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开辟新航路说课稿3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开辟新航路说课稿3篇

  • 页数:22页
  • 字数:约 17724 字
  • 大小:105.5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大猫丶演示
  • 开辟新航路说课稿3篇

    开辟新航路说课稿一

    一、说教材

    《开辟新航路》是高中《历史必修二》第5课的内容。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历史: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新航路开辟经过以及影响。前4课内容介绍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从第5课开始学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本课内容相当重要,上承古代中国,下启近代世界。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真正开始融合为一个整体。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随后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发展。


    二、说目标

    1、课程标准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三维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经过、影响。

    ②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对新航路开辟过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和学习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

    B、通过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使学生认识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

    3、重点难点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影响

    难点: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雏形形成的重大意义

    三、说教法

    情境——启发——探究——点拔

    (创设情景)(设置问题)(开展教学)(点拔提高)

    四、说学法

    1、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史实大致了解,在好奇与探究的基础上,创设新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有利于新课的展开。

    2、学法指导:情景再现、归纳分析、探究发散。

    五、说过程

    1、导入(选取新颖的角度)

    【设计理念】:还历史本原

    2006年1月13日,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它的标题《也许中国比哥伦布先做到》引起了人们的好奇与震惊。这篇文章声称,在中国发现了一幅明代世界地图,它证明了中国人早于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并率先在500年前就完成了环绕地球的海上航行。

    北京律师刘钢以其收藏的一幅古地图“天下全舆总图”作为物证,支持原英国皇家海军潜艇艇长凯文孟席斯2002年提出的“中国人发现美洲”说。这张地图的题记显示,它是由一位名叫莫易仝的清代画匠在乾隆癸未年(公元1763年),根据一张明代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的地图仿照绘制而成的。这张地图绘制出了包括中国所在的亚洲,还绘制了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甚至还有南极洲的一部分。而根据地图上的题记判断,它所参照的明代原图是由郑和船队中的画匠所画。由此刘钢推断,早在明代初年,中国人就已经驾船环绕了整个世界,地理大发现的荣耀应当属于郑和船队。

    至于郑和与哥伦布到底谁先发现了美洲,留给同学们以后来探究。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开辟新航路》。

    2、过程(梳理清晰的主线)

    【设计理念】:重现实结合

    情境①:多媒体展示三幅地图:《15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16世纪中期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18世纪中国人绘制的天下全舆总图》

    探究①: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与现在的世界地图有什么区别?什么是旧航路?什么是新航路?欧洲人为什么舍近求远开辟新航路?

    点拔①:15世纪的世界地图七大洲中只有欧、亚、非三洲,四大洋中也没有太平洋,16、18世纪的世界地图基本轮廓与现在的世界地图相似。

    “旧航路”指传统的欧洲与亚洲之间的航路。15世纪以前,从东方到欧洲主要有3条交通要道:一是陆路,由地中海沿里海到达中亚;另外两条是海路,即由海路入波斯湾,经过两河流域达到地中海东岸叙利亚一带,或者先由海路至红海,然后由陆路至埃及的亚历山大港。

    “新航路”是相对旧航路而言的,是指欧洲开辟的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必要性:经济根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需要

    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

    商业危机:东西方商道受阻

    宗教需要:传播天主教

    可能性:客观: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地理知识提高,物质财富的保障

    主观: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设计理念】:梳理出第一条主线“东方的诱惑”(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境②:电影《哥伦布》片断

    材料: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3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我们吃的饼干已不是饼干,而是爬满虫子、发出老鼠尿味的粉渣。我们喝的是早已腐臭的黄水。我们也把盖在大桅顶端以免它损坏帆缆索具的几张牛皮取下来吃了。但是它们经过风吹日晒和雨淋,已经十分坚硬,我们只好把它们放在海水里泡上四五天,然后再放在火上烤,这样才能吃下去。我们还常常吃木屑。有人卖老鼠……然而,即使这样也找不到老鼠了。

    ——引自与麦哲伦一道作环球航行的皮加费塔在航海日记中的描述

    探究②:列表归纳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并发散一下:假如你是一名船长,在航海过程中还有可能出现哪些困难?面对一些突发性事件,你如何处理?

