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与技能:能够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及进行应用;能够利用尺规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探究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3.情感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活动中体会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解析:(1)根据AD∥BC可知∠ADC=∠ECF,再根据E是CD的中点可求出△ADE≌△FC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答;(2)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判断出AB=BF即可解答.解:(1)∵AD∥BC,∴∠ADC=∠ECF.∵E是CD的中点,∴DE=EC.又∵∠AED=∠CEF,∴△ADE≌△FCE,∴FC=AD;(2)∵△ADE≌△FCE,∴AE=EF,AD=CF.又∵BE⊥AE,∴BE是线段AF的垂直平分线,∴AB=BF=BC+CF.∵AD=CF,∴AB=BC+AD.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几何知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利用它可以证明线段相等.探究点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图如图,某地由于居民增多,要在公路l边增加一个公共汽车站,A,B是路边两个新建小区,这个公共汽车站C建在什么位置,能使两个小区到车站的路程一样长(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画法)?
∵∠DAE=∠DAF,∠AED=∠AFD,AD=AD,∴△ADE≌△ADF,∴AE=AF,DE=DF,∴直线AD垂直平分线段EF.方法总结:当一条直线上有两点都在同一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时,这条直线就是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解题时常需利用此性质进行线段相等关系的转化.三、板书设计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本节课由于采用了直观操作以及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掌握较好,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不足之处是少数学生对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理解不透彻,还需在今后的教学和作业中进一步进行巩固和提高.
解析:由题意知,△ABC是等腰三角形,高把底边垂直平分,且高等于底边长的一半.解:作法:1.作线段AB=c;2.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EF,交AB于D;3.在射线DF上截取DC=12c,连接AC,BC,则△ABC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如图所示.方法总结:已知底边长作等腰三角形时,一般可先作底边的垂直平分线,再结合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确定另一个顶点的位置.三、板书设计1.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2.作图本节课学习了用尺规作三角形,作图时要学会分析.一般先画一个满足题目已知条件的草图,有时结合基本作图和已知条件可作一个与求作三角形相关联的三角形,然后应用有关条件结合基本作图作出其余的图形.
故线段d的长度为94cm.方法总结:利用比例线段关系求线段长度的方法:根据线段的关系写出比例式,并把它作为相等关系构造关于要求线段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线段的长.已知三条线段长分别为1cm,2cm,2cm,请你再给出一条线段,使得它的长与前面三条线段的长能够组成一个比例式.解析:因为本题中没有明确告知是求1,2,2的第四比例项,因此所添加的线段长可能是前三个数的第四比例项,也可能不是前三个数的第四比例项,因此应进行分类讨论.解:若x:1=2:2,则x=22;若1:x=2:2,则x=2;若1:2=x:2,则x=2;若1:2=2:x,则x=22.所以所添加的线段的长有三种可能,可以是22cm,2cm,或22cm.方法总结:若使四个数成比例,则应满足其中两个数的比等于另外两个数的比,也可转化为其中两个数的乘积恰好等于另外两个数的乘积.
(三)成比例线段的概念1、一般地,在四条线段中,如果 等于 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举例说明)如:2、四条线段a,b ,c,d成比例,有顺序关系。即a,b,c,d成比例线段,则比例式为:a:b=c:d;a,b, d,c成比例线段,则比例式为:a:b=d:c3思考:a=12,b=8,c=6,d=4成比例吗?a=12,b=8,c=15,d=10呢?三、例题解析: 例1、A、B两地的实际距离AB= 250m,画在一张地图上的距离A'B'=5 cm,求该地图的比例尺。例2:已知,在Rt△ABC中,∠C=90°,∠A=30°,斜边AB=2。求⑴ ,⑵ 四、巩固练习1、已知某一时刻物体高度与其影长的比值为2:7,某 天同一时刻测得一栋楼的影长为30米,则这栋楼的高度为多少?2、某地图上的比例尺为1:1000,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为300米,则在地图上甲、乙两地的距离为多少?3、已知线段a,d,b,c是成比例线段,其中a=4,b=5,c=10,求线段d的长。
【课题】8.1 两点间的距离与线段中点的坐标知识目标: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与中点坐标公式; 能力目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介绍两个公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和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和体验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与线段中点的坐标公式的运用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线段中点的坐标公式的理解 新授课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小组竞赛集体积分 三角板 多媒体课件 学案 实物投影 教 学 过 程师 生 互 动 *揭示课题 8.1 两点间的距离与线段中点的坐标 *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 观察课件上的图片,由平面几何问题引入用代数方法计算两点间的距离。师:引入提问 生:自由讨论后回答,为本组加分。*动脑思考 探究新知 【知识回顾】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则. 计算向量. 【新知识】 我们将向量的模,叫做点、之间的距离,记作,则 师:复习提问 生:自由积极回答,为本组加分 师:分析给出公式 生:理解后识记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同学们将∠aob对折,再折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第一条折痕为斜边),然后展开,请同学们观察并思考:后折叠的二条折痕的交点在什么地方?