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2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2篇

  • 页数:18页
  • 字数:约 14176 字
  • 大小:83.5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yuuta设计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2篇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六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下面我将从七个方面谈一谈自己对这一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学理念


    历史课程: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理念: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二、课程标准

    课标要求: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三、学情定位

    学情是设计教法、学法的依据之一。

    经过在高一一学年的学习,高二学生对于历史事物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比较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对于他们除了仍然要加强以上这些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课是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六课,教材围绕14——16世纪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这个主题,重点介绍了当时欧洲的两大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着重介绍了在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背景下,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人文精神在经历数百年的压抑后,得以大力弘扬,并赋予了新的精神内涵。两大运动影响深远,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当今欧美的政治、文化生活,因此本课内容十分重要。

    2、教学目标: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依据课标、教材和学情,我对本课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基础知识

    2、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意义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及影响;马丁路德的观点。

    3、探究两大运动出现的原因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分析图片、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对比分析和课堂讨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视经济及文化发展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怀。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依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情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4、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法与学法

    (一)教学方法的确定: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决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情境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在主动阅读、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感悟历史,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积极创新等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智能和认识水平都得到发展。

    (二)学法指导: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运用阅读理解、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去感知历史、认识历史。

    六、教学过程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发挥师生双主体作用,因此我按照互动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教学环节一:我行我“究”---学生课前探究

    教学环节二:引生入境---一句话导入,直奔主题

    教学环节三:我行我“秀”---探究展示、课堂小结、板书

    教学环节四:我行我“思”---提高、升华

    教学环节五:我行我“练”---巩固、训练

    教学环节六:我行我“论”---课后作业,课后反思

    (一)教学环节一:我行我“究”---学生课前探究

    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课前探究问题让学生预习,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既能拓宽视野,又能帮助理解教材。

    课前探究问题: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有哪些?

    2. 图片《雅典学院》中,时人和先贤们共论一堂的情况说明了什么?

    3.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4. 当时人物为此开展了什么运动?

    教师讲解: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封建时代。进入9世纪后,在封建主的支持下,基督教会势力膨胀。中世纪是宗教信仰的世纪,简要介绍基督教的精神统治。在基督教的精神统治下,欧洲几乎成了文化的沙漠。“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恩格斯)。图片《雅典学院》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美术家拉斐尔创作的油画,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与古希腊先贤们对话而复兴文化的渴求。

    (二)教学环节二:引生入境---一句话导入,直奔主题(1分钟)

    因为学生已经进行了课前探究,教师利用课文引用部分的图片直接一句话导入,简单明了。

    (三)教学环节三:我行我“秀”---探究展示、课堂小结、板书(15分钟)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完成基础知识的识记,即完成第一环节确定的目标,让学生掌握课本最基本的历史知识。识记方式是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提前告诉学生要展示。(多媒体展示知识框架、板书)

    第一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自课前探究的情况,包括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图片、文字等资料,探究过程和探究成果。

    第二步:教师加以点评,引导学生构建本课的知识体系,同时,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节,生成板书。

    板书设计:

    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时间

    14、15世纪

    原因

    意大利城市的繁荣

    各个城市为了在竞争中取胜,纷纷采取鼓励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表现

    佛罗伦萨的繁荣(手工业发达、成为欧洲金融中心)

    影响

    新兴的资产阶级对自己的能力日益自信,要求进行思想变革。

    文艺复兴

    背景

    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一些对宗教文化钳制思想不满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其中找到了共鸣。

    实质

    不是在提倡复古,只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核心

    人文主义

    内容

    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腐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成就

    文学领域:“文学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

    艺术领域:达芬奇

    高潮

    16世纪,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宗教改革

    背景

    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天主教会对欧洲特别是四分五裂的德意志进行了残酷的压榨。

    过程

    1517年,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扩展并出现其他新教派别:加尔文派、英国国教。

    影响

    教会对人们思想和社会政治经济的控制逐渐削弱,普通民众开始觉醒。

    (四)教学环节四:我行我“思”---提高、升华(22分钟)

    此环节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师生互动,质疑解惑,目的是进一步挖掘教材,培养学生能力,能力目标、德育目标以及难点的突破在此环实现,学生提出有疑惑的问题,老师与学生合作解决。

    主要的途径是,老师提出问题,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图片、表格。

    如问题一:文艺复兴为什么最早产生于意大利?

