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表述自己的想法,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中发现可能性会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四)归纳总结,完善认知1、学生汇报学习所得。(使学生体验探索成功的喜悦)2、教师评价学习态度。(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我能行)五、板书科学设计简单明了,重点突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以上创新处理,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联想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探索成功的喜悦,体会到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设想,还有待于在实践中去完善,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评委给予批评和指正。
教学目的:1、了解中位数学习的必要性。2、知道中位数的含义,特别是其统计意义,会求数据组的中位数。3、区分中位数与平均数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会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统计量。4、通过对中位数的学习,体会中为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教学重点:理解中位数的统计意义,会求数据组的中位数。教学难点:理解中位数和平均数各自的特点和运用范围。教学准备:挂图,学生带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校体育课上,五(1)班的同学正在参加掷沙包的比赛。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挂图)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从操场上的掷沙包测试开始。五(1)班第3组的同学刚参加了测试,这是他们的比赛成绩, 你从这个表中得到哪些信息?二、新课学习1、提问:先估一估他们的平均水平应该是多少?(学生估计会在23—25米之间)请同学们计算一下,第二组的平均数是多少?指名板演,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说教学内容:可能性的大小(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106~108例3、例4、例5)说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2、过程方法目标: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试验操作、分析推理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教学难点:利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说教学过程:一、感受可能性的大小。1.出示问题:(1)谈话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在生活中,有的事情可能发生,有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可能性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一、体现“活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新课标》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因此,我在新授部分以学生喜欢摸子活动开始,以期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知“一定”、“可能”、“不可能”,进而能判断生活与数学中的“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三种情况。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事情发生的三种情况;(然而在课堂中,让学生把这三个词语放在一起例举数学与生活中的实例吧,学生说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只有通过自己先举例在让学生说,这时学生才能说出例子来。)最后又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感知体验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达到巩固与应用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分析数据,帮助他们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二、教学目标新的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整合的角度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试验操作,懂得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并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知道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且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数量有关。2.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等过程。 3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以及培养学生判断、推理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D、师:通过刚才摸球,你认为我们能摸到黄球吗?(能)一定能摸到黄球吗?(不一定)也就是说我们摸到的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板书:可能)3、超级竞猜:出示挂图,学生抢答。(课本105页例1)三、拓展应用1、师:在我们生活中同样有很多事情都可以用这些表示可能性的词语来表述。2、完成例2。(1)出示挂图,小组讨论。(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评价,你想说哪一幅图的内容就说哪一幅。3、你还能用这些词来说说生活里的事吗?先和同桌交流,然后组织汇报、评价。4、游戏:在三叠卡片中各选一张,按排列顺序组成一句话,说一说这件事发生的可能性。5、作业:在书上完成108页第1、2题。四、总结全课1、师: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2、小结:生活里可能性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有些事情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可能会发生,有些事情不可能会发生。希望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找一找生活中的可能性。
统计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认识客观事物常用的一种方法。让学生学习统计,要引导他们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精力把整理出来的数据用图表形式表现出来的过程,经历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从中理解并掌握一些有关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解决实际问题。(一)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要使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理解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二)本课的教学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合作交流,力求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体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联,体会统计的目的和意义,掌握统计的方法,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能根据要求设计一种方案,理解最优方案中存在的规律。学习难点怎样设计最优方案,利用规律解决其它类似的实际问题。活动安排题目:一个合唱队共有15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请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分析:本次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分为三部分:设计方案;探讨最优方案;发现规律、应用规律。1. 设计方案。(1)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如果每分钟通知1人,怎样尽快通知到每个队员?(2)设计出合理的打电话的最快方案,进行交流,看谁设计的方案最节省时间。方案一:让老师一个一个地通知。 □——老师 ○——队员 线上的数——第几分钟(图1)这种方案是让老师逐个通知,接到通知的队员不“动”,通知完共需要15分钟。②方案二:分组通知。举例如下:把学生平均分成15组,老师分别通知,即方案一,总共需要15分钟。
【新知识点】认识扇形统计图统计填写扇形统计图根据扇形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回答问题【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2,能够看懂并会填扇形统计图.3,会根据扇形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4,进一步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5,通过对相关素材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难点:在学习中体会各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教学建议】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过有关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知识,也初步认识了扇形,而且也学习了有关百分数的知识,所有这些都为学校继续学习统计图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扇形统计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课时安排】
1、让学生仔细观察,练习二十二1题图,你看到了什么?生:举手自由口答。2、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板书学生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师生重点解决问题3、小黑板出数统计表、统计图(1)学生在树上独立完成(2)上台展示并回答问题(3)师质疑: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设计意图]:通过统计停车场每种车的数量,把解决问题和统计知识综合进来,巩固所学统计知识和解决问题,体验怎样收集信息。二、生活应用1、出示97页2题(1)同桌观察理解(2)独立在书上完成2、互相纠错评价,教师巡视辅导。3、质疑: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数“正”字来收集信息。三、开放实践1、p97页3题4题(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统计。(1、2、3组做3题,4、5、6组做4题)(2)展示师生互评[设计意图]:让学生发挥主体性去调查收集数据,根据自己的能力提出并回答一些问题。