    点拔②: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时间

    国家

    人物

    航线

    1487年

    葡萄牙

    迪亚士

    非洲西海岸至好望角

    1497年

    葡萄牙

    达伽马

    印度

    1492年8月

    西班牙

    哥伦布

    横渡大西洋至美洲大陆

    1519-1522年

    西班牙

    麦哲伦

    环球航行

    航海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有灾难性天气、海盗劫掠(联系2009年10月19日中国籍散货轮“德新海”轮在印度洋被索马里海盗劫持)、船员的情绪绝望等。遭遇突发性事件,处理时第一需要冷静,第二要依靠集体的智慧与力量。

    【设计理念】:梳理出第二条主线“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感受和学习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

    情境③:1405-1433年,中国人郑和率领27000余人组成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到红海和非洲,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并巩固了海上丝绸之路,传播了友谊的种子,促进了经济贸易发展,增加了国与国之间的友好交流,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在中国的实施日期。

    探究③:对比中西远航,完成表格。分析郑和的航海为什么没有继续下去呢?

    航海时间

    15世纪早期

    15世纪末、16世纪初

    国家

    中国

    西方国家

    船队性质

    皇朝特遣船队

    私人航海探险队

    经费来源

    国库支付

    股份公司和私人集资为主,王室赞助

    航海目的

    宣扬国威

    寻找黄金,打破奥斯曼土耳其束缚

    船员组成

    官吏、士兵、水手、工匠

    冒险家、投机商、水手、工匠

    扮演角色

    外交使臣

    海盗

    历史影响

    宣扬国威、厚往薄来

    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点拔③:郑和航海活动终止的主要原因是整个航海活动完全由封建皇权一手操纵,这就决定了其终止的悲惨结局。造成郑和下西洋终止的具体原因为:

    其一,“厚往薄来”的政策最后导致国库空虚。产出必须大于投入才能持续发展。而郑和船队将士众多,耗资巨大,每次出航馈赠要花大笔开销,支持郑和船队的明政府国库空虚。“厚往薄来”的方针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蚀本”的买卖是无法持续的。

    其二,政治目的达到后航海活动的重要地位下降。明初由于海寇猖獗,影响明朝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郑和下西洋的前期目的是打通海道,肃清倭寇,另一目的是与西洋国保持稳定关系。郑和七下西洋之后,明朝统治者认为政治目的已达到,航道已畅通无阻,因此郑和下西洋的活动显得不重要了。

    其三,明朝垄断海上贸易权扼杀私人贸易的发展,在国内严禁私人出海贸易,明朝法律规定私自出海贸易将被处以极刑。国家势力的不断衰弱,人民生活困苦,许多农民因为海外贸易所得颇厚,逐渐成为国家所称的海寇。这样不但减少封建国家的收入,而且还影响其政治。这也是导致郑和没有继续下去及明朝统治者自此执行更严厉的海禁政策的原因之一。

    其四,郑和船队过于庞大,明朝官员非议甚多。有人估算,在永乐年间,新建和改建的海船约有二千艘,每艘造价需白银七八千两,须动用13省钱粮才够用。对此,朝廷官员批评指责颇多,施加压力颇大,迫使明王朝终止这一活动。

    其五,郑和下西洋所需物品大多出于官手工业,供给日益困难。从事官手工业的工匠约30万人,属于封建徭役制度下的强制性无偿劳动,工匠的劳动积极性很低,经常以怠工、逃跑来进行反抗。由于逃民情况严重,无法完成下西洋所需物品的任务。下西洋已失去雄厚的物质基础,当然难以再继续进行下去了。

    此外,明朝政府政治腐败导致各种社会危机日益突出,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中国封建专制体制及其保守性,以及明朝海防政策的变化及海军的衰落,都是导致郑和不能继续的因素。这些因素是综合的,多方面的、不是孤立的、单方面的。

    【设计理念】:介绍比较中西航海的高考试题,培养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

    情境④:1982年,曾有三十六个国家的代表联名向联合国提议,要求于1992年10月12日为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五百周年举行世界性的纪念典礼。但是1992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法律系对哥伦布举行了一次审判。身着15世纪服装的12人陪审团进行了三个小时的审理后一致裁定:被告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现年541岁,意大利人,在500年发现美洲新大陆期间犯下了谋杀、剥削奴隶、专职、灭绝种族的屠杀、给未成年者定罪、强奸及搞国际恐怖主义等7大罪行,判哥伦布350年“监禁”。

    探究④:模仿陪审团进行辩论

    点拔④:理解概念“世界市场”、“商业革命”、“价格革命”。

    “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它包括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总和。人类历史长河中长期存在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的对立,新航路开辟,使得海洋这个天然屏障被逾越,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横跨大洋的贸易往来使世界市场初露端倪。

