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课件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

  • 页数:12页
  • 字数:约 7021 字
  • 大小:187.0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南域PPTer
  • 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

    一、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一)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原因:

    (1)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

    (2)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

    (3)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了我国频繁的旱涝灾害。

    (二)中国自然灾害的灾情特点——成灾人口多,农业灾情严重

    1.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使得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

    2.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的关系

    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影响农业的灾种也集中在东部,使得农业灾情特别严重。

    3.中国灾情区域分异特点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气候、地形

    湿润、半湿润;平原、丘陵

    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

    土地类型

    耕地面积大

    草原广阔

    农业部门

    种植业为主

    畜牧业为主

    畜牧业经营方式

    舍饲、半舍饲,高密度养畜

    靠天养畜

    主要受灾灾种

    洪涝、干旱、冷冻、风雹

    雪灾、旱灾、虫灾

    风险

    农业灾害风险大

    牧业灾害风险大

    灾情表现

    农作物受灾面积等

    牲畜掉膘、死亡

    (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地域差异

    分布地区

    主要灾害

    形成原因

    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1.海洋灾害带

    主要指东部和南部海域

    以台风、风暴潮、赤潮等自然灾害为主

    受海洋环境的影响

    对海洋渔业和石油平台、船舶、港口造成灾情

    2.东南沿海灾害带

    主要指连云港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

    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为主

    受海洋与陆地双重环境的影响

    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场等造成严重灾情

    3.东部灾害带

    主要指第三级阶梯,

    洪涝、旱灾、病虫害是主要的自然灾害。此外,东北的霜冻、华北的地震也很显著

    是许多大江大河的下游地区

    对农业和城市危害严重

    4.中部灾害带

    主要指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

    以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主,而且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等土地退化问题严重

    是中国自然环境最为复杂、地表物质最不稳定的大斜坡地带

    对农业、交通设施与建筑物造成严重危害。其中,内蒙古的雪灾、黄土高原的暴雨洪水和干旱、西南地区的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尤为突出

    5.西北灾害带

    主要指西北内陆的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地区

    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

    是中国的干旱区

    对绿洲农业、城市建筑和畜牧业造成灾害

    6.青藏高原灾害带

    主要指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

    以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等自然灾害为主

    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

    二、中国的地质灾害

    (一)地震灾害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

    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

    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

    (1)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

    (2)灾情变化趋势——因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

    (二)滑坡、泥石流灾害

    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

    2.时间分布特点

    (1)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原因:爆发时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

    (2)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3.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

    4.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5.灾害的严重后果

    (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

    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

    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

    ④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人为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严重,一方面是因人类的过度开发使一些坡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现象加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泥石流经常发生区域的人口和财产不断增加,导致了地质灾情日益严重。因此,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

    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3.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

    ①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②对交通干线的危害严重

    铁路:以成昆、宝成和云南的东川铁路支线最为严重

    公路:以川藏、川滇、川陕和川甘等线路最为严重。

    ③摧毁耕地和建筑物

    三、中国的水文灾害

    1.洪水灾害

    (1)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2)暴雨洪水——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

    ①暴雨成因:台风、锋面等天气系统带来的暴雨

    ②发生时间:与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③分布: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我国洪水类型比较

    类型

    洪水来源

    主要分布地区

    发生时间

    暴雨

    洪水

    主要有台风、锋面等带来的暴雨

    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融雪洪水

    由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东北山区。

    受气温升高制约,融雪洪水一般发生在每年的4—5月,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发生在7~8月。

    冰凌洪水

    冰凌堵塞河道

    主要发生在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其次发生在松花江部分河段。

    要发生在河流封冻和解冻的季节

    洪水致灾有两个基本环节:一是洪水的形成,二是对人类造成损害。

    (3)雨涝

    ①分布:集中分布在东经110以东,北纬20~45这一范围

    ②诱发雨涝的自然因素:季风区降雨多、暴雨集中;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

    其根本原因: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

    (4)我国洪涝灾害的灾情特点——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

    其中,农业受洪水灾害影响最为严重。

    (5)人为因素对洪涝灾害的影响

    说明:人为活动对灾情有着“放大”和“缩小”的作用,只有建立良好的人地共存和协调关系,才能使生存环境变得更安全。

    2.风暴潮灾害——我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

    (1)主要危害:不仅毁坏船只,而且破坏房屋、农田、海堤以及码头、港口等工程设施,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受灾体的价值越高,造成的损失越大。

    (2)危害地区:广泛发生在辽东湾到北部湾沿海。东南沿海主要为台风风暴潮,其中长江口、钱塘江口、珠江三角洲、台湾、海南等地受灾最为严重。

    (3)类型:台风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

    (4)发生时间: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7~10月,以8月和9月最集中。

    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

    3.水文灾害多发区——长江流域

    (1)灾害链:暴雨洪涝风暴潮

    (2)长江流域水文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

    我国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虽然人类难以改变自然规律,但我们可以从减少人为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降低脆弱性等方面减轻灾情。人类的合理活动,如生物措施(种树种草)、工程措施(修建水库,打坝淤地)、保护水域和合理利用土地等,都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洪水灾害的威胁。

    四、中国的气象灾害

    (一)旱灾——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1.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

    2.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

    (1)东北地区盛夏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较少。

    (2)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旱灾频次居首位。

    (3)长江地区伏旱,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但是,台风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

