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评委你们好!,我说课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说明。一、教材简析:1、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新知。由于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因此教材中选用了数据富于变化的条形统计图,从而引出另一种表达方式,自然地过渡到折线统计图。2、提供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精心地选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如: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身高的变化、月平均气温的变化、病人的体温记录、旅游消费情况等。学生在了解生活常识的同时,充分认识统计的现实意义。3、培养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
三、制作统计图教师:事先我们一起搜集了这几年中我们班同学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情况,并制成了统计表,请谁来介绍一下。(学生利用事先制成的统计表介绍数据)如果请你将它制作一份折线统计图,你有信心完成吗?小组讨论:你认为在制图时应做哪些工作?有什么注意点?(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在交流中,教师顺应学生回答,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名称:(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日期的前后;(2)纵轴:标明数据,反映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3)制表日期和单位。学生独立在练习之上尝试练习。教师指名演示,同学互相评价并改正。统计分析:从这张统计图上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学生相互交流,也可以提问请同学回答。
制作前先让学生说说每格表示几个单位然后再制作统计图。2.小组交流作品,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A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三、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1.师演示“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折线统计图”,学生观察。师: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师和生一起分析折线统计图,教师演示其中的一个数据的画法,让生知道是这张统计图是如何画的。师:你们对比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2.小结: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把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出来。3.认识折线统计图,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师: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引导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发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同时又大大地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第五个层次:尝试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师导语: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都会用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下面是四年级同学参加体育活动项目的情况统计表,大家有兴趣根据其中提供的信息制作一张复式条形统计图吗?展示书119页例题3,1、让学生观察统计表,读取其中信息2、让学生根据信息补充统计图。让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用课件演示涂色过程。对于此处教学,我们所做统计图都是提供了横轴和纵轴的,学生只需读取信息,在表格中画出相应的直条。所以难度大大降低。可以说是一种半放手的“制作过程”,同时教学中让学生说,老师演示,也是一个半放手的教与学。只是为下一环节中,学生完全有自己独立收集数据,选取颜色画直条补充统计图搭脚手架。
教学评析:1、打破旧的教学模式。以往小学数学中把“统计”教学仅仅理解为统计图、表的教学,而《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因此,整个教学设计都从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统计过程为主线: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用适当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用合适的图、表展示数据,对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对自己的分析、思考进行交流和改进。在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2、构建“自主开放”的创新教学模式。在观察草原动物、对怎样数动物的只数及直观形象的表示动物只数的过程中;在认识、及绘制统计图、表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利用想象、猜测、操作、讨论等学习方法,自主探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3、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教学目标: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3、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教学重点: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二、探究新知: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2、根据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的?
学习重点能根据要求设计一种方案,理解最优方案中存在的规律。学习难点怎样设计最优方案,利用规律解决其它类似的实际问题。活动安排题目:一个合唱队共有15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请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分析:本次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分为三部分:设计方案;探讨最优方案;发现规律、应用规律。1. 设计方案。(1)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如果每分钟通知1人,怎样尽快通知到每个队员?(2)设计出合理的打电话的最快方案,进行交流,看谁设计的方案最节省时间。方案一:让老师一个一个地通知。 □——老师 ○——队员 线上的数——第几分钟(图1)这种方案是让老师逐个通知,接到通知的队员不“动”,通知完共需要15分钟。②方案二:分组通知。举例如下:把学生平均分成15组,老师分别通知,即方案一,总共需要15分钟。
3、讨论:怎样比较两支球队的整体身高情况。二、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引导学生探索用平均数的方法比较)1、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进行平均数计算。2、提问:142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欢乐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3、144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开心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4、你能告诉我们两个队的总体身高比较情况吗?虽然欢乐队中的王强是两个队中最高的,但欢乐队的总体身高情况不如开心队,体会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总体情况的一个很好的统计量。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需要运用“平均数”知识来解决问题?师:看到你们这么勤奋好学,又学得那么有水平。老师今天也特别高兴,我相信你们以后会发现和自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其实“平均数“的知识还有很多,在生活实际中应用也很广,你们回忆得起来吗?对我们上课的评分,也可以来比较,哪一周课堂得分高、哪一周课堂得分低?我们也可以进行比较
分别算出2008年比2007年各季度增产的百分数和合计数,再制成统计表.分析:根据题目要求,要算出各季度增产的百分数,我们只要根据2008年与2007年各个季度的原始数据,运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就可以算出.算出了各个季度增产的百分数,根据题意制统计表时,既要按照季度分类,又要反映出年份的类别,所以在确定表头时可分为3部分:年份、台数、季度,年份又分为2007年产量、2008年产量、2008年比2007年增产的百分数.2、田力化肥厂今年第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元月份计划生产1500吨,实际生产1620吨;二月计划生产1600吨,实际生产1680吨;三月份计划生产1640吨,实际生产1720吨,根据上面的数据,算出各月完成计划的百分数,并制成统计表.(1)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时,百分数这一栏一定要写清楚是谁占谁的百分之几,并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解题方法正确算出对应百分数”
(设计意图:这样一来,学生的设计方案可能是很开放的,例如,有的学生只是把纵向条形统计图进行90度旋转,得到的横向统计图横轴与纵轴的方向始终与规范的统计图不一致(其实,这些“统计图”也同样反映这些数据的状况,只是不够规范而已)。让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合作,得出结论。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2、比较并介绍横向条形统计图产生的条件A、(出示完整的横向条形统计图与纵向条形统计图)他们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的?把自己的发现跟同桌说说。(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横轴:数据;纵轴:项目)B、(生回答后)小结揭题:只是竖着的变成横着了,但是内容没变,只是形状变了。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横向条形统计图”(板书)。它一般在统计报表中出现,有时竖着画不下的时候我们可以横着画出这样的统计图。