    “商业革命”是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大变革。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同时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世界有力地联结为一个整体。

    “价格革命”表现是: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西班牙,再从西班牙流向热那亚,最后甚至流入奥斯曼帝国。在白银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向东流动时,它所经过的地方必然发生下述现象:物价迅速上涨,货币贬值,出现伪币,投机活跃。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大约四倍,其他欧洲国家虽然没有达到这个程度,但它们传统的经济关系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物价猛涨对欧洲国家的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以致被称为价格革命。

    【设计理念】:梳理出第三条主线“走向会合的世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3、小结(挖掘教育的价值)

    【设计理念】:升教学主题

    本课概述了开辟新航路的史实,核心在于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对地理大发现的影响有了更深的认识。主要有以下观点:

    ①从现代化角度看:它使人类从大陆转向海洋,是走向现代化的最早起步。

    ②从对美洲影响看:双重性,多方位。既有革命的,也有灾难的。

    ③从文明交汇角度看:地理大发现是新旧两个世界,亚、欧、非三大文明的汇合和交往。

    六、说评价

    设计相关练习题,测评课堂教学效果。

    七、说反思

    情景设置注重生动性,问题设置注重有效性,

    教学开展注重互动性,预设生成注重统一性。

    开辟新航路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本课主要有三个子目:开辟新航路的背景、探索通向东方新航路、与世界会合,也就是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及条件、过程、影响三个方面介绍新航路开辟的历史。

    2.教材地位: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Ⅱ前四个单元的内容介绍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从第五单元开始学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本课内容相当重要,上承古代中国,下启近代世界。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真正开始融合为一个整体。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随后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发展。

    二.说目标

    1.课程目标:

    (1)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

    (2)概述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3)理解新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意义。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包括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宗教根源、商业原因、经济根源)、经过(包括四位航海家和四条航线)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用史料、图片展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条件;

    通过动态地图演示、表格归纳、历史比较、问题讨论等方法探究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培养其读图识图、归纳、比较、总结和概括历史的能力;

    通过辩论(讨论)探究深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并能辩证看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并学习探险家们不畏艰险、勇于开拓探索的精神,同时通过讨论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认识到新航路开辟既是历史的进步,也充满了血腥味和罪恶感。

    3.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以及影响

    突破方案:通过展示历史材料和图片,让学生通过分析材料和图片,归纳出答案,并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小组讨论。

    难点: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大意义

    突破方案:进行模拟陪审团辩论,理解其进步性与灾难性,形式新颖,又形象生动,让学生感知历史,易于理解。

    4.学情分析

    (1)授课对象:阳春市第一中学高二(18)班学生

    (2)学生特点:思维活跃,善于思考,乐于表现,有初步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

    (3)存在不足:对历史现象的分析缺乏深度;历史知识储备、抽象思维和认知水平尚待提高;历史知识的系统性不强。

    (4)解决方案:通过展示能反映该段历史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答案,加强分析能力;通过动态地图演示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加深学生的认识;并在课程的最后对知识点总结归纳,加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史料分析法、图表归纳法、动态地图演示法

    依据:由于历史学科的课程内容是过去的人类的实践活动,它不能重演,也无法实验,所以学生往往对历史知识感到比较抽象而且没有认同感。所以我通过展示相关史料、图片和相关视频,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活跃思维和课堂气氛,增强学习效果。

    2.学法:角色扮演法、历史比较法

    依据:让学生真正地感知历史,培养养他们他们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归纳比较的能力,更是突出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新课程理念。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2分钟)

    问题导入: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如果你们要去欧洲的国家,你们会怎么去呢?”学生回答后,再提出问题:“15世纪的欧洲人要到东方,要如何来呢?其实当时的西欧人为了能够到达东方,做了很大努力。”以此来导入本课。

    依据: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疑问,能够调动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自然而然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课程讲授(37)

    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原因及条件(12分钟)

    (1)问题探究:回到导入中的问题:西欧人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他们为什么要到东方?当时东西方之间没有其他通道吗?

