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课件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2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2篇

  • 页数:8页
  • 字数:约 6300 字
  • 大小:51.5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DJW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2篇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的新格局和国际关系的新特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和基本特点;新中国与各国外交关系的建立和友好关系的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


    2.能力方面:

    (1)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和新中国外交政策特点和基本方针的教学,培养学生通过综合分析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

    (2)通过对新中国初期外交活动和外交成就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与国相互关系的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失作出了重大贡献。

    (3)通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学法指导方面:引导学生通过对旧中国外交基本情况的简要回顾,使学生掌握对同一历史现象进行联想和比较的思维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本节重点是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由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权性质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决定的,也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国际形势有着密切联系。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充分体现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中。因此,重点掌握这一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其它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本节的另一重点是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确立新型的国际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赞扬。深刻理解这一内容也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

    2.难点分析:本节难点是亚非会议。学生对亚非会议为什么能在与会国彼此之间存在各种矛盾和分歧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取得巨大成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中,要围绕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和各国代表团的共同努力,来分析亚非会议成功的原因。

    课堂教学设计

    师: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在前面几章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从哪些方面了解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基本情况和伟大成就?请同学们回答。

    生:(思考并回答)

    师:(归纳)今天我们转换一个角度,学习新中国的外交。(板书:第十章第一节课题)

    一、国际环境

    师: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世界新格局的主要变化和国际关系中最突出的特点)

    生:(阅读回答)

    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简要评价)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可以归纳为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对新中国的成立,世界人民和进步力量无不欢欣鼓舞。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特别是美国帝国主义却充满敌意。美国在政治上进行孤立,经济上进行封锁,军事上进行包围和威胁,妄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新中国就是在这样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下开展自己的外交活动的。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尊严,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了争取一个更好的国际环境,进行国家的经济建设,新中国制定了全新的外交政策。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和基本特点是什么呢?(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教材中毛泽东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向全民办发表的公告、《共同纲领》的引文及教材有关内容)

    生:(学生阅读、分析、回答)

    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四项基本方针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那么,新中国制定这样的外交政策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呢?(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生:(思考、讨论)

    师:(总结归纳)我们可以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权性质、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当时的国际环境和近代中国屈辱的外交史等四个方面来考虑。这里我们要特别指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旧中国的外交有着根本的不同。旧中国的外交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引导学生回乙中国近代史,让学生举出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屈辱外交的典型示例,以此来了解旧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

    生:(回乙、思考、回答)

    师:旧中国的外交史充满了屈辱、辛酸、苦难。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尊严,进行了100多年的斗争。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民珍惜来之不易的斗争成果。因此,新中国成立以后,制定了与旧中国完全不同的外交政策,树立了一个崭新的外交形象。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没有,刚才的回忆和讨论中,我们运用了一种学习历史的方法。这就是通过回忆联想,将同一类历史现象联系起来并进行比较的方法。运用这样的方法,我们能够把握某一些相同的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了解某一历史内容的全貌和它的发展变化。我们在历史学习中经常用到这样的方法,希望同学们掌握这一方法。新中国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二、开创外交新局面

    同学们请思考一下,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了哪些外交活动?取得了哪些突出的外交成就?(指导学生看书,了解中国同苏联等国建立外交关系、中苏友好关系的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内容)

    生:(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

    师:(引导学生归纳)新中国成立后,加强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关系。特别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以法律的形式将两国友好关系确立下来,对于促进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包围,改善新中国的国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外交的突出成就是提出了和平共处共项原则。(请学生朗读和平工处五项原则并观看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的照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还受到民办各国的高度赞赏和评价,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世界各国所接受,被公认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和争端的基本准则。观察当今国际事务,我们会更深刻地理解它的重要意义。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让学生观看周恩来总理率领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照片)中国在会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充分说明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在旧中国的外交史上是绝对没有的。(引导学生回乙中国参加1919年巴黎会议的情景)

    生:(回忆并回答)

    师:新中国成立后不仅加强同苏联为处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也努力发展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1955年的亚非会议是新中国参加的又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亚非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亚非各国人民的团结和友谊,讨论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然而,29个参加国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历史遭遇存在着巨大差别,有些国家之间还存在矛盾和分歧。帝国主义千方百计地施加各种影响,阴谋破坏会议。同池们可以想一想,存在这些不利因素,会议要想取得成功是很不容易的。(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万隆会议的情况)

    生:(学生阅读)

    师:果然,会议出现了不祥的征兆。一些国家或者出于对新中国不了解或者在帝国主义国家的唆使下攻击中国代表团。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代表团应该怎么办?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

    生:(讨论)

    师:如果对这些攻击进行反驳的话,特别强调一下,这本是正当的。但是,会议就可能出现混乱,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之中。如果不予理睬。你们看行不行?

    生:(学生讨论)

    师:委屈求全,丧失原则对于中国代表团更是不能接受的。怎么办?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审时度势,从大局出发,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让学生朗读周恩来总理的发言)周恩来总理的发言不仅表达了中国代表团坦诚相待、宽宏大量、事实求是的态度,还表达了新中国与亚非各国发展友好关系的强烈愿望。同总理的发言引起巨大反响,受到与会国代表的高度赞扬。同总理的发言也反映了他们的共同心声,会议的紧张空气缓和了。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中因势利导扭转了会议的被动局面,推动会议向前发展,为会议的成功作出重大贡献。这次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和团结,挫败了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这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精彩的一笔。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和国际纠纷树立了可遵循的准则。

    师:(小结)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开拓出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新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国际舞台。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本课概述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格局,中国奉行“一边倒”为中心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我国外交成熟的标志,是公认为出来国与国外交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逐渐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地位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发挥了积极作用。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思路设计

    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讲情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和外交成就,并帮助学生理解实行这种外交方针的特殊背景和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课堂思维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研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创设开放性问题,给学生创设一个相对独立的思维空间,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比较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掌握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分析当时外交方针、政策制定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新旧中国外交的比较,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提高分析比较历史事实的能力。

    (3)掌握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有关知识,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以及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阅读相关材料,提高历史阅读能力,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借助形象思维分析思考,以感知历史。

    (2)通过对建国初期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等基本内容的学习,学会分析外交政策出台的原因,学会概括归纳建国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感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是中国对世界外交的贡献,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并发挥积极作用,表明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单元概述:本单元要学习的现代中国外交的两个阶段概述,展示幻灯片1

    翻开一部中国近代史,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幅令人伤心的场景:国土沦丧,山河破碎,政府腐败,丧权辱国。近代史上外交和屈辱是一对孪生兄弟。

    回顾第四单元有哪些丧权辱国的外交表现。

    学生回答

    展示幻灯片2——7,了解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

    探究:新旧中国外交的本质区别及原因

    展示幻灯片8

    结论:旧中国实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外交,新中国实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推进新课

    问题情境1: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探究:二战以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展示幻灯片9——13

    结论:总原则: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基本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探究:如何理解三个方针的具体内容?

    展示幻灯片14,结合表格及课文内容理解

    探究: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名外交官,现在有一个记者招待会,有记者提出问题:新中国为什么必须“一边倒”,而不能采取中立态度,针对这个问题说说你的看法?

    (提示:从国际环境、中国社会性质及实施目的看)

    展示幻灯片15、16

    结论:从以上三方面分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除了“一边倒”别无选择。

    新中国在这些外交方针的指引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问题情境2: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课件教案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