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说课稿4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说课稿4篇

  • 页数:18页
  • 字数:约 12879 字
  • 大小:64.5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藍霈悦ppter
  •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4篇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说课稿一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二、说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口算。

    2、经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概括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用数学语言描述思维过程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道理。

    四、说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小棒、计数器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先让学生回家自学,再结合本年级学生的特点,上课时,我打算采用同桌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自主交流,自主探究。尽量让学生多说,老师少说,精讲多练。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激情导入:同学们,今天在这里上课,你们高兴吗?老师希望你们在这节课上能收获知识,更重要的是收获快乐。所以,我们的学习口号:(生)快乐学习、学习快乐,耶!

    师:春天来了,公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老师要去看花展。你想去吗?那我们就一起出发吧!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一)探究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在这一步,因为学生已经在家里预习过,所以我重点让学生自己观察,说说图上有哪些内容,然后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能提出好多问题,老师把问题都写在黑板上,然后重点抓住第一个问题,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因为学生的年龄小,组内交流时可能纪律不太好调控,集体交流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交流,因为这部分重点要让学生明白算理,要尽量让学生多说,只要学生说的方法有道理就可以。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当学生完全明确了10+20的算理后,对于第2、3两个问题,就更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不必像第一个问题那样处理。

    (二)探究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这一步,仍然是主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和上面的第2、3个问题处理的方法差不多,也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三)归纳总结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三、反馈练习——

    1、摆一摆,算一算。

    (P5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摆出结果的。

    2、实践应用

    第1关:基础练习——练习十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闯关成功,请进入下一关。

    第2关:对比练习——练习十第2题。

    师:打开书第58页第2题,快来算一算吧。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师:闯关成功,请进入下一关。

    第3关:提升练习——摘苹果。

    师:大家真能干,做得又对又快,老师请大家摘苹果。(课件出示苹果树)算对得数苹果就会掉下来,赶快试一试吧。

    学生口算得数。

    师:闯关成功,请进入下一关。

    第4关:能力练习——练习十第3题。

    师:老师买了一些珠子穿手镯,想请大家帮我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珠子。课件出示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展台展示并讲解:一串珠子1个十,左边有4串,是4个十,右边有3串,是3个十,4个十加3个十是7个十,就是70.所以40+30=70(颗)

    师:你能说出得数是40的算式吗?

    师:恭喜大家闯关成功,下面进入游戏环节。我们的游戏叫扫雷计划。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同学们,数学问题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希望大家能做生活中有心人,用我们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10 + 20 = 30 20 + 30 = 50

    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还有多少盆紫花?

    10 + 30 = 40 30 - 10 =20

    七、说本课收获与不足

    这节课上完了,我认为收获颇多,例如注意了课前预习,注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做到有扶有放,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注意评价激励。当然也有太多的不足,主要是准备的不足,由于本课要板书的字太多,为了节省时间,本来打算事先准备好,贴在黑板上的,可是由于事先没准备好,结果浪费了一定的时间,致使后面的2个加深认识的练习题和一个小游戏没处理完。有的孩子把三种花一共有多少提出来了,可是我想着在本课重点是让学生明白算理,没打算解决,所以就没有写出来,如果写在一边,并告诉学生以后解决,这样会更好。另外在学生说算理时,耗费时间也太多。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说课稿二

    一、说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基于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研读,结合本节课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我对本节课的教学理念有如下认识:

    1、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课程环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2、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3、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推理、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4、在课堂上进行多方位、多元化评价,使学生得到应有的尊重。

    二、说依据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教学方法。面向全体,使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尝试和课后探索,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综合上述,本节课教学要获得成功的依据就在于: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

    可以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其探索知识的愿望。教学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思考不全面时,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想法。通过比较,讨论,对比等方式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分析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自我否定,有利于学生促进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

    三、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56页主题图及第57页例1,完成“做一做”及第58页练习十第1题、第2题、第3题。

