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说课稿2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说课稿2篇

  • 页数:12页
  • 字数:约 9100 字
  • 大小:67.0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二十四设计
  •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说课稿2篇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说课稿一

    说课内容是高中历史新教材: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第二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课程标准中对本节的要求是: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本节单纯的识记要求不高,但课程标准中增加这一部分,并作为必修内容学习,其用意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关注生活的态度。长期以来,我们的历史教学虽然强调“人民大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历史教材中我们看到的更多则是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很难看到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状况,所以在历史教学中经常给学生以误导:历史是写在课本中的,和我们的生活没有关系。本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则给我们提供了培养学生这一历史观的重要载体。

    2.三维目标

    1>在知识传授方面

    通过对身边的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感受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归纳各个时期交通和通讯工具变化的特征,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试着分析其原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中国近代同现代交通与通讯的差异,从而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关注生活的态度,形成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历史态度。

    3.本课重点、难点是: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工具的变化、通信工具的发展更新过程,是本节的重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关注生活的态度。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历史同现实之间的关系,我把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作为本节的难点。

    二、教法

    由于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比较熟悉,我可以采用谈话法,多媒体图片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处理本课。用谈话法引入本课,在处理本课重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时,可以运用阅读加讨论法,让同学们自主完成。然后再辅助多媒体图片加深对变迁的印象以及理解,这样可以很自然的处理本课的难点:交通工具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使同学们可以加深对现代科技和经济发展在推动人们日常生活变迁以及思想进步方面的重大作用。

    三、学法

    根据本课的特点,可以指导学生运用阅读法、比较法、分组讨论法等多种学习方法,一方面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理解本节课重点内容,另一面使学生运用比较法、分组讨论法,对比新、旧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不同概况,得出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设计

    1、课前准备布置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有关武广铁路的有关资料。

    2、导入新课: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杨贵妃能吃到真正新鲜的荔枝吗?古代烽火台的功能是什么?能否准确有效地传递信息?为什么?

    3、新课教学:

    课件展示展览的名称,即课题: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之后从学生中选拔展览的讲解员,提出讲解和参观的要求。

    把交通工具的进步分四个展区。

    第一展区:铁路交通

    展示的图片有史蒂芬孙发明的蒸汽机车、“0”号机车、东风内燃机车、韶山电力机车、磁悬浮列车、地铁、动车组、青藏铁路、全国铁路交通示意图等。

    讲解员讲解图片,并归纳教材的基本知识: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了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辛亥革命前夕,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加快了铁路建设,到“九五”末,中国铁路营运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标志着我国铁路筑路技术新的进步。机车制造技术方面有了较大进步,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从电力机车到磁悬浮列车。铁路的六次提速,尤其是高速列车动车组的出现,大大地提高了运行效率。

    教师提问:铁路交通在国民经济和人们的生活中担当了什么角色?

    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回答。以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其归纳和概括能力。

    第二展区:公路交通

    展示的图片有:老式汽车,一汽红旗汽车,一汽奥迪汽车、盘山公路、高速公路、长江公路大桥、全国公路交通示意图等。

    讲解员讲解图片,并归纳教材的基本知识:20世纪初,汽车开始在中国出现,之后外国的筑路技术传入中国;民国时期公路交通发展受到限制。新中国成立后,汽车制造厂相继建立;建立了较密集的公路网,尤其是山区公路和高速公路建设大在改善了公路交通状况。

    课件展示:城市拥挤的交通图。

    教师提问:解决城市道路拥挤的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学生进行讨论发言。在学生的发言中,肯定有很多可取的建议,甚至还会有不少的奇思妙想,教师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三展区:水上交通。

    展示的图片有:木帆船、蒸汽轮船、豪华邮轮。

    讲解员讲解图片,并归纳教材的基本知识: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设轮船公司;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轮船招商局,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的近代化进程。新中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的发展。

    教师提问: 20世纪90年代以来轮船运输业的发展状况如何?培养学生对教材的综合分析能力。

    第四展区:航空交通

    展示的图片:冯如的飞机、老式螺旋浆飞机、现代客机。

    讲解员讲解图片,并归纳教材的基本知识: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开通。到1949年,中国民航初具规模。新中国成立后,航空交通有了较快发展,现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教师指出,在航空发展的同时,中国的航天技术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请问:10月24日18时5分,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卫星名字叫什么?它的任务是什么?通过图片显示发射的场景和嫦娥一号卫星,增强直观效果,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关注时政动态的意识。

    把通讯工具的进步作为第五展区:通讯工具

    展示的图片有摩尔斯发明的电报机、老式电话机、新型电话机、无线寻呼机、移动电话机、传真机、互联电脑等各式通讯工具。

    讲解员讲解图片,并归纳教材的基本知识:19世纪70年代,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20世纪初,上海设立无线电报局,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到1949年,电话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电讯事业快速发展,到2003年末,中国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通讯也发展较快。

