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数据的收集说课稿
-
- 页数:6页
- 字数:约 4132 字
- 大小:73.5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Tovelo_PPTer
数据的收集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对有关的数学内容进行探索、实践与思考的学习过程,所以学生应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课程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向各位评委、老师汇报我对华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数据的收集》一课的教学构思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第6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第一节《数据的收集》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在已经学习了一些初步的数据的处理问题,对运用数据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已有所了解,知道了运用数据的价值。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对数据的收集又有了更进一步的学习与挖掘。为后面运用数据的知识去分析一些现象打下基础。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与我国以往的数学课程相比,在教学内容上大大加强了统计和概率,在教学方法上积极倡导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通过反复观察,了解不确定的现象也能够表现出规律,整个内容围绕真实的数据展开教学。
依据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自然、社会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联系,使学生体会统计与概率对制定决策的重要作用。应注重使学生从事数据处理的全过程,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只有让学生经历调查和收集数据的过程,体会到数据在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中是有用的,才能养成用数据说话的好习惯。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
(二)、教材简析
“数据的收集”是数据统计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这部分内容根据课标要求,设计了让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通过实践说明了用数据表述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重点和难点
由于学生对数据的作用很难有正确的认识,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体会数据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树立正确的数据观。
又因为学生缺乏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所以本节课的难点是理解调查和收集数据的过程,正确地解释数据结果。
二、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这样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必须通过创设丰富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在实践中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培养丰富的情感。因此,本节课的课程目标设定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调查和收集数据的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了解不确定的现象也能够表现出规律,养成用数据说话的好习惯;
2、理解频数、频率概念并能进行计算。
3、通过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分析、归纳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节内容必须通过收集数据等考察一些实际问题。但所需要的数据的数量较大,单独一人有很大困难,因此学习本节内容应以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索活动为主要形式。
2、结合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事尊重客观事实的学风。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体味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三、教法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形式以学生合作探究活动为主。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让学生的兴趣在了解探究任务中产生,让学生的思考在分析真实数据中形成,让学生的理解在集体讨论中加深,让学生的学习在合作探究中进行。整个课堂结构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应用与拓展” 的教学模式。
四、学法指导
依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活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合作意识,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教学过程
依据“教学互动,探究学习,创新思维,应用拓展”的课堂教学思想,本节课按照以下课堂结构进行教学。
创设情境合作探究实践拓展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每到星期天的时候,同学们都喜欢在家里看电视剧。电视剧有武侠片、动画片、喜剧片、伦理片、科幻片等等。那我们班的同学最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视剧呢?
针对这个问题学生会有不同的选择。
教师再问:“同学们从小学到初中已半个学期了,在大家所学的十多门功课中,我们班的同学最喜欢上哪门课?”
学生基于上面的问题,会说:“再向全班同学调查一下……”
教师顺势点题:“现实世界中,有不少问题是不能凭主观臆断去解决的,而需要在仔细观察和积累数据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才能给出回答。也就是说要用数据的结果说话。今天开始我们接触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这节课我们讨论数据的收集。怎样来收集数据呢?数据的收集要经历哪几个步骤呢?下面就‘我们班同学最喜欢上哪门课?’这一问题进行调查。”
然后板书本节课题:数据的收集
这一引入过程的设计,我的设计意图是: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那么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整堂课的开始从现实情况入手,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自觉投入学习,并感知知识发生、发展过程,最终形成知识的思维过程。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1、合作探究,产生收集数据的过程
(由学生担任调查的主持,对全体同学进行调查。)
科目
语文
数学
英语
思想品德
地理
音乐
体育
美术
生物
历史
微机
人数
5
6
5
1
3
3
7
4
9
2
15
统计结果为:我们班同学最喜欢上微机课。
则教师顺势说:“让我们回顾刚才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从而通过学生的活动和交流,得出数据收集的过程有这样几个步骤:
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我们班同学最喜欢上哪门课?
第二步、确定调查对象——我班每一个同学。
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可以用举手或站起来的方法。
第四步、展开调查——主持人报到某一门学科时,喜欢的同学举手。
第五步、记录结果——数出举手(站出来)人数,记录在表格上。
第六步、得出结论——人数最多的学科即为最喜欢的学科。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一部分的设计思路是:上课开始,通过创设情境,以学生合作探究活动为主进入数据收集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在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
⑶请你仔细观察刚才的例子和练习,你会发现同一问题中各频数之间有关系,各频率之间也有关系,并把你的发现与周围的同学分享。
新课标指出,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这一环节:让学生静心观察数据,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进行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乐趣。
(三)、实践与拓展
先简单回顾前面学过的内容:“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清楚了数据收集的过程,了解并计算了频数和频率,发现了频数、频率的性质。下面的时间,我们应用刚刚掌握的知识进行一次调查。” 再投影提问:
就“父母回家后,你会主动倒一杯水吗?”这一问题调查全组同学,并填出统计表,表示你的统计结果,并谈谈你对调查结果的看法。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收集教案1
- 页数:3页
- |大小:273.50KB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收集教案2
- 页数:5页
- |大小:716.00KB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数据的表示说课稿
- 页数:4页
- |大小:623.00KB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1教案
- 页数:4页
- |大小:1M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2教案
- 页数:5页
- |大小:1M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数据的离散程度1教案
- 页数:4页
- |大小:1M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数据的离散程度2教案
- 页数:4页
- |大小:1M
热门说课稿
小班生活《小脚找朋友》说课稿
- 页数:2页
- |大小:33.31KB
- 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0的除法》说课稿
- 页数:6页
- |大小:34.92KB
- 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说课稿
- 页数:4页
- |大小:24.27KB
- 说课稿
小班数学说课稿《按规律排序》
- 页数:5页
- |大小:92.24KB
- 说课稿
雾在哪里说课稿
- 页数:3页
- |大小:46.00KB
- 说课稿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 页数:3页
- |大小:46.07KB
- 说课稿
今日更新
5月份主题教育工作情况总结汇报
- 页数:3页
- |大小:136.87KB
××县招商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 页数:12页
- |大小:142.54KB
×××公安局机关党委上半年党建工作总结
- 页数:7页
- |大小:186.25KB
《2019—2024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工作总结3800字
- 页数:6页
- |大小:29.16KB
“转观念、勇担当、新征程、创一流”主题教育活动阶段性工作总结
- 页数:3页
- |大小:22.76KB
“四零”承诺服务创建工作总结
- 页数:5页
- |大小:39.8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