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因式分解说课稿2篇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因式分解说课稿2篇

  • 页数:7页
  • 字数:约 5004 字
  • 大小:48.5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wuwei-ppter
  • 因式分解说课稿2篇

    一、说教材

    1、关于地位与作用。

    本说课的内容是数学第二册7.1《因式分解》。因式分解不言而喻,就整个数学而言,它是打开整个代数宝库的一把钥匙。就本节课而言,着重阐述了两个方面,一是因式分解的概念,二是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它是继乘法的基础上来讨论因式分解概念,继而,通过探究与整式乘法的关系,来寻求因式分解的原理。这一思想实质贯穿后继学习的各种因式分解方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和原理,而且又为后面学习因式分解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关于教学目标。

    根据因式分解一节课的内容,对于掌握各种因式分解的方法,乃至整个代数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因式分解的必要性;

    ②深刻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

    ③掌握从整式乘法得出因式分解的方法。

    (二)体验性目标:

    ①感受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

    ②体验由和差到积的形成过程,初步获得因式分解的经验。

    3、关于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因式分解的概念。理由是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的本质属性是学习整章因式分解的灵魂,难点是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因式分解的思想。理由是学生由乘法到因式分解的变形是一个逆向思维。在前一章整式乘法的较长时间的学习,造成思维定势,学生容易产生“倒摄抑制”作用,阻碍学生新概念的形成。

    4、关于教法与学法。

    教法与学法是互相联系和统一的,不能孤立去研究。什么样的教法必带来相应的学法。因此,我们应该重点阐述教法。一节课不能是单一的教法,教无定法。但遵循的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永恒的。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成为行为主体。正如新《数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上述思想为出发点,就本节课而言,不妨利用对比教学,让学生体验因式分解的必要性;利用类比教学,以概念的形曾成和同化相结合,促进学生对因式分解概念的理解;利用尝试教学,让学生主动暴露思维过程,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教师充分依照学生的认知心理,不断创设“最近发展区”,造就认知冲突,促进学生不断发现、不断达到知识的内化。

    不管用什么教法,一节课应该不断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机制,不断优化教师本身的教学行为,自始至终对学生充满情感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是最重要的。二、说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阶段。教师出示下列各题,让学生练习。

    计算:(1)(a+b)^2;(2)(5a+2b)(5a–2b);(3)m(a+b).

    学生完成后,教师引导:把上述等式逆过来看,即

    (1)a^2+2ab+b^2=(a+b)^2;(2)25a^2–4b^2=(5a+2b)(5a–2b);(3)ma+mb=m(a+b).

    成立吗?

    △安排这一过程的意图是:一是复习整式的乘法,激活学生原有整式乘法的认知结构,促使新旧认知结构的联结,满足“温故而知新”的教学原理。二是为本节课目标的达成作好垫铺。在此基础上引出课题——因式分解。

    第二环节,新课阶段。

    1、对比练习。让学生练习:当a=101,b=99时,求a2-b2的值.教师巡视,并代表性地抽取两名学生板演,给出两种解法。

    △教师安排这一过程的意图是:利用对比分析,让学生体会,把a2-b2化为整式积的形式,给计算带来的优越性,顺应了因式分解概念的引出。

    2、类比练习。让学生练习:分解下列三个数的质因数(1)42;(2)56;(3)11.

    在此,教师帮助归纳:42与56两个数可以化为几个整数的积,叫做因数分解。本身是质数的数就不能再分解。同时设疑,对于一个多项式能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吗?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翻开课本阅读课本因式分解定义。

    3、创设问题情景。同学们,我们不能迷信课本,课本的因式分解定义有毛病,请大家逐字研读,找出问题。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事实上正确)提问学生讨论结果,课本定义是正确的。教师板书:

    一个多项式→几个整式+积→因式分解

    师生归纳要注意的问题:

    (1)因式分解是对多项式而言的一种变形;(2)因式分解的结果仍是整式;

    (3)因式分解的结果必是一个积;(4)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正好相反。

    板书:

    4、学生练习课本p152练习第1、2两题。

    △教师安排这一过程意图是:通过对比教学,提高学生对因式分解的知觉水平;通过具体数的分解这一类比教学,产生正迁移,认识新概,符合学生概念形成的认知规律;通过故设偏差法,制造认知冲突,让学生咬文嚼字因式分解概念,引导学生主动探求,造求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势态,促进学生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让学生用正反习题的练习,达到知觉水平上的运用,促使对因式分解概念的理解。从而使本节课达到高潮。

    第三环节。尝试练习,信息反馈。

    让学生尝试练习:课本p152第3题,并引导中下学生看p152例题,教师及时点拨讲评。

    △教师安排这一过程,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和富有的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因式分解与整式的乘法的关系得到正强化。

    第四环节。小结阶段。

    这是最后的一个环节,教师出示“想一想”:下列式子从左边到右边是因式分解吗,为什么?

