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课件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祖国统一大业教案2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祖国统一大业教案2篇

  • 页数:32页
  • 字数:约 22866 字
  • 大小:125.5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藍霈悦ppter
  •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2篇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一

    教材分析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对祖国统一的愿望越来越迫切。本节课以“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为中心,说明实现祖国统一,完成中华民族复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第一目“‘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主要讲述了“一国两制”的含义及历史意义。


    第二目“香港、澳门的回归”着重讲述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的经过及历史意义,这是“一国两制”成功的实践。第三目“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讲述了大陆注重发展与台湾的关系,促进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打破了几十年来海峡两岸的隔绝状态,促进了祖国统一的进程。此外,教材还通过“资料回放”“历史纵横”“学思之窗”等栏目,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些详细的史料。在教学中要分析图表资料,引导学生理解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对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巨大历史意义。

    2.掌握大陆发展与台湾关系的政策措施,理解中国人民要求实现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认识到海峡两岸的联系与交流越来越紧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和图表,引导学生探究历史的发展脉络和基本特征。

    2.深入浅出,层层剖析,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渐深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认识到实行“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构想和重要保障。

    教学重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和香港回归祖国。

    教学难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与实践对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图片。

    (多媒体课件播放图片)

    师:同学们熟悉图片上这个场面吗?这张图片记载了什么历史大事?

    生:熟悉。这是中英两国在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图片。

    师:不错。那么,香港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回归祖国的呢?中国是怎样从英国手中收回香港的主权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学习《祖国统一大业》这一课。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祖国统一大业

    [推进新课]

    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想想议议:

    师: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政府逃往台湾,致使台湾一直孤悬海外。为了解决台湾问题,中央人民政府曾准备武力解放台湾。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民又提出了新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这一构想是什么?

    生:这一构想就是“一国两制”。它是由邓小平提出的。

    师:不错。“一国两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生:“一国两制”的具体内容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10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师:“一国两制”对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有用吗?

    生:有用。因为它在维护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充分地考虑到了香港、澳门、台湾与大陆不同的政治生活、经济和历史状况,尊重香港、澳门和台湾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现状,能为所有的中国人所接受。

    师:既然如此,“一国两制”作为一个伟大的构想是怎样提出的呢?

    生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发出了和平统一台湾的呼声,接着邓小平在同年访美期间也透露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意思。这标志着大陆对台湾的政策由武力解放发展到和平统一。

    生2: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把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正式概括为“一国两制”。在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这一构想获得通过。“一国两制”开始作为一种方针指导祖国统一大业。

    师:“一国两制”的提出有什么意义和作用吗?

    生:“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是一项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必将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起推动作用。

    师:(小结)“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从中华民族利益出发,高瞻远瞩提出的促进祖国统一的伟大构想。它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师:(过渡)虽然“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但首先却是在香港、澳门回归问题上得到成功实践。下面,我们回顾一下香港、澳门回归的历程。

    2.香港、澳门的回归

    合作探究:

    师:请同学们回忆香港是怎样被英国一步步占领的?

    生:19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生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生3: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英国强占新界等地为租借地。

    师:从刚才大家的回忆中,可以看出香港被英国侵略者用武力手段非法侵占。新中国成立后,为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封锁,中央决定保留香港作为国际通道,所以没有立即收回香港的主权,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从来不承认关于香港地区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声明将在适当时候收回香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一国两制”政策的提出,收回香港的时机成熟了。1982年中国政府开始就香港问题与英国谈判。英国人甘心把香港交还给中国吗?请大家看大屏幕上的材料,思考这一问题。

    (多媒体课件播放材料)

    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也承认: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给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英国不情愿又不得不做的。

    生:撒切尔夫人的回忆录说明,英国根本不愿把香港交还中国。

    师:材料中提到的“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的对手打交道”是什么意思?

    生: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提出了英国以香港主权换香港治权的要求,遭到邓小平的坚决拒绝。因此她就讲了以上意思的话。

    师:材料中又说“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指的是什么?

    生:1984年12月,中英经过两年多谈判,在北京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师:材料还说“因为我们是同一个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生:这句话道出中国成功收回香港的根本原因。那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师:(小结)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香港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香港的回归,为解决澳门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

    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想想议议:

    师:同学们知道2005年春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一部什么法律吗?

    生:《反分裂国家法》。

    师:这部法律是针对什么的呢?

