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说学法因为这部分内容可以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来完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所以这一节课采取的学法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五、说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故事引入:六一儿童节,妈妈买了三个一样大小的蛋糕。她将第一个蛋糕平均切成两块,分给哥哥一块。在一旁的姐姐看到了,说要两块。妈妈就把第二个蛋糕平均切成四块,给了她两块。弟弟更贪,他说我要四块,我要四块。妈妈就把第三块蛋糕平均切成八块,把其中的四块给弟弟。弟弟非常高兴,认为自己得到的蛋糕是最多的,你同意吗?【设计意图】:利用故事引入课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还将学生的思维引到对分数 大小比较上。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西游记的故事吗?这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了一个山脚下。猪八戒口渴难忍,也是他运气好,出去找到了一个大西瓜。师徒四人坐下来,分吃西瓜。唐僧知道猪八戒贪吃,于是对他说:分给你吧!猪八戒不干:不行,不行!太少了!唐僧说:那就分给你吧!猪八戒说:不行,还是太少!唐僧说:那分给你怎么样?猪八戒高兴了:恩恩,这还差不多!孙悟空在一旁偷笑:哈哈!真是个呆子!(课件第2张)2师:.孙悟空为什么说猪八戒是呆子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分数的基本性质,相信大家学完后一定会找到答案的!(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探究新知 1. 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1)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按照下图把他们平均分,并涂上颜色。用分数表示出涂色部分的大小。(课件第3张) 师:观察这三个分数,你发现了什么?生1:从涂色部分可以看出,这三个分数相等。==(2)小组讨论:观察这个等式,看看它们的分子和分母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课件第4张)(3)汇报交流:(课件第5张演示)生1:的分子1乘2,变成了2,分母2也乘2,变成了4;的分子2乘2,变成了4,分母4也乘2变成了8,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没有变化。生2:的分子4除以2,变成了2,分母8也除以2变成了4;的分子2除以2,变成了1,分母4也除以2变成了2,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没有变化。师:其他的分数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规律呢?请你再写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并说说它的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课件第6张)生3:的分子1乘2,变成了2,分母3也乘2,变成了6;的分子2乘1.5,变成了3,分母6也乘1.5变成了9,==,这三个分数的大小不变。 生4:的分12除以2,变成了6,分母18也除以2变成了9;的分子6除以3,变成了2,分母9也除以3变成了3,==,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没有变化。
(四)引导观察,发现规律1.解决的问题(1)观察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2)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2.教学安排(1)提出问题:通过验证这两组分数确实相等,那么,它们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变化规律呢?(2)全班交流:不论学生的观察结果是什么,教师要顺应学生的思维,针对学生的观察方法,进行引导性评价①观察角度的独特性②观察事物的有序性③观察事物的全面性等。(注意观察的顺序从左到右、从右到左)引导层次一:你发现了1/2和2/4两个数之间的这样的规律,在这个等式中任意两个数都有这样的规律吗?引导学生对1/2和4/8、2/4和4/8每组中两个数之间规律的观察。引导层次二:在1/2=2/4=4/8中数之间有这样的规律,在9/12=6/8=3/4中呢?引导层次三:用自己的话把你观察到的规律概括出来。
1.创设情境,复习迁移。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旧知识起到正向迁移的作用,首先创设了动手操作的情境:课开始发给每位学生四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让学生折一折。把第一张纸条对折(也就是把这张纸条平均分成2份),把第二张纸条对折再对折(也就是把纸条平均分成4份),再把第三张3次对折(也就是把纸条平均分成8份)。接着,让学生画一画,用彩笔在等分后的纸条上分别涂出它们的一半。告诉学生,如果把每张纸条都看作单位"1",问学生:你能把涂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吗? 这一情境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复习了分数的意义,为下面导入新知识作好铺垫、迁移。并且在教学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爱动手以及直观思维的特点,激活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开端。
1.说教材《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比的知识”的深化,也是后面学习解比例知识的基础,并为学习比例的应用,特别是为正、反比例及其应用打好基础。比例的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课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2.教学目标我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与探究基本性质。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师:上一节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知道两个比怎样才能组成比例,下面请同学们判断一下下面各组的比能否组成比例。(1)0.4∶和1.2∶2 (2)和生1:根据比例的意义,第(1)题,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都是0.6,所以(1)题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生2:我来回答第(2)题,我也利用比例的意义,求出=5,=6,这两个比的比值不相等,所以第(2)题的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师:这两名同学回答的真好,有理有据,让我们为他们的表现鼓掌!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共同来学习用另一种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方法吗?生:想知道。师:那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设计意图】复习学生已有的知识,唤醒学生已有学习经验,教师的提问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新知识开了一个好头。
