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展开与折叠说课稿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展开与折叠说课稿

  • 页数:6页
  • 字数:约 3490 字
  • 大小:76.5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Murphy
  • 展开与折叠说课稿

    [教学内容]

    《展开与折叠》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小节

    [学情与教材分析]

    1.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和自我发展的意识,对与自己的直观经验相冲突的现象、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因此在学习活动的安排上除了关注数学的用处之外,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初步形成并学会数学地思考。此外,酷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并且往往当自己的观点与集体不一致时,才会产生纠正自己思想的欲望,所以教学内容在难度上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鼓励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营造出互动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几何体已有一些认识,并体会到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感受到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课本将《展开与折叠》内容分为两课时,鉴于展开与折叠的过程互逆,并且互相影响,在第一课时当中侧重折叠所体现的共点共线等性质。在第二课时中,侧重研究关于正方体的展开图,在本章的教材的编排顺序上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是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多面体可由平面图形围成,而立体图形可不同方式展开成平面图形,更重在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使学生了解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同时也为平面几何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充分的时间,使学生能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

    2.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二)能力目标:经历展开与折叠活动,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一系列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热情。

    2.进一步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对空间与图形的好奇心,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展开,展成平面图形。

    2.圆住、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难点: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将一个正方体展成平面图形,并用语言描述其过程。

    突破重难点策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再适当加以点拨,便可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使学生因成功的尝试树立起学习几何的自信心。

    [教学准备]

    若干个硬纸板做成的正方体、剪刀、微机。

    [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本节课教学的总体构想,结合学生的实际,我采用实践探究教学法,制定以下教学流程:

    教学序

    创设情景

    自主合作

    乘胜追击

    主动探索

    延伸训练

    小结归纳

    布置作业

    目标序

    温故引新

    探求新知

    加深理解

    拓展转化

    内化知识

    提炼升华

    学以致用

    环节设计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温故引新

    教师课前准备好一些硬纸片,如图所示,让学生思考经过折叠能变成几何体吗?

    学生先思考、猜想、回答。

    引出课题——《展开与折叠(二)》(板书课题)

    让学生感受图形由平面到空间变化的过程。

    接着设计了一个游戏情境:

    今天老师将要送给同学们一个礼物(拿出一个正方体的小盒子).有谁愿意接受呢?

    选择一名学生上来把它打开.

    (生):空的

    示意再用剪刀把它沿棱剪开来看.

    学生剪开后得到一个平面图形上面写着“祝你学习进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合理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提出问题:你能将正方体沿某一棱剪开后得出几种不同的展开图?

    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正方体盒子,分配给各小组,请学生在正方体盒子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

    提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随意的剪,并把剪好的同学把作品贴到黑板上,给予积极评价. 如果学生没有出现十一种不同的图形,教师可有意识地将剩下图形补充演示给学生

    (把不同形状的图形留在黑板上,多媒体演示)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也让每个学生动手,初步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唤起他们的学习欲望。

    教师提出问题:

    (1)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揭示上述展开图的特性吗?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小组讨论后,鼓励各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说明:剪的方向不一样,形状就不一样.

    (此时,学生叙述的语言可能不太规范,只要合理都应给予肯定,并给出规范的表述.)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乘胜

    追机

    加深

    理解

    提出问题:

    (2)把一个正方体变成一个平面图形,大家刚才剪开了几条棱?

    (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平面图形,思考。大多数同学会回答出“7条棱”。)

    继续追击:为什么剪开了7条棱呢?

    (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小组讨论,作出正确解释。)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后主动思考的意识.

    想后

    拓展转化

    (3)下面两个图形经过折叠能否围成一个正方体?

    (充分想象,动手操作,多媒体演示)

    (4)为什么第二个图不能折叠成正方体?能不能改变使它也能折叠成正方体呢?

    (让学生通过交流表达出不同的理解及不同的改法,教师适当的引导)

    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主要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开拓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把学生对图形认识由直观感知提升到理性思维的层面.

    延伸训练

    (1)如图,这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如果将它组成原来的正方体,哪些点与点P重合。

    (2)这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请将数字1,2,3,4,5,6分别填入适当的面上,使其折叠成正方体后相对两面之和相等.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学生急欲需要寻找一块“用武”之地,此时适当的巩固性、应用必不可少。通过习题的解答,让学生利用已学知识,作出解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

    内化知识

    (3)投影展示下列图形,判断哪些图形能折成正方体?

    (4)下面哪个图形可以折叠成一个开口的盒子?

    (5) 把一个圆柱、圆锥(沿虚线剪开)的侧面展开,会得到什么图形呢?

    (学生先想,再剪,剪的结果和你想的一样吗?若剪的和想的不一样,再与同伴交流,互相指正。)

    对学习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小结

    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说说你最喜欢的是什么?(这问你想知道什么?)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留给学生充分时间,讨论、交流、得出结论,若学生总结得不全面,教师给予适当补充。

    (这节课的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想象、动手操作,得到关于正方体的十一种形式的平面展开图,及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表达能力.)

    通过学生对自己探索知识过程的反思和总结为以后学习做好铺垫.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1.课本:习题1.4第一题,第二题

    2.你能设法得到下面的图形吗?试着剪一剪。

    让学生学以致用,巩固提高。

    板书设计:

    1.2.2 展开与折叠(二)

    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