    (4)华南地区夏秋旱。

    (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

    总的说来,我国旱灾以春旱发生地域最广,频率最高,夏旱和秋旱次之。

    3.旱涝关系

    (1)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我国主要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地区

    (2)旱灾和涝灾在空间上交错出现:即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

    4.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

    (二)台风灾害

    1.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因此,我国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

    2.台风发生的时间:主要为盛夏至秋初

    3.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重、南方重。

    4.台风造成的损失: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沿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

    (三)寒潮灾害

    1.发生时间:9月至次年5月

    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4月和10~11月,前者更强。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2.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3.路径: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

    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

    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

    4.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

    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高于寒潮天气系统的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响。

    5.影响地区: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发生频次高,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

    6.各地灾害表现:北方主要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

    南方主要表现为降温、冻害、雨雪等。

    [经典例题5](2006年高考北京卷)读下图,回答:

    (1)指出图示区域柑橘冻害分布特点,分析甲地无冻害的原因。

    (2)说出图中轻冻害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3)与图中严重冻害区同纬度的大陆西岸也种植柑橘、说明其气候特点和形成原因。

    【解析】⑴第一问从图中分析即可回答。第二问,关键是判断甲位于四川盆地,其四周多山地,尤其是北部的秦巴山地阻挡北方冷空气南下,使这里的柑橘受冻害影响很小。

    (2)图中轻冻害区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丘陵地带,这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有色冶金工业分布广泛,酸雨严重、水体污染严重;陡坡开荒,破坏植被,多暴雨,土壤侵蚀严重等。

    (3)图中严重冻害区主要分布在35N附近,其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答案】(1)冻害程度随纬度升高(或大致由西南向东北)加重,受周围山地阻挡,冷空气不易入侵(2)酸雨,土壤侵蚀,土壤和水体污染等(3)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四)沙尘暴——华北地区春季影响很大的气象灾害

    (1)概念: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

    (2)发生与防治

    ①沙尘暴发生时间:冬春季节

    ②沙尘暴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大风——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二是地面的沙尘物质——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

    ③防治沙尘暴最有效的人类行为是植树造林、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这样可以减小风速,降低沙尘暴的动力条件,增加湿度,调节并改变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可以减轻沙化,降低沙尘暴的物质来源条件。[经典例题6]2005年4月28~30日,华北地区经历了一次沙尘天气,造成许多地方空气污染指数(API)增高,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读图,回答(1)~(2)题。

    (1)造成该沙尘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冷锋B.气旋、暖锋

    C.反气旋、暖锋D.反气旋、冷锋

    (2)该沙尘天气先后经过呼和浩特、北京、石家庄,它们依次是图中的()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②③①

    【解析】(1)华北的沙尘天气,沙尘来源于西北地区,沙尘天气应该是西北方向来的冷空气,使华北地区出现浮尘扬沙天气,所以,本题反映的是发生在我国北方春末的一次冷空气活动过程,其发生原理和过程与冬季冷空气活动相同,即按照大气水平运动规律,冷空气从亚洲高压(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偏转南下,其实质是一次冷锋天气过程,锋前暖空气干燥无降水过程,而形成沙尘天气,故此题的正确答案为D。

    (2)本题“先后经过”,可理解为由北向南“依次经过”,这样本题的关键就是根据空气污染指数的坐标图,判断图中序号①②③各代表三个城市的哪一个。判断的根据是按照我国华北地区沙尘天气发生过程的一般规律,位置越北的地方,沙尘天气开始的越早,污染的程度越重,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城市②污染最严重,持续时间也最长,应该是呼和浩特,城市③污染最轻,持续时间较短,应该是石家庄。所以答案应该是B。

    【答案】(1)D(2)B

    (五)气象灾害多发区——华北地区

    1.最常发生的气象灾害:干旱、寒潮、沙尘暴、冰雹、干热风、霜冻等,其中干旱—沙尘暴和干旱—虫灾是主要的气象灾害。

    2.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

    [经典例题7](2005年高考广东卷)自然灾害会给工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要深入开展对自然灾害的研究,有效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回答(1)~(3)题。

    (1)源于西太平洋洋面的台风,当中心移入南海,位于20N,118E时,广东沿海地区主要吹()

    A.北风B.西风C.东北风D.西北风

    (2)广东沿海地区海水养殖面临的主要灾害是()

    ①热带气旋(台风)②寒潮③咸潮④赤潮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④D.②③

    (3)2004年6月末至7月初,广东省出现罕见的大面积持续高温炎热天气,全省有45个县(市)的最高气温破历史同期记录。造成此次异常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A.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共同影响

    B.大量使用汽车和制冷设备

    C.绿色植物呼吸作用释放CO:

    D.全球温室效应长期作用

    【解析】(1)根据“源于西太平洋洋面的台风”判断该台风属于北半球的气旋型的天气系统,当台风中心位于南海时,广东沿海地区正好位于该气旋的北部,故吹东北风。(2)夏秋季节的台风主要影响我国的南部、东部沿海地区,广东沿海正好位于该地区,受到的影响较大;广东沿海是我国经济非常发达的地区,富含有N、P、K等营养元素的工厂生产、农业生产、生活废水的排放导致海水中的藻类物质大量繁殖,水中的溶解氧减少,鱼类因窒息而死亡的现象在该地区时常发生。(3)从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可知,6月末至7月初为北半球的夏季,因是短期的高温,与正常年份相比出现异常天气是因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共同影响。

    【答案】(1)C(2)C(3)A

    五、中国的生物灾害

    (一)农作物病虫害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课件教案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