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课件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

  • 页数:22页
  • 字数:约 12984 字
  • 大小:80.0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Inge设计
  •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即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


    这样编排,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规律,让学生运用知识进行迁移,知道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用数学的知识又分别编在这三个小节中,这样就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用数学这两部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分有合,使计算教学不至于枯燥单调。同时是让学生感到计算不仅仅是为了算出得数,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方法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但算法多样化是一个过程,最终还是引导学生用简便的方法计算,但不是教师给的,而是学生自己获取的。在算法多样化到算法最优化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是一道题的解法,而是一种学习方法。

    总之,本单元的教材编排体现了三个特点:1、从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2、算法多样化。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它是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用数学的能力)

    过程性目标:

    1、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重、难点】

    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明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一课时:9加几

    教学内容:96-98页 (9加几)完成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凑十法”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片、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第96—97页的主题图。

    老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2、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老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9加4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边提问边指导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4、利用课本主题图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踺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先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们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图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有什么特点?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

    “做一做”3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我努力体现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的思路,注意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充分利用主题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整个教学过程大致可以分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问题解决”三个阶段。问题解决的过程,正是学生们态度、情感、价值观及学习能力全面发展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仅学会了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想法,还学会了相互接纳、赞赏与互助,并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想法进行批判和反思。通过学生间的多向交流,可以使他们从多角度看到问题解决的途径。

    从理念和目标出发,我设计了“9加几”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从不同角度或不同层面,引导学生对相关的各种方法作出比较,机智地抽取“凑十法”进行共同研究分析,巧妙地引领学生去学习“优化”的方法,为后面学习加减法简便计算中“凑百”、“凑千”奠定基础。这样既呵护了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计算方式的权利,又给学生提供了对各种方法做出比较、反思和改进的机会,促进学生更高智慧的生成。

    本节课教学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注重优生学习反馈,忽略了对中下生的学习反馈;在教学时段分配上,某些教学环节时段过短,例如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交流“9加4”多种解法,时间过于仓促等,这些都是以后教学中要注意的。

    第二课时:9加几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9加几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七的第1题至第7题。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9加几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习题中的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学生操作

    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学具摆一摆“9加几”并与同桌说一说。

    师:谁来说说“9加几”的加法怎样算。

    二、创设情境

    小羊图(书上99页第1题)

    师:天气晴朗了,小羊羔也出来玩了,你能算出一共有多少只小羊羔吗?

    (学生列式计算,指名说说)

    教师板书:9+7=16

    师:谁来说说是怎样算的?

    蚂蚁图(书上99页第3题)

    师:同学们知道蚂蚁是怎样运食物的吗?(指名说)

    学生看书上的蚂蚁图并指名说说是什么意思?

    师: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

    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的糖果图,再集体订正。

    蜜蜂图(书上100页第5题)

    师:瞧这群小蜜蜂在干吗?(指名说)

    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用数学(书上100页第4题)

    师:洋娃娃可爱吗?谁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怎样算?

    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

    师:(边演示边问)如果改变问号的位置你会算吗?

    学生试做,然后集体订正。

    四、针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五、课堂练习:练习十七第2、6、7题。

    第三课时:用数学“9加几”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2页用数学“9加几”的例3和“做一做”及102页的练习十八。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3、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准备:投影仪,录音机,算式卡片;学生每人准备两种颜色圆片各10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练习:出示卡片,学生口算 9+2、9+5、9+4、9+9、9+7、9+6、9+8、9+3

    2、拍手游戏 教师拍的次数与学生拍的合起来是10。 教师拍9下、1下、5下。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3

    (1)放录音(合唱),教师:“好听吗?这是我们学校合唱队的小哥哥、小姐姐们在合唱,我们一起去看看。”

    (2)投影出示例3,仔细观察,教师:“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告诉全班同学。”请学生回答。

    (3)“老师想知道一共有几人?谁来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呀?” 列式、板书:9+5。

    (4)“那到底一共是几个人呢?”

    学生想计算方法,“可以用喜欢的圆片摆摆看”(两种颜色的圆片),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想到的方法

    (6)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单?说一说

    2、完成“做一做”

    (1)投影出示“搬运南瓜图”

    (2)小组合作,要求:①观察图,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记录下来;②要求什么?记录下来;③怎样列式?④怎样计算?(有几种方法?)

    三,师生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第四课时:8、7、6加几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3页8、7、6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学会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算法的多样化。

    课前准备:“闯三关”的相关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讲述:数学乐园里有好多有趣的游戏,今天我们来玩“闯三关”。

    闯第一关: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组进行口答6、8、9的分合式,

    然后出示抽拉片,让学生口答后说说发现了什么?

    7+3+2=8+2+5=7+3+4= 8+2+6= 7+3+9= 8+2+7=

    讲述:对,把前面两个数先凑满10,再加上第三个数,就能算得既对又快,这是我们前面学习的凑十法。小朋友,祝贺你们胜利通过第一关!下面我们就用这种凑十法来完成游戏的第二关。教师随机板书课题:8加几、7加几、6加几。

    二,讨论交流,探索新知

    1.学习例1

    (1)教师出示小天使带来的喇叭花图,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并列出算式8+7。

    (2)学生围绕8加7等于多少,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讨论,用小棒摆一摆,互相说一说,再比一比哪组的方法多。(各小组分组讨论,教师参加小组讨论。)

    (3)学生讨论后指名小组回答,教师根据回答进行板书(学生通过交流,教师的引导,想出把8凑满10.把7凑满10的凑十法;数数法;想减做加等多样化的方法。)

    2.“试一试”

    (1)教师出示8+9=( )

    (2)问:你们会用刚才这些方法来计算8+9=()吗?

    (3)组织学生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算的?