    学生展开讨论,得到下列结论:A.左边是乘法,而右边是差,不是积;

    B.左右两边都不是整式;

    C.从右边到左边是利用了因式分解的变形方法进行分解。

    由此可知,上式不是因式分解。进而,教师呈现因式分解定义。

    △教师安排这一过程意图是:学生一般到临近下课,大脑处于疲劳状态,注意力开始分散。教师如果把定义及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小结后直接抛给学生,只能是是似而非。通过让学生练习,在练习中归纳,再一次点燃学生即将沉睡而去的心理兴奋点,点燃学生主题意识的再度爆发。同时,学生的知识学习得到了自我评价和巩固,成为本节课的最后一个亮点。

    因式分解说课稿(二)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您们好,我是格宜二中柴正旭,参加本次说课比赛,是我的荣幸,请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多加指导。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因式分解》第一节课的内容。因式分解是代数式的一种重要恒等变形,就整个数学而言,它是打开整个代数宝库的一把钥匙。它在分解因数与整式乘法的基础上来讨论因式分解的概念,是学习分式的基础,且在简便运算、解方程及代数式的恒等变形中有广泛的应用。就本节课而言,着重阐述了两个方面,一是因式分解的概念,二是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它是通过探究与整式乘法的关系,来寻求因式分解的原理。这一思想实质贯穿后继学习的各种因式分解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和原理,而且又为后面学习因式分解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中,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的本质属性是学习整章因式分解的关键,而学生由乘法到因式分解的变形是一个逆向思维。在前面整式乘法的较长时间的学习,造成思维定势,学生容易产生“抑制”作用,阻碍学生新概念的形成。因此我将本课的学习重点、难点确定为:

    学习的重点:因式分解的概念。(理由是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的本质属性是学习整章因式分解的灵魂)学习的难点:认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并能意识到可以运用整式乘法的一系列法则来解决因式分解的各种问题。(理由是学生由乘法到因式分解的变形是一个逆向思维)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因式分解这一节课的内容,对于掌握各种因式分解的方法,乃至整个代数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

    ①、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

    ②、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③、初步感受因式分解在解决相关问题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①、经历从分解因数到分解因式的类比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类比、化归、概括等能力;

    ②、通过对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的理解,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

    ③、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养成学生表述、抽象、类比、总结的思维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探索和归纳新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合情推理的能力。3、情感目标

    ①、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成功与快乐,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②、通过类比因数分解导出因式分解的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提高对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又是变化发展的辩证观点的再认识;

    ③、感受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之间的对立统一观点,从而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说教学方法

    教法与学法是互相联系和统一的,不能孤立去研究。什么样的教法必带来相应的学法。因此,我们应该重点阐述教法。一节课不能是单一的教法,教无定法。但遵循的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永恒的。就本节课而言,不妨利用对比教学,让学生体验因式分解的必要性;利用类比教学,以概念的形曾成和同化相结合,促进学生对因式分解概念的理解;利用尝试教学,让学生主动暴露思维过程,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不管用什么教法,一节课应该不断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机制,不断优化教师本身的教学行为,自始至终对学生充满情感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是最重要的。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一共设以下六个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出新知

    在学习过程中,能激起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去探讨问题,这是学习成功地一个保障。所以这个环节我设置以下的问题:“长方形纸片的剪拼问题”等,在此基础上引出课题——因式分解。

    课题的引出,围绕问题展开,使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用类比的思想方法,把数的有关知识正迁移到式,然后自己给出因式分解的名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安排这一过程意图是:通过对比教学,提高学生对因式分解的知觉水平;通过具体数的分解这一类比教学,产生正迁移,认识新概,符合学生概念形成的认知规律第二环节:观察分析,探究新知

    (1)多项式因式分解的定义: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概念的活动,从而顺利地掌握重点。

    (2)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通过连一连,选择新旧知识的切入点,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分解因式是整式乘法的逆向运用,培养他们逆向思维的能力。

    (3)提出问题“你能利用“连一连”中得到的等式快速计算10032

    —1002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利用分解因式解决相关问题的简捷性.第三环节:师生互动,运用新知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