6. 本题是一道实际应用的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举例,在举例中进一步认识分数。7. (读作八分之一)表示把人的身高看作单位“1”,头部的高度占整个身高的 ; (读作五分之三)表示把整个长江的干流看作单位“1”,受污染的部分占整个长江干流的 ; (读作十分之三)表示把死海表层的水看作单位“1”,含盐量占死海表层水的 。8. 读作六分之一, 读作七分之二, 读作是十五分之四, 读作十八分之十一, 读作一百分之七。它们的分数单位分别是: 、 、 、 、 。9. 本题有两个知识点:一是根据分数的意义涂色,是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了2份,1份有6个苹果; 是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了3份,1份有4个苹果; 是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了4份,1份有3个苹果; 是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了6份,1份有2个苹果; 是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了12份,1份有1个苹果。二是在涂色中感受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越少,也可以说随着分母的增大,几分之一所表示的苹果个数,从 的6个到 的1个,相应地在减少。
一、关于教学目标的确定:第五章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在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探索与应用。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在为本章的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作准备。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更是本章的难点。可是说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这个概念既是不等式这一章的基础概念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我选择此节课说课。教参指导我们:教学要注重和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注重让学生经历和体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回到实际问题中解释和检验”的过程。注重“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在熟悉的实际问题中,在已有的学习经验的基础上,经历“尝试—猜想—验证”的探索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渗透函数思想。运用数学中归纳、类比的方法,理解方程与不等式的异同点。
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比的基本性质》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小节比和比的应用的第二课时。它是在学生学习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意义、比和除法的关系、比和分数的关系的基础上组织教学的。比的基本性质是一节概念课的教学,它跟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实际上是同一道理的。所以本节课主要是处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进入到学习新知识。教材内容渗透着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和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不但能加深对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意义、比和分数、比和除法等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也为以后学习比的应用,比例知识,正、反比例打好基础。
(一) 内容地位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为以后学习分数的除法、真分数和假分数以及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打下坚实的基础。《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从而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由此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类型二】 分式的约分约分:(1)-5a5bc325a3bc4;(2)x2-2xyx3-4x2y+4xy2.解析:先找分子、分母的公因式,然后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公因式约去.解:(1)-5a5bc325a3bc4=5a3bc3(-a2)5a3bc3·5c=-a25c;(2)x2-2xyx3-4x2y+4xy2=x(x-2y)x(x-2y)2=1x-2y.方法总结:约分的步骤;(1)找公因式.当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应先分解因式;(2)约去分子、分母的公因式.三、板书设计1.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2.符号法则:分式的分子、分母及分式本身,任意改变其中两个符号,分式的值不变;若只改变其中一个符号或三个全变号,则分式的值变成原分式值的相反数.本节课的流程比较顺畅,先探究分式的基本性质,然后顺势探究分式变号法则.在每个活动中,都设计了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例题示范、方法指导和变式练习.一步一步的来完成既定目标.整个学习过程轻松、愉快、和谐、高效.