    (4)指名回答交流。

    3.练一练

    (1)组织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动手试一试桌上的练习。(小组长拿出准备好的练习题与组员交流讨论,并填写空格。)

    (2)小组长交换介绍算法,其他小朋友做小评委,听他们说的好不好,说得好就送给他掌声。

    三、游戏实践,巩固练习

    讲述:小朋友真聪明,第二关完成得多出色呀!在第三关里我们还会遇到好多游戏,有吃西瓜,蜜蜂采蜜,采蘑菇,汽车回家,蚂蚁搬家,动物钻洞。

    (出示游戏材料)

    学生分组游戏,设置奖励机制(“智慧星”),教师巡视指导。

    第五课时:练习十九第3-8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105页练习十九第3-8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抢答)

    6+56+78+69+38+89+8

    6+87+49+48+58+77+9

    2、练习十九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写得数,教师巡视,并订正。

    二、创设情境

    1、练习十九的第3题

    先出示转盘,让学生弄清题意,转动转盘,知道用中心的数依次去加外面的每一个数。

    然后让同座相互说,再让四人小组进行接力赛,看哪组算的又对又快。

    2、练习十九的第4题

    出示贝壳图。让学生讲图意,问:一共有多少个贝壳?

    你会用算式表示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7+5=12

    问:谁来说说是怎样算的?

    3、练习十九的第8题

    出示螃蟹图,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指名说一说图的意思?

    指名板书,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三、用数学(练习十九的第6题)

    采用送信的方式,以第6题为主,另加一些得数是12、13、14、15的算式,再加几个得数不是12、13、14、15的算式。使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算式都有一个“朋友”,有的有几个,有的一个也没有。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五、作业:练习十九的第7题,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用数学

    教学内容:用数学教科书第107页例4,练习二十第1题。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在教科书第107页。这一课时是在学习了“9加几”和“8、7、6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题呈现的是灰兔、白兔在游戏的情景,让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的问题。解决方法有:(1)点出兔子的总只数;(2)按方位计数(左边8只,右边7只)后,算出总只数;(3)按颜色分类计数(白兔10只,灰兔5只)后,算出总只数。与之前的内容相比,难度有所增加,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需要学生自己收集。

    设计理念:

    学生学习了9、8、7、6加几的计算,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就列式计算而言,一点都不难。但是在观察的有序性和全面性方面,学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不管是在探索新知的环节,还是在练习巩固的环节,我都利用课件直观演示来引导学生进行有序且全面的观察。

    考虑到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本课的设计,试图用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尽量做到先让善于发言的学生说想法,教师再结合学生说的演示给所有学生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在理解算法的基础上,再学会用语言表述想法。在练习过程中,基础的练习,为了避免枯燥的书写,采用选一选的形式。在拓展练习中,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我想这样才能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选择不同的信息解决同一个问题。体验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用学过的8、7、6加几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选择不同的信息,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能选择正确的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关键:

    培养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图意,并试着探索运用多种解题方法来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1.课件。

    2.每四人小组各一张白纸,一支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

    屏幕显示例4主题图:活泼可爱的小兔在草地上做游戏。自然围成两圈左边(5只小白兔和3只小灰兔),右边(5只小白兔和2只小灰兔)。

    2.解读信息

    你们看到了什么呀?能用数学的话说一说吗?

    同桌互说,指名反馈,最后要求学生把看到的连起来说一说。

    3.确定问题,分析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小朋友们真会观察。我们要招待好它们呀,就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兔子。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兔?(文字与声音同步)

    指导学生一起读一读问题。怎么用算式表示呢?请小朋友们先想一想,然后把想到的算式写在本子上,等同桌也写好之后,互相说一说你的算式表示什么。

    (1)独立书写在纸上,然后同桌交流。

    (2)指名反馈。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a.按群的:8+7=15;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啊?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看到了左边8只兔子,右边7只兔子。把他们合起来就有15只兔子。

    师:明白了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b.按颜色的:10+5=15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有10只白兔,有5只灰兔,合起来是15只。

    师:想法和他一样的举手。谁也想来说一说呢?

    最后请说对的小朋友领着大家说一说。

    4.小结。

    A.尝试让学生总结

    谁能把两种想法连起来都说一说啊?

    B.师小结

    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在解决“一共有几只兔子”的时候,就能用两种方法解决。把小兔按群分成两部分,用8+7计算出结果,按白色、灰色分成两部分可以用10+5解决问题。如果他们还有大小,还可以按照大小来合计呢。刚才谁把两种方法都写出来了呀?请举手。你们真了不起。为奖励你们为我解决了这个问题,我想请你们去参观动物园,你们愿意吗?

    二.巩固深化

    1.选一选

    出示动物园门口停车场图,课件演示:停着8辆车子(其中大巴4辆,小轿车4辆),又开来了4辆车(2辆大巴,2辆小轿车)。

    师:我们首先到达的是动物园门口的停车场。你们看到了什么呀?仔细看,接着又怎么样了?你们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啊?(出示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能想到哪些算式呢?请你轻声地说一说你想到的算式。

    出示选项:

    (1)8-4=4(辆)(2)8+4=12(辆)(3)6+6=12(辆)

    师:有一个小朋友想出了三种方法呢,可他不确定到底哪些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你们能不能帮他选一选啊?(生看算式)用手势表示,选1就伸出1个手指头,选2就伸出2个手指头,选择3就伸出3个手指头。

    学生思考后,用手势选择,指名反馈。

    2.参观动物园

    师:你们真棒。好,现在我要带你们进动物园参观,但在进入动物园之前,还有一个要求,能答应要求的才让你们进去。仔细听,进入动物园之后,要求四个人小组用数学的话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板书:说)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板书:想)最后把能解决问题的所有算式都写在纸上(板书:写)。听明白了吗?(课件显示猴园图)

    (1)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然后列式计算,把能解决同一个问题的多种算式都写在白纸上。

    (2)小组活动。

    (3)选取学生反馈。让组长说一说,这些算式表示什么,解决了什么数学问题。

    (4)强化认识。

    让学生看着8+4=12(只)、9+3=12(只)两个算式,分别口述出解决“一共有多少只猴”这一问题的思考过程。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师:你们真厉害,同样的问题,又可以用两种方法解决。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解决了这么多像一共有几只兔子,一共有几只猴这样的问题,而且都用了两种方法。你们都用到了什么知识啊?(数学知识,加法计算。)对,这节课我们就是学习用加法解决问题。(出示课题:用加法解决问题)看来学习数学很重要,因为它能帮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四、作业:

