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根本出路是通过发展大农业来解决耕地不足,不应盲目开垦荒坡地,防止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尽量避免生态环境恶化。2、就地后靠,就近安置模式三峡库区淹没区线状分布的受淹特点有别于一般水库淹没区的片状分布,使得库区移民具有相对分散的特点,且淹没涉及的356个乡镇没有一个被全淹,甚至全淹的村也很少,这有利于移民在本县甚至本乡就近后靠安置,避免了水库移民大量外迁、远迁所造成的种种困难和后遗症。三峡移民搬迁大多可以就地后靠,就近安置,这是三峡移民的一大特色。就近后靠安置的优点是不离本乡本土,移民容易接受,且避免了移民大量外迁、远迁所造成的困难和后遗症;缺点是容易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如过度开垦坡地、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等。3、工程周期长,可从容安置移民三峡工程建设周期长(1994年~2009年,共17年),使得移民安置能够及早进行,可以从容安置移民的生产和生活。
师:南昆铁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何处? 生:南昆铁路东起广西南宁,西到云南的昆明。 师:南宁和昆明的海拔分别大致是多少?南昆铁路沿途经过哪些主要的地形区? 生:南宁的海拔100~200米,而昆明的海拔1000~2000米,两地海拔差异很大。从南宁到昆明,经过南宁盆地,然后翻山越岭到达云贵高原。 投影资料:南昆铁路所经地区地形险峻、地质条件复杂,通过七度以上高烈度地震 242千米,可溶l性岩IK 375千米,膨胀:L~146千米,被称为“地层博览”。该铁路从海拔78米的南宁盆地上升到海拔2000多米的云贵高原,工程难度是铁路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师:南昆铁路的建设有什么意义? 生:交通运输的布局受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和制约。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需要同学们了解五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能结合运输货物的特点、运输量等对交通运输方式作出合理的选择。
一、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1、 低湿地治理开发的原因——辛店洼自然条件的主要特点(1)地势低平:辛店洼洼底海拔17.5米,洼缘海拔19.5米,是全市最低点。(2)渍涝严重:其成因如表6-4所示(3)土质好、水源足、水质好:成土母质为黄河冲积物,土壤质地好;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2、低洼地治理开发的方法:鱼塘——台田模式(或称塘田模式)以往辛店洼曾采用挖沟排水的措施治理低洼地,但治理效果不明显,因为辛店洼的主要矛盾是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挖沟排水因地势低,排水困难,地下水位难以下降,故治理效果不明显。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工作者在辛店洼地区开始了整治低湿地的研究,他们遵循“因洼制宜”的指导思想,逐步摸索出了低湿地的治理模式:鱼塘—--台田模式
2、关于黄土高原小流域及其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小流域不能看作是一个完整的地域单元B.小流域可以相当于黄土高原上一条河流的整个流域C.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针是“保塬、护坡、固沟“D.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只能采用农业技术措施3、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的原因有()①营造宫殿,毁林开荒②修筑梯田,开石动土③开荒弃荒,轮荒作业④开露天矿,建隔离护坝⑤保塬护坡,打坝建库⑥开挖原生地面,复垦采空矿区A.①②④B.①③⑤C.①③D.②④4、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土流失不可治理B.人为因素是黄土高原现代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C.植树种草是做好水土保持的基本前提D.开矿会加剧水土流失,故应少开矿5、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直接的因素是()A.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B.黄土垂直节理发育C.地表崎岖不平,千沟万壑D.不合理开发造成地表黄土裸露,失去植被保护6、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有()A.植树造林B.平整土地C.修建水库D.深耕改土
图10.5“海南岛的环带开发布局图”受地形类型、地势高低、离海远近等因素的影响,海南岛的自然环境具有明显的环带状分布的特点,从中部至沿海依次是山地、丘陵台地、滨海平原三个地带。海南岛产业开发布局依据自然条件的空间差异和产业特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优化配置,也形成了环状布局形式,海岸带基础和交通条件好,重点开发,形成外向型企业和第三产业集中分布的地带;热带高效农业主要分布于面积广大的丘陵台地环带;山地位于中部偏南,是全岛的水源区,可发展林业,还可利用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发展旅游业。【教学内容】先复习三大产业的划分,如表10-5所示。表10-5:国家统计局规定的三大产业的划分一、合理布局产业1.自然环境特色:具环带状,具体见重要图释。2.海南岛的环带开发布局如表10-6所示。表10-6:海南岛的环带开发布局