    生:针对以李登辉、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势力,企图将台湾从我国领土中分裂出去的行为。

    师: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是同一血脉,都是炎黄子孙,他们血浓于水的联系是任何人也割不断的。多年来,台湾同胞与大陆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请看大屏幕上的表格,它勾画了海峡两岸近十几年的发展情况。

    (多媒体课件播放材料)

    年份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979年元旦

    大陆停止了炮击金门,实现了30年来的真正停火

    1987年

    中央人民政府倡议两岸直接实行“三通”,1987年台湾政府迫于形势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

    1991年

    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海协会和海基会进行广泛接触和对话

    1992年

    海峡交流基金会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此即著名的“九二

    共识”

    1993年

    汪道涵和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1995年

    江泽民同志针对两岸关系问题,提出八项主张

    2000年3月后

    台湾政局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重申和平统一原则,并表示坚决反对“台独”

    师:通过以上的表格,同学们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有什么认识?

    生1: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同台湾经济文化往来日益密切,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经商、旅游观光日益频繁。这对两岸经济文化发展和祖国统一作用重大。

    生2:海峡两岸民间对话机制建立,并在经济贸易和一个中国原则上达成共识。“汪辜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突破,“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

    生3: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最大的诚意促成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从“一国两制”的提出,到倡议“三通”,再到江泽民提出推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无不说明这一点。

    生4:一小撮“台独”势力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遭到全体中国人的坚决反对。

    [延伸新课]

    中国为什么能够收回香港?

    答案要点: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快速地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将“一国两制”作为解决香港问题的根本方针,受到香港人民的欢迎和支持。经过中英双方的艰苦谈判,最后签订了联合声明。香港最终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洗雪了百年国耻。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目的

    1

    查阅资料,掌握有关基本知识和材料

    提供线索,指导学生查阅材料

    1.让学生了解香港回归的原因

    2.培养热爱祖国的崇高感情

    3.培养史论结合的能力

    2

    根据收集的材料和了解的知识,理清观点,构思论文

    指导学生结合材料提出观点

    3

    论文完成,朗读论文

    对论文进行点评

    撰写小论文《中国为什么能够收回香港》。

    习题详解

    第一题:“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有哪些主要内涵和重大意义?

    1.解析思路:“一国”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实行两种制度。它是完成祖国统一的唯一可行之路。

    2.答案要点:“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坚决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等分裂国土的图谋。“两种制度”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港、澳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维护台、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第二题:分析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伟大意义。

    1.解析思路:在于洗雪国耻,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创造性地用和平方式成功地解决了国与国之间遗留的问题。

    2.答案要点:香港回归祖国说明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及综合国力的增强,香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才能洗雪百年国耻。这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也是世界上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光辉典范。

    备课资料

    1.邓小平就香港问题与撒切尔夫人的谈话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这里主要有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1997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1997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

    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周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我们等待了三十三年,再加上十五年,就是四十八年,我们是在人民充分信赖的基础上才能如此长期等待的。如果十五年后还不收回,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政治舞台,没有别的选择。所以,现在,当然不是今天,但也不迟于一二年的时间,中国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这个决策。我们可以再等一二年宣布,但肯定不能拖延更长的时间了。

    2.“汪辜会谈”

    海协会早在1992年1月8日即首次函邀海基会董事长、副董事长或秘书长率团访问祖国大陆。8月4日,汪道涵会长又亲自向辜振甫先生发出邀请,希望就“两岸经贸合作与两会会务问题交换意见,洽商方案”。辜先生随即于8月22日对汪先生的邀请作出了积极的回应。

    此后,经过近8个月的酝酿准备,1993年4月27~29日,举世瞩目的“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经过反复协商,求同存异,两人最终正式签署了《两岸公证文书使用查证协议》《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及《汪辜会谈共同协议》《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协议》等4个协议,会谈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海峡两岸同胞分离与隔绝四十多年之后的一次历史性突破。此后,两会领导人进行过多次接触,通过对话,增加了共识,从而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

    3.江泽民关于推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

    1995年1月,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即“江八点”,精辟阐述了邓小平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并就两岸关系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其主要内容有: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但反对台湾以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目的所谓“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的活动;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面向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两岸交流与合作等。

