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用字母表示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熟悉了,这些都是学生理解本单元所学知识的重要基础。同时本单元知识又是学生进入代数知识学习的入门知识,是学习方程的基础。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一)目标1、理解用字母可以表示数,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和运算定律,初步学习用代数符号语言进行表述交流。2、经历把简单的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发展符号感。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代数符号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概括性和简洁性,从而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二)重点难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含义,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运算定律。
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体验由具体数到用字母表示数的抽象过程;2、学生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公式;教学重、难点:目标1教学过程:一、引入。1、师: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先做一个游戏:首先,我说a表示举左手一次,我说b表示举右手一次,我说c表示拍手一次。听好了没有,现在老师说,你们做,好不好?师:abc,acb,bac,bca,cab,cba。师:刚才我们用字母表示一个信息,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字母可以表示很多东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2、复习数量关系式:(学生读一次)每份数×份数=总数 单价×数量=总价 速度×时间=路程总数÷份数=每份数 总价÷数量=单价 路程÷速度=时间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价÷单价=数量 路程÷时间=速度评析: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复习数量关系式,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新教材对学习目标的分解是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进行的,更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目标的可操作性。学习目标首先被分解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解决了“学到什么”和“怎样学习”的问题,尤其解决了“喜欢学”和“主动学”的问题。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教学大纲以及学生的认知结构心里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目标:① 知识目标:根据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② 能力目标:能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③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④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二、说教法“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比较、顺势诱导、交流归纳的教学方法。
(这一环节由学生熟知的典型事例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把用数描述事物和用图描述事物整合在一起,使学生体会用图描述事物直观性的同时,建立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发展抽象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并且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及时练习课本103页练一练第一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填充空白统计图。提示学生标注名称和数据。(这一环节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四)拓展延伸。观察两幅扇形统计图,回答问题。(这一环节给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补充,在讨论中不断完整自己的知识。让学生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的理解,理解单位一未知,无法根据百分比判断部分量的大小)(五)总结评价:
[设计意图:根据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课前让学生回家搜集,课中让学生交流,与全班同学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观察身份证上的内容,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3、讨论,探索规律。⑴合作讨论。①你们手中的身份证号码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②谁能介绍一下自已身份证上这些数字号码表示的意义? ⑵学生汇报。学生介绍发现的信息以及它们的含义。[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引导学生探索身份证号码的编排规律,把学生分成4人小组,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收集到的身份证号码、教材等学习资源,采取观察、比较、猜测等方法,探索身份证号码的编码规律,然后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反馈学习情况,让学生初步了解身份证号码的编排特点。]
第三个环节——巩固应用按从易到难的原则,设计了4道检测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第四个环节——全课小结首先学生谈收获,教师进行恰当评价。此环节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经历一次再学习、再巩固的过程。教学反思:一、还应展开对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的具体意义的交流性阐释。虽然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轻松地抽象数学模型和理解新知,但是由于过分关注教学进度,学生没有时间结合具体情境全面地表述含有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意义。二、对学生的建模能力培养还应加强训练。每一次让学生表述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什么意思时,学生还没有来得及充分思考,我总是忍不住着急地引导。其实,如果放手让学生交流、讨论,让他们自己进行抽象概括,他们还是能解决的。
(4)学校买10套课桌用500元,已知桌子的单价是凳子的4倍,每张桌子多少元?三、作业。第四课时课题:可能性和编码复习目标:1、认识简单的可能性事件。2、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用分数表示。3、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一、基本练习。1、盒子中有红、白、黄、绿四种颜色的球各一个,只取一次,拿出红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白色呢?2、商场促销,将奖品放置于1到10号的罐子里,幸运顾客有一次猜奖机会,一位顾客猜中得奖的可能性是多少?3、盒子中有红色球8个,蓝色球10个,取一次,取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球?4、说出下面各组数据的中位数。
师生在共同板演竖式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求商的近似值的解决方法。需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该怎么办?帮助学生总结出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即要保留一位,要看第二位,也就要除到第二位。即要保留二位,要看第三位,也就要除到第三位。以此类推,这个方法是学生在尝试练习中自己得出的结论,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所在。数学教学需要学生的感悟,感悟方法,感悟规律。然后在引导学生比较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的异同点:还可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介绍一种简便的方法,即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把余数同除数做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通过归纳、整合知识,让学生明白如何求商的近似值。计算后,强调一些细节问题:如横式中用“约等于”连接,竖式的正确书写及答案中写上“约”字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和书写习惯。
以引导学生的饿练习兴趣,再让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之后再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然后汇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和学生一起评价提出的问题。再让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并在组内进行交流评价。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经历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和解决问题实践活动的经验。5,让学生充分说说你有什么收获。整堂课的设计,着重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让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在不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中,逐步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对比分析为什么刚才咱们从不同的3个数字中选出两个,可以摆成6个不同的两位数,而现在三个同学每两个握一次手,就一共只握了3次呢?(学生讨论,发表意见)(握手不存在调换位置的情况,跟顺序无关,而排列数,位置调换就变成另一个数,与顺序有关。)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师引导:同学们今天说得太精彩了!那我们就进数学广角痛痛快快地玩玩吧!(出示课件)问:进去吗?(再次打开课件,欣赏)1、快乐狗活动室(练习二十三第2题)质疑:咦,机灵猫,兰兰他们去哪了?呵,机灵猫猫想要运动运动,就来到了快乐狗活动室。(课件展示)机灵猫就是机灵猫,看他们打球还想到问题了:如果每两个人打一场乒乓球比赛,他们三人一共要打多少场比赛呢?谁能很快说出来!(学生分析,指名说说)2、小喜鹊超市(练习二十三第1题)