    1、课本第107页“做一做”;

    2、练习二十第1题。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创设了生动活泼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发现、收集数学信息。由于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会得出不同的信息。因此在交流信息时,通过自由说、同桌互说,以及全班交流,促使学生进行全面有序的观察,使多数学生在情境中收集到解决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的数学信息,

    2、一年级的学生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大多数学生都在我提出问题之前直接说出问题的结果了。为了让学生体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例题时,我指出要想好好招待这些小客人就一定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兔子这个问题,并引导学生用算式来解决问题。在巩固深化选一选练习中,开始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情况自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发现的信息进行分析,从中筛选提炼有用的信息。在巩固深化参观养鸡场练习中,才真正放手,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我真切地体会到教师在课堂上掌握好扶放程度的重要性。

    3、让一年级的学生呈现解决问题的结果是很容易的,但要让他们把想法表述出来还是比较难的,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让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先树立好榜样,光有一个人会说还远远不够,在说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其他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倾听之后还要及时模仿,这不仅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每种方法,并能在表述算法的过程中体会不同算式说表示的不同意义。这一切,教师的引导性评价很重要,要使会说的学生获得被欣赏的愉悦心理体验,使会听的学生感受到会倾听的好处,使会说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4、不能走出情境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最大的遗憾:如果说这节课的情境创设是成功的,那么走出情境解决实际问题就是不足的。我上课之前是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最终我还是没有想出解决的办法。我想,如果我在整节课中,多奖励学生一些花朵,然后让这些花朵,分别贴在黑板的两侧,如左侧8朵,右侧6朵,其中黄花是7朵,红花是7朵。在最后的总结之后,让学生帮我计算一共奖出了多少朵花,是不是算走出了情境,解决实际问题了呢?

    第七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一册108-109页,练习二十第3-5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重难点: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看卡片说得数

    9+3 9+4 9+6 8+5 7+4 8+7 7+9

    9+9 8+4 7+6 8+9 7+5 6+5 6+7

    6+8 7+4 9+9 7+9 8+5 0+9 10+9

    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回答后并指名说一说8+4和6+5是怎么想的?

    2、在()里填“+”或“—”。

    9( )6=1511( )1=10 7()5=1215()3=12

    7( )8=158()0=8 9()9=0 0()10=10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二十第3题

    (1)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学生分组讲解图的意思,并派代表讲。

    (3)让学生自己读题,理解意思,列式计算。并请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

    2、练习二十第4题

    (1)问:你们爱游泳吗?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2)会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为什么?

    三、数学游戏

    找朋友,出示口算卡片和数字卡片。让学生玩“找朋友”的游戏提高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作业:练习二十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为什么?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5、4、3、2加几

    教学内容:课本110页5、4、3、2加几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5、4、3、2加几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学会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口算练习:

    9+5 9+38+58+3 6+5 8+9

    9+4 9+28+47+5 7+8 8+6

    (1)学生抢答

    (2)以8+9、7+8为例,请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3)引导学生小结:计算小数加大数的试题可以交换加数的方法,想大数加小数得多少,推出得数;也可以用“凑十法”计算。

    二、新课

    出示例1、 5+7=□5+8=□

    (1)学生看算式后回答:这两道算式第一个加数是几?第二个加数是几?两个加数比较有什么特点?

    (2)5+7等于几呢?你能用以前的知识做这道题吗?

    (3)学生分组讨论,指名说一说怎样想的?

    (4)5+8得多少?怎样想的?请学生回答,同座相互说。

    2、教学例2、 4+8=□3+9=□

    (1)让学生试做,然后请学生回答是怎样想的?

    (2)指导学生看书,小结

    问: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5、4、3、2加几)

    有什么特点?怎样算得快?为什么?

    三、巩固

    1、做第110页做一做中的第1-3题

    (1)第1题,

    左图: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

    右图:让学生自己思考,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2)让学生从上往下做,并回答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3)学生独立完成,并问:你发现了什么?

    2、数学游戏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即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这样编排,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规律,让学生运用知识进行迁移,知道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用数学的知识又分别编在这三个小节中,这样就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用数学这两部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分有合,使计算教学不至于枯燥单调。同时是让学生感到计算不仅仅是为了算出得数,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方法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但算法多样化是一个过程,最终还是引导学生用简便的方法计算,但不是教师给的,而是学生自己获取的。在算法多样化到算法最优化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是一道题的解法,而是一种学习方法。

    总之,本单元的教材编排体现了三个特点:1、从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2、算法多样化。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它是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用数学的能力)

    过程性目标:

    1、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重、难点】

    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明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一课时:9加几

    教学内容:96-98页 (9加几)完成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凑十法”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片、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第96—97页的主题图。

    老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2、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老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9加4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边提问边指导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4、利用课本主题图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踺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先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们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图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有什么特点?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

    “做一做”3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我努力体现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的思路,注意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充分利用主题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整个教学过程大致可以分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问题解决”三个阶段。问题解决的过程,正是学生们态度、情感、价值观及学习能力全面发展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仅学会了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想法,还学会了相互接纳、赞赏与互助,并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想法进行批判和反思。通过学生间的多向交流,可以使他们从多角度看到问题解决的途径。

    从理念和目标出发,我设计了“9加几”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从不同角度或不同层面,引导学生对相关的各种方法作出比较,机智地抽取“凑十法”进行共同研究分析,巧妙地引领学生去学习“优化”的方法,为后面学习加减法简便计算中“凑百”、“凑千”奠定基础。这样既呵护了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计算方式的权利,又给学生提供了对各种方法做出比较、反思和改进的机会,促进学生更高智慧的生成。

    本节课教学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注重优生学习反馈,忽略了对中下生的学习反馈;在教学时段分配上,某些教学环节时段过短,例如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交流“9加4”多种解法,时间过于仓促等,这些都是以后教学中要注意的。

    第二课时:9加几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9加几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七的第1题至第7题。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9加几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习题中的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学生操作

    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学具摆一摆“9加几”并与同桌说一说。

    师:谁来说说“9加几”的加法怎样算。

    二、创设情境

    小羊图(书上99页第1题)

    师:天气晴朗了,小羊羔也出来玩了,你能算出一共有多少只小羊羔吗?