    情景导入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教授杨力宇时,第一次提出一国两制构想,说: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香港和澳门问题上,邓小平用自己最后的时间,把这一构想大体搭建完成。

    基础知识

    课堂互动

    重点突破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形成过程中的几个步骤

    (1)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的确立(1979年)

    “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同月,邓小平访美期间,谈到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时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全国人大的呼吁和邓小平的讲话,标志着祖国大陆对台湾政策的重大发展。

    (2)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20世纪80年代初)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请您注意“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个中国;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3)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1984年)

    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了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这表明,中国领导人的设想,已成为一种国策并具有了法律效力。

    2.意义

    (1)“一国两制”构想是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伟大战略决策,是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中国历史、现实状况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这一构想是从中国的现实出发的,有利于团结港澳台同胞,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

    (3)这一构想不仅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也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

    1.香港回归

    (1)条件:一是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为香港回归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为解决香港问题提供了现实可能。

    (2)历程

    香港回归

    时间

    内容

    1982年

    撒切尔夫人访华,邓小平提出“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香港问题

    1984年12月

    中英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7年7月1日

    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

    2.澳门的回归

    (1)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状况

    两岸关系的缓和

    原因

    结束两岸分裂状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发展,推动了祖国统一的进程

    党和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海峡两岸的和缓和交流

    表现

    1979年元旦,停止炮击金门

    倡议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两岸关系的发展

    表现

    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1992年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

    1993年举行“汪辜会谈”

    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制止了制造分裂的图谋

    拓展延伸

    2003年末至今,围绕台湾“公投”、大选等问题,台海局势再度趋紧。2004年5月20日,陈水扁再度当选“总统”并发表就职演说,尽管其就职演说刻意回避了许多关键性的问题,处处流露出“既让美国满意又不让大陆找到借口”的色彩,但其拒不承认大陆、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原则,继续推动台独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时空隧道__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形成,中国政府曾设想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1955年5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上即提出: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1956年4月,毛泽东主席又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等政策主张。但由于某些外国势力的干预等原因,这些主张未能付诸实践。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与此同时,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港澳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华人,都殷切期望两岸携手合作,共同振兴中华。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政府出于对整个国家民族利益与前途的考虑,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实事求是、照顾各方利益的原则,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呼吁两岸就结束军事对峙状态进行商谈。表示在实现国家统一时,一定“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

    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进一步阐明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表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建议由两岸执政的国共两党举行对等谈判。

    1982年1月11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就叶剑英的上述谈话指出: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国家实现统一的大前提下,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进一步发挥了关于实现台湾与大陆和平统一的构想,指出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他还就两岸统一和设置台湾特别行政区问题,阐明了中国政府的政策。

    1992年10月12日,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坚定不移地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积极促进祖国统一。”“我们再次重申,中国共产党愿意同中国国民党尽早接触,以便创造条件,就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逐步实现和平统一进行谈判。在商谈中,可以吸收两岸其他政党、团体和各界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政府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这一方针,有以下基本点:

    (1)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在北京。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也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

    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分裂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行,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一国两府”,反对一切可能导致“台湾独立”的企图和行径。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民都主张只有一个中国,都拥护国家的统一,台湾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地位是确定的、不能改变的,不存在什么“自决”的问题。

    (2)两制并存。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实行长期共存,共同发展,谁也不吃掉谁。这种考虑,主要是基于照顾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同胞的实际利益。这将是统一后的中国国家体制的一大特色和重要创造。

    两岸实现统一后,台湾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诸如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华侨和外国人投资等,一律受法律保护。

    (3)高度自治。统一后,台湾将成为特别行政区。它不同于中国其他一般省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它拥有在台湾的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党、政、军、经、财等事宜都自行管理;可以同外国签订商务、文化等协定,享有一定的外事权;有自己的军队,大陆不派军队也不派行政人员驻台。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台湾各界的代表人士还可以出任国家政权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全国事务的管理。

    (4)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两岸都是中国人,如果因为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而兵戎相见,骨肉相残,对两岸的同胞都是极其不幸的。和平统一,有利于全民族的大团结,有利于台湾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全中国的振兴和富强。

    为结束敌对状态,实现和平统一,两岸应尽早接触谈判。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包括谈判的方式,参加的党派、团体和各界代表人士,以及台湾方面关心的其他一切问题。只要两岸坐下来谈,总能找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办法。