1.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传统上比较注重统计图表等知识和根据统计图表回答问题的教学,而课程标准则更加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这部分内容比较繁琐,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是有效的学习方式。2.教师将教科书的盆花变成纸花,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些数据,使教材更具有实用性。但是,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统计,效果会更佳。3.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上学生的反馈信息,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本课中,教师设计的让学生学四种动物的叫声,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引入到下一个问题的探讨。4.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统计,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在其中得到了充分体验。
一说教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认识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自主探索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了解它的意义和作用,讨论和交流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地联系和区别。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进而从更高的角度认识统计图,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四年级学生在第一学段(1-3年级)学习了较多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经历了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条形统计表的过程。再加上上节课刚学习了制作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因此本节课学生已经有了充分的知识储备。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以及《新课标》的精神,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开始学习简单的分类整理,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本课继续学习统计,以整理随机出现的简单数据为主要内容,并把经过整理的数据填进简单的统计表。在统计过程中,让学生学到一些比较容易的统计方法,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2、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可以用一格表示5个单位。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流程分析 (一)激趣引入,创设情境 充分利用情境,让学生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引导学生体会到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是: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做出决策,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既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感到学习扇形统计图的必要性。利用多媒体提供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资料,让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新旧知识对比,探究学习 教师在设计时,对教材上的例题和有关练习作了修改,从书本指向性非常明确的问题改成了完全开放的问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增强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多媒体展示同学们知道的七大洲四大洋的知识并制作成扇形统计图以及书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小组交流。在此基础上,出示教师收集的扇形统计图资料,引导学生读图交流,并归纳概括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在做这样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3.第三个环节是:巩固深化,应用新知。首先让学生完成课本76页练习十三的第一题。主要是检验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绘制方法的掌握情况,并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练习时,先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再说一说制图的正确步骤,我用多媒体演示,并提醒学生注意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对应的折线各用什么表示,还要写上数据和制图日期,根据学生的制作情况,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一下,两条折线上的数据怎样写就不混淆了?最后让学生看图回答题中的问题,这里重点帮助学生弄清“温差”的含义,另外,在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时,学生可能会说“我喜欢看统计图”,我就重点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看统计图?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直观、形象的优越性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练习P63做一做,并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和提建议。(1)学生动手制作。(2)用幻灯展示学生作品,并评议。(3)谈自己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和提建议2、学生动手绘制折线统计图。(用自己收集的数据进行绘制折线统计图)(1)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2)学生谈自己收集数据与绘制折线统计图的目的?(教师选择性地展示学生的作品,并交流)生1:我收集的数据是自己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与这学期第一、二两单元的数学成绩,制图目的是为了清楚地看出自己本学期成绩变化情况。生2:我收集的数据是妈妈店上3月下旬衣服销售情况,目的是为了帮助妈妈如何调整进货。生3:我收集的是今年1—3月份,我家的用电情况,目的是通过观察用电的变化情况来调整用电,尽量做到节约用电。生4:我妈妈是医生,我从妈妈那收集了我7—12岁的身高数据,制折线统计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生长情况,并通过这一情况来指导我班同学的饮食。
2、揭题:小朋友们,知道吗?刚才你们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统计的过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3、发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你刚才收集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实践活动(调查全班小朋友们喜欢的动物)统计表:(学具卡片)绿孔雀非洲象大熊猫袋鼠梅花鹿河马统计图:(学具卡片)绿孔雀非洲象大熊猫袋鼠梅花鹿河马4、出示统计图和统计表。(1)通过小朋友们的统计,你能发现什么?(2)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三、总结:1、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用统计解决,你能说一说吗?2、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作业布置:第二课时、练习教学内容:完成练习十七的2——4题。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内容。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1、小组互相交流自己调查的结果。2、展示几份。二、练习:练习十七1、第2题。(1)看图,明确题意。(2)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3)完成统计表及问题。(4)集体订正。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4.全班进行反馈。(意在培养独立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核对数据的准确性,并且扩大提问题的参与面,让学生也能启动智慧、享受快乐;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目标)四、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2.应用延伸。(课本第112页练习二十二第1题)五、布置作业教后反思统计是日常生产生活中常用和实用的工具,因此统计也是小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但是统计的教学较为枯燥无味,教师往往会轻视统计的教学,忽略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在教学统计时,老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创造各种情景,加强学生统计中的动手实践操作训练,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并逐步加大难度和密度,同时也需要知道,统计教学不要过分地浮夸,多给予学生统计的意义,使其明确学习的目的。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在理解和掌握了五条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整数运算中的一些简便计算。这部分内容主要安排了五道例题。我主要教学的是例1和例2,讨论加减法运算中常用的简便计算。例1主要着眼于通过不同解法的比较,使学生认识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例2主要是加减计算的灵活应用,通过典型的、紧密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根据运算特点和数据特点,灵活选用合理简便的计算方法。本节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将简便计算的讨论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根据这一特点,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性。
一、复习内容:位置与方向(练习卷)一、复习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2)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能够准确描述。(3)能准确的量出物体所在位置的角度及正确画出路线图二、复习过程:1、幻灯片显示方位图,并标有角度。让学生根据图说一说各个地点距离学校的位置。此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看图说位置,并正确说明是在哪个方向偏几度。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12、复习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2(注意:量角器的正确使用,并注意一段线段表示实际距离多少)巩固练习:测一测(练习卷3、4题)3、算平均距离、平均速度学生说一说方法,再做一做练习4(2)4、画路线图注意:幻灯显示:例: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