这两条折痕与角的两边有什么位置关系?这两条折痕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这时有的同学会说:“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即得到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猜想。接着我会让同学们理论证明,并转化为符号语言,注意分清题设和结论。有的同学会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证明,从而证明了猜想得到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问题1:你能证明“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这个命题的正确性吗?已知:如图,∠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内错角,且∠1=∠2.求证:a∥b. 问题2:你能证明“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这个命题的正确性吗?已知:如图,∠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同旁内角,且∠1与∠2互补.求证:a∥b
证明:如图,过点C作CF∥PD交AB于点F,则BPCP=BDDF,ADDF=AECE.∵AD=AE,∴DF=CE,∴BPCP=BDCE.方法总结:证明四条线段成比例时,如果图形中有平行线,则可以直接应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以及推论得到相关比例式.如果图中没有平行线,则需构造辅助线创造平行条件,再应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得到相关比例式.三、板书设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 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 两边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了解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再次锻炼类比的数学思想,能把一个复杂的图形分成几个基本图形,通过应用锻炼识图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在探索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体验探索结论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说理表达能力.
(二)如果把图1中l1 , l2两条直线相交,交点A刚落到l4上,如图2(2)所得的对 应线段的比会相等吗?依据是什么? 得出结论:(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两边 的延长线)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5. 例 题学习例1 如图,在△ABC中,E,F分别是AB和AC上的点,且EF∥BC。(1)如果AE=7 ,EB=5,FC= 4.那么AF的长是多少?(2)如果AB=10 ,AE=6,AF=5.那么FC的长是多少?例2 如图所示,如果D,E,F分别在OA,OB,OC上,且DF∥AC,EF∥BC.求证:OD∶OA=OE∶OB 6.课时小结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1)两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 ,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关键要能熟练地找出对应线段)(2)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7.课后作业习题4.3 知识技能 第1,2题
1.制作红灯笼师:(展示漂亮的灯笼)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亲手制作一个呢?生:好呀师:那小朋友们知道制作灯笼需要什么材料吗?生:彩纸、剪刀...师:没错,那老师先来展示一下怎么制作灯笼吧!(展示完后,开始让小朋友两两组合共同制作)2.制作灯笼剪纸师:小朋友们,刚刚是不是已经制作灯笼了呀?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更好玩的环节?生:好呀好呀!师:那我先来展示一下咯,小朋友们别眨眼呀!(展示完后,开始让小朋友们独立完成)小结:通过制作共同合作制作灯笼与独自完成灯笼剪影,不仅使他们更能感知灯笼的形状,更能提高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和思考力。
1.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能借助尺、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3.了解线段的中点及线段的和、差、倍、分的意义,并能根据条件求出线段的长.一、情境导入爱护花草树木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具备的优秀品质.从教学楼到图书馆,总有少数同学不走人行道而横穿草坪(如图),同学们,你觉得这样做对吗?为了解释这种现象,学习了下面的知识,你就会知道.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线段长度的计算【类型一】 根据线段的中点求线段的长如图,若线段AB=20cm,点C是线段AB上一点,M、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1)求线段MN的长;(2)根据(1)中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设AB=a,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出MN的长度吗?请用简洁的话表达你发现的规律.
教学反思: 1.本课时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将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对数与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这节课是一堂起始课,它为学生的思维开拓了一个新的天地.在传统的教学安排中,这节课的地位没有提到一定的高度,只是交给学生比较线段的方法,没有从数形结合的高度去认识.实际上这节课大有可讲,可以挖掘出较深的内容.在教知识的同时,交给学生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这一点不容忽视,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时时注意.2.学生在小学时只会用圆规画圆,不会用圆规去度量线段的大小以及截取线段,通过这节课,学生对圆规的用法有一个新的认识.3.在课堂练习中安排了度量一些三角形的边的长度,目的是想通过度量使学生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结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为下面的教学做一个铺垫.
