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因为它A、成立时间最早B、实现了所以革命团体的大联合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

    组织系统

    ◆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①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②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③思想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④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 ⑤时代要求:革命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为什么说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分析:该问题旨在帮助学生把握政党和团体的区别,从规模,组织的系统性、严密性,公认的领袖,特别是政治纲领四个方面进行对比。

    ①从其成员组成看,以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联合为基础,而这些革命团体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正式形成。因此,同盟会成员主要是资产阶级革命派。

    ②从其组织机构看,建立了从中央本部到各地支部再到各省分会的系统组织。有规模、有系统、有秩序。

    ③从领导人物看,推举产生了公认的革命领袖。

    ④从政治纲领看,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十六字纲领为政治纲领,后来,孙中山又把它阐发为三民主义,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为什么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分析:题目的理解关键是认识“新”在何处,所以要从同盟会与以前组织的不同处入手。

    ①有了正规的统一政党的领导。以前,革命团体分散,各自为战,先后举行的起义均告失败。同盟会的成立。形成了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便于领导全国革命。

    ②有了明确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要求,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③有了统一的领导人。由于孙中山的威望,同盟会的成立使他成为公认的民主革命领袖。他成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领导者。

    ◆三民主义

    近代前期中国民主革命的最高成就就是提出三民主义,它是中国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这个纲领包括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三方面的任务。

    ①民族主义的含义,一是反满,即推翻清政府;二是独立,即建立民族国家。民族主义的提出是民族矛盾的反映,它在客观上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广大爱国者实现民族独立的要求。但是,它把反清与反帝相混淆,既不明确反帝,又容易产生排满情绪。

    ②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议会共和国。民权主义是阶级矛盾的反映,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实现民主、自由平等的愿望。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的核心,政治革命的根本。它于民族主义紧密相连,从理论上解决了资产阶级革命派迫切需要的问题即夺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对革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它仅要求推翻封建专制政府而不是消灭整个地主阶级,因此反专制是不彻底的。

    ③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就是通过核定地价、征收土地税的办法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建立资本主义的土地国有制。其目的在于消除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它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希望从封建生产关系束缚下解放出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要求。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把解决土地所有制与发展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的革命纲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农民的同情。但它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也不可能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三者关系: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权主义是核心,民生主义是补充发展。

    ☆认识评价:

    进步性:①公开提出以武装斗争的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满洲贵族的民族压迫,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民主革命精神。②推翻封建专制王朝后要建立的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资产阶级革命指明了前途与方向。③土地纲领也体现了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的强烈革命愿望。所以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局限性:①民族主义没有明确地、彻底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②民权主义要建立民国,但不敢依靠也没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③民生主义的土地纲领不够彻底,不是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而是采取改良的办法,即通过核定地价,征收地税,逐步收买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没有和农民的土地要求联系起来。这充分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派的软弱性和旧民主主义革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不彻底性。三民主义的局限性决定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可能取得彻底的胜利。

    名称

    政纲

    基本内容

    进步性

    局限性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即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

    主张独立,建立“民族的国家”

    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前提。“反满”就是反对满清民族压迫,具有反封建意义。推翻帝国主义侵华工具清政府,客观上体现反帝和实现民族独立的要求

    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即资产阶级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问题。对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起了推动作用

    其矛头所向,主要是皇帝和贵族,并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

    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补充和发展,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和社会革命的主张。反映出孙中山注意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土地纲领不彻底,没有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同时,没有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无法广泛动员群众

    ◆洪秀全和孙中山提出了怎样的土地纲领?分析各自的原因,说明它们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就出现了土地高度集中在皇室、大官僚、大地主手里的现象,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特别严重,为了反映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洪秀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实行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给农民的政策。

    20世纪初,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壮大,受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了“平均地权”的土地政策,主张核定地价,逐步收买地主土地,最终实现土地国有。

    实质:洪秀全的《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的土地政策,而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7)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同盟会领导和影响下的几次武装起义

    名称

    时间

    领导人

    地点

    影响

    萍浏醴起义

    1906年12月

    刘道一

    湘赣边界的萍乡、浏阳、醴陵

    同盟会成立以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浙皖起义

    1907年

    秋瑾、徐锡麟

    安徽安庆、浙江绍兴

    镇南关起义

    1907年

    孙中山

    广西镇南关

    黄花岗起义

    1911年4月

    孙中山、黄兴、赵声

    广东广州

    规模最大、影响最大、准备最充分的一次起义

    (8)革命条件:武汉成为革命的摇篮

    (9)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2、革命爆发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发动,当夜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1911年10月11日,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主力: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3)结果:攻克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号中华民国

    (4)影响: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取得成功的原因

    ①20世纪初,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有较快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由于各种近代学堂的设立,湖北出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一面成为革命党的骨干,这是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②武汉是帝国主义入侵较早的地区,帝国主义掠夺和封建主义的压榨,使这里人民的反抗怒潮不断高涨,为武昌起义奠定了群众基础。

    ③革命党人在武汉地区进行了比较长期的起义准备,文学社、共进会深入湖北新军,做了大量的宣传组织工作。尽管起义遭到破坏,但没有延误战机,赢得了时间。

    ④新军中革命党人特别是熊秉坤、金兆龙等人的革命主动精神保证了起义的成功。

    ⑤群众性的收回利权斗争,特别是四川保路运动为革命成功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

    ◆关于“严守中立”

    (1)帝国主义对辛亥革命持何态度?为什么会持这样的态度?

    态度:反对仇视中国革命。原因:辛亥革命会威胁他们的在华利益。

    (2)武昌起义爆发后,哪些史实能说明帝国主义准备干涉中国革命?但后来他们为什么没有公开干涉辛亥革命?

    史实:调集军队,聚集在武汉江面上的外国军舰越来越多。日本与清政府签署了出售武器合同。各国公使团截留中国海关全部税收,防止落入革命党人之手。

    原因:一方面认为公开的武装干涉难以达到阻止革命潮流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当时正值一战前夕,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矛盾尖锐,即使同一集团在对华政策上也很难一致行动。

    (3)“严守中立”的实质是什么?列强对清政府的态度如何?为什么?

    实质:在“严守中立”的伪装下积极寻找新的在华代理人。

    态度:列强放弃了对清政府的扶植,转而扶植袁世凯。

    原因: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日薄西山,气数将尽,无力有效地为帝国主义卖命了。

    (4)帝国主义为什么选中了袁世凯?

    ①清政府无力镇压革命,失去了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价值。②袁世凯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北洋新军。③袁世凯出卖维新派,镇压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深得帝国主义赏识。

    ★火眼金睛

    一位汉语言专业的大学生为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创作了下面一段小品,请你帮他修改:

    1911年10月10日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这天武昌那边出事了,接着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了。定都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以中华民国纪元。随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这是一个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二、中华民国成立

    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宣誓就职,定都南京,定国旗和改纪元,临时政府组成及性质

    材料:南京临时政府成员

    临时总统:孙中山外交部长:王宠惠 陆军总长:黄兴

    教育总长:蔡元培参谋本部总长:黄兴 秘书处秘书长:胡汉民

    法制局长:宋教仁印铸局长:黄复兴

    (以上成员都是同盟会员,各部次长初1人外,其余都是同盟会重要骨干)

    从政府成员组成来看,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府?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课件教案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