    问题二:文艺复兴是不是正如其名称所宣扬的是对古代文化的复生再兴?为什么?

    问题三: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什么?有什么含义?

    问题四:宗教改革产生的背景?

    问题五:比较两大运动的异同点?

    等等问题。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讨论,老师点拨比较的角度、补充小结。

    (五)教学环节五:我行我“练”---巩固、训练(7分钟)

    大屏幕展示几道有一定思维含量、涉及本课重难点知识的选择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完成,弥补学生对某些知识点认识的不足,教师进行必要的解题指导,使学生巩固和深化理解所学知识,并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

    课堂训练:

    1.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其含义是

    A.它没有将古希腊罗马文化完全复兴出来 B.它把古代文化古为今用

    C.它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D.它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

    2.引发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人们对教会思想禁锢和腐败的不满B.诸侯想摆脱教皇的控制

    C.马丁路德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荒谬D.教皇对德意志的掠夺

    3.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免除封建地租

    B.反对天主教会

    C.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

    D.驱除罗马教皇

    4.下列哪项内容不是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相同点

    A.都发生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之后

    B.都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C.都要求摆脱宗教束缚

    D.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打碎了精神枷锁

    (六)教学环节六:我行我“论”---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通过有选择的训练达到巩固课堂效果的目的。

    七、总结与反思

    本课的设计,体现了教师课程理念的更新,利用了信息技术,充分挖掘和利用了合理的课程资源,力图引导学生从接受性、知识性、封闭性的学习走向探究性、方法性、开放性的学习,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总之,我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活动为实现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全体学生经历一个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

    我的说课结束,谢谢!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二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1)在文艺复兴概念之下,使学生形成如下的知识系统:古典文化、资本主义与文艺复兴的关系;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文艺复兴的主要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成就;文艺复兴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2)在宗教改革概念之下,使学生形成如下的知识系统:资本主义发展与宗教改革的相互关系;西欧国家宗教改革运动中的主要教派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的基本史实;德意志、法国、英国宗教改革的基本史实。

    2.能力方面:(1)通过对本节教材中涉及的基本史实和基本历史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2)通过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前因后果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历史过程、历史人物、思想和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4)通过对文艺复兴中重要作品的了解,培养学生文艺鉴赏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文艺复兴中的科学探索的认识和宗教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理性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反对宗教迷信。(2)通过对人文主义的认识,使学生充分认识人的价值,培养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3)通过对优秀文艺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情趣和态度。

    4.学法指导方面:(1)指导学生注意运用因果分析的方法认识重要历史事件,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发生。注意认识原因和结果的多样性和层次性,通过对原因、结果的恰当分解来增进理解。(2)指导学生对本节涉及较多的众多文化现象与其所处的时代的关系加以分析,并注意这些文化现象内在的继承和发展关系。(3)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例如,对宗教改革时期不同教派、不同国家的比较,可以加深认知程度,把握历史现象的实质。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这一问题是理解文艺复兴的关键,只有认识了此问题,才能对文艺复兴作出恰当的历史定位和正确地理解文艺复兴运动。此问题对于使学生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理解历史和文化发展的继承性。(2)人文主义的基本概念。人文主义是贯穿文艺复兴的基本思想,是理解文艺复兴各个领域和各项成就的基本依据,也是文艺复兴反封建性的基本体现,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这一概念的认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人文精神。(3)宗教改革的原因和影响。宗教改革在资本主义反封建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欧洲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要掌握宗教改革的历史地位,必须清楚地认识其原因和影响。这一问题也有助于学生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难点分析:(1)人文主义。由于学生对欧洲中世纪历史印象肤浅,往往难于理解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究竟因何而发。因此,在讲解时可以适当补充背景材料,说明中世纪时期教会对人和对于现世生活的贬低。要全面地理解人文主义,就要辩证地分析人文主义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性。人文主义的局限性,简单地说,就是以普遍的人性掩盖阶级社会中人的阶级性。(2)德意志宗教改革。德意志宗教改革中有两点不容易理解:一是“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究竟是什么意思;二是各社会阶级在宗教改革中的目的和活动。关于前者,路德等改革者主要是通过这一教义否定天主教会的地位。关于后者,应该理解,宗教改革主要适应了资产阶级的需要;诸侯贵族要通过削弱教会获得新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如占有教会地产等;农民阶级和其他贫困劳动人民的要求在宗教改革中是无法得到实现的,因此,他们超越了路德等人的目的和形式,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