    2、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不同,是以十为计数单位。教材首先呈现给学生的是一幅苗圃的场景图,苗圃里鲜花盛开,一位工人叔叔正在运送鲜花,画面以对话形式,呈现了两个问题,同时呈现了以十为单位点数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精灵的提示语显示出让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相互交流,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理念。这样编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属于本单元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课通过教学不进位的口算,着重解决把相同数位的数相加。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3、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借助现实生活情境,自主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及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合作交流等思维过程,体验算法与算理,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整十数加、减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减口算的算理。

    四、说教法

    本着树立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我采用引导自学、先试后导,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熟练运用算法形成计算技能,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在知识的应用阶段,我还采用自主探索来解决问题。形成技能。当然以上这些教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本着“一法为主,多法为辅”的思想,我将多种教法进行优化组合,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教学目标的预期。

    因为计算常与“枯燥”、 “机械重复”相连,所以在教学中我借助学生看花的生动情境,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口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

    在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时,通过讨论、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显示不同算法,体现了《课标》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的理念。

    尝试以动手摆一摆,请学生帮忙搬饮料,奖励气球与花环等形式进行,淡化“练”的痕迹,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技能,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五、说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尝试教学法为主,借助教材苗圃的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看图)、想一想(想问题和算法)、数一数(数盆花)、说一说(说算理与算法)、摆一摆(摆花束)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数学活动。激励并引导学生思考口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口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六、说教学过程

    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和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以及新课程改革下的新理念: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人,老师必须放手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各个环节当中,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驱力,增强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自主性,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为此,在教学活动中我抓住“尝试自学发现问题;尝试交流生成问题;尝试探索解决问题;尝试归纳整合提高;尝试应用提升能力”五个环节,突出“四个特点”有效地设计教学过程:

    (一)以现实生活为主线,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现代建构主义的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生活情境是知识经验建构的最可靠的生长基地,它是知识经验得以产生并保持其生命活力和价值的根本条件。而科学家研究也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自主探索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同时也体现了《课程标准》倡导的“计算是伴随着实际问题产生的”这一数学理念,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

    新课一开始,我就亲切地告诉学生:“亲爱的小朋友们,温暖的春天来了,花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吸引了很多人去观赏,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学生的好奇心很快被激发起来,在兴奋中与老师一起走入花园赏花(出示花园情境图);接着又问:图中的这些人在干什么?有哪几种颜色的鲜花?学生很自然通过看图得知人们在看花,有红花,黄花和紫花。学生回答后我立即以过渡语:这么美丽的鲜花是花农阿姨从苗圃基地运来的,现在咱们就去苗圃基地看看吧!来引出57页例1,孩子们又一次被吸引到例1的情境图中。解决了例1的问题后我又以“花农阿姨”这一人物来创设富有情趣的活动情景,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既巩固和运用相关的知识技能,又发展了数学能力。

    在富有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获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亲切感,从而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二)以问题引领先试后导,使学生善学。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考是数学的核心,尝试是获取知识的方法。课堂教学中问题设置的成功与否,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此,数学课堂教学要以问题为主线, 将文本知识问题化,为知识转化为能力搭建“桥梁”,引领学生经历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的学习过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尝试探究的热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题中感受到更大的收获,才会对提问题有安全感,才会越来越爱提问题,越来越会提问题。

    在尝试学习加法的环节中,我提出问题:“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图中有哪两种颜色的鲜花?有多少盆?你是怎样很快数出来的?” 由这个问题引领学生根据信息提出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再由生成的问题引领学生解决问题,理解算理和算法;在尝试学习减法的环节中,让学生根据问题尝试学习;在尝试探究的环节中,以现实生活为背景,让学生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育学家认为:儿童用身体亲自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这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是儿童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所以在教学实践中,通过问题引领,让学生联系学习实际,发现问题,优化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优化问题内容,把握问题时机,讲究问题技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善于学习。

    (三)以评价为手段,激励学生乐学。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因此,教师的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个体自身的发展状况等不同方面。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我将评价形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进行有机的融合。

    评价学生时不仅要坚持讲“理”,更要讲“礼”——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学生的看法和建议。在尝试学习加法时,依据我的问话:要求红花和黄花一共多少盆?该如何列算式呢?学生大部分会回答10+20=30。在没有学习口算方法而把结果直接说出来的情况下,教师不能不了了之,所以我抓住这有利时机,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予评价:“你真聪明,没有学习就能口算出结果,你认为10+20=30,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主动传递出自己的关心之情,更要专心致志地倾听学生的评价,借助微笑的表情,打消他们的紧张情绪,让他们自觉地打开心灵之窗。在尝试学习减法时,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对于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你很自信,所以说得十分清晰!”“你能再完整地说一遍吗?相信自己,你能行!”“你认为你的同桌说得怎么样?你能像他这样说一说吗?”

