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层次是加法算法多样化的教学,书第24页插图。在清楚加法含义的基础上发散学生思维。根据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突出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方法可以多样化也要最优化,即引导学生发现利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为今后的加法学习及减法学习打好基础。四、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2认识“+”号、“=”号,会读加法算式.3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五、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来突出重点。难点:会用数的组成,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通过算法多样化的择优来突破难点。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介“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及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要引导学生初步知道加法含义并探究5以内加法的计算过程,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法。二、学情分析本课虽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问题,但是学生们大都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学生缺少的是对于加法含义的理解,说不清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面对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课程的设计就更应该充满趣味、问题设计有梯度,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认知提高一个水平。
第三个层次是加法算法多样化的教学,书第24页插图。在清楚加法含义的基础上发散学生思维。根据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突出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方法可以多样化也要最优化,即引导学生发现利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为今后的加法学习及减法学习打好基础。四、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2认识“+”号、“=”号,会读加法算式.3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 通过 动手实践操作来 突出重点。难点:会用数的组成,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通过 算法多样化的择优来突破难点。六、教学程序及学生预设(一)创设情景学校艺术节,美术小组的同学们要制作折纸作品进行展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的制作的怎么样了。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中的“加法”教学内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四方面加以说明。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2、学情分析本课虽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问题,但是学生们大都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学生缺少的是对于加法含义的理解,说不清为什么用加法计算。面对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课程的设计就更应该充满趣味、问题设计有梯度,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认知提高一个水平。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 通过操作演示,是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这个符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 式。
加减混合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计算方法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那么我就重要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本课是从学生熟悉的乘坐公共汽车的生活情境引入的。教学时,我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情境图中的“动作过程”,提出问题,并联系过程列式计算。学生都有乘公交车的经历,所以理解起来非常容易。这类加减混合式题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运算顺序与连加、连减的顺序相同,所以教学时让学生进行类推,先填好分步计算的第一个竖式,并计算出得数,再填写第二步计算的竖式,并计算出结果,然后让学生自己想简便写法的竖式。把学生的主动探索和老师的适时引导有机结合,使学生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2、培养学生看图表的能力,初步渗透统计思想。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的计算,能够有效的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10-38+49-1 9-88+215+38+77+55+6 3+911-19+68+86+78+6 9+82+93+102、()里应填什么数?(1)比9大2的数是(),比7多4的数是()。(2)写出得数是13的四道算式?( )、()、( )、()(3)练习9+()=13 8+()=1512-()=2()+7=14()+()=12 ()+()=19二、指导练习练习二十一第4题(1)学生看书,弄清题目的意思。问:这题是什么意思?(2)分组讨论,并派代表说一说。(3)教师板书,引导学生看统计表。指导学生看表:表的第一竖行画有皮球、毽子、跳绳;第二竖行上面写着“一班有”,下面的数就是一班有这三种体育用品的数量,即一班有7个皮球、5个毽子、4条跳绳;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9-20的内容及练习二的第8-10题。(二)教材所处地位及作用:“几和几”数的组成知识是学习加减法的基础,这是一年级教学要注意的部分。在认数教学中,主要通过实物演示和动手操作的游戏,使学生知道了数的组成。(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2)使学生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级成,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并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二、说教法本课时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以下几点:1、创设游戏充分感知,然后再交流,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最后,为学生创设了“分小棒”等游戏,让学生不断地动手操作与合作讨论中自己掌握知识,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以下都按照相同的方式,得数是8、7、6、5、4、3、2、1、0的同学依次上来。把自己的算式展示给大家。老师一一贴在黑板上。(5)师:出示加法表,验证同学们整理的过程。3、巩固练习师;打开课本50页,帮助淘气把加法表填写完。4、课堂小结:师:同学们,今天大家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加法算式的方法。反思:本节课是在学完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整理和复习,目的不仅仅是复习10以内的加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经历一个独立思考,有序整理的过程。初步发展学生提高发现规律的意识和能力。这是学生入学以来第一次的整理数学知识,所以,重点是关注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整理算式的一个全过程。本来是想着把所有整理的算式都贴上,但是没有位置了。而且中途没机会,也没有向学生展示课件整理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本节课的重点是能够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减法,掌握计算方法。难点是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能用6、7的加减法列式解决问题。对于教材重难点的确定,我是通过如下个方面的分析得出的:1、从教材知识点分析:6和7的加减法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同时它又是进一步学习8和9以及10的加减法的最直接的基础。2、从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分析: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通过观察的不同角度,能够列出不同的算式。一、复习6、7的组成及分解在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背诵6 、7的组成及分解。这个内容在上《6和7的认识》这一课时时就已经让学生学习。在上新课前让学生背诵,一是让学生复习巩固以前的知识,二是为接下来计算6、7的加减法时做好铺垫。