    课堂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布置在美术、文学方面有专长、有爱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准备关于《最后的晚餐》和莎士比亚的某一剧作(建议从《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中选择一部)中的情节、思想和艺术特点的分析。

    教学过程

    师:(板书第一章第三节标题)有谁曾经阅读、欣赏过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或者有谁听说过哪些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作品或者科学成就?

    生:(可以综合记录若干学生分别说出的作品)

    一、文艺复兴运动

    1.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1)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根源

    师:这些作品都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宝贵财富,具有极高的价值。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天才辈出的时代,他们创造了大量的精神文化财富。为什么会在这一时期即14~16世纪出现这种精神文化创造旺盛的局面呢?我们先请同学来概括一下教材对这一问题的解释。

    生:(依据教材概括出要点)

    师:(板书整理学生回答的内容并进一步阐述)第一,文艺复兴在14世纪出现于意大利,这与资本主义在14世纪首先于意大利萌发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此问题:一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就必须从长期禁铜人们思想,并且维护封建统治的宗教神学的检格下解放出来,这属于破除旧的文化意识对新的社会因素成长阻碍的方面;再则,新兴的资本主义因素需要能够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意识形态、社会理论、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这属于营造有利于新的社会因素的文化氛围。请同学们阅读这一段论述。

    [资产阶级]为了扩大经济实力,就极需要改良生产技术、改革生产工具、通晓经济理论和实验科学、开辟市场、改进运输,于是对现实社会提出许多疑问和对自然科学提出更为现实的课题。为此,他们需要延聘经理工、商、银行企业的熟练人才,为他们服务;那些市民出身的学者、文学家、诗人、音乐家、建筑师、画家、雕刻家、医生、教师和法学家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华,创作出适合本人和资产阶级的新文化。

    引自陈小川等《文艺复兴史纲》

    生:(阅读以上引文,并谈论自己的理解)

    师:第二个方面,文艺复兴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这体现了历史文化发展的继承性的方面。在古代希腊、罗马时期,欧洲已经创作了辉煌的古代文化。由于战乱和教会的文化专制,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在西欧被毁坏被遗忘了。但是许多文化典籍在东罗马帝国和阿拉伯保存下来,意大利在地理位置上与上述地区比较接近,14世纪,这些文化典籍回传意大利。再加上意大利是古代罗马帝国的中心地区,保留了许多古罗马的文化遗产,具有一种特殊的文化环境。同时,意大利有许多从事古代文化研究的学者,一些原在东罗马帝国的学者因为战乱的影响也迁徙到意大利,为文艺复兴准备了人才条件。讲到这里,是否有同学已经想到了“文艺复兴”这一名称的某种含义?

    生:(说明对于“文艺复兴”概念的理解)

    师:确实,从形式上看,文艺复兴具有整理古代文化典籍,重新发现古代文化的方面。但是,仅仅是“复兴”并不能说明文艺复兴的全部,更重要的是,它包含了在古代文化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的人文主义思想。

    (2)文艺复兴的思想核心:人文主义

    生:(阅读并概括教材阅读部分(小字部分)关于人文主义内容的说明,要求能够指出人文主义的四个方面的反对和四个方面的肯定、提倡)

    师:我们可以对人文主义的概念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以便加深对这一概念的认识。

    HUMANISM(板书)

    这个词就是“人文主义”。Human一词我们在英语课上已经学过,是人、人类的意思,加上表示“主义”的词缀-ism,就构成了“人文主义”一词。如果直译的话,这个词的意思应该是“人主义”或者“唯人论”,我们常说的“人道主义”,也是这个词。一言以敝之,就是要充分肯定人的意义、人的价值,把人放在中心位置上。我们现在都知道,人现在占据着世界的中心位置,统治着世界,是最重要的物种。那么,人文主义强调这一点是对什么而发?意义何在呢?这要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说明。