    (学生列式计算,指名说说)

    教师板书:9+7=16

    师:谁来说说是怎样算的?

    蚂蚁图(书上99页第3题)

    师:同学们知道蚂蚁是怎样运食物的吗?(指名说)

    学生看书上的蚂蚁图并指名说说是什么意思?

    师: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

    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的糖果图,再集体订正。

    蜜蜂图(书上100页第5题)

    师:瞧这群小蜜蜂在干吗?(指名说)

    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用数学(书上100页第4题)

    师:洋娃娃可爱吗?谁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怎样算?

    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

    师:(边演示边问)如果改变问号的位置你会算吗?

    学生试做,然后集体订正。

    四、针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五、课堂练习:练习十七第2、6、7题。

    第三课时:用数学“9加几”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2页用数学“9加几”的例3和“做一做”及102页的练习十八。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3、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准备:投影仪,录音机,算式卡片;学生每人准备两种颜色圆片各10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练习:出示卡片,学生口算 9+2、9+5、9+4、9+9、9+7、9+6、9+8、9+3

    2、拍手游戏 教师拍的次数与学生拍的合起来是10。 教师拍9下、1下、5下。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3

    (1)放录音(合唱),教师:“好听吗?这是我们学校合唱队的小哥哥、小姐姐们在合唱,我们一起去看看。”

    (2)投影出示例3,仔细观察,教师:“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告诉全班同学。”请学生回答。

    (3)“老师想知道一共有几人?谁来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呀?” 列式、板书:9+5。

    (4)“那到底一共是几个人呢?”

    学生想计算方法,“可以用喜欢的圆片摆摆看”(两种颜色的圆片),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想到的方法

    (6)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单?说一说

    2、完成“做一做”

    (1)投影出示“搬运南瓜图”

    (2)小组合作,要求:①观察图,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记录下来;②要求什么?记录下来;③怎样列式?④怎样计算?(有几种方法?)

    三,师生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第四课时:8、7、6加几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3页8、7、6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学会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算法的多样化。

    课前准备:“闯三关”的相关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讲述:数学乐园里有好多有趣的游戏,今天我们来玩“闯三关”。

    闯第一关: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组进行口答6、8、9的分合式,

    然后出示抽拉片,让学生口答后说说发现了什么?

    7+3+2=8+2+5=7+3+4= 8+2+6= 7+3+9= 8+2+7=

    讲述:对,把前面两个数先凑满10,再加上第三个数,就能算得既对又快,这是我们前面学习的凑十法。小朋友,祝贺你们胜利通过第一关!下面我们就用这种凑十法来完成游戏的第二关。教师随机板书课题:8加几、7加几、6加几。

    二,讨论交流,探索新知

    1.学习例1

    (1)教师出示小天使带来的喇叭花图,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并列出算式8+7。

    (2)学生围绕8加7等于多少,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讨论,用小棒摆一摆,互相说一说,再比一比哪组的方法多。(各小组分组讨论,教师参加小组讨论。)

    (3)学生讨论后指名小组回答,教师根据回答进行板书(学生通过交流,教师的引导,想出把8凑满10.把7凑满10的凑十法;数数法;想减做加等多样化的方法。)

    2.“试一试”

    (1)教师出示8+9=( )

    (2)问:你们会用刚才这些方法来计算8+9=()吗?

    (3)组织学生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算的?

    (4)指名回答交流。

    3.练一练

    (1)组织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动手试一试桌上的练习。(小组长拿出准备好的练习题与组员交流讨论,并填写空格。)

    (2)小组长交换介绍算法,其他小朋友做小评委,听他们说的好不好,说得好就送给他掌声。

    三、游戏实践,巩固练习

    讲述:小朋友真聪明,第二关完成得多出色呀!在第三关里我们还会遇到好多游戏,有吃西瓜,蜜蜂采蜜,采蘑菇,汽车回家,蚂蚁搬家,动物钻洞。

    (出示游戏材料)

    学生分组游戏,设置奖励机制(“智慧星”),教师巡视指导。

    第五课时:练习十九第3-8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105页练习十九第3-8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抢答)

    6+56+78+69+38+89+8

    6+87+49+48+58+77+9

    2、练习十九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写得数,教师巡视,并订正。

    二、创设情境

    1、练习十九的第3题

    先出示转盘,让学生弄清题意,转动转盘,知道用中心的数依次去加外面的每一个数。

    然后让同座相互说,再让四人小组进行接力赛,看哪组算的又对又快。

    2、练习十九的第4题

    出示贝壳图。让学生讲图意,问:一共有多少个贝壳?

    你会用算式表示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7+5=12

    问:谁来说说是怎样算的?

    3、练习十九的第8题

    出示螃蟹图,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指名说一说图的意思?

    指名板书,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三、用数学(练习十九的第6题)

    采用送信的方式,以第6题为主,另加一些得数是12、13、14、15的算式,再加几个得数不是12、13、14、15的算式。使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算式都有一个“朋友”,有的有几个,有的一个也没有。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五、作业:练习十九的第7题,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用数学

    教学内容:用数学教科书第107页例4,练习二十第1题。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在教科书第107页。这一课时是在学习了“9加几”和“8、7、6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题呈现的是灰兔、白兔在游戏的情景,让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的问题。解决方法有:(1)点出兔子的总只数;(2)按方位计数(左边8只,右边7只)后,算出总只数;(3)按颜色分类计数(白兔10只,灰兔5只)后,算出总只数。与之前的内容相比,难度有所增加,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需要学生自己收集。

    设计理念:

    学生学习了9、8、7、6加几的计算,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就列式计算而言,一点都不难。但是在观察的有序性和全面性方面,学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不管是在探索新知的环节,还是在练习巩固的环节,我都利用课件直观演示来引导学生进行有序且全面的观察。

    考虑到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本课的设计,试图用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尽量做到先让善于发言的学生说想法,教师再结合学生说的演示给所有学生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在理解算法的基础上,再学会用语言表述想法。在练习过程中,基础的练习,为了避免枯燥的书写,采用选一选的形式。在拓展练习中,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我想这样才能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选择不同的信息解决同一个问题。体验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用学过的8、7、6加几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选择不同的信息,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能选择正确的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关键:

    培养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图意,并试着探索运用多种解题方法来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1.课件。

    2.每四人小组各一张白纸,一支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

    屏幕显示例4主题图:活泼可爱的小兔在草地上做游戏。自然围成两圈左边(5只小白兔和3只小灰兔),右边(5只小白兔和2只小灰兔)。

    2.解读信息

    你们看到了什么呀?能用数学的话说一说吗?

