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上下 说课稿4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上下 说课稿4篇

  • 页数:14页
  • 字数:约 9943 字
  • 大小:67.0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Murphy
  • 上下 说课稿4篇

    上下说课稿一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教科书9页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起始课。教材提供了一幅南京长江大桥的图画,让学生从中观察、发现、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明确“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起始阶段,为第一学段“简单几何形体和平面图形”“平移”“观察物体”“位置与方向”的认识和第二学段“简单几何形体和平面图形特征”“图形与变换”“确定物体的位置”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对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认识“上、下”的基本含义,初步感知“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2、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的“上、下”位置,并能用语言表述。

    【教学难点】:“上、下”位置关系相对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我们来做一个“说反义词”的游戏,好不好?

    要求:教师说一个词语,学生说出这个词语的反义词。

    如:大(小)、黑(白)、高(低)……上(下)。

    师:刚才我们说了几组反义词,其中一组就与我们今天学习的数学知识有关。(板书:上、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说明:反义词游戏的引入,直接揭示了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新授

    探究一:初步感知上、下的位置关系。

    1、师:秋天来了,动物们都忙着储备粮食。小松鼠忙着采摘松果,小鸟正忙着找小虫呢!(媒体出示大树图)

    谁来说说大树上有什么?大树下有什么?

    师:我们以大树作为参照物,可以看到大树上有小鸟,大树下有小松鼠。谁还会说?(请2~3位学生说。)

    2、 师:看着小鸟和小松鼠的位置,你能用上、下这两个方位词正确地描述出小鸟和小松鼠的位置关系吗?

    (学生可能回答:小鸟在小松鼠的上面,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小鸟的下面有松鼠,松鼠的上面有小鸟。)

    小结:对,我们可以说:小鸟在小松鼠的上面,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或者说小鸟的下面有小松鼠,小松鼠的上面有小鸟(点击媒体出示)。

    (板书:()在()的上面,()在()的下面。()的下面有(),()的上面有()。

    3、 请同桌的两位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4、 练一练。

    (媒体出示:在原图上画上小兔。)

    师:这时候,又来了一只小兔。你能用上、下这两个方位词正确地描述出小鸟、小兔和小松鼠的位置关系吗?

    师:看!(媒体出示)现在谁能说说它们的关系了。

    [设计意图说明:从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并会用上、下正确表述两个物体间位置比较的结果,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为三个物体间的上、下位置比较打好学习的基础。]

    探究二: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1、师:这是我国南京长江大桥的图画(媒体出示p1的情景图):蓝天下,雄伟的大桥横跨长江,一艘轮船正穿桥而过,桥上的铁道上正奔驶着一列火车,铁路上方的公路上行驶着一辆辆汽车。

    师:在三层立体交通图中,你能用“上、下”这两个方位词说说这些其中的两种交通工具的位置关系吗?

    (1)先来说说卡车和火车的位置关系?

    (学生可能回答:卡车在火车的上面或火车在卡车的下面。可请2~3位学生,媒体在情景图下显示这两种说法。)

    (2)轮船的上面有什么?

    (先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媒体在情景图下显示说法。)

    小结:卡车、火车、轮船这三种交通工具,我们可以将其中的两种工具作个比较,说出它们的上、下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说明:会从三样物体中选择两样,作两两比较,说出它们上、下的位置关系。]

    2、(媒体在p1的情景图的下面出示):

    火车在卡车的下面。

    火车在轮船的上面。

    师:第一句话说“火车在……下面”,第二句话说“火车在……上面”,怎么一会儿是“上面”一会儿是“下面”呢?

    (学生各抒己见)

    小结: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同一样物体,由于比较的对象不同,所产生的上下位置关系也不同。因此,我们说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3、 想一想,下面的话说得对不对呢?

    (1)火车在上面。()

    (学生可能回答,火车在轮船的上面,是对的;也可能回答火车在卡车的下面,这句话是错的;没有说清楚和谁比,是错的等。)(点击括号显示“”。)

    师:因为,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所以我们在表述“上、下”位置关系的时候,一定要把话说完整,要说出谁在谁的上面,或是谁在谁的下面。

    (2)汽车在上面。()

    (过程同上)

    [设计意图说明: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知道比较的对象不同,可能产生的结果也不同。]

    4、 师:三种物体的位置关系可以怎样来说呢?