    教师提问:你平时主要通过哪些方式与远方的亲人和朋友联系?进行现实延伸。

    探究练习: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促进了交通运输业和电讯事业的发展,并对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请同学们思考问题: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的原因有哪些?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原因:(1)外来技术传入的推动;

    (2)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3)政府的大力提倡;

    (4)中国人民聪明才智。

    积极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加快了生活节奏;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效率。;改善了生活质量等。

    消极方面:带来了交通拥堵;产生交通事故;空气污染;电磁辐射等。

    五课堂小结: ( 略)

    六课堂练习:

    阅读下列材料:

    长期以来,分居不同地区的中国人之间的联系,主要依靠古老的驿站和民信局,不仅速度慢,且有相当大的局限性,给人们的联系带来了很大不便。近代邮政系统的建立,大大改变了这种状况。1896年中国正式开办邮政,起初主要是在沿海城市,以后逐步向内地扩展。到20世纪初年,国家邮政系统已在全国推广,并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民信局和古老的驿站。1906年8月,清政府设立邮传部,其后邮政事业又有所发展。据1911年底统计,各地邮政局所已达6201处,收寄函件42.1万件,收寄包裹432.7万件。另外,作为快捷便利的通讯联络手段,电报线路的建设已有相当规模,到1908年清政府邮传部将电报收归国有时,全国商办电报线计有41417华里,地方官办电报线计有49480华里,总计90897华里;电报通讯机构遍及全国各省。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的邮政电信事业发展更加迅速,到2003年末,中国的电话用户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请回答:

    (1)简述中国近现代邮电通信工具的发展历程。

    (2)种进步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好处?

    2.具体举例东部和西部或者城市与乡村之间在交通和通讯方面有哪些不平衡?从而认识促进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教材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史料阅读和解析能力。

    七课后反思:

    根据本课内容中图片较多,要求学生掌握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发展的特点,针对我校学生的具体学情,我通过图片的展览,配合讲解、提问、讨论等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当展览的讲解员,对图片的内容和特点进行简单的讲解,并对教材的基本知识进行归纳,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充当顾问的角色,进行适时的补充、提问和启发诱导。

    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手段来增加课堂容量,提高学习效率。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说课稿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19世纪80年代唐胥铁路;19世纪70年代轮船招商局;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19世纪70年代,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理解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的发展;通讯工具发展的原因。运用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的虚拟情境,自己组织语言准确地阐明交通通讯的发展过程。

    (2)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和分析,能准确地用历史术语简述“马车铁路”和“太监牵拉”反映出的本质问题。

    (3)通过接触新材料,能按一定的目的归纳史料中的有用信息。即概括出近代影响交通发展的不利因素。

    (4)观察图片,通过同伴讨论总结解决现代交通通讯带来的弊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慈禧太后的趣事,让学生认识到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社会进步。

    通过对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原因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重要国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交通事业的发展

    难点:交通事业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突破方法:以屏幕展示虚拟情景和问题帮助学生阅读并理解教科书的有关内容,以学生自主探究来理解交通事业的进程;通过课堂辩论来增强学生对交通事业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的理解。

    学情分析

    山东省进入新课程改革已经六个年头了。学生已非常熟知新课改的要求——教材不是金科玉律,只是获取信息的一个工具。基于此,我大胆尝试将整堂课设置成真实人物的虚拟情境,有助于学生重点基础知识的把握,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很强,我设置了一个辩论赛,有助于难点问题的解决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音频:《乔家大院》主题曲《远情》,哀伤、幽怨的旋律在教室回荡。

    (设计意图:渲染气氛,营造情境)

    师(一个箭步走上讲台,模仿主人公乔致庸):走唻————

    设计意图:将课堂置入虚拟情境中。

    师:在《乔家大院》悲伤的主题曲中,我们开始了今天的课程。山西祁县的乔家作为晋商的代表,名闻遐迩。假设乔家的生意从十九世纪中期做到21世纪,那么它会如何走向天南地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乔家大院到天南地北——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设计意图:简洁、快速切入主题。

    首先我们来看本课的学习目标,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其他同学认真领会。

    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19世纪80年代唐胥铁路;19世纪70年代轮船招商局;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19世纪70年代,第一条有线电报线。2、理解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的发展;通讯工具发展的原因。理解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的虚拟情境,自己组织语言准确地阐明交通通讯的发展过程。

    (2)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和分析,能准确地用历史术语简述“马车铁路”和“太监牵拉”反映出的本质问题。