1、图4.10“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以风力作用为例)图”产生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有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从荒漠化和人类的关系来看,荒漠化的发生、发展和社会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不仅是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活跃因素,同时人类又是它的直接受害者。2、图4.14“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图”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特征表现在:a类为肉质植物,体内薄壁组织可储存大量水分,其近地表分布的根系可以在偶然而短暂的降水过程(如暴雨)中收集水分;b类植物一方面利用其近地表根系吸收可能的降水,另一方面根系向纵深发展,以利用稳定的地下水;c类为微叶或无叶型植物,叶片强烈缩小或退化,由绿色叶茎行使光合作用功能,蒸腾很弱。【教学内容】一、荒漠化的成因1.荒漠化的自然原因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包括干旱(基本条件)、地表物质松散(物质基础)和大风吹扬(动力因素)。
1、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2、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重要图释图1.1“三大自然区图”三大自然区的界线(自然地理分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之间大致以400mm等年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约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学习策略】1、读图分析:通过读图、分析、归纳的方法,识记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相互界线,理解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2、综合训练:运用空白地图,将地理事物落实在图上,并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整理,理解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教学内容】一、三大自然区的划分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地貌、气候的地域差异)
月球对地球的意义月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地球上夜晚的自然照明,主要靠月亮。2.远在古代,人们就根据月相变化的周期,编订历法。我国农历月份的安排,是以月相变化 周期为标准的。农历规定朔为初一,这样,望就在十五日或十六日。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像春节、中秋节就是按农历的月日计算安排的。3.由于地球表面各处所受月球和太阳引力的不同,地球上的水体产生了明显的潮汐现象。4.月球是人类星际航行的第一站。已知月球表面有多种宝贵矿藏;重力较小;没有大气层,利用太阳能的条件较好。如何利用月球的特殊环境,开发月球的资源,以及如 何利用月球作“码头”,使人类更好地研究宇宙,这将是月地关系的新篇章。
学习目标1.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理解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的概念和种类,以及它们所形成的各种地形;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地理景观图的能力和动手做实验的能力。2.了解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地表形态的演化的,培养我们学生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从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学习重点1.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态。2.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相互之间的关系。学习难点1.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态。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的观点。学习过程:1、看课本讨论回答:外力作用①能量来源 ②表现形式 ③对地貌的影响2、流水、风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3)2004年6月末至7月初,广东省出现罕见的大面积持续高温炎热天气,全省有45个县(市)的最高气温破历史同期记录。造成此次异常天气的主要原因是()A.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共同影响B.大量使用汽车和制冷设备C.绿色植物呼吸作用释放CO:D.全球温室效应长期作用【解析】(1)根据“源于西太平洋洋面的台风”判断该台风属于北半球的气旋型的天气系统,当台风中心位于南海时,广东沿海地区正好位于该气旋的北部,故吹东北风。(2)夏秋季节的台风主要影响我国的南部、东部沿海地区,广东沿海正好位于该地区,受到的影响较大;广东沿海是我国经济非常发达的地区,富含有N、P、K等营养元素的工厂生产、农业生产、生活废水的排放导致海水中的藻类物质大量繁殖,水中的溶解氧减少,鱼类因窒息而死亡的现象在该地区时常发生。(3)从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可知,6月末至7月初为北半球的夏季,因是短期的高温,与正常年份相比出现异常天气是因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共同影响。