1、教材分析:本课教学是在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了10的组成,并且通过前面1-9的学习,已经为本课学习作了知识上的铺垫。同时10的加减法是学生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实现学生由看图数数计算到想数的组成计算的能力培养,同时也可以体会到迁移的应用。2、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对学生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的掌握,我希望本节课能够达到以下3个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熟练地计算10的加减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2)、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解决问题。(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自主学会10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层:教学例6。1、出示11根小棒,再出示2跟小棒,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该怎样列算式?用自己的小棒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2、在计数器上演示11+2=13的过程。强调2要加到个位上去,强调十位上的一表示一个十,个位上的一表示一个一。3、演示从13根小棒中去掉2根小棒,还剩多少根小棒?该怎样列算式?用自己的小棒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4、请学生上台演示13-2=11的过程。使学生理解算理。5、学习加法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并简单介绍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第三个环节:开展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课本第88页中“做一做”的第一题。第一小题:看左图,指名让学生说出图意,再试着把左边的算式填写完整。(对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地进行引导)第二小题:看右图,指名让学生说出图意,再仿照第一题写出四道算式。
4、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我为学生创设一个丰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进行交流,在情景中亲身体验关于0的加减法计算及在生活中的应用。用3只小鸟飞走了的情景图,教学得数是0的减法的意义;通过两片荷叶上的青蛙图,教学有关0的加法。出示图画,让学生仔细观察,互相交流说说看懂了什么,并根据图意列出算式,理解算式所表示的意思,,集体交流不同想法然后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将原来教材中静态的图动态化,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然后,创设情境,用所学来的知识帮助学习伙伴解决难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解疑的欲望。最后,通过学习过程中所列出的算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有关0的加减法算式的规律,体验成功的乐趣。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是《数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29页的教学内容。数字0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不同的应用体现出0的不同含义,有关0的加减法也具有其独特的规律和特点。本节课教学目标有下:1.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了解数的顺序。2.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熟练计算。3.通过在数学活动中的观察、思考、讨论、探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推理应用能力。教学实录与评析:一、活动中认识0──关于0的含义和书写1.排排队──复习数的顺序。师:这节课,数字王国有几位小客人要到咱们教室找朋友。他们来了。(敲门声)
在组织教学和设计习题时,我考虑到了以下几点。1.培养“主角”意识,人人参与,人人提高。新理念下倡导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本节课始终是学生在自主地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师的合作下,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思维,提高了他们的分析综合能力,帮助他们掌握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规律。同时,我力求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在练习中,通过用手指表示得数,将式子列在自己的纸板上,小组交流,抢答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得到需要的数学知识。2.知识前后联系,融会贯通。在习题练习中,我注意多元化、开放化,需要学生将知识进行综合内化,来解决问题,这也是一种数学素养。比如决定上几号车厢,必须进行计算──统计──比较的思维活动;野生动物园情境列式中需选择条件,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间;“海洋公园”情境中学生又初步有了两步计算的意念。3.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兴趣容易转移,针对这一特点,出示学生情有独钟的小动物,增加情趣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探究的欲望。这种疑惑,正蕴含着不解、猜度以及思维的发动;这惊奇,则蕴含着求索、发现以及对思维的刺激。至于哪种积极的探究欲望,可使学生获得想象力和猜度的乐趣,维系发现和创造的信心。通过讲讲练练,既抓住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4、回忆总结,系统建构请学生回答做连加时该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最后师生共同小结。[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便于教师及时掌握情况,收取反馈信息,加深理解。促进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三)巩固强化,拓展思维1、基本题:(1)集体练习,摆一摆再填数,通过操作学具,巩固连加知识。(2)看图列连加算式计算。
这是一个所有学生都非常熟悉的学习生活事例,这个事例中包含着基数和序数知识。通过这个活动,可以使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切实感受数学与自己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5、锤子、剪刀、布这是一个学生都非常感兴趣的游戏,游戏蕴涵了统计和比多少的知识。这样既巩固了比多比少的知识,又使学生体会了比多少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还让学生学习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10以内的数的大小顺序,加深对基数和序数的认识,以及1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口算能力。2、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他人团结合作的能力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人教版数学第一册第47页《用数学》这一课的内容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用6、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实际的计算问题,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了6、7的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这一节课中学习方法、能力的培养将对今后进一步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起到重要的作用。教材第47页集中安排了一组以“金色的秋天”为主题的“用数学”的内容,包括例题中的4+2=6和7-3=4以及相对应的做一做的简单求和与求剩余两个问题。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以及用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这是教材第一次出现这种形式的内容,它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巩固学生的这一能力,教材还在第52页配备了同一类型的保护小动物为主题的练习。
4、奖品中有题,激发学生在课堂末尾疲劳的思维,再次让学生热情高涨,奖品后的一句话,及时的思想教育,这一步的练习完全脱离实物,重在算理的掌握。 5、小猫钓鱼。□+□=10,3+7=10,由此引入开放题目。□+□=10,如1+9=10,2+8=10等等。 五、你想把今天的学习情况告诉给我们希望小学的小朋友吗? 自我的评价与认可,让学生在最后带着成功,快乐的心情结束本节课。 本节课的预设是好的,课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也为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有了心理准备。启发示的提问让学生一步步掌握本课内容,走近学生,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关注,得到认可,体现人文精神,老师的热情与课堂学生融为一体。不仅是语言上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师生心灵的沟通。尽力体现学生学自已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但对教材理解的不足,重难点的处理上也许会把握的不够,对学生的可能出现的情况预想不够,会出现课堂纪律混乱等现象,出现非预设现象。
一、教材分析《5、4、3、2加几》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10页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9、8、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5、4、3、2加几,都是与前两节内容相关的小数加大数的式题,主要通过对学生知识的迁移来进行教学,用学过的知识来完成这些计算,同时提倡算法多样化,适时的优化算法。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体上看一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但每个班都有个别的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我行我素,所以在课堂上要尽可能的给学生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以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
《8、7、6加几》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103-104中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9加几的基础进行的,计算加法的方法与上节相同。学生对用“凑十法”解决问题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实现知识的迁移过程。同时,本节内容还兼有巩固上节教材的任务。教材中安排了三个例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本节课我创设了一个带领同学去游乐园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