    我将使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材料阅读,设计探索性问题,引入这个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并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突破开辟新航路的经济根源,思想根源,社会根源,宗教因素,商业因素等。

    依据: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归纳知识问题的能力,养成论从史出的习惯。

    (2)情境探究: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航海家,你觉得你需要些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够远洋航行呢?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开辟新航路所要具备的条件。

    依据: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真正感知历史,突出“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至此,可以说:新航路的开辟万事俱备,只欠水手。而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勇敢的航海家就走在探索新航路的前端。从而引出第二个子目:探索通向东方的航路。

    2.探索通向东方的航路(13分钟)

    (1)给出表格,展示地图,让学生看地图并结合课本找出答案填写表格,最后播放开辟新航路的动态Flash视频,加深印象。

    (2)依据:看图填表格,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并锻炼其归纳能力;运用动态地图演示法,使开辟新航路的过程形象化具体化。

    为了进一步深化历史思维,培养学生历史比较能力,我设置了以下探究题目:对比分析评价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等远航。

    3.与世界会合(12分钟)

    首先,回答导入中的问题: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可以到达东方了。进一步提出:但开辟新航路,除了这个意义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影响?进而进入本子目的学习。

    (1)给出材料:1982年,曾有36个国家的代表联名向联合国提议,要求于1992年10月12日为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五百周年举行世界性的纪念典礼。但是1992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法律系对哥伦布举行了一次审判。身着15世纪服装的12人陪审团进行了三个小时的审理后一致裁定:被告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现年541岁,意大利人,在500年发现美洲新大陆期间犯下了谋杀、剥削奴隶、专职、灭绝种族的屠杀、给未成年者定罪、强奸及搞国际恐怖主义等7大罪行,判哥伦布350年“监禁”。

    (2)模拟陪审团进行辩论:把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明白“地理大发现”的形成过程,理解开辟新航路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大意义,画知识结构图呈现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雏形,并解释“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等概念。

    (3)展示《15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和《16世纪中期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还有现在的世界地图,运用对比法,让学生形象具体地理解新航路开辟之前和之后的世界市场的发生的变化。

    依据:回到导入,让整个课程融会贯通。模拟辩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此处设计“模拟陪审团”是本课教学的一个亮点。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其更加形象地了解和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其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总结(板书设计)(3分钟)

    (四)知识巩固(3分钟)

    让学生通过做题巩固知识点,这些题的设计以本课的重难点为出发点设计。

    题目如下:

    1.西欧商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

    B.传播天主教的需要

    C.科技发展的必然

    D.奥斯曼国家对东西方商路的控制

    2.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是

    ①商人和资产阶级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

    ②西欧生产力的发展

    ③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③④

    3.下列新航路开辟的先后顺序是

    ①通往印度②通往美洲③环球航行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①③②

    4.下列到达亚洲的西方航海家有

    ①达伽马②迪亚士③麦哲伦④哥伦布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5.下列地区,处于达伽马首航新航路路线上的是

    A.西印度群岛 B.菲律宾群岛

    C.红海沿岸D.非洲东海岸

    6.新航路开辟后,商业地位被他国所代替的国家或地区是

    A.意大利 B.英国 C.葡萄牙 D.西班牙

    7.新航路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这主要是因为

    A.主要商路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C.雇佣劳动者日益贫困

    D.封建统治阶级巨额消费

    8.黑奴制在美洲发展起来的直接原因是

    A.印第安人惨遭虐杀,美洲需要大批劳动力

    B.黑人身体健壮,远离家乡,不易逃跑

    C.黑奴贸易能给殖民者带来巨大财富

    D.欧洲殖民者对黑人比对印第安人熟悉

    五.说教学反思

    1.内容丰富,涉及到政治、地理方面,图文并茂;

    2.问题设计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而设,并具有思考余地和想象空间,可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

    3.创设系列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调动学生探讨历史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开辟新航路说课稿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马可波罗行记》、寻金热、科技的发展;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迪亚士抵达好望角、达伽马直通印度、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世界市场、商业革命。

    (2)让学生理解新航路开辟原因和条件,认识到“商业革命”促进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3)学会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能够比较并正确认识东西方航海史上的壮举。

    (4)正确认识地理大发现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使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整体。

    (5).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比较并正确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所造成的不同结果,感受历史发展的对立统一性。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表格比较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以及与中国郑和七次下西洋进行对比;

    (2)问题探究葡萄牙、西班牙为何走在开辟新航路最前列? 从几位航海家身上我们应学习什么精神?

    (3)通过模拟、辩论赛等方式,让学生模拟历史情景,体味历史过程。

    (4).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的两种不同结果,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新航路的开辟是由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各种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感受和学习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

    (3)新航路的开辟是历史的进步,它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4)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的分析,领会中国古代发明对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重大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在推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报效祖国、再铸辉煌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

    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历史:东方的诱惑(即原因和条件),新航路的开辟(即经过),走向会合的世界(即影响)。本课内容在世界近代史教材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建议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理顺前后教材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整个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促进了人类文明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当今世界的航海业相当发达,你们知道人们进行远洋航行都是为什么吗?