    在欧洲中世纪,封建主义神学统治禁铜着人们的思想,基督教的教义宣扬人都是有罪的,因为人类的祖先犯有“原罪”。人类生存的目的和意义就是为了“赎罪”。在这种说教之下,人的现世的生活被否定了,人的价值被贬低了,神占据了中心地位。人文主义在当时的作用,就是要把人从这种宗教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品,都渗透着人文主义的思想。我们现在就来分析文艺复兴的作品如何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

    (3)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主要文艺成就

    师:现在,我们先请同学列出教材中提及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作品。

    生:(按教师要求列出主要人物和作品)

    师:我们从这些人物和作品中选择一些更具代表性的进行详细的剖析。让我们先阅读一段恩格斯的论述:

    意大利是第一个资本主义民族。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最后的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

    引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37页

    生:(阅读并思考,教师鼓励学生尽可能地谈论自己的认识)

    师:恩格斯给予但丁以极高的评价,把他作为一个新时代开端的标志,可见他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但丁作为文艺复兴的先驱者,拉开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序幕。我们现在就来了解但丁的生活和创作活动。

    但丁生活的年代是从1265年到1321年,是意大利著名的工商业中心佛罗伦萨人。青年时代,作为佛罗伦萨资产阶级政党(白党)的骨干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一度被任命为佛罗伦萨城市共和国的行政官。他致力于意大利的统一事业,反对教皇干涉内政,反对贵族把持政权。后来,代表教会势力的政治集团(黑党)在佛罗伦萨得势,他们判处但丁终身流放,不得回归佛罗伦萨。在20年左右的漫长的流放中,但丁完成了他的传世巨著《神曲》。

    《神曲》采用了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但丁本人在梦境中游历三界的过程。三界是地狱、炼狱(又译净界,没有重大罪孽的人死后在此进行修炼,洗心革面,然后升入天堂)和天堂。描写了在梦幻游历中遇到的各类古今人物。通过对这些古今人物的描绘、对话和评价,抨击了教会的贪婪腐化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例如,但丁把当时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安排在九层地狱的第八层,在一个火窟中永远受烈火的煎熬。但丁对地狱中的另外一个教皇尼古拉三世说:

    你留在这里吧,因为你受的刑罚是公正的,

    ……

    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于悲惨,

    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

    ……

    你们把金银作你们的上帝,

    你们和偶像崇拜者有什么不同?

    但丁是第一个提出个性和理性觉醒的诗人,是人文主义思潮的最早代表。他在《神曲》中歌颂了自由、理性和求知精神,要求思想解放和宽容异教。充分地表现出人文主义的精神。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教材的叙述,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其他文学家的主要思想和成就。

    生:(叙述和概括有关彼特拉克和薄伽丘的内容)

    师:(整理学生回答的内容,如果时间允许,可以介绍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薄伽丘《十日谈》的叙事结构和适合中学生的小故事)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美术方面的代表人物是乔托。(可以展示《哀悼基督》并简单讲解)进入盛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艺术家,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术三杰”。现在,我们一起欣赏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现在,请同学谈谈自己对这一作品的理解。

    生:(结合图片讲解)

    师:(依据学生讲解的实际情况概括并补充。注意以下方面:作品的背景和取材、作品在心理描绘方面的特点和成就、作品在构图和空间透视感方面的特点和成就,特别是作品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作品虽然使用的是一个宗教题材,但完全摆脱了这类题材通常的僵化和呆板,作品所表现的实际上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和人性,而不是“神性”。同时,作品无情地鞭挞了背信弃义的叛徒的丑恶灵魂,表现出爱憎分明的感情和鲜明的政治倾向,这和当时意大利人民争取祖国统一的斗争密切相关,反映了当时意大利人民的斗争意志和道德标准。

    现在,让我们分别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请同学先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分别叙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师:《蒙娜丽莎》冲破了黑暗的教会文化的束缚,摆脱了传统的宗教题材,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作品成功地表现了人的精神世界,歌颂了人、人的美,歌颂了人丰富的内在思想感情。作品表现的“永恒的微笑”说明了画家要求以欢乐的和爱慕的心情来看待现实世界。因此,作品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肯定,充分地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西斯廷圣母》似乎表现的是一个宗教形象——圣母,但实际上是一个人间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的形象。画家在这里歌颂了人的伟大和人类崇高的感情。