    同桌互说,指名反馈,最后要求学生把看到的连起来说一说。

    3.确定问题,分析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小朋友们真会观察。我们要招待好它们呀,就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兔子。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兔?(文字与声音同步)

    指导学生一起读一读问题。怎么用算式表示呢?请小朋友们先想一想,然后把想到的算式写在本子上,等同桌也写好之后,互相说一说你的算式表示什么。

    (1)独立书写在纸上,然后同桌交流。

    (2)指名反馈。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a.按群的:8+7=15;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啊?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看到了左边8只兔子,右边7只兔子。把他们合起来就有15只兔子。

    师:明白了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b.按颜色的:10+5=15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有10只白兔,有5只灰兔,合起来是15只。

    师:想法和他一样的举手。谁也想来说一说呢?

    最后请说对的小朋友领着大家说一说。

    4.小结。

    A.尝试让学生总结

    谁能把两种想法连起来都说一说啊?

    B.师小结

    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在解决“一共有几只兔子”的时候,就能用两种方法解决。把小兔按群分成两部分,用8+7计算出结果,按白色、灰色分成两部分可以用10+5解决问题。如果他们还有大小,还可以按照大小来合计呢。刚才谁把两种方法都写出来了呀?请举手。你们真了不起。为奖励你们为我解决了这个问题,我想请你们去参观动物园,你们愿意吗?

    二.巩固深化

    1.选一选

    出示动物园门口停车场图,课件演示:停着8辆车子(其中大巴4辆,小轿车4辆),又开来了4辆车(2辆大巴,2辆小轿车)。

    师:我们首先到达的是动物园门口的停车场。你们看到了什么呀?仔细看,接着又怎么样了?你们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啊?(出示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能想到哪些算式呢?请你轻声地说一说你想到的算式。

    出示选项:

    (1)8-4=4(辆)(2)8+4=12(辆)(3)6+6=12(辆)

    师:有一个小朋友想出了三种方法呢,可他不确定到底哪些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你们能不能帮他选一选啊?(生看算式)用手势表示,选1就伸出1个手指头,选2就伸出2个手指头,选择3就伸出3个手指头。

    学生思考后,用手势选择,指名反馈。

    2.参观动物园

    师:你们真棒。好,现在我要带你们进动物园参观,但在进入动物园之前,还有一个要求,能答应要求的才让你们进去。仔细听,进入动物园之后,要求四个人小组用数学的话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板书:说)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板书:想)最后把能解决问题的所有算式都写在纸上(板书:写)。听明白了吗?(课件显示猴园图)

    (1)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然后列式计算,把能解决同一个问题的多种算式都写在白纸上。

    (2)小组活动。

    (3)选取学生反馈。让组长说一说,这些算式表示什么,解决了什么数学问题。

    (4)强化认识。

    让学生看着8+4=12(只)、9+3=12(只)两个算式,分别口述出解决“一共有多少只猴”这一问题的思考过程。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师:你们真厉害,同样的问题,又可以用两种方法解决。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解决了这么多像一共有几只兔子,一共有几只猴这样的问题,而且都用了两种方法。你们都用到了什么知识啊?(数学知识,加法计算。)对,这节课我们就是学习用加法解决问题。(出示课题:用加法解决问题)看来学习数学很重要,因为它能帮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四、作业:

    1、课本第107页“做一做”;

    2、练习二十第1题。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创设了生动活泼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发现、收集数学信息。由于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会得出不同的信息。因此在交流信息时,通过自由说、同桌互说,以及全班交流,促使学生进行全面有序的观察,使多数学生在情境中收集到解决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的数学信息,

    2、一年级的学生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大多数学生都在我提出问题之前直接说出问题的结果了。为了让学生体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例题时,我指出要想好好招待这些小客人就一定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兔子这个问题,并引导学生用算式来解决问题。在巩固深化选一选练习中,开始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情况自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发现的信息进行分析,从中筛选提炼有用的信息。在巩固深化参观养鸡场练习中,才真正放手,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我真切地体会到教师在课堂上掌握好扶放程度的重要性。

    3、让一年级的学生呈现解决问题的结果是很容易的,但要让他们把想法表述出来还是比较难的,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让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先树立好榜样,光有一个人会说还远远不够,在说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其他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倾听之后还要及时模仿,这不仅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每种方法,并能在表述算法的过程中体会不同算式说表示的不同意义。这一切,教师的引导性评价很重要,要使会说的学生获得被欣赏的愉悦心理体验,使会听的学生感受到会倾听的好处,使会说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4、不能走出情境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最大的遗憾:如果说这节课的情境创设是成功的,那么走出情境解决实际问题就是不足的。我上课之前是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最终我还是没有想出解决的办法。我想,如果我在整节课中,多奖励学生一些花朵,然后让这些花朵,分别贴在黑板的两侧,如左侧8朵,右侧6朵,其中黄花是7朵,红花是7朵。在最后的总结之后,让学生帮我计算一共奖出了多少朵花,是不是算走出了情境,解决实际问题了呢?

