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课件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统计教案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统计教案2篇

  • 页数:12页
  • 字数:约 7135 字
  • 大小:72.0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Tovelo_PPTer
  • 统计教案2篇

    统计教案一

    教学内容:继续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元)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课本P106~111页)。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两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本单元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学校组织学生检查身体、对街头过往车辆的调查、彩电的销售情况统计等。例题的编排力求使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又从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如不偏食、注意用眼等等,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本册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物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

    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

    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

    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完成以1格代表5个单位的统计表的制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统计(一)(教材106、107、10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填写简单的复式的统计表

    教学准备:相关挂图、

    教学时间:

    教学步骤: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测量过体重吗?

    测量了几次?

    2、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情况)

    3、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统计表(1):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师: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集体活动)

    2、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

    3、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

    电脑出示统计表(2)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集体进行统计活动,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4、讨论:如果想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单位:千克)

    【设计意图】:在新课的教学中,创造了学生认识的矛盾冲突,达到激趣探究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明白,复式统计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从而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的复式统计表的作用。

    5、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空,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填写数据。

    6、引导观察讨论大屏幕上的两个单式统计表与黑板上的复式统计表有什么联系与

    区别。

    7、观察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

    (1)一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

    (2)二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

    8、你还能发现什么?先在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汇报。

    9、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的建议等。

    三、整理数据,巩固练习

    出示“做一做”,练习情景图。

    1、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

    一班的同学参加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

    你参加了哪项课外活动?

    2、讨论:怎样收集我们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

    3、活动、统计数据。

    4、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

    5、讨论并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

    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

    这节课我们干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统计(二)(教材第109、110、111页内容及练习二十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

    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

    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CAI课件

    教学时间:2009年6月4日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服务。(播放录像)同学们请年,这是一条道路上过往车辆的录像片,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其中四种车辆的数量。

    二、探究新知

    1、组织记录:

    (1)给学生统计表(记录单)

    种类轿车面包车客车货车辆数

    (2)组织学生第一次记录:

    记录完后,问:在观看录像时,你是如何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的?

    交流完说明用画“正”字的方法又快又方便。

    (3)第二次播放录像,学生记录。

    问:全部记清的同学举手?

    (由于车辆过往速度快,学生记录产生了困难,因此顾此失彼。)

    讨论:怎样记录才能又快又准确呢?

    强调说明分组合作记录,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数量。

    (4)再次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

    (5)汇报后,整理数据并填入统计表。

    2、学会制作统计图。

    (1)分组讨论:

    如果用每个表示2辆汽车,最多要画几个格?

    太麻烦了,怎么办呢?

    讨论后得出结论:用1个表示5辆车比较合适。

    【设计意图】: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究,很好地突破了难点。

    (2)师生共同完成以一格代表五个单位的统计图的制作。

    先让学生独立绘制,指名上台涂色绘制,然后共同订正。

    (3)在书上完成例1统计图1、2、3小题,指名口答。

    (4)组织讨论:20分钟后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

    3、师生总结绘制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老师充分放手,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交流合作带来的成功。

    三、形成应用

    1、独立完成第111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四|、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课后从小组为单位调查班里同学看电视的时间,把调查得到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使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和促进。

    统计教案二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单元教学内容只要是继续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两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本单元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学校组织学生检查身体、对街头过往车辆的调查、彩电的销售情况统计等。例题的编排力求使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又从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的基本常识,如不偏食,注意用眼等等,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本册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物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

    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分析统计表。

    2.难点:

    掌握统计的方法,并能正确地绘制统计图。

    3.关键: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统计的有关知识。

    课时划分

    共3课时。

    1.简单的复式统计表…………………………………………………………………1课时

    2.简单的统计图………………………………………………………………………1课时

    3.简单的统计图表练习课……………………………………………………………1课时

    教学设计

    1.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6~108页。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能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4.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难点与关键

    1.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事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2.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

    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各两张(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两张小明的照片,一张是小明一年级刚上小学时拍的(大屏幕出示),还有一张是小明二年级拍的(大屏幕出示),小明有什么变化吗?(服饰、发型等相同,身高、体重不同)

    对,我们的身体在一年一年地长高,体重在一年一年地增加,那么我们现在又多重呢?

    (指明3~5个学生说一说)

    (从小明身高、体重的变化,联系到学生自己的变化,自然地把课题引入到了一个学生都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而由于这些变化时间跨度比较大,学生往往不怎么去注意它,通过观察、讨论小明两张照片的变化,激发学生了解自己,了解周围同学的兴趣。为后面统计时的积极性埋下伏笔)

    2.讨论收集数据方法。

    (1)(出示如下统计表)老师还想了解我们班15千克以下,16~20千克,21~25千克,26~30千克,31千克以上的同学各有几人,可以用什么方法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体重(千克)

    15及15以下

    16~20

    21~25

    26~30

    31及31以上

    人数

    (2)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每人报自己的体重,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以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3.引导填表格。

    你认为以上四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4.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体验学习的方法,从而学会思考)

    二、自主探索

    1.你们知道自己现在的体重比一年级时的体重增加了多少吗?这时同学们一年级时的体重统计表,学生自己算一算,再同桌互相说一说。

    2.引导:看着这两张统计表观察、比较方便吗?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反馈(要让学生大胆发言),动动脑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3.(出示如下复式统计表)这张表格跟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这张表格该怎么填?(解释表头的意思)

    15及15以下

    16~20

    21~25

    26~30

    31及31以上

    一年级

    二年级

    学生思考、交流、试着填写。

    4.展示学生的统计表,并说一说各自的想法,再回答问题。

    (1)一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少。

    (2)二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少。

    5.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课件教案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