    生1:国与国之间的海外贸易是当今航海业的重要内容,有许多集装箱就是靠十几万吨大轮船通过航海运到目的地的。

    生2:科学家进行海洋科学考察,也是现代航海业的重要方面。

    生3:一些军事大国的军舰、潜艇为了称霸,日夜在大海上航行,构成了世界航海业另一方面的内容。

    师:同学们列举的这三个方面都不错。如果我说500多年前有人不惜冒着生命危险,驾驶简易帆船,到一个传说的地方寻找黄金,不知大家信不信?下面,我们一起学习《开辟新航路》,来验证这个传说。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开辟新航路

    一、东方的诱惑(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1、原因:(必要性)

    ①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出现寻金热:

    【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分析图《西欧商人清点钱币》

    教师:图中男主人公正在干什么?

    学生:数金币和银币。

    教师:他身边的女主人在干什么?

    学生:看着他或者帮着他数钱。

    教师:女主人手下是什么?

    学生:书。

    教师:你猜想,在当时的情况下,女主人会读什么书?

    学生:《圣经》或者祈祷用的书,总之与宗教有关的书。

    教师:女主人并没有专心致志地读书,而是眼睛紧紧地盯着丈夫手中的钱币,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说明他们喜爱金钱,渴求金钱,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宗教信仰。

    教师:这幅画实际上反映了当时欧洲人普遍的一种心态就是对金钱的崇拜。

    15世纪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导致自然经济日趋解体,作为普遍交换和支付手段的货币,不仅取代土地日益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象征,而且也日益成为衡量社会地位和权力的重要标志。因此社会各阶层人士无不醉心于搜寻黄金和财富。十五世纪改行金本位制以后,黄金成为国内外贸易的唯一支付手段,需求量急增,但是西欧贵金属产量本来就不高,它的很大一部分黄金是靠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队从非洲中部转运而来,这种传统的供给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与东方贸易中出现的巨额逆差又使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了西欧市场货币的普遍短缺。当时的欧洲人渴望得到黄金,由于《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广泛流传,欧洲人认定只有到中国等东方国家才可以得到他们梦寐以求的黄金。“寻金热”就此形成。

    ②奥斯曼土耳其阻断东西方陆路商道。

    2、条件:(可能性)

    (1)主观条件:第一,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合作探究】为什么首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最初开辟新航路?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5世纪末它们已完成政治上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的过程,专制王朝和社会各阶层都渴望开辟新航路。①政府为了发展贸易、改善经济状况和扩大版图,大力支持开辟新航路的活动。自中世纪晚期以来,西欧封建制度内部矛盾重重。封建经济日趋衰败,许多贵族大多陷入入不敷出的窘境。随着宫廷开支的上升和官僚体系的膨胀,各国政府在财政上也常常是捉襟见肘,迫切需要新的财源,以增加收入,缓和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西欧各国君主先后支持开辟新航路,大力向海外扩张,不少封建贵族和骑士则成为第一批殖民者。同时,也只有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才能够满足开辟新航路所必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条件,所以,开辟新航路基本上都是在政府支持下的活动;(②军事贵族和骑士视海洋冒险为一种新的职业,渴望以此获得丰富的战利品;③市民和商人不满意大利人、阿拉伯人对东方贸易的垄断,期望新航路的开辟带来新的财源;④两国所处的伊比里亚半岛位于意大利通往尼德兰的海上商路上,造船业和航海业已有相当的基础;⑤东面是意大利商人的势力范围,北面是英、法和尼德兰等国商人的活动地盘,这两个国家只有挺进大西洋,向西面、南面这两个方向发展,寻找新航路;⑥为了传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

    第二,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

    第三,14、15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客观条件:第一,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

    航海技术:指南针的应用是最突出的表现。中国发明的罗盘针,经阿拉伯人西传后于14世纪时在欧洲普遍使用,使航行不致迷失方向,没有罗盘针的使用,远洋航行简直是不可能的,由此凸现中国古代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造船技术:已出现了新型的轻便、多桅多帆、快速、舱宽的大船,建议请学生阅读【历史纵横】,了解有关内容。

    第二,地理知识:人们开始相信地圆学说,绘制地图的技术也已很先进。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