3.第三个环节是:巩固深化,应用新知。首先让学生完成课本76页练习十三的第一题。主要是检验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绘制方法的掌握情况,并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练习时,先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再说一说制图的正确步骤,我用多媒体演示,并提醒学生注意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对应的折线各用什么表示,还要写上数据和制图日期,根据学生的制作情况,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一下,两条折线上的数据怎样写就不混淆了?最后让学生看图回答题中的问题,这里重点帮助学生弄清“温差”的含义,另外,在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时,学生可能会说“我喜欢看统计图”,我就重点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看统计图?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直观、形象的优越性
教学评析:1、打破旧的教学模式。以往小学数学中把“统计”教学仅仅理解为统计图、表的教学,而《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因此,整个教学设计都从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统计过程为主线: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用适当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用合适的图、表展示数据,对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对自己的分析、思考进行交流和改进。在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2、构建“自主开放”的创新教学模式。在观察草原动物、对怎样数动物的只数及直观形象的表示动物只数的过程中;在认识、及绘制统计图、表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利用想象、猜测、操作、讨论等学习方法,自主探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3、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同时又大大地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第五个层次:尝试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师导语: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都会用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下面是四年级同学参加体育活动项目的情况统计表,大家有兴趣根据其中提供的信息制作一张复式条形统计图吗?展示书119页例题3,1、让学生观察统计表,读取其中信息2、让学生根据信息补充统计图。让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用课件演示涂色过程。对于此处教学,我们所做统计图都是提供了横轴和纵轴的,学生只需读取信息,在表格中画出相应的直条。所以难度大大降低。可以说是一种半放手的“制作过程”,同时教学中让学生说,老师演示,也是一个半放手的教与学。只是为下一环节中,学生完全有自己独立收集数据,选取颜色画直条补充统计图搭脚手架。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教学重点: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从中发现信息。教学难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得有用信息,并做出合理推断。二、学情分析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统计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新知的。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知道他们的特点,并具有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对比,自然生成新知识点。三、设计理念和教法分析1、本堂课力争做到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由“传授知识”转向“引导探索”,“教师是组织者、领导者。”将课堂设置问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参与知识的构建。2、运用探究法。探究的方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探究学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思考,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并合作交流。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开始学习简单的分类整理,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本课继续学习统计,以整理随机出现的简单数据为主要内容,并把经过整理的数据填进简单的统计表。在统计过程中,让学生学到一些比较容易的统计方法,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2、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可以用一格表示5个单位。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例题1的设计,一方面是帮助学生从生实际问题背景中逐步建立古典概型的解题模式;另一方面也可进一步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与特征,重点突破“等可能性”这个理解的难点。 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完。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作为活动设计者、参与者.主持者;老师起到组织和指导的作用。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随机思想,认识和理解概率的含义—概率是一种度量,是对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种度量.让学生观察图表,得出对称的规律。预计学生在构建等可能性事件模型时要花一些时间。(4)例题1的拓展设计:看学生能否能在例1的基础上利用类比的思想来建构数学模型,并得出求事件 A包含的基本事件数常用的方法有树状图法,枚举法,图表法,排列组合法等方法。适当的渗透一些数学史,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浓厚,可以激发学生课后去进一步的探究前辈们是如何从不考虑顺序到想到考虑顺序的
教学目标: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3、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教学重点: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二、探究新知: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2、根据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的?
3、讨论:怎样比较两支球队的整体身高情况。二、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引导学生探索用平均数的方法比较)1、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进行平均数计算。2、提问:142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欢乐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3、144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开心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4、你能告诉我们两个队的总体身高比较情况吗?虽然欢乐队中的王强是两个队中最高的,但欢乐队的总体身高情况不如开心队,体会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总体情况的一个很好的统计量。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需要运用“平均数”知识来解决问题?师:看到你们这么勤奋好学,又学得那么有水平。老师今天也特别高兴,我相信你们以后会发现和自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其实“平均数“的知识还有很多,在生活实际中应用也很广,你们回忆得起来吗?对我们上课的评分,也可以来比较,哪一周课堂得分高、哪一周课堂得分低?我们也可以进行比较
分别算出2008年比2007年各季度增产的百分数和合计数,再制成统计表.分析:根据题目要求,要算出各季度增产的百分数,我们只要根据2008年与2007年各个季度的原始数据,运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就可以算出.算出了各个季度增产的百分数,根据题意制统计表时,既要按照季度分类,又要反映出年份的类别,所以在确定表头时可分为3部分:年份、台数、季度,年份又分为2007年产量、2008年产量、2008年比2007年增产的百分数.2、田力化肥厂今年第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元月份计划生产1500吨,实际生产1620吨;二月计划生产1600吨,实际生产1680吨;三月份计划生产1640吨,实际生产1720吨,根据上面的数据,算出各月完成计划的百分数,并制成统计表.(1)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时,百分数这一栏一定要写清楚是谁占谁的百分之几,并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解题方法正确算出对应百分数”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4.全班进行反馈。(意在培养独立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核对数据的准确性,并且扩大提问题的参与面,让学生也能启动智慧、享受快乐;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目标)四、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2.应用延伸。(课本第112页练习二十二第1题)五、布置作业教后反思统计是日常生产生活中常用和实用的工具,因此统计也是小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但是统计的教学较为枯燥无味,教师往往会轻视统计的教学,忽略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在教学统计时,老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创造各种情景,加强学生统计中的动手实践操作训练,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并逐步加大难度和密度,同时也需要知道,统计教学不要过分地浮夸,多给予学生统计的意义,使其明确学习的目的。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