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说课稿2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说课稿2篇

  • 页数:11页
  • 字数:约 8108 字
  • 大小:67.0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喵小萌设计
  •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说课稿2篇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说课稿一

    教材内容分析

    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乃至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本课教材围绕这一主题,向学生分别介绍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这四位进步思想家。本课原始材料较多,建议老师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资料,弄清历史概念和有关引文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所要探究问题的答案要点。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结合当时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在对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了解过程中,运用比较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要求学生从教科书、课外读物、互联网等处,收集与本课相关的历史图片、人物传记、文字资料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激发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大胆批判传统文化的行为的学习,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全的意志,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难点:如何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特征及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导言,提问:如果你是古代的人,你敢挑战孔孟权威吗?甚至敢把九五至尊的皇帝批得狗血淋头吗?

    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今天我们将学习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明清儒学活跃的背景

    1、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盛极而衰;

    2、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3、阶级上,新兴市民阶层日益强大;

    4、思想上,程朱理学依然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认识:经济是基础,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 生平(1527-1602)

    著作《焚书》、《藏书》、《续焚书》、《续藏书》等

    李贽出生在一个回教徒的市民家族。李贽12岁开始作文,反对孔子把种田人看成“小人”。26岁中举人。30岁至45岁为官,先后任河南辉县教谕、南京国子监博士、北京国子监博士、北京礼部司务、南京刑部员外郎和郎中,最后出任云南姚安知府。

    (1588年)夏天又剃头以示和鄙俗断绝,被当地的保守势力视为“异端”、“邪说”。李贽宣称自己的著作是“离经叛道之作”,表示:“我可杀不可去,头可断,面身不可辱”。

    1602年最终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在通州逮捕李贽,并焚毁他的著作。李贽入狱后,听说朝廷要押解他回福建原籍,他感慨地说:“我年七十有六,死以归为?”于是愤而以剃刀自刎

    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虽使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非是也。……无以孔子之定本行赏罚。……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藏书卅纪列传总目前论》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焚书何心隐论》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阳为道学,行若猪狗。——《焚书何心隐论》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焚书答邓石阳》

    反对抑制人的自然欲求,认为穿衣吃饭便是人伦物理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答耿中丞书》
    不必须等待从孔子那里取得知识之后才算完满,如果必须等待从孔子那取得知识成为完满,那么千年以前没有孔子,那时的人始终不能够成为人吗?

    否定孔子的权威

    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参见李贽《初谭集》《藏书》

    抨击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

    3. (归纳)观点(重点)

    (1)挑战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2)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和个性的发展。

    (3)抨击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主张男女平等

    4. 评价

    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 黄宗羲简介

    黄宗羲:字太冲,号梨洲,浙江宁波余姚人。其父黄尊素为明末东林党名士,被宦官魏忠贤陷害致死。黄宗羲成年以后加人复社,坚持反宦官斗争,险遭杀害。清兵南下,他召募义兵成立“世忠营”,武装抗清。明亡后拒绝清廷征召,隐居著述。主要著作有《明夷待访录》等。

    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清三先生(或清初三大儒)。

    2、黄宗羲的主要思想主张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其未得之(指君主未得天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

    反对君主专制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 财计三》

    农工商皆本

    归纳:观点(重点)

    (1)抨击封建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2)农工商皆本

    3. 评价

    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生平(1613-1682)时人尊称为“亭林先生”

    2、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顾炎武,江苏人,明末清初儒学思想家、诗人。青年时曾参加抗清武装斗争,他学识渊博,对经史百家、天文地理、国家典制、郡邑掌故等都有研究,其诗堪称清诗冠冕。他能文能武,却不走科举之路,明、清朝廷多次请他做官,他都坚拒。他为人刚正,重视做人的品德修养,且擅长理财,他在山西创办的票号钱庄经营成绩卓越。他大力批判宋明理学,提倡“经世致用”,主张理论为现实服务,以经学济理学之穷。

    阅读材料,总结顾炎武的思想观点

    材料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庙丘墟。”——《日知录》

    佛教语,所谓“明心见性”,就是明白自家的“本心”,见到自家的“本性”。这个心就是菩提心,这个“性”就是佛性。能否成佛,关键在于能否悟“本心”、“本性”的真面目。悟到这个真面目,即使普通人也能成佛,悟不到这个道理,即使佛也变成了普通人。佛与凡夫本无差别,只在“迷”、“悟”之间。

    经世致用(实践求真知,解决现实问题)

    何谓“经世致用”?