通过观看课件引导学生对各种航天器的了 解,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宇宙环境的特点.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的主体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归纳能力.通过分组讨论澄清知识盲点―我国航天事业接近并超过发达国家.要求学生根据前后联系自己得出结论.体现学生主体设疑,引进热点主要是要学生明白:宇宙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例题练习2004年高考大综合地36题展示习题学生做让学生走近高考了解高考(三)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完成知识点总结、教师做思想方法的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说知识点使学生对知识有整体掌握.使学生能坚持用科学的观点分析发现各种新问题.(四)布置作业用发展的观点谈谈对中国加强航天事业发展的看法.巩固所学知识:联系实际为下节课学习做铺垫.板书设计世界宇宙新探索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宇宙资源开发宇宙资源宇宙环境问题的产生宇宙环境保护
【启发想象 】能否将刚才讲的内容用一个游泳动作形容一下?这好像蛙泳动作。我们大家一起做:熔岩冒出(双手合十向上)→推向两边(双手向两侧分开)→遇陆俯冲(双手往下)→重熔再生(双手相向合并向上)。【小结板书】二、海底扩张学说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个假说,整理一下已知条件:事实证明大陆是在漂移的,如欧洲与美洲的距离在扩张,但是漂移的动力不足;海底是不断扩张的,有生长与消亡。能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更准确更合理的假设呢?一个新的理论诞生了,它是目前最盛行、最活跃的全球构造理论【板书】三、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概念学生读书。【启发提问】板块“漂移”与大陆“漂移”的位置有何不同?学生回答。板块漂移是指岩石圈漂在软流层上,大陆漂移发生在地壳两层之间。【提问】板块是如何划分的?读图用半分钟记下六大板块的位置和名称(提示:按大洲和大洋名称记忆)。
彗星简介:(1)云雾状的独特外貌,质量很小;(2)主要由冰物质构成(含尘埃、水、甲烷、二氧化碳等),有人称它为“脏雪球”;(3)结构分彗核、彗发、彗尾(分离子尾、尘埃尾),彗星在远离太阳时,只有一个冰冻的彗核,当行进太阳时,组成物质升华而形成彗发,在太阳风的吹拂下,背向太阳的一侧出现彗尾,远离太阳时,彗尾消失,尾永远背向太阳;(4)目前已经 发现了1600多颗彗星,最著名的就是哈雷彗星,1985~1986 年,曾回归;(5)彗星的公转周期各不相同,相差极大,有的几十年,有的几百年,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为76年。学生讨论回答,然后速读课文“流星体”。【启发引导】行星际空间是否是“真空”状态?行星际空间分布着极其稀薄的气体和尘埃,称为行星际物质,行星际物质的来源——太阳风、星际冲撞……
5.对土星五号火箭和登月舱的质疑现代航天飞机只能把20吨载荷送上低轨,而当 年的土星五号却能轻而易举地把100吨以上载荷送上地球轨道,将几十吨物体推出地球重力圈,为什么后来却弃而不用,据说连图纸都没有保存下来?6.温度对摄影器材的影响月面白天可达到121°C,据图片看,相机是露在宇航服外而没有采用保温措施的。胶卷在66°C就会受热卷曲失效,怎么拍得了照片?这些人士认为,对以上这一切美国政府一直没个 交代,而知情者由于担心生活和安全受到影响,甚至可能直接遭到了胁迫,至今对此沉默不言。但相信不久的将来,诞生于美苏太空竞赛年代的“登月骗局”定会水落石出。反驳不过,也有许多人认为“阿波罗”登月计划不可能造假:首先因为该计划当时是在全球实况转播的,近亿人亲眼看到。另外,宇航员还从月球带回了一些实物,如岩石。
一、 天体1、 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聚集态的星体及星际物质)注:不作特殊交代的天体均指自然天体2、 几种常见天体的观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总结讲述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3、几种常见的天体恒星1) 定义:从质量、组成、形状、发光与否等角度总结交代:数目多少(肉眼所见6000多颗)夜空里的点点繁星差不多都是恒星2)运动特点:(由恒星的“恒”字引发学生分析“北斗七星图形变化”图说明特点)结论:①恒星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②相对位置似乎固定不变,故称“恒星”3)光年----计量天体距离的单位(强调“距离”)分析知识点:①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8分钟)(1. 5亿公里)②距离地球次运的恒星是 (4.2光年)③现在能够探测到的最远天体距离地球多远?星云(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与恒星比较总结星云特点,可以从形态、质量、体积、密度、物质组成、观察特点几方面列表比较分析并小结)二、天体系统1、 概念: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系统。