    15世纪以后,文艺复兴越出意大利的范围,在西欧的其他国家发展起来。

    2.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

    师:我们先来区分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分别活动在哪些领域之中。

    生:(阅读和区分)

    师:(归纳和整理学生的回答)在文学领域中,主要有英国的莎士比亚、法国的拉伯雷、西班牙的塞万提斯等,莎士比亚是剧作家,另外两位是小说家;在社会政治领域主要有英国的莫尔等人。对于伊拉斯漠,同学们可能感到不太容易确定他的身份。《愚人颂》,用讽刺的手法,把“愚蠢”人格化,假借“愚蠢”之口,对国王和教会人士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可以视为一部文学作品。而他的主要身份,应该是一位古典文化的研究者和宗教研究者。

    托马斯莫尔同情劳动人民,批判了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的罪恶。在思想史上第一次设想了共产主义的蓝图,但找不到实现这一蓝图的现实途径。因此,只能停留在空想之中,“乌托邦”一词在以后也广泛的流传和经常被引用,作为一种脱离实际,不能实现的理想的代名词。莫尔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对以后的社会主义思潮有重要的影响。

    在上述人物中,成就最为辉煌的当属莎士比亚。现在,先请一位同学评介莎士比亚的一部剧作。

    生:(评介一部莎士比亚的剧作)

    师:(简要整理学生的发言。进一步分析莎士比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莎士比亚剧作的主要种类、艺术成就、艺术风格;莎士比亚的政治态度和人文主义精神。展示一段西方学者对莎士比亚的评论)

    莎士比亚体现了中世纪结束以来许多伟大作家的特征,即对人类和现世事物的强烈的爱。……莎士比亚思想的力量和范畴已经远远超越过他那个时代所局限的水平。他同时代人的著作只有少数至今还广为流传;而莎士比亚的戏剧在说英语的国家所占的地位就像一本世俗的圣经。其原因不仅是作者具有无可比拟的表现才能,而且特别是作者才华横溢,对受到狂暴的激情冲击和受到命运摆布的人物性格作出了深刻的分析。

    引自E.M.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第二卷

    我们通过这段话,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价值和他的作品对现代的影响以及形成这种影响的原因。

    我们还应该了解,文艺复兴的成就并不仅仅限于文艺领域,在政治、历史和自然科学方面,这也是一个群星灿烂的年代。教材在前面已经介绍了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马基雅维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文艺复兴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

    3.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

    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于文艺复兴时期,这也许是文艺复兴对人类历史的一项更大的贡献。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在这一时期兴起了近代的自然科学?

    生:(思考并回答,可以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和补充的方式)

    师:(概括和整理学生的回答)原因之一是人文主义的影响。人文主义重视现世的生活和现象,重视发挥人的创造力,重视探索和实验。原因之二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需要。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引导学生回忆或重新展示前引的《文艺复兴史纲》中的那段话)发生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文学革命被认为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

    (1)天文学革命

    师:在中世纪,教会支持古罗马大文学家托勒密建立的天体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地球静止在宇宙的中央,日月星辰围绕地球转动。由于教会的支持,托勒密体系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信条。但是,这一体系无法圆满的解释和计算行星运行的轨道。哥白尼抓住这一漏洞,用四十年的时间进行天象观测,最后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太阳处于宇宙的中央,地球则进行双重运动,一方面围绕太阳公转,一方面自转。为了避免教会的迫害,哥白尼一直没有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直到临终前,才发表了《天体运行》一书,公开了这一理论。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恩格斯说:“他用这本书……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从神学中解放出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46页)

    但是,哥白尼设想地球沿着纯圆的轨道围绕太阳运行,因此,在对地球轨道的计算中总有不能消除的误差。同样的,从哥白尼体系中的这一个漏洞入手,德意志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观察和计算,提出了行星运行三定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哥白尼的理论。同学们在地理课上已经学习过开普勒三定律,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这三个定律。

    生:(回忆和说明三定律)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