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6的乘法口诀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编排上先出现一组准备题,每次加6,把得数填在空格里;再出现例10,看图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写出乘法口诀;然后进行巩固练习、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乘法口诀的教学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本学期教学的一个重点,它是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乘除法的基础。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操作软件,在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意义,让学生在实际问题情景中感受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并能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1.说课内容本课时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的内容。2.教材地位及作用“5的乘法口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编写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要;由于学生有五个五个数数的基础和经验,很容易得出2个5,3个5,4个5,5个5的和。再联系乘法的意义,从加法算式到乘法算式,最后编写乘法口诀;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5的乘法口诀。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并能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灵活运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7的乘法口诀》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2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乘法口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在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乘法意义,编制7的乘法口诀。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编口诀、用口诀中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 ,享受成功喜悦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重、难点: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2—5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因此,本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教学目标:①通过观察、探索,使学生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②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③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对教材的认识,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有3个:知识与技能目标:让使学生经历编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5的乘法口诀,提高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在编口诀和用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积累积极的学习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是:经历编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难点是:学生自己尝试探究并得出5的乘法口诀。三、说教法学法接着,我说说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与组织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3、在学生已有了乘法口诀的数学模式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亲自参与其它乘法口诀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思维。4、多采用提问让学生思考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想老师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如:在摆了两根小棒后问学生:现在摆了几根小棒?可以用几表示?摆了几个2根?用乘法算式应怎样表示等。5、运用磁性黑板摆实物,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物直观感知,如:问2个2是多少?学生实在不能想的可以通过看图数数来完成,这样便可以照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生已经对乘法的含义有了初步的理解,掌握口诀就比较容易;但是,要熟记乘法口诀并准确的运用还需花较大的精力和时间,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会由加法到乘法,再到口诀的归纳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如:2个2,可以用加法22=4,再到写乘法算式2×2=4,再归纳出口诀“二二得四”;先引导学生说出1个2是多少?编出口诀,再引导说出2个2是多少,编出口诀等等。
在课堂上,我通过点播和启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在这里放手让学生找规律,顺势而导地将其引向“精彩”,使课堂教学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放出异彩。当然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数学思考方法,发展了数学能力。在记忆口诀之前,我让学生找找口诀中的规律,然后让学生运用自己发现的特点去记忆口诀,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疲惫,而会主动积极的去记忆,让学生感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我还设计了《西游记》中的一段故事情节帮助记忆口诀,通过有趣的人物形象,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口诀的兴趣。对于特别难记的口诀,让学生讨论交流、寻找规律,有效地激发孩子的探究心和创造欲,学生想出了联系上、下句记忆,或者用以前学的乘法口诀进行记忆等方法。(四)分层练习,由浅入深。这里的练习主要分基本练习及拓展性综合练习(解决实际问题)两类。首先,通过对口令、口算练习,进一步巩固口诀。
《8的乘法口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乘法口诀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材的呈现是在学生学了“2——7的乘法口诀”以后,所以教材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归纳出8的乘法口诀。体现了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因此,本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把教学目标定为:(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探索,使学生知道8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三的环节)观察比较,巧妙记忆(英国的社会学家斯宾塞说: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首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再把记忆口诀的好方法跟小组的成员说一说。接着让学生把自己的好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有学生说:“我的方法是积的十位比几个9的几少1,个位加十位等于九,所以个位是9减十位上的数。比如:6乘9,积的十位就是5,个位是9减5就是4。”还有学生说:“我的方法跟他的不同,我用的方法是:几个9就跟几十比,有几十减几。比如:4乘9,跟40比,用40减4就是36。分享了同学的好方法我指导学生手指记忆口诀的方法。接着让学生用你喜欢的方法试背口诀。然后我还采用师生对口令,同桌对口令,男女生比赛对口令方式进行练习。
1、横着看乘法口诀表的规律。(1)第几行就是几的乘法口诀。(2)几的口诀就有几句。(3)第一句都从一开始,几的口诀到几为止。2、竖着看乘法口诀表的规律。(1)从第一竖行到第九竖行的口诀句数是从9——1的顺序出现的。(2)第一竖行是“一个几”,第二竖行是“两个几”……第几竖行就从“几”开始。(3)每一竖行都是到9为止。归纳出乘法口诀表规律后,我让集体分别按横行、竖行各读一遍口诀表。增加学生记忆乘法口诀表。第四环节:利用教学内容渗透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激情。我向学生说明:乘法口诀在我国两千多年前就有了。那时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的,所以也叫“九九歌”。七百多年前才倒过来,从“一一得一”开始。第五环节:布置作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乘法口诀表。