    鉴于两岸的现实状况,中国政府主张在实现统一之前,双方按照相互尊重、互补互利的原则,积极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和各项交往,进行直接通邮、通商、通航和双向交流,为国家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和平统一是中国政府既定的方针。然而,每一个主权国家都有权采取自己认为必要的一切手段包括军事手段,来维护本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中国政府在采取何种方式处理本国内部事务的问题上,并无义务对任何外国或图谋分裂中国者作出承诺。

    这里还应指出,台湾问题纯属中国的内政,不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国际协议而形成的德国问题和朝鲜问题。因此,台湾问题不能和德国、朝鲜问题相提并论。中国政府历来反对用处理德国问题、朝鲜问题的方式来处理台湾问题。台湾问题应该也完全可以通过两岸的协商,在一个中国的架构内求得合理的解决。

    典例导析

    【例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指出:“一定要考虑现实情况,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对以上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①中国政府主张和平解决台湾问题②中国政府表示台湾可以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③中国政府不干涉台湾的外交事务④尊重台湾各界人士的正确意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可证明①对;“尊重台湾的现状”可证明②对;④同材料中文字;“外交是国家主权的重要象征之一”,可证明③错。故答案为B项。

    参考答案:B

    【例2】“一国两制”构想中,最重要的原则是()

    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坚持区别对待的原则

    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解析:应从“一国两制”的含义去理解,A、D两项与社会主义制度有关,B项是原则但不是本题内容的最重要因素,从而选出正确答案C项。

    参考答案:C

    【例3】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历史条件是()

    ①1949年,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奴役的状态结束,中国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②改革开放使中国得到极大发展③邓小平提出切实灵活的“一国两制”构想④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中国之所以能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关键因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而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来源于新中国的成立(即中国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和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其次,“一国两制”的构想符合香港、澳门人民的共同愿望和目前的地区差别,还有一个重要条件是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使香港、澳门的回归已经成为众望所归。参考答案:D

    【例4】下列事件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突破的是()

    A.“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B.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C.海峡两岸实现了真正停火

    D.台湾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

    解析:“九二共识”主要表现为“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最为重要的事件。参考答案:B

    【例5】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大的自主权,这主要是指()

    A.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B.中央政府不干涉台湾地方事务

    C.外国资本不动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解析:该题为全国高考试题,主要考查比较思维的能力。香港、澳门在回归前由外国占领,回归时自然要派自己的军队来行使主权。而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是中华民族内部的事情,所以台湾完全可以

    保留自己的军队。

    参考答案:D

    课后自测

    基础达标

    1.中国政府开始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是在()

    A.《告台湾同胞书》中

    B.《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中

    C.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中

    D.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解析: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告台湾同胞书》中首次提出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参考答案:A

    2.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

    A.解决香港回归问题

    B.解决澳门回归问题

    C.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对于“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质性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一国两制”是与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A、B、C三项是具体问题,D项才是总体目标。参考答案:D

    3.我国的深圳经济特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区别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社会制度不同

    C.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D.各自的权限不同

    解析:深圳经济特区是社会主义制度,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他们之间的主要区别。

    参考答案:B

    4.时光如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国已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达周年了()

    A.9

    B.7

    C.5

    D.10

    解析:我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是1997年7月1日,至2006年,已经9周年了。参考答案:A

    5.如果您有亲人在台湾,你们能当面相见,解除思念之苦的时间最早应是()

    A.1986

    B.1987

    C.1988

    D.1989

    解析: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迫于形势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从此,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终于被打破了,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参考答案:B

    6.台湾回归祖国后不能享有的权利是()

    A.行政权

    B.自治权

    C.保留军队

    D.外交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一国两制”概念的理解。在国际外交中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台湾没有外交权。

    参考答案:D

    能力提高

    7.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的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推动了两岸关系的改善,表现在()

    ①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等岛屿②美国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遏制了“台独”势力③两岸相互投资设厂④台湾当局对“三通”的限制逐渐放宽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本题是一道时事热点问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我国政府对台政策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解题时要注意对题目意思的理解,首先排除②,然后根据近年来台湾与大陆关系发展的有关事实选择④。

    参考答案:D

    8.下图是我国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大事件,请您根据所学知识,给下图添上一个标题()

    A.重庆谈判

    B.“汪辜会谈”