    (学生尝试回答)

    师:在这三层立体的交通图中,轮船在卡车的下面,火车也在卡车的下面,轮船和火车都在卡车的下面,所以我们可以说卡车的下面有火车、轮船(指板书);或者说:卡车在最上面。

    (媒体点击出示,学生先学说,再反馈交流。)

    试一试:

    (1)那么什么交通工具在最下面呢?(轮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因为火车,卡车,大巴等都在轮船的上面,所以轮船是在最下面。)

    (2)还可以怎么说?(轮船的上面有汽车、火车。等)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进一步的认识了“上、下”,会从三种交通工具中选择其中两种,两两比较说出它们的上、下位置关系,并且还理解了最上面、最下面的含义。

    [设计意图说明:进一步理解“上、下”的含义,用()的上或下面有()来表述位置关系;知道“最上面”和“最下面”的含义。]

    三、巩固应用

    练习一:

    1、多媒体课件

    四道练习题

    2、 游戏活动: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上、下”,下面老师请大家运用今天学到的本领一起来做个游戏——摆一摆

    (游戏前把课桌理清。媒体出示要求,学生活动)

    (1) 拿出铅笔盒和数学书,放在课桌的桌面上。

    (2) 把橡皮放在铅笔盒的上面。

    (3) 把直尺放在铅笔盒的下面。

    (4) 拿出垫板,把它放在数学书的上面。

    (5) 改变垫板的位置,使它在数学书的下面。

    (可以先师说学生做,再同桌交替着说、做。)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游戏活动巩固学生对“上、下”的认识,进一步认识上、下位置的相对性,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练习二:

    1、 师:在我们教室里也有许多的物品,请大家仔细观察,哪些物品之间也存在着上、下的位置关系呢?

    (学生可能回答:国旗在黑板的上面;黑板在国旗的下面;粉笔在讲台的上面等。)

    [设计意图说明:巩固对“上、下”的认识,能熟练运用这两个方位词正确的描述出物品位置关系。]

    四、回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上、下》,知道了“上、下”这两个方位词的含义,会用正确语言来描述出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并知道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观察结果也就不同,上、下是相对的。

    附板书设计:

    上、下

    ( )在( )的上面,

    ( )在( )的下面。

    ( )的下面有( ),

    ( )的上面有( )。

    上下说课稿二

    说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第一课时:上下。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通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属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第一学段。本节内容是学生小学阶段学习有关“位置”内容的起始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及描述事物的方法,会用“上下”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体会“上下”位置的相对性,进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体验物体“上、下”位置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表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说教法与学法设计

    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获得相关体验,不能把“上下”作为单纯的知识点来讲授,而要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获得体验和理解。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及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将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既能选择灵活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一、创设情境与学生学习目标达成统一。

    本节课根据低年龄学生的特点,创设“闯关夺宝”的游戏大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数学好玩。创设的每一个关卡结合学生的学习目标,在小情境中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如:“打开智慧门”通过让学生猜测通向宝藏的大门,引导学生体会在说清物体位置时参照物的重要性。通过引导观察南京长江大桥图,让学生能直观地理解三种交通工具“上下”的位置关系,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二、观察讨论,互动合作,独立操作,给学生更多体验、展示的机会。

    新课标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因此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五官的位置、教室物品的位置关系,紧扣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同位间的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本节课让学生通过“摆一摆”“涂一涂”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去加深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及理解其位置的相对性,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彩笔、涂色纸、学习用品、

    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闯关夺宝”的游戏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第二个环节: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通过让学生猜测通向宝藏的大门,让学生用语言描述门的位置时逐步体会到:

    在说清物体位置时参照物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观察“南京长江大桥”主题图,让学生自由说说三种交通工具的位置。由

    于理解“上下”位置关系与相对性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时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有必要作出适当的说明和小结,对学生理解新知很有帮助。如:汽车在大桥的上面,轮船在大桥的下面,火车在大桥的中间,学生通过同一参照物描述不同物体的位置。火车在汽车的下面,在轮船的上面,让学生体验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第三环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应用新知去解决问题。

    1、联系生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通过用“上下”描述五官位置、教室物品摆放,在学生自由观察、自由发表意见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及位置的相对性。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摆一摆,感受数学有趣。

    要求每人准备好数学书,数学大本,文具盒和字典。

    第一层:让学生先按老师的要求摆学习用品:数学大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字典放在数学书的上面,铅笔盒放在字典的上面。