(我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用不同的物品作为测量工具,在测量同样长的纸条长度时得到的结果不同,从而产生疑惑:为什么同样长的张纸条量出的长度不一样呢?)接着我作了这样的安排:小组内所有的成员都用同种物品去比一比,看看得到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学生实践后汇报:我们小组都比得4个小方块长;我们的是有5个圆片那么长;……。这时我告诉学生,任何物品都可以作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但是这样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不便,于是,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就统一了测量工具---刻度尺,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尺子。(我之所以安排小组合作:主要是让学生共同探索,通过实践验证,来解除心里的疑惑,同时也切身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继而引出测量物体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第二课时小数乘小数(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P4例3、做一做,P5例4、做一做,P8—9练习一第5—9、13题。2、教学目的: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3、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4、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二)说教法和学法本课所用的教学方法有: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学法有: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迁移类推概括法,归纳总结法。
(由除数的小数位决定。因为我们只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就成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如:0.756÷0.18=75.6÷18。)(设计意图: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为自主概括法则作铺垫)2、学习例5:买0.75千克油用10.5元。每千克油的价格是多少元?学生列式:10.5÷0.75。①要把除数0.75变成整数,怎样转化?(把除数0.75扩大100倍转化成75。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应扩大100倍。)②被除数10.5扩大100倍是多少?(10.5扩大100倍是1050,小数部分位数不够在末尾被“0”。)3、比较例4与例5有什么不同?(被除数在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在末尾用“0”补足。)4、练习:课本P21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归纳小结。(设计意图:对被除数小数点移位后补“0”的方法,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学生试做后先不急于讲评,让他们对照教材中的两个例题启发学生观察、比较两道例题的不同点与计算时的注意点。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逐步抽象出移位的方法。)
第三个层次,是通过师生互动,以身份证号码为例,初步了解蕴含的一些简单信息和编码的含义;通过小组对自己带来的身份证号码进行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通过连线、判断等初步应用,进一步巩固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第四个层次,是通过学生互动交流自己的学号,初步体验编码的过程。在整个教学中,教师不束缚学生的手脚,而让学生充分谈论他所调查、了解到的每一个信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充分的土壤和水分,让他们自己发挥想象:“从身份证号码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呢?”“你能给自己编一个学号吗?”问题逐层递进,使学生思维上台阶,也使不同层次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营造一个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这样做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从而使学生保持一种经久不衰的探究心理,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是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教学活动。
这样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过程与结果,鼓励学生想出多种方法计算,在学生汇报交流、反馈、评价中初步感受到转化的数学思想,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之后教师评价:大家能把新的问题转化成已有的经验来解决,这种分析思考的方法很好,你们还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吗?进而引入进一步的探索当中,教师作出这样的提示,这道题没有元角分,你们能把它也转化成已经学过的乘法算式吗?在学生独立思考计算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给每个学生展示自己思维的机会,教师深入小组收集信息,然后组织全班讨论,揭示算理,得出计算的方法。这一过程要重点突出算理的探索,使学生认识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用积变化的规律合理解释算理,通过学生亲身经历,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自学交流等活动过程,使学生真正获得数学的知识和学习方法。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九册,P117——P119页复习、例1、例2、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想一想、做一做及P120页T1-4。教学目的有以下三点:1、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两步应用题的方法。2、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3、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分析等理关系的能力。教学重点:分析应用题里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难点:分析应用题里的等量关系。教具准备:小黑板、写好题目的纸条等。这节课在学生已有的解方程、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为以后学习更深入的知识打下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热爱自然科学的品质。
(3)补充题:2008年的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小明的爸爸决定去北京观看一些比赛项目,为中国健儿加油。如果坐汽车,每小时行使60千米,4小时可以多少千米?如果坐火车,火车的速度是汽车的2倍,同样的时间可以行使多少千米?这题的第2个问题中蕴含着两种解题思路,让学生说一说、比一比。一种是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先算出变化了的那个因数是多少,再求积。另一种是根据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几,原来的积也乘以几解决问题。两种方法得出的积相同,使学生体会积的变化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普遍规律。『设计理念』在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练习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填一填、说一说,使学生在规律的应用中逐步加深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
【合作探讨、探究新知】在讨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1、去掉经理的工资,求其它几个数的平均数。2、以大多数人即大堂服务员的工资来反映平均工资水平。3、以处于中等水平的员工(出纳)工资来反映平均工资水平。设计意图:学生之间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评价、相互完善;在自主探索中发现概念的形成过程,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整体认识水平。同时,教师作为参与者,应主动地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对学生的认识不断地起促进和调节作用;在讨论的过程中积极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教师对问题解答要点:(1)为什么去掉经理工资?与截尾平均数的区别?因为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不容抹杀的。体现统计是一门客观公正的科学,应具备实事求是的精神。(2)为什么以大堂服务员的工资来反映平均工资水平?因为这样评价更符合实际情况。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科学价值观的培养。
二、探究交流,引导概括 —— 方程为了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抽象概括能力,同时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我让学生分组学习,引导他们先找出②20+χ=100,⑥ 3χ=180,⑧100+2χ=3×50像上面三臄等式的有共同特征,然后归纳概括什么叫做方程?最后得出:像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三、讨论比较,辨析、概念 —— 等式与方程的关系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创造的乐趣。通过四人合作用自己的方法创作 “ 方程 ” 与 “ 等式 ” 的关系图,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 等式 ” 与 “ 方程 ” 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四、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 练习1 、“做一做”:2、判断是否方程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也一定是方程”这句话对吗?4、叫学生用图来表示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