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用数学 说课稿3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用数学 说课稿3篇

  • 页数:10页
  • 字数:约 6249 字
  • 大小:46.5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天行健工作室
  • 用数学 说课稿3篇

    用数学 说课稿一

    本节课的课题是《用数学解决问题》是人教版教材小学一年级下册19页的例3,及21页练习4的题1。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用加法减解答的数学和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进行综合提升。要求学生不仅能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列式,还能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问题的含义。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经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感悟数学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 体会数学问题的来源和含义。

    课一开始,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且让学生体验到什么是问题后,便转入新课的学习。

    2、 新课教学。

    这节课我主要按3个层次来安排的,一是给出条件问题完备的应用问题,借助情景图让学生理解意义进行计算;二是给出明确的信息,数据,有学生提出问题,理解意义进行计算;三是由学生自己收集材料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受生活阅历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难以理解,因此立体教学充分运用了现代教学媒体,发挥直观性作用,创设了逼真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只管的观察材料,促进学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结合以上三个层次,首先创设情境,公园里一群小朋友在做游戏,戏一个一个的出现,这一过程中学生必须从多角度解决问题。

    主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本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公园的显示生活中挖掘教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

    根据图中在教学第一个情景时,我不要求学生急于解答,而是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充分感受信息,分析信息,理解信息,最后进行列式计算。

    在教学第二个情景时,放手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同时注意倾听学生收集的信息,随时捕捉交流中学生的数学语言,并善于组织这些信息,使之成为教与学的内容,让学生的发现和再创造成为他们的“现实财富”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交流,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机会,目的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战士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策略的机会,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在教学第三个情景时,这一环节比前2个环节中提出问题的难度稍大,学生必须从多角度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把生活的实际问题抽象成书本知识,使学生掌握如何根据特定的事情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发挥学生想象里和创造里,从小培养创新意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使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地研究和学习,并因地制宜从显示生活中提取素材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身边的数学,使数学成为学生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

    用数学 说课稿二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用数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中的一个新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小学一年级下册19页的例3。

    2、教材分析:用数学不是孤立专项的训练,而是分散于新教材的各个单元,其目的在于让数学更加紧密的联系实际生活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用加法减解答问题和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事实上,用数学目的是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进行综合提升,同时也是为后面文字叙述式的用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本节课在设计时,力求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社会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了如下所述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问题的含义。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感悟数学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并掌握问题的含义并提出问题

    三、教具的准备:

    由于一年级孩子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形象思维占主导,我特意设计了动画课件,让课堂充满趣味性和多变性。

    四、课时安排:

    本节课我安排1课时,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一是给出条件问题完备的应用问题,借助情景图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知道什么是问题;二是给出明确的信息,数据,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理解意义进行计算;三是由学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受生活阅历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难以理解,也为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因此。我设计一个大家到公园游玩的故事,让孩子们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不断解决数学问题,在体验成功的同时轻松完成学习任务。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 学习新知

    1、教师:冬天过去了,春天到来了,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小朋友们出来活动了,你们猜他们去干什么了?下面我来做动作大家猜好吗?

    2、教师藏在讲桌后面,喊:好了!学生一下子就说出“捉迷藏”;教师又拿出手绢,学生马上猜出是“丢手绢”;接着教师比划一个圆圆的东西放在地上一脚踢出去,学生情绪高涨,“踢足球”脱口而出。

    3、教师:你们太聪明了,看来难不倒你们了。小朋友们在活动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你们愿意帮忙吗?(学生会高兴地说:愿意!)

    (二)、读图明意 探究新知

    为了让学生有针对性的提出并解决问题,把主题图稍作修改,一块一块的出示,如出示捉迷藏区域,丢手绢区域、踢球区域。让学生看一块根据相应的条件提出一个问题。)

    1、课件出示捉迷藏图(伴音提示:13个同学玩捉迷藏,这里有6个人,藏起来几个人?

    A、找出已知和未知

    (渗透给学生一道完整的文字叙述题至少有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

    B、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C、总结思路,全班交流。

    2、 课件出示丢手绢图(伴音提示:丢手绢的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你能提出几个问题?)

    A、组内讨论(教师巡回参与,适时点拔,收集资料);

    B、请小组代表发言,介绍自己的问题及想法;

    C、讲评、鼓励;

    3、课件出示踢足球图(探究过程同2)

    (三)、巩固反馈 深化新知

    1.教师: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小动物们也来凑热闹,都等急了,看,他们来了。(课件出示:第20页的小动物图)

    2.教师:都有哪些小动物呀?(学生:有小鸟、小鹿和小鱼。)看着这幅画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小组讨论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在黑板上板书问题。(这时,每当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课件中把学生提问的部分闪动几次,以此让学生进一步的明确所提问题。)

    A、树上还有几只小鸟?

    B、草地上还有几只小鹿?

    C、有几条小鱼在做游戏?

    D、飞走了几只小鸟?

    E、跑了几只小鹿?

    F、游走了几条小鱼?

    ……

    4、教师:你能又对又快地解决这些问题吗?请你拿出练习本解决你喜欢的问题。

    5、学生反馈,集体订正。

    (四)、练习巩固

    课本练习四的第一到第三题。

    (五)、知识应用 体验成功

    教师:同学们真是了不起,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么多问题,而且做得又对又快。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藏着许多数学问题,你能在其他地方找到数学问题吗?和同桌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身边的事物提出数学问题。)

    (六)、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这么多问题,而且还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看来学数学可真重要呀,我们一定要学好它、用好它。

    (七)、布置作业 课堂延伸

    请同学们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给爸爸妈妈提个数学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它,好吗?

    (八)、板书设计

    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条件 问题

    来了13人捉迷藏,这里有6个人。 藏起来几人?

    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 一共多少人?

    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 。 还有几人没来?

    用数学 说课稿三

    一、课标解读:

    《数学课程标准》在培养学生数感的要求中,提到学生要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本课内容为学生培养数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9-20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和上学期所学的“用数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和提升。要求学生不仅能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列式,还能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以及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情景图,提出隐含性数学问题。启发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说教法

    设计思路: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直观作用,创设逼真的情境,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在图文声并茂,静观和动态结合的情境中,呈现公园情景图,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扶—半扶半放—放”的原则,依照“整体——局部——整体”的观察顺序,让学生从图中众多的信息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感知解决一个问题应具备的条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和广泛的活动经验。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法:

    1、情景教学法

    2、交际法

    让学生之间互相描述自己观察所得并进行与同伴交流。

    3、自主探索教学法

    三、说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善于表达,自己动脑的学习方式来教会他们学习。由于一年级学生初学应用题,所以老师要耐心地引导,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由教师谈话导入新课的情景图。这样安排既利于学生立即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又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时间,为下面的学习创设更有利的时空。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 把握重点,整体感知。

    2. 分步引导,循序渐进。

    (1)解决“捉迷藏”图中的问题

    第一个图采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情景图,边观察边提问边补充的方式,给出条件问题完备的应用题,让学生列式、理解算式的意义以及算法,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感知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2)解决“丢手绢”图中的问题

    第二个图采用给出明确的信息、数据,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从图中众多的信息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知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应具备的条件,初步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

    (3)解决“踢足球”图中的数学问题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