    C.两岸交流

    D.入世谈判

    解析:如果您在学习过程中留意了教材中的重要图片,本图易于识别,应为“汪辜会谈”;另外,根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也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A、D两项与题干无关,C项表述模糊不清,不是一个具体事件,应予以排除。

    参考答案:B

    9.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上述观点表明()

    A.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B.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判知C项明显错误,B、D项跟题意不符。“一国两制”的含义是大陆和港澳台地区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但前提是“一个中国”原则是不可动摇的。参考答案:A

    10.“一国两制”的构想不适合解决的问题是()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中国与邻国边界问题

    解析:“一国两制”是处理中国的三个特殊地区问题的政策,而不是处理中国与邻国边界问题的政策。

    参考答案:D

    11.阅读下列材料:

    20世纪20年代末,闻一多先生以悲愤的心情写下《七子之歌》。诗中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比作流落在外的七个孩子,盼望他们回到祖国的怀抱。

    请回答:

    (1)《七子之歌》中的七子除港、澳、台三地外,还包括()

    ①威海卫②广州湾③旅顺④大连⑤青岛⑥胶州湾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⑥

    D.③④⑤⑥

    (2)1945年以来,香港、澳门和台湾三地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3)我国政府的“一国两制”方针对台湾和对港澳的具体措施有何不同?

    (4)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有哪些?

    解析:本题是典型的历史与时政相结合的综合题。该题要求比较简单,只要将有关内容进行再认再现即可。

    参考答案:(1)A

    (2)香港、澳门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回归祖国。台湾于1945年回归祖国;1949年大陆解放后,国民党残余势力跑到台湾,形成了与大陆暂时的隔离状态。

    (3)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后,可以保留军队。

    (4)“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

    探究创新

    12.阅读与思考

    乡愁

    (台湾)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请思考:这首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结合历史背景(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隔绝)来理解诗的寓意。

    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感情。(可以根据您的理解有其他的表达方式,只要符合当时作者的感受,都是可以的)

    单元测评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主要依据是()

    A.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B.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开始了社会主义新时期

    D.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也就是指民主革命的任务,即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基本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主要标志。

    参考答案:B

    2.下列有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在新政协会议上通过的

    B.它不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还具体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C.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社会主义国家

    D.它的临时宪法职能一直持续到1954年

    解析:注意从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完成这一段时间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参考答案:C

    3.为新中国成立做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的是()

    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③《论人民民主专政》④《论联合政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和选择辨析能力。依据教材可知,C项为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C

    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最主要内容是()

    A.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选举了国家领导人

    C.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路线

    D.制定了宪法

    解析: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本次大会的最主要内容是制定了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

    参考答案:D

    5.下列有关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B.它是在总结了中国人民斗争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基础上制定的

    C.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D.它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重要标志

    解析:注意宪法颁布的时间是1954年,而三大改造的完成是在1956年。

    参考答案:B

    6.毛泽东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通过()

    A.他在中国革命中的巨大贡献而自然成为主席

    B.《共同纲领》规定毛泽东为主席

    C.全国人民一致推选他为主席

    D.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产生

    解析:党和政府领导人的产生,是按照《组织法》进行的。

    参考答案:D

    7.1954年宪法与1949年《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在于()

    A.规定的国家政体不同

    B.规定的人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不同

    C.规定的社会形态和体现出的原则不同

    D.规定的权力机关不同

    解析: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的社会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参考答案:C

    8.中国要避免十年“文革”那样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

    A.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解析:该题考查宏观把握历史问题,形成规律的能力。由于“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肆意践踏,使我们认识到其最主要教训就是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参考答案:D

    9.图中的现象符合下列哪部法律的规定()

    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史图结合辨析能力,图下文字为“乡村选举”,据此可以判知A、B、D项不符合要求,故应选择C项。

    参考答案:C

    10.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下列五个省级自治区成立的先后顺序是()

    ①内蒙古 ②新疆 ③广西④宁夏⑤西藏

    A.①③④②⑤

    B.③④⑤①②

    C.①②③④⑤

    D.⑤①②③④

    解析:此题可从教材中直接找到答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是最早建立的自治区;故B、D项可先予以排除;比较A、C选项,区别在于第二个小项的排序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第二个建立的自治区,由此可知C项正确。

    参考答案:C

    11.下列与各民主党派无关的是()