    第七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一册108-109页,练习二十第3-5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重难点: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看卡片说得数

    9+3 9+4 9+6 8+5 7+4 8+7 7+9

    9+9 8+4 7+6 8+9 7+5 6+5 6+7

    6+8 7+4 9+9 7+9 8+5 0+9 10+9

    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回答后并指名说一说8+4和6+5是怎么想的?

    2、在()里填“+”或“—”。

    9( )6=1511( )1=10 7()5=1215()3=12

    7( )8=158()0=8 9()9=0 0()10=10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二十第3题

    (1)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学生分组讲解图的意思,并派代表讲。

    (3)让学生自己读题,理解意思,列式计算。并请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

    2、练习二十第4题

    (1)问:你们爱游泳吗?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2)会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为什么?

    三、数学游戏

    找朋友,出示口算卡片和数字卡片。让学生玩“找朋友”的游戏提高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作业:练习二十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为什么?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5、4、3、2加几

    教学内容:课本110页5、4、3、2加几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5、4、3、2加几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学会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口算练习:

    9+5 9+38+58+3 6+5 8+9

    9+4 9+28+47+5 7+8 8+6

    (1)学生抢答

    (2)以8+9、7+8为例,请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3)引导学生小结:计算小数加大数的试题可以交换加数的方法,想大数加小数得多少,推出得数;也可以用“凑十法”计算。

    二、新课

    出示例1、 5+7=□5+8=□

    (1)学生看算式后回答:这两道算式第一个加数是几?第二个加数是几?两个加数比较有什么特点?

    (2)5+7等于几呢?你能用以前的知识做这道题吗?

    (3)学生分组讨论,指名说一说怎样想的?

    (4)5+8得多少?怎样想的?请学生回答,同座相互说。

    2、教学例2、 4+8=□3+9=□

    (1)让学生试做,然后请学生回答是怎样想的?

    (2)指导学生看书,小结

    问: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5、4、3、2加几)

    有什么特点?怎样算得快?为什么?

    三、巩固

    1、做第110页做一做中的第1-3题

    (1)第1题,

    左图: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

    右图:让学生自己思考,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2)让学生从上往下做,并回答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3)学生独立完成,并问:你发现了什么?

    2、数学游戏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即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这样编排,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规律,让学生运用知识进行迁移,知道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用数学的知识又分别编在这三个小节中,这样就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用数学这两部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分有合,使计算教学不至于枯燥单调。同时是让学生感到计算不仅仅是为了算出得数,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方法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但算法多样化是一个过程,最终还是引导学生用简便的方法计算,但不是教师给的,而是学生自己获取的。在算法多样化到算法最优化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是一道题的解法,而是一种学习方法。

    总之,本单元的教材编排体现了三个特点:1、从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2、算法多样化。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它是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用数学的能力)

    过程性目标:

    1、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重、难点】

    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明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一课时:9加几

    教学内容:96-98页 (9加几)完成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凑十法”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片、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第96—97页的主题图。

    老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2、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老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9加4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边提问边指导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4、利用课本主题图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踺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先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们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图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有什么特点?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

    “做一做”3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我努力体现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的思路,注意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充分利用主题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整个教学过程大致可以分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问题解决”三个阶段。问题解决的过程,正是学生们态度、情感、价值观及学习能力全面发展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仅学会了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想法,还学会了相互接纳、赞赏与互助,并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想法进行批判和反思。通过学生间的多向交流,可以使他们从多角度看到问题解决的途径。

    从理念和目标出发,我设计了“9加几”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从不同角度或不同层面,引导学生对相关的各种方法作出比较,机智地抽取“凑十法”进行共同研究分析,巧妙地引领学生去学习“优化”的方法,为后面学习加减法简便计算中“凑百”、“凑千”奠定基础。这样既呵护了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计算方式的权利,又给学生提供了对各种方法做出比较、反思和改进的机会,促进学生更高智慧的生成。

    本节课教学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注重优生学习反馈,忽略了对中下生的学习反馈;在教学时段分配上,某些教学环节时段过短,例如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交流“9加4”多种解法,时间过于仓促等,这些都是以后教学中要注意的。

    第二课时:9加几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9加几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七的第1题至第7题。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9加几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习题中的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学生操作

    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学具摆一摆“9加几”并与同桌说一说。

    师:谁来说说“9加几”的加法怎样算。

    二、创设情境

    小羊图(书上99页第1题)

    师:天气晴朗了,小羊羔也出来玩了,你能算出一共有多少只小羊羔吗?

    (学生列式计算,指名说说)

    教师板书:9+7=16

    师:谁来说说是怎样算的?

    蚂蚁图(书上99页第3题)

    师:同学们知道蚂蚁是怎样运食物的吗?(指名说)

    学生看书上的蚂蚁图并指名说说是什么意思?

    师: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

    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的糖果图,再集体订正。

    蜜蜂图(书上100页第5题)

    师:瞧这群小蜜蜂在干吗?(指名说)

    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用数学(书上100页第4题)

    师:洋娃娃可爱吗?谁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怎样算?

    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

    师:(边演示边问)如果改变问号的位置你会算吗?

    学生试做,然后集体订正。

    四、针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五、课堂练习:练习十七第2、6、7题。

    第三课时:用数学“9加几”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2页用数学“9加几”的例3和“做一做”及102页的练习十八。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3、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准备:投影仪,录音机,算式卡片;学生每人准备两种颜色圆片各10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练习:出示卡片,学生口算 9+2、9+5、9+4、9+9、9+7、9+6、9+8、9+3

    2、拍手游戏 教师拍的次数与学生拍的合起来是10。 教师拍9下、1下、5下。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3

    (1)放录音(合唱),教师:“好听吗?这是我们学校合唱队的小哥哥、小姐姐们在合唱,我们一起去看看。”

    (2)投影出示例3,仔细观察,教师:“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告诉全班同学。”请学生回答。

    (3)“老师想知道一共有几人?谁来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呀?” 列式、板书:9+5。

    (4)“那到底一共是几个人呢?”

    学生想计算方法,“可以用喜欢的圆片摆摆看”(两种颜色的圆片),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想到的方法

    (6)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单?说一说

    2、完成“做一做”

    (1)投影出示“搬运南瓜图”

    (2)小组合作,要求:①观察图,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记录下来;②要求什么?记录下来;③怎样列式?④怎样计算?(有几种方法?)