    (3)通过接触新材料,能按一定的目的归纳史料中的有用信息。即概括出近代影响交通发展的不利因素。

    (4)观察图片,通过同伴讨论总结解决现代交通通讯带来的弊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社会进步;科技的进步和改革开放的国策是实现进步的重要原因。

    设计意图:学生能带着目标进行学习。

    讲述新课

    第一章驰骋在“陆”上

    师:下面我们来看第一个场景。

    (作为画外音的音频响起,女中音欢快地朗诵叙述部分;同时幻灯片展示文字、图片)

    (一)1856年,乔家大院的掌舵人乔致庸了解到茶叶的价格在山西奇贵。于是让管家孙茂才去杭州贩些龙井茶来。孙茂才去杭州贩茶应该乘坐哪些交通运输工具?(假设管家既走陆路又走水路。)

    学生阅读材料及教材。

    生:略

    师:回答得非常好。他在北方陆路上应该乘坐马车,然后去南方走水路的时候坐船。

    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古代交通地域特点。

    (展示图片:马车、小船、步行)

    我国古代交通地域特点:南方舟楫,北方马车;百姓步行!

    (设计意图:画外音和文字图片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情境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探知的欲望)

    师:交通的不便影响行商的进程。在19世纪70、80年代,这种状况有了改善。

    下面请看第二和第三个场景。(画外音再次响起,低沉、浑厚的男中音朗诵文字叙述部分;同时幻灯片展示文字及问题和图片)

    (二)1872年,乔致庸启程去上海开大德通票号的分号。在上海,他见到一个喷云吐雾的庞然大物在铁轨上行驶。虽看了新鲜,但他却有几分辛酸。

    这个“庞然大物”是什么?它在哪条线路上运营?乔致庸辛酸的原因是什么?该线路的命运如何?

    (三)1883年,乔致庸要从唐山贩煤,他让孙茂才用铁路运输。并说在唐山的那条线路让他有自豪感。而更令他自豪的是其去世前夕(1911年),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已经奠定。

    孙茂才贩煤的铁路线是哪条?乔致庸为何有自豪感?中国近代铁路网基本格局奠定后,爆发了什么革命?

    生阅读材料和教材。

    生:略

    师:火车在淞沪铁路上行驶,乔致庸为国家的主权被践踏感到心酸,后来淞沪铁路被拆除了。孙茂才贩煤的铁路为唐胥铁路,乔致庸为自己的国家有了自己的铁路感到自豪,辛亥革命爆发,埋葬了大清王朝。

    设计意图:情境设置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辛酸”和“自豪感”的比较,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一种体现。

    师:在《乔家大院》一剧中,乔致庸与慈禧太后的几次斗法颇有意思。下面请看第四个场景。(画外音,男中音欢快、戏谑的语调朗诵;幻灯片展示文字材料及问题)

    (四)乔致庸最痛恨的人是老佛爷慈禧太后。有一次他听说了其两件趣事,有些忍俊不禁。

    1、唐胥铁路建成后,老佛爷因为火车的轰天巨响震及皇帝陵园,只准许以骡马曳引车辆,所以被世人称为“马车铁路”。

    2、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而且和她“平起平坐”,有伤“体制”,所以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

    老佛爷的两则趣事,从本质上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略

    师:刚才这位同学答得很好——封建制度阻碍着社会进步。第一个材料里面可以看出封建迷信思想在作祟。

    (设计意图:通过两则材料和学生的讨论,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概括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师:晚年的乔致庸忧心冲冲,想起一些事情就唏嘘感叹。

    (画外音响起,男中音用哀伤、悲愤的语调朗诵;同时幻灯片展示文字材料及问题)

    (五)乔致庸晚年唏嘘感叹的两件事:

    一是:1880 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

    二是:19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建铁路,如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镇等铁路的修筑权。

    据材料概括近代影响交通发展的不利因素?

    生:略

    师:①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②受封建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

    ③技术和资金的缺乏;④外国列强的阻扰和侵略。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中的蕴含信息,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师:乔致庸的经商之路可谓传奇,那么他的后人如何呢?请看第六个场景。

    (画外音响起,男中音用自豪、雄浑的声音朗诵;幻灯片展示文字材料及问题、)

    (六)1911年,乔致庸溘然长逝,其孙乔映霞接班。乔映霞最耿耿于怀的是新疆、四川没有分号。时光飞逝,70年过去了。乔致庸的第四代传人乔燕和在乌鲁木齐和成都都开了服装连锁分店。1999年,乔燕和感觉铁路交通更发达了。

    新疆、四川为何没有分号?80年代初为何有了服装连锁分店?1999年,我国铁路运营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

    生:略。

    师:20世纪上半叶,我国的西北、西南与内地之间,基本没有铁路交通。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各项事业欣欣向荣。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今天的铁路建设确实值得我们中华民族自豪和骄傲。(展示图片)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