    在交流探究过程中,以小组活动为主,进行自评或小组互评,并说明为什么这样评,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对待自我,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尝试学习加法时,师:“怎样口算10+20=?同桌相互说一说,看谁的口算方法最巧妙?”讨论后请学生举手汇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评价多样化:“请你说一说,你认为你的小组成员回答的怎么样”“你认为他说的好,好在哪里呢?”“你觉得自己说得怎么样?”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小学生数学课堂评价就是以艺术化的态度去关爱学生生命的发展,营造课堂教学评价的数学韵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能力,又可以培养探索问题、发散思维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四)以任务驱动为途径,让学生会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数学活动中,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实践表明,“任务驱动”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经历,获得对数学的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及情感体验。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调动各种感官去分析任务、解决任务,学会数学知识。“任务驱动”教学策略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讲解教学内容,而是把教学内容分解到精心设计的一系列任务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这种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有着独特的优势。

    在本节课的伊始,教师精心设计了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心动起来,真正从内心产生强烈的“探索知识”的欲望,以积极探索问题、要求解决问题的心态来驱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并自始至终维持浓厚的兴趣。而教师在创设的问题情境时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主题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明确本节数学课堂教学的任务。

    在尝试学习加法时:提出“怎样口算10+20=?”任务之后,教师没有急于讲解,而要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让学生进行自主交流。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决定了课堂生成存在着众多不确定因素,这就需要教师适度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学生有效的价值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通过尝试来体会、理解“1个十加2个十是3个十实际上算的是1+2=3”。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汇报自己的口算过程后,教师问:“现在小朋友们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很快地算出10+20=30的?”学生在解决这个任务的过程中,会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性,作出合理的推论,分析、解释,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再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学生所建构的知识更明确、更系统。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放手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动手操作,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创造。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且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数学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讨论、钻研和发现之余的喜悦及其无穷的乐趣。

    当然,课堂永远是动态的,所有的教学预想是为了充分教学作预设,俗话说:想的都是美好的。在课堂实践中肯定会存在一些不足,敬请各位领导和专家给予批评和指正,我一定会在反思中成长!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说课稿三

    一、认识教材: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本单元的计算是本册教学的重点。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例如20+30,计算时想2个十加3个十是5个十,就是50。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能力:

    1、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直观手段,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动手操作活动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法掌握算法,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二、思考教法:

    1、“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在教学中,借助“花园里美丽的鲜花都开放了,工人叔叔用花布置学校”这样贴近生活的情境,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

    2、在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时通过交流、动手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索,显示不同算法,体现了《标准》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的理念。

    3、练习以学生喜爱的比赛形式进行,淡化“练”的痕迹,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技能,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三、指导学法:

    1、合作学习的方法。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2、动手操作的方法。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一语道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操作实践活动中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轻声地读一读这几个数:10、60、90,说一说有什么特点。(个位上都是0且都是两位数,把这样的数叫整十数)说说整十数的组成?

    3、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和这些整十数打交道。读一读课题、解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春天到了,花园里开着很多美丽的鲜花,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工人叔叔准备用这些美丽的花朵来装点我们的校园,你还看到了什么?)学生汇报。

    二、探究新知:

    板图:红花、黄花、蓝花

    课件出示:你能用最快的速度告诉小朋友们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几盆吗?(学生数数。)

    三种颜色的花: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蓝花有40盆等。(板书数量)

    师:能跟其他小朋友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数的才数这么快吗?

    (每排10盆,有这样的2排就是20盆;有这样的3排就是30盆。同时说说数字的组成。)师:种花的工人叔叔他有话想说,你们猜他会提个什么数学问题?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