探究点三: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的比已知△ABC∽△A′B′C′,ABA′B′=23,AB边上的中线CD=4cm,求A′B′边上的中线C′D′.解:∵△ABC∽△A′B′C′,CD是AB边上的中线,C′D′是A′B′边上的中线,∴CDC′D′=ABA′B′=23.又∵CD=4cm,∴C′D′=3CD2=32×4=6(cm).即A′B′边上的中线C′D′的长是6cm.方法总结: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的比等于相似比.三、板书设计相似三角形中的对应线段之比: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通过探索相似三角形中对应线段的比与相似比的关系,经历“观察-猜想-论证-归纳”的过程,渗透逻辑推理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和严谨治学的态度,并在其中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数学品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图④所示,AD是△ABC的高,AD=h,点R在AC边上,点S在AB边上,SR⊥AD,垂足为E.当S R= BC时,求DE的长,如果SR= BC呢?解:∵ SR⊥AD,BC⊥AD,∴SR∥BC.∵∠ASR=∠B, ∠ARS=∠C,∴△ASR∽△ABC(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即 .当SR= BC时,得 ,解得DE= h当SR= BC时,得 ,解得DE= hⅢ.课堂练习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为4∶5,那么这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多少?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呢?(都是4∶5).Ⅳ.课时小结本节课主要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推导出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和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解析:可以根据线段的定义写出所有的线段即可得解;也可以先找出端点的个数,然后利用公式n(n-1)2进行计算.方法一:图中线段有:AB、AC、AD、AE、BC、BD、BE、CD、CE、DE;共4+3+2+1=10条;方法二:共有A、B、C、D、E五个端点,则线段的条数为5×(5-1)2=10条.故选C.方法总结:找线段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做到不重不漏,若利用公式计算时则更加简便准确.【类型四】 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应用由郑州到北京的某一次往返列车,运行途中停靠的车站依次是:郑州——开封——商丘——菏泽——聊城——任丘——北京,那么要为这次列车制作的火车票有()A.6种 B.12种C.21种 D.42种解析:从郑州出发要经过6个车站,所以要制作6种车票;从开封出发要经过5个车站,所以要制作5种车票;从商丘出发要经过4个车站,所以要制作4种车票;从菏泽出发要经过3个车站,所以要制作3种车票;从聊城出发要经过2个车站,所以要制作2种车票;从任丘出发要经过1个车站,所以要制作1种车票.再考虑是往返列车,起点与终点不同,则车票不同,乘以2即可.即共需制作的车票数为:2×(6+5+4+3+2+1)=2×21=42种.故选D.
一、课前准备师:同学们想一想,你同父母一起去商店买衣服时,衣服上的号码都有哪些,标志是什么?学生:我看到有些衣服上标有M、S、L、XL、XXL等号码.但我不清楚代表的具体范围,适合什么人穿,但肯定与身高、胖瘦有关.师:这位同学很善动脑,也爱观察.S代表最小号,身高在150~155cm的人适合穿S号.M号适合身高在155~160cm的人着装……厂家做衣服订尺寸也并不是按所有人的尺寸定做,而是按某个范围分组批量生产.你觉得这种生产方法有什么优点?学校要为同学们订制校服,为此小明调查了他们班50名同学的身高,结果(单位cm).如下
教法分析: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学习。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的方式,一方面能够直观、生动地反映各种图形的特征,增加课堂的容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学法分析:初二年级学习对新事物比较敏感,通过新课程教学的实施,学生已具有一定探索学习与合作交流的习惯。但是一下子要学生从直观的图形去概括出抽象图形全等的概念这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指导学生:一要善于观察发现;二要勇于探索、动手实验;三要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大胆地进行交流,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并掌握知识。
中班的幼儿开始愿意探究新异的事物或现象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所以,我们的科学活动设计要在浅显易懂,适合中班幼儿年龄特征的同时,引发幼儿对科学的初步探究能力。中班的幼儿已经具有注意到新异事物或现象的,因此,我们在设计科学活动时要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对磁铁这种“新异”事物提出问题,如什么是磁铁?什么时候看见过磁铁?等等类似的问题,可以增强幼儿的探索兴趣,提高幼儿的探索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中班幼儿主要以具体形象为主,需要具体的活动场景和活动形式,所以活动设计要提供幼儿合适的情景以提供操作思考的机会,进一步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相比,活动时间也有所增加,因此也需要在活动时间上给予一定的保证。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