    第二层:再让学生作为“小小设计师”,给全班同学或同位重新设计物体摆放的位置,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摆后可以是师生,也可以是生生之间,相互提问:数学大本的上面都有什么?铅笔盒的下面都有什么?谁在数学书的上面,铅笔盒的下面?谁在铅笔盒的下面,数学大本的上面?通过摆、问、答,说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与顺序,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这样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大胆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借助这一情境,让学生养成整齐摆放物体的行为习惯。

    3、“涂位置”, 这道有一定梯度的题目,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位置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尤其是第2个问题,让学生明白通过第一句话只能确定物体的大概位置,通过第2句话才能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

    第四环节:总结新知,体会快乐。

    课前将奖励学生的奖品粘贴在学生桌面的下面或椅面的下面。学生闯关成功后,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提示,自己寻找宝物“宝物就在同学们的桌子的下面或椅子的下面”,在感受快乐的同时,让学生知道最珍贵的宝物是收获的知识,并对本节课的收获进行总结。

    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的教学,我认为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乐意学习,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愉快的情境中体会“数学好玩”,让学生在操作中促空间观念的初步形成,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上下说课稿三

    一、教材分析

    《上、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一节让学生认识上、下这两个位置,培养学生认识位置的相对性的教学课。教材首先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判断上、下,然后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场景深入理解上、下的含义。这些是学习位置与顺序的重要基础,如果学生对方位概念不清楚,对前后、上下、左右不分的话,在日常生活中会产生很多不便。鉴于该内容的基础性、重要性,教材特别重视引导学生观察并通过多种感官参加教学活动,使学生认清方位,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实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逐步建立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从而达到提高数学素养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知道上、下这两个方位知识,并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过程性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合作、交流、创新等能力,发展学生方位的观念及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课的重难点:使学生学会简单的方位知识,会用上、下来描述物体的方位。

    本课的教具:小动物图片、多媒体课件

    本课的学具:衣柜、衣物的图片及小朋友喜欢的小动物图片

    二、教法和学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力求打破传统、单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本着“以发展学生为主”的原则,采用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获取知识,我在设计教案中,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做到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设计力求实现下列特征: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数学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只有贴近生活实际,学生才能更易接受知识,并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亲切性和实用性。

    2、教学形式体现“自主、合作、探究”三位一体的原则,本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及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看、动中掌握知识,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三、教学程序

    (一)以趣导入,趣中求知

    我通过播放建筑工地上各种机器发出的声音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地方,我就用建筑工地上的各种声音把学生带到了一个自由自在的想象空间,学生的猜疑使他们的注意力很快吸引了过来。

    当学生对这些声音有所疑虑的时候,我再告诉大家这就是被称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南京长江大桥的施工现场。并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一些知识,学生的自豪感由然而生。

    通过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史让孩子们从小就感受到祖国蒸蒸日上的勃勃生气,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这时电脑出示南京长江大桥建成后彩旗飘飘的画面

    看!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了。

    图片上显示的轮船在最上面的公路上行驶,汽车在铁轨上开,火车却在水面上开的情形。

    学生的肯定会表示疑惑。咦?好像不对呀?

    (轮船应该在水面上行驶,火车在铁轨上,汽车应该在最上面。……)

    在学生们叽叽喳喳的纠正声中我再提示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题就是上、下。

    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故意设计成错位,不是按部就班的指出各种交通工具的位置,这些交通工具这些场景学生应该非常熟悉,该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经过思考,我决定把这个地方改一下,故意设计一个错位的形式,学生那就急于想把自己的知识教给大家,现场的气氛能一下子活跃起来。

    (二)动中生趣,以趣促思

    课件展示小明家的衣柜,衣柜外面扔得到处都是衣服、鞋之类的物品,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手中的图片先把衣柜整理一下。前面已学过分类,这一环节既使学生动了手,又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理解新的知识。整理好衣柜后再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能不能用我们刚学过的知识让大家知道你是如何整理的呢?再请一个同学上台来根据刚才那个小朋友所说的一步一步展示他是如何整理衣柜的。这时,第一个同学能很清楚的说出衣服放在裤子的上面,裤子放在鞋子的上面等等而第二个同学也能根据这些话将大屏幕上的衣柜整理好。由于整理的方法有多种多样的,所以每个同学说的可能不太一样,可以请多个同学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