(一)自然灾害监测系统1.概念: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2.作用: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3.世界和我国灾害监测系统的发展情况①已经形成了遍布世界各地、相互交织的灾害监测和预警网络。②我国已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各种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1.遥感(RS)技术的特点: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等。从空间尺度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角度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从时间尺度看,在遥感平台上能够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
图8.1“东北区的位置和范围”首先掌握东北区包括的省级行政单位的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以及纬度位置的特点、周围的邻国(朝鲜、俄罗斯和蒙古)、濒临的海域(渤海、黄海),然后找出组成东北区“山还水绕、沃野千里”的主要山脉、主要河流,最后找出组成东北平原的三个部分。【教学内容】一、区域概况1、 范围:东北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一个自然地域单元完整、资源丰富、内部经济联系密切的地区。2、 位置:东北区位于我国的东北部,东、北、西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和蒙古接壤,所处的纬度位置较高,其最北端就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3、 气候:东北区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温较高,热量与水配合协调,热量条件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本区南北热量状况不同,作物分布也有差别。如表8-1所示。
【知能训练】一、选择题(第1-4题为单项选择题,第5-6题为双项选择题)1、斑点状土地荒漠化圈主要分布的地方是()A.塔里木河下游绿洲B.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C.居民点、工矿区及交通线附近D.科尔沁沙地2、近年来,西北地区环境发展的趋势是A.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绿洲环境总体趋于好转B.风沙活动增强,盐碱地面积增加C.绿洲经济以农业为主,无环境污染问题D.随着人类对环境影响的加强,绿洲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3、我国沙漠沙地所处纬度最高的是()A.科尔沁沙地B.呼伦贝尔沙地C.古尔班通古特沙漠D.乌兰布和沙漠4、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的主要成因是()A.地处北半球亚洲高压的范围之内B.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C.深居内陆又隔崇山峻岭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河短水少
(1)黄淮海平原后备耕地不足,现有耕地面积不可能增加很多,因此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着眼点应该是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2)黄淮海平原现有耕地中大部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限制性因素,对这些土地的整治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尤其是种植业的关键所在。[经典例题1]下列关于黄淮海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夏秋多雨,地势低平,易发生旱涝、盐碱B、从东向西,盐碱化程度越来越严重C、土地限制性因素面积占土地总比重最大的是干旱缺水土地D、黄淮海平原西部地区中、低产田分布较集中解析:黄淮海平原秋季降水少。从东向西,黄淮海平原地势渐高,盐碱化程度应渐轻。黄淮海平原西部地区,耕地质量较高,能够比较充分地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是黄淮海平原粮棉稳产高产区,故D选项是错误的。解答本题常见的错误是认为A选项是正确的,只要分析一下黄淮海平原秋季是否多雨就可以排除思维障碍:在正常年份,因受夏季风影响,7、8月锋面雨带控制黄淮海平原,带来大量的降水;秋季,锋面雨带对黄淮海平原影响较小,故降水也小。
(4)历史上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之说。上游的宁夏、河套平原由于 形成了富庶的农业区;“害”主要发生在它的 河段,消除水害的主要措施是 和 。(5)沿河地区资源丰富,按注重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构想,开发 资源,为兰州发展化学、冶金等多种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 资源,在内蒙古、山西等省区发展高能耗工业。解析:本题立意在于考查学生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特征与比较分析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具体考查学生有关黄河水系的知识与能力。本题以黄河水系为主线,将一系列的地理事物现象贯穿起来,同时又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相关知识相结合,立意比较新颖。紧密联系实际,高考导向作用明确,是一条比较优秀的高考题。答案:(1)雨水是主要补给季风(2)暴涨上游河套和下游河口(3)流量大;水利枢纽多,起调节作用人口少,工农业生产需水量较少(4)引黄灌溉下游中游水土保持,发挥水利枢纽的调节功能;下游加固大堤(5)水能煤炭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