    三,师生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第四课时:8、7、6加几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3页8、7、6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学会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算法的多样化。

    课前准备:“闯三关”的相关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讲述:数学乐园里有好多有趣的游戏,今天我们来玩“闯三关”。

    闯第一关: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组进行口答6、8、9的分合式,

    然后出示抽拉片,让学生口答后说说发现了什么?

    7+3+2=8+2+5=7+3+4= 8+2+6= 7+3+9= 8+2+7=

    讲述:对,把前面两个数先凑满10,再加上第三个数,就能算得既对又快,这是我们前面学习的凑十法。小朋友,祝贺你们胜利通过第一关!下面我们就用这种凑十法来完成游戏的第二关。教师随机板书课题:8加几、7加几、6加几。

    二,讨论交流,探索新知

    1.学习例1

    (1)教师出示小天使带来的喇叭花图,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并列出算式8+7。

    (2)学生围绕8加7等于多少,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讨论,用小棒摆一摆,互相说一说,再比一比哪组的方法多。(各小组分组讨论,教师参加小组讨论。)

    (3)学生讨论后指名小组回答,教师根据回答进行板书(学生通过交流,教师的引导,想出把8凑满10.把7凑满10的凑十法;数数法;想减做加等多样化的方法。)

    2.“试一试”

    (1)教师出示8+9=( )

    (2)问:你们会用刚才这些方法来计算8+9=()吗?

    (3)组织学生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算的?

    (4)指名回答交流。

    3.练一练

    (1)组织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动手试一试桌上的练习。(小组长拿出准备好的练习题与组员交流讨论,并填写空格。)

    (2)小组长交换介绍算法,其他小朋友做小评委,听他们说的好不好,说得好就送给他掌声。

    三、游戏实践,巩固练习

    讲述:小朋友真聪明,第二关完成得多出色呀!在第三关里我们还会遇到好多游戏,有吃西瓜,蜜蜂采蜜,采蘑菇,汽车回家,蚂蚁搬家,动物钻洞。

    (出示游戏材料)

    学生分组游戏,设置奖励机制(“智慧星”),教师巡视指导。

    第五课时:练习十九第3-8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105页练习十九第3-8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抢答)

    6+56+78+69+38+89+8

    6+87+49+48+58+77+9

    2、练习十九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写得数,教师巡视,并订正。

    二、创设情境

    1、练习十九的第3题

    先出示转盘,让学生弄清题意,转动转盘,知道用中心的数依次去加外面的每一个数。

    然后让同座相互说,再让四人小组进行接力赛,看哪组算的又对又快。

    2、练习十九的第4题

    出示贝壳图。让学生讲图意,问:一共有多少个贝壳?

    你会用算式表示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7+5=12

    问:谁来说说是怎样算的?

    3、练习十九的第8题

    出示螃蟹图,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指名说一说图的意思?

    指名板书,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三、用数学(练习十九的第6题)

    采用送信的方式,以第6题为主,另加一些得数是12、13、14、15的算式,再加几个得数不是12、13、14、15的算式。使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算式都有一个“朋友”,有的有几个,有的一个也没有。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五、作业:练习十九的第7题,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用数学

    教学内容:用数学教科书第107页例4,练习二十第1题。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在教科书第107页。这一课时是在学习了“9加几”和“8、7、6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题呈现的是灰兔、白兔在游戏的情景,让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的问题。解决方法有:(1)点出兔子的总只数;(2)按方位计数(左边8只,右边7只)后,算出总只数;(3)按颜色分类计数(白兔10只,灰兔5只)后,算出总只数。与之前的内容相比,难度有所增加,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需要学生自己收集。

    设计理念:

    学生学习了9、8、7、6加几的计算,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就列式计算而言,一点都不难。但是在观察的有序性和全面性方面,学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不管是在探索新知的环节,还是在练习巩固的环节,我都利用课件直观演示来引导学生进行有序且全面的观察。

    考虑到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本课的设计,试图用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尽量做到先让善于发言的学生说想法,教师再结合学生说的演示给所有学生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在理解算法的基础上,再学会用语言表述想法。在练习过程中,基础的练习,为了避免枯燥的书写,采用选一选的形式。在拓展练习中,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我想这样才能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选择不同的信息解决同一个问题。体验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用学过的8、7、6加几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选择不同的信息,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能选择正确的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关键:

    培养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图意,并试着探索运用多种解题方法来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1.课件。

    2.每四人小组各一张白纸,一支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

    屏幕显示例4主题图:活泼可爱的小兔在草地上做游戏。自然围成两圈左边(5只小白兔和3只小灰兔),右边(5只小白兔和2只小灰兔)。

    2.解读信息

    你们看到了什么呀?能用数学的话说一说吗?

    同桌互说,指名反馈,最后要求学生把看到的连起来说一说。

    3.确定问题,分析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小朋友们真会观察。我们要招待好它们呀,就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兔子。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兔?(文字与声音同步)

    指导学生一起读一读问题。怎么用算式表示呢?请小朋友们先想一想,然后把想到的算式写在本子上,等同桌也写好之后,互相说一说你的算式表示什么。

    (1)独立书写在纸上,然后同桌交流。

    (2)指名反馈。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a.按群的:8+7=15;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啊?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看到了左边8只兔子,右边7只兔子。把他们合起来就有15只兔子。

    师:明白了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b.按颜色的:10+5=15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有10只白兔,有5只灰兔,合起来是15只。

    师:想法和他一样的举手。谁也想来说一说呢?

    最后请说对的小朋友领着大家说一说。

    4.小结。

    A.尝试让学生总结

    谁能把两种想法连起来都说一说啊?

    B.师小结

    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在解决“一共有几只兔子”的时候,就能用两种方法解决。把小兔按群分成两部分,用8+7计算出结果,按白色、灰色分成两部分可以用10+5解决问题。如果他们还有大小,还可以按照大小来合计呢。刚才谁把两种方法都写出来了呀?请举手。你们真了不起。为奖励你们为我解决了这个问题,我想请你们去参观动物园,你们愿意吗?

