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课件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

  • 页数:9页
  • 字数:约 4754 字
  • 大小:571.0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老余工作室
  •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时间

    班级

    高二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内容。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组织学生谈一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和感受。组织一次“我读《论语》的读书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方法

    阅读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情分析

    这一课初中及语文课本中已接触了部分内容,学生有一定的基础。通过阅读、讨论、探究,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但学生对重难点内容在分析理解上可能会较难把握。

    主要流程

    问题导入→新知识导学→思考与探究→思维延展→课堂演练

    教学过程

    意图、教法与学法

    新课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08年背景奥运会开幕式片段及展示图片---三千孔子子弟-峨冠博带汉服,手捧韦编竹简,高颂孔子语录.引入新课

    背景回顾:

    1、回顾复习必修1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相关史实。

    2、回顾复习必修2关于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史以及特点。

    3、思考必修1与必修2的学习与本课内容有什么样的关系,应该怎么去理解?

    说明:这个环节在安排时,严格要求,每节必检,敦促学生一定要按质完成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再次熟悉理解必修12教材内容,宏观把握知识体系。学生可采取回顾、列提纲的方式记忆知识。

    新授: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理解一下几个问题:

    1、“百家争鸣”的含义、派别、代表人物

    1)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是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形成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派别、代表人物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老子、庄子。

    墨家:墨子。

    法家:商鞅、韩非等。

    2、社会原因?

    ①经济: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崩溃;

    ②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③阶级关系:阶层活跃,受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④思想文化: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为学术的繁荣提供了条件。

    根本原因:是社会转型期:奴过渡到封

    3、影响: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原因是本目的重点内容,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必修12已学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归纳,同时告诉学生概括原因的方法。)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1)孔子的生平:(见教材---可以由学生以写个人简历的方式来归纳,引导学生去回顾我们已学过的关于孔子的知识。)

    2)主要思想:

    ①思想核心——“仁”。

    ②在政治思想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也体现了民本思想。

    ③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这是孔子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评价:

    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

    2、孟子:

    1)生平:见教材

    2)主要思想:

    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

    哲学思想——“性善说”;

    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④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3)评价:

    ①《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

    ②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3、荀子

    (1)生平:名况,战国晚期赵国人。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有两位有名的学生:一位是杰出的学者韩非子,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

    荀子主要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对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也兼容并包,故能集大成。

    (2)主要思想:

    ①政治思想: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②在君民关系上,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这就是著名的“君舟民水”的观点,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为后来历代有见识的封建帝王所采纳,对封建时代“治世”局面的出现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③在人性论方面,荀子主张“性恶论”。

    (3)评价:

    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

    ②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4、比较孔孟荀思想上的异同:

    春秋(产生)

    战国(发展)

    代表

    孔子

    孟子

    荀子

    阶级属性

    没落的奴隶主贵族

    新兴的地产阶级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和王道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人性论

    性近论

    性善论

    性恶论

    地位

    至圣

    亚圣

    儒学集大成者

    三、道家、法家、墨家

    1、道家:

    老子

    1)生平:老子又名老聃,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老子》。

    2)主要思想:

    A、认为是世界的根本;

    B、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老子思想的精华;

    C、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消极悲观;政治理想小国寡民

    庄子:

    1)生平:战国时期宋国人

    2)主要思想:

    A、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

    B、主张放弃一切欲念,获取精神自由

    2、法家:

    思想主张——①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评价:①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②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1000多年中,法儒结合,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3墨家:墨子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俭”

    评价:①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②曾被广泛吸收,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

    四、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儒学地位的演变过程:春秋(产生)——战国(冷落)——秦朝(打击)——西汉(独尊)——维新变法(创新意)——新文化运动(抨击、动摇)】

    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批判继承,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对等传统文化,既要批判继承,又要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我们的人格才会更加的健全,我们的品德才会更加的高尚,我们的和谐社会、诚信社会便会指日可待。

    六、本课小结:从春秋至战国末年,历史经历一个划时代的变革。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围中产生,并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课堂巩固:

    七、课堂检测

    1、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的显著发展B、社会的剧烈变革

    C、诸侯争霸的需要 D、大量杰出人物的产生

    2、下列有关孔子仁的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有利于抑制统治者暴政②包含了民本思想③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④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愿望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3、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学生课前预习,课上教师点评,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系统宏观地掌握知识,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投影“问题”,回顾背景

    由学生列举展示

    教师小结,要学生明确:一定是思想观念是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在它的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课件教案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