【类型二】 根据不等式的变形确定字母的取值范围如果不等式(a+1)x<a+1可变形为x>1,那么a必须满足________.解析: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可判断a+1为负数,即a+1<0,可得a<-1.方法总结:只有当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才改变.三、板书设计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2.把不等式化成“x>a”或“x<a”的形式“移项”依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将未知数系数化为1”的依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3.本节课学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在学习过程中,可与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类比,在运用性质进行变形时,要注意不等号的方向是否发生改变;课堂教学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通过练习中易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说教材>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P64的内容。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等式与方程,这便为本节课的学习(构建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也为以后解简单方程埋下伏笔,因此本节课内容也是本章中的一个重点。基于本节内容的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理解等式的性质并用语言表述,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2.过程与方法:在实验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中,经历探究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探索等式基本性质的挑战性与得出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教学重难点: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简单运用。说学情: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又乐于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因此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遵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探索中交流、感受、理解和概括出等式的基本性质。
(二)教材分析《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是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的混合运算打下基础。例1是教学小数化分数。教材突出“先把小数化成分母为10、100、1000……的分数再写成最简分数”这一转化过程。例2时教学6个数的大小比较,从中学习如何把分数化小数,教材按照已掌握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本节课的内容,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将为今后学习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是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和小数、小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与小数、小数与分数之间的互化。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3.情感目标: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1、教材分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教学内容包括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连加、连减三个部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整数、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在三年级上册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搭好阶梯。2、学情分析相对整数加减运算而言,分数的加减运算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学生对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有一定基础。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并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的算理及含义,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2)过程与方法: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难点依据人教版数学教材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为教学重点,因为只有掌握了计算法则,才能进行计算。同时,也确定了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中国教育中一门必修学科,因此,从小学数学教学开始,就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总结规律、形成概念通过学生积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总结出:有的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可以化成有限小数,请同学们再看一看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不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启发学生从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着手。 最后总结出: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只含有素因数2和5,再无其它素因数,那么这个分数就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否则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例题2,请把下列小数化成分数,说说你是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的? 0.06,0.4,1.8,2.45,1.465, 归纳:(学生为主,教师点拨)1、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2、小数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常用的因数是2和5。 对于小数如何化成分数的题目,课前了解到学生在小学时已学过把小数如何化成分数的方法,因而以学生练习为主,加以操练并巩固,有错误的及时纠正。
2、巧妙练习,强化意义《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为此,我设计如下练习:为1/2这一分数配图(课件),教师提出要求:大家看这里有一个分数,你能试着给它配几幅图吗?配出一幅的是达标,两幅以上的是良好,三幅以上的是优秀。借助激励性的语言,学生定会跃跃欲试,在优美的乐曲中大显身手。可能会出现这样的作品(课件)。那么同是分数1/2,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作品呢?那是因为学生假设的整体不同,也就是单位“1”不同,因此所配出来的图是不一样的。(借助为分数配图这一环节,即强化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课题序号 授课班级 授课课时2授课形式新课授课章节 名称§9-1 平面基本性质使用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目的1.了解平面的定义、表示法及特点,会用符号表示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基础模块 2.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和推论,会应用定理和推论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基础模块 3.会用斜二测画法画立体图形的直观图—基础模块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用适当的符号表示点、线、面之间的关系;会用斜二测画法画立体图形的直观图教学难点从平面几何向立体几何的过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更新补充 删节内容 课外作业 教学后记能动手画,动脑想,但立体几何的语言及想象能力差
方法总结:对等式进行变形,必须在等式的两边同时进行,即同加或同减,同乘或同除,不能漏掉一边,且同加或同减,同乘或同除的数必须相同.探究点二: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1)4x+7=3; (2)12x-13x=4.解析:(1)在等式的两边都减7,再在等式的两边都除以4,可得答案;(2)在等式的两边都乘以6,再合并同类项,可得答案.解:(1)方程两边都减7,得4x=-4.方程两边都除以4,得x=-1;(2)方程两边都乘以6,得3x-2x=24,x=24.方法总结:解方程时,一般先将方程变形为ax=b的形式,然后再变形为x=c的形式.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思想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严密性.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