    指的是一种治学思潮,要求将经书研究与社会现实问题联系起来,以解决实际问题。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材料二:“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归纳)观点(重点)

    倡导经世致用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 评价

    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生平(1619-1692)世称“船山先生”

    2、著作《周易外传》、《读通鉴论》等,后汇编为《船山遗书》

    王夫之,湖南人,曾起兵抗清,兵败后隐居在衡山石船山麓,人称船山先生。他对经学、史学、天文、历算都深有研究,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一个总结,并且把它推向新的高峰,在我国古代哲学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王几十年坚持每天打伞穿木履,表示与清廷不共戴天、不踏清朝土地。

    3. 观点

    (1)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2)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都是可知的;

    (3)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4. 评价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归纳总结三人的进步思想主张: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经济上:工商皆本;学术思想上:强调 “经世致用、提出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拓展】(重点)

    归纳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出现的背景,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规律性认识?

    政治:①专制统治②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抗清、反专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经济:①土地高度集中、赋役沉重②商品经济的发展

    黄宗羲提出重商

    思想:①程朱理学思想专制②“西学东渐”

    经世致用;王夫之哲学思想

    认识: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深化Ÿ提高:

    1.、儒家思想的合理部分

    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建立和谐社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解决三农问题)

    维护国家统一:大一统思想 (统一祖国)个人修养: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2.、现实意义

    当代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中的新体现。

    五、明清儒学的影响

    1、明清儒学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之构建起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从而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2、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本课内容中国古代儒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批判继承了传统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所以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既是对传统儒学的一次总结与反思,又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与创新。故本课内容教材地位非常重要。

    2、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3、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列举明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采取“自学—设问—引导—探究—总结”的模式进行教学。重点探讨政治、经济对思想意识的作用,从而掌握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社会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4、教学重点: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5、教学难点:

    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6、教材处理:本节课内容与已学知识的联系紧密,所以总体要将本课内容放在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大背景下来处理,同时横向联系必修一与必修二的内容。四位思想家根据所处时代的不同分成两部分来处理。重点利用材料解析他们的思想主张,并结全课后要旨,进一步了解本课的核心内容,同时认识明清之际出现这些进步思想家的历史背景、思想特点及其历史进步作用。

    二、说教法

    1、教法选择:

    因为本课的内容的重要特点是分析、理解难度高,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对问题进行探究(问题探究式教学);对于几位思想家的思想,为使学生一目了然,清晰快速的熟悉与掌握,并对他们的思想作出比较,可以用表格的方式用多媒体展示(表格法、比较法)。

    2、学法指导:

    主要采取的学习方法是自主探究式学习法。采用这样的学习方法是因为:针对高一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因此我认为高一年级应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3、学生活动组织:

    问题探究采用分工合作与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师适时指导与引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4、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联系本单元及必修一与必修二有关明清时期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导入)

    从春秋战国到宋元时期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进,一定的思想总是和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相联系,是一定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明清时期我国政治经济又发生了显著变化,封建专制制度开始衰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这一切毫无例外的又从思想上反映出来了。明清之际涌现出一批进步思想家把传统儒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讲授新课:

    (以问题探究的方式推进课程。)

    探究问题一:明清之际批判思想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多媒体展示)

    (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来探究,分组讨论,然后归纳总结。多媒体展示要点。)

    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3、阶级:新兴市民阶层日益强大

    4、思想:程朱理学依然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西学东渐,近代科学技术传入中国。

    此问题旨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解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变化的原因,并认识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探究问题二:如果你是古代的人,你敢挑战孔孟权威吗?是谁首先向儒家正统思想发起了挑战?(多媒体展示)

    这一问题目的是过渡到“离经叛道”的李贽一目,这一部分内容可采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师可先设计一些讨论题:如李贽的“离经叛道”表现在哪些方面?体现他思想的著作有哪些?你是怎么看待李贽的这些思想的?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最后师生合作找出思考题的答案。(多媒体展示答案要点。)

    探究问题三:如果说李贽的“离经叛道”还和他的人生经历有着很大的关联的话,那么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出现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了。他们的思想是怎样体现时代特征的?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了让学生对这一内容有较透彻的了解,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首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三位思想家的人物像,介绍他们的生活背景、生活经历,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他们进步思想形成的原因。

    他们的思想主张可以用材料解析的方式解决,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能对他们的思想及其历史进步意义有深刻的理解。(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材料,也可课前准备好材料。)

    最后总结归纳四人的思想主张:(课件展示)

    主要思想

    社会根源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理学走向极端,王阳明心学体系

    探究问题四:明清之际思想家的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吗?与欧洲的启蒙思想比较有何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