    A.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B.参加国家政权

    C.和共产党一起作为执政党掌握政权

    D.参与制定国家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和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不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的友党关系,而不是反对党与在朝党的关系,但两者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参考答案:C

    12.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民主党派在以下哪些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

    ①巩固人民政权②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③三大改造④“文革”期间反对修正主义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解析:用排除法,第④项不符合史实,先排除④。

    参考答案:C

    13.江泽民指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B.各民族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C.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

    D.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职责和义务

    解析:材料选择题通常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以及相关的教材知识。通过阅读理解材料,可知C项与题意不符。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

    参考答案:C

    14.使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高度,成为中国法制建设里程碑的是()

    A.依法治国入宪

    B.“三个代表”入宪

    C.“一国两制”构想

    D.邓小平理论

    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题干的关键是“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B、C、D三项与A项相比,明显偏离了题干要求。

    参考答案:A

    15.您可能在电视上经常听到“两岸三通”的字眼,请看下列选项中属于“三通”的是()A.通邮、通航、通电

    B.通电、通航、通商

    C.通邮、通电、通商

    D.通邮、通航、通商

    解析:“三通”是指通邮、通航、通商。

    参考答案:D

    16.目前,我国部分少数民族人民还比较贫困,主要原因是()

    A.国家政策倾斜不力

    B.少数民族人民的思想不够解放

    C.交通闭塞,生态环境恶化

    D.民族平等原则未真正落实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应与少数民族居住区的地理环境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参考答案:C

    17.台湾问题主要是由()

    A.中国内战遗留问题造成的

    B.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造成的

    C.雅尔塔体系的划定造成的

    D.联合国托管造成的

    解析: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造成的,因此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不容许外国干涉。

    参考答案:A

    18.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是()

    A.民法

    B.刑法

    C.行政法

    D.宪法

    解析:本题考查的目的是能理解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意义。

    参考答案:D

    19.“一国两制”构想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在一致性体现在()

    A.都是伟人提出的

    B.都是解决当时面临的重大问题

    C.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D.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内在一致性”。

    参考答案:C

    20.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上述观点表明()

    ①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③“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④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③可以排除,因为“一国两制”也适用于港澳,④从材料中难以归纳出。

    参考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家庭中来;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西藏军队改编为人民解放军;中央人民政府统一处理西藏地区的一切涉外事务。

    ——1951年《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材料二:为庆祝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中央代表团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在拉萨向西藏自治区赠送了“民族团结宝鼎”。宝鼎周围的浮雕分别为“签订十七条协议”“民主改革”“川藏、青藏公路通车”“毛主席派人来”“腾飞的西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历史性画面。——《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50年,在西藏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发生了以往任何时候都无可比拟的巨大变化,西藏实现了社会制度的历史性跨越,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今天的西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局势稳定,边防巩固,人民安居乐业,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50年的沧桑巨变揭示了一个伟大的真理。”

    ——胡锦涛《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逐条概括材料一中西藏发生的主要变化。(不许照抄原文)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和重要制度是什么?(3)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分析实行这一制度有哪些意义?

    (4)依据材料二、三,如何理解西藏巨变所揭示的伟大真理?

    解析:本题通过一系列材料考查历史知识,前三问在于回顾教材中所学的基础知识,第四问属于能力考查部分,要求根据材料分析西藏巨变所揭示的伟大真理,本问应该联系新中国建立后,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在西藏巨变中所发生的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1)帝国主义势力被驱逐出西藏;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巩固国防;改编西藏军队为人民军队;中央人民政府处理西藏一切涉外事务。

    (2)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这一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对实现民族平等,保证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调动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最恰当的民主制度。

    (4)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只有在祖国大家庭的怀抱中,只有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西藏才会有繁荣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未来。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恃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的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蒋总统集》

    材料二:1976年11月,蒋经国说:“吾人处于今日的恶劣环境之中,不得不以忍辱负重之苦心,来处理许多难以忍受的事。”“吾人如不积极建设台湾,不但无法自卫,而且无法生存。”(蒋经国《十年风雨》)

    ——刘建武《国共关系七十年》

    材料三: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四:鉴于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之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之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之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只要我们能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愤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期,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台湾《中国导报》

    请完成:

    (1)据材料二和材料一,蒋经国的政策与蒋介石的打算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实施统一的“适当的方式”是什么?后来又有何发展?

    (3)据材料三、四,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课件教案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