由于乘法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以我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欢的拼图活动之中,并通过实物图,同数相加的算式与乘法算式对照,让学生完成对乘法的初步认识。这样,使概念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又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都能体会到,小时候学东西学得快忘得也快。所以,针对小孩子的认知特点,及时地进行反馈练习就是一种帮助学生掌握新知的好方法。因此,我让他们讲黑板上的加法算式改写乘法算式。通过改写,让学生体会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这样,乘法概念轻轻松松地就被建立在学生的脑海中,又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其实就这么简单”,重难点也迎刃而解。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同时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张扬。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通过知识的系统复习,沟通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加法算式及倍数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合理、灵活的解决问题。2、过程和方法:在经历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会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连贯性的故事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与同学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加法算式及倍数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建构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加法算式及倍数之间的联系
一.说教材1、本节内容:《口算乘法》是九年义务教育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56—57的内容。2、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着重从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融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社会经验,让学生再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计算数学,使得数学学习生活化。3、教学目标: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以及不仅为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一、教材分析用乘法口诀求商是数学计算中的一块重要基石,它在整个计算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教材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将用乘法口诀求商分为两阶段学习。第一阶段,安排在本册书的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该单元着重让学生掌握求商的一般方法。第二阶段,安排在本册书的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本单元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决一些简单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即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也是在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中,教材通过一幅学生熟悉的“欢乐的节日”的主题图,引出要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体会求商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因此学好这部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⑴、理解小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意义,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计算简便。⑵、经历发现归纳小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的全过程。学习“猜测—验证”的科学思维方式,提高类比、分析、概括的能力。⑶、在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4、教学重点、难点从猜测—验证中归纳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二、教法和学法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规律、理解规律,通过猜测—验证,引导启发学生发现规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2、自始至终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教给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方法。在教学中不仅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比较,还充分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手段,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在观察到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形成结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边放课件边讲故事):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猴妈妈分桃”的故事。有一天,一群小猴到山下去玩,走着走着,看到一棵桃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就摘了很多。回家后,猴妈妈看到小猴们拿了这么多桃回来,可高兴了,说:“妈妈分桃给你们吃。”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动手操作,探究方法(1)提出问题。师:小猴摘了多少个桃?准备每只小猴分3个,可分给几只猴子?(板书: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2)学生列式:12÷3=(3)分一分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可以用其他的物体代替)(4)说一说分的过程可能有以下几种:第一种:先分给第一只小猴3个桃,再分给第二只小猴3个桃,然后给第3只小猴3个桃,最后3个桃正好分给第四只小猴。……12个桃可分4只猴子。
教材分析:本单元在编写上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活,强调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乘法意义的感悟。教材中的主题图以学生喜爱的童话形式出现,目的是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学情分析:根据前几节课的学习,二年级学生已经对乘法有了初步认识,并能够初步用乘法解决问题。由于本班学生思维还算敏捷,愿意和小伙伴交流合作、并且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依据课标和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对已学的口诀进行整理,理解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巩固乘法口诀。2、初步学习整理口诀的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体验发现规律的快乐,感受乘法口诀的魅力。
(二)解决问题,总结方法《新课程标准》主张充分挖掘数学教材潜在的“再创造空间”,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现、提出、形成、应用的再创造过程,以促进学生主动的发展。因此我创设了福娃晶晶为迎接奥运会做准备的数学情景,设计了四组有关7、8、9的用除法算式解决的数学问题。1、出示晶晶的问题:(1)做了56面彩旗,平均每行挂7面,能挂多少行?(2)做了56面彩旗,要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多少面?(3)做了49颗五角星,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人多少颗五角星?(4)准备了27个气球,平均9个摆一行,能摆多少行?2、解决晶晶的问题:让学生根据"友情提示"的要求完成自学内容后再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56÷8=7和56÷7=8这两个算式,从而发现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个除法算式。
本课内容安排在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后,考虑到以后每次出现的口诀都比较多,而且较难记,所以学习乘加乘减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后面的乘法口诀。本课的教学内容有两个特点:一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为解决实际问题列出乘加、乘减的算式,并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是多样的,通过对各种方法的比较能进一步加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二是第一册学生已经学过了连加、连减,它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本册的乘加、乘减都是只教学乘法在前,加、减法在后的题型,计算顺序同样是从左至右;但在教学中,不能让学生这样说,而必须是学生明确要先算乘法,教材的设计就正是如此,没把“先算乘法”作为运算顺序机械的灌输给学生,而是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联系解题策略,使学生依据问题的情理确定先算乘法,真正明白算理。根据教材特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感受乘加、乘减算式的意义,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内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P.12页例8和“做一做”,练习二第2题。)教学要求: 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教学重点: 乘法运算定律中数(包括整数和小数)的适用范围。教学难点: 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的简便运算。教学用具:投影片若干张。教学过程:一、激发:1、计算:25×95×4 25×32 4×48+6×48 102×562、在整数乘法中我们已学过哪些运算定律?请用字母表示出来。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乘法交换律 ab=ba乘法结合律 a(bc)=(ab)c乘法分配律 a(b+c)=ab+ac2、让学生举例说明怎样应用这些定律使计算简便。(注意学生举例时所用的数。)3、出示教材P.9页的3组算式:下面每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