    二.巩固深化

    1.选一选

    出示动物园门口停车场图,课件演示:停着8辆车子(其中大巴4辆,小轿车4辆),又开来了4辆车(2辆大巴,2辆小轿车)。

    师:我们首先到达的是动物园门口的停车场。你们看到了什么呀?仔细看,接着又怎么样了?你们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啊?(出示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能想到哪些算式呢?请你轻声地说一说你想到的算式。

    出示选项:

    (1)8-4=4(辆)(2)8+4=12(辆)(3)6+6=12(辆)

    师:有一个小朋友想出了三种方法呢,可他不确定到底哪些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你们能不能帮他选一选啊?(生看算式)用手势表示,选1就伸出1个手指头,选2就伸出2个手指头,选择3就伸出3个手指头。

    学生思考后,用手势选择,指名反馈。

    2.参观动物园

    师:你们真棒。好,现在我要带你们进动物园参观,但在进入动物园之前,还有一个要求,能答应要求的才让你们进去。仔细听,进入动物园之后,要求四个人小组用数学的话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板书:说)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板书:想)最后把能解决问题的所有算式都写在纸上(板书:写)。听明白了吗?(课件显示猴园图)

    (1)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然后列式计算,把能解决同一个问题的多种算式都写在白纸上。

    (2)小组活动。

    (3)选取学生反馈。让组长说一说,这些算式表示什么,解决了什么数学问题。

    (4)强化认识。

    让学生看着8+4=12(只)、9+3=12(只)两个算式,分别口述出解决“一共有多少只猴”这一问题的思考过程。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师:你们真厉害,同样的问题,又可以用两种方法解决。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解决了这么多像一共有几只兔子,一共有几只猴这样的问题,而且都用了两种方法。你们都用到了什么知识啊?(数学知识,加法计算。)对,这节课我们就是学习用加法解决问题。(出示课题:用加法解决问题)看来学习数学很重要,因为它能帮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四、作业:

    1、课本第107页“做一做”;

    2、练习二十第1题。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创设了生动活泼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发现、收集数学信息。由于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会得出不同的信息。因此在交流信息时,通过自由说、同桌互说,以及全班交流,促使学生进行全面有序的观察,使多数学生在情境中收集到解决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的数学信息,

    2、一年级的学生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大多数学生都在我提出问题之前直接说出问题的结果了。为了让学生体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例题时,我指出要想好好招待这些小客人就一定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兔子这个问题,并引导学生用算式来解决问题。在巩固深化选一选练习中,开始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情况自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发现的信息进行分析,从中筛选提炼有用的信息。在巩固深化参观养鸡场练习中,才真正放手,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我真切地体会到教师在课堂上掌握好扶放程度的重要性。

    3、让一年级的学生呈现解决问题的结果是很容易的,但要让他们把想法表述出来还是比较难的,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让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先树立好榜样,光有一个人会说还远远不够,在说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其他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倾听之后还要及时模仿,这不仅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每种方法,并能在表述算法的过程中体会不同算式说表示的不同意义。这一切,教师的引导性评价很重要,要使会说的学生获得被欣赏的愉悦心理体验,使会听的学生感受到会倾听的好处,使会说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4、不能走出情境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最大的遗憾:如果说这节课的情境创设是成功的,那么走出情境解决实际问题就是不足的。我上课之前是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最终我还是没有想出解决的办法。我想,如果我在整节课中,多奖励学生一些花朵,然后让这些花朵,分别贴在黑板的两侧,如左侧8朵,右侧6朵,其中黄花是7朵,红花是7朵。在最后的总结之后,让学生帮我计算一共奖出了多少朵花,是不是算走出了情境,解决实际问题了呢?

    第七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一册108-109页,练习二十第3-5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重难点: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看卡片说得数

    9+3 9+4 9+6 8+5 7+4 8+7 7+9

    9+9 8+4 7+6 8+9 7+5 6+5 6+7

    6+8 7+4 9+9 7+9 8+5 0+9 10+9

    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回答后并指名说一说8+4和6+5是怎么想的?

    2、在()里填“+”或“—”。

    9( )6=1511( )1=10 7()5=1215()3=12

    7( )8=158()0=8 9()9=0 0()10=10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二十第3题

    (1)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学生分组讲解图的意思,并派代表讲。

    (3)让学生自己读题,理解意思,列式计算。并请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

    2、练习二十第4题

    (1)问:你们爱游泳吗?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2)会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为什么?

    三、数学游戏

    找朋友,出示口算卡片和数字卡片。让学生玩“找朋友”的游戏提高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作业:练习二十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为什么?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5、4、3、2加几

    教学内容:课本110页5、4、3、2加几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5、4、3、2加几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学会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口算练习:

    9+5 9+38+58+3 6+5 8+9

    9+4 9+28+47+5 7+8 8+6

    (1)学生抢答

    (2)以8+9、7+8为例,请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3)引导学生小结:计算小数加大数的试题可以交换加数的方法,想大数加小数得多少,推出得数;也可以用“凑十法”计算。

    二、新课

    出示例1、 5+7=□5+8=□

    (1)学生看算式后回答:这两道算式第一个加数是几?第二个加数是几?两个加数比较有什么特点?

    (2)5+7等于几呢?你能用以前的知识做这道题吗?

    (3)学生分组讨论,指名说一说怎样想的?

    (4)5+8得多少?怎样想的?请学生回答,同座相互说。

    2、教学例2、 4+8=□3+9=□

    (1)让学生试做,然后请学生回答是怎样想的?

    (2)指导学生看书,小结

    问: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5、4、3、2加几)

    有什么特点?怎样算得快?为什么?

    三、巩固

    1、做第110页做一做中的第1-3题

    (1)第1题,

    左图: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

    右图:让学生自己思考,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2)让学生从上往下做,并回答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3)学生独立完成,并问:你发现了什么?

    2、数学游戏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课件教案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