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课稿2篇
-
- 页数:8页
- 字数:约 5837 字
- 大小:48.5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白家安毓设计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课稿2篇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课稿一
课程标准: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材分析:
明清处于我国封建社会晚期,日益走向衰落。本课通过介绍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逐步加强,并与同一时代西方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史实相比较,从政治制度层面上揭示了中国社会开始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明初设三司、废丞相史实的学习,理解这些措施使我国的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通过学习明朝内阁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培养区分内阁制与宰相制的能力;
通过对努尔哈赤、皇太极、康熙、雍正几朝政治制度的学习,理解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发展到了极端,我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通过与同一时代的西方建立近代民主制度相比较,探究君主专制制度的危害,从而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2、过程与方法
展示《明史职官志》等史料上关于明太祖设三司、废丞相的记载,给学生以历史真实感;
从职能、地位、作用等方面比较明朝的内阁与秦汉的宰相,得出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通过探究君主专制制度对我国社会的危害,得出该制度是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的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进步。
重点与难点:
1、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2、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媒体:投影仪、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法、史料研究法、比较法、探究法
课堂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问:同学们都看过古装影视剧,知道我国古代位居“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是什么高官吗?
答:丞相(或宰相)。
其实,这个官职不叫“宰相”,严格地讲,应该叫“丞相”。如秦汉的丞相,唐宋的门下、中书、尚书三省的长官。
“宰相”一词在古汉语中是什么意思呢?
“宰”意为主宰,“相”意为辅佐。“宰相”就是辅佐皇帝、统领百官的人。
问:宰相制度是什么时候确立的?
答:秦朝
问:秦朝以来的宰相制度对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作用?
答:宰相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可发挥双重作用:积极作用: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消极作用:也可能因权力过重而威胁君权,造成深刻的君相矛盾。
相权的存在制约了皇权的集中和君主专制的加强。为了解决这对矛盾,明清的皇帝各用了一套什么措施呢?
(二)授新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简介明朝建立的概况,让学生对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的背景有所了解。
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地方设行中书省管理军政事务。
明太祖时期对地方和中央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改革,不断加强君主专制。
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探究:明太祖采用什么措施加强君主专制的?
1、地方上,废行省,设三司。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2、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集中央权力于皇帝
史料展示:明太祖《皇明祖训》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集》
昔秦皇去封建、异三公,以天下诸国合为郡县,朝廷设上、次二相,出纳君命,总理百僚之后,臣张君之威福,乱自秦起,宰相权重,指鹿为马。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
探究:明太祖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
明朝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明太祖为巩固统治而加强君主专制;
宰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
二、内阁的创立
史料展示:《明史》卷72《职官志》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
建文中,改大学士为学士。
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指编修、检讨、侍讲、侍读等翰林院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
仁宗以杨士奇、杨荣东宫(太子宫府)旧臣,升士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荣为太常卿兼谨身殿大学士,阁职渐崇。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问:内阁制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顾问。
废丞相解决了君相矛盾,但“政皆独断”却又造成政务从集于一身的矛盾。据统计,洪武十七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660件,共3391事,即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
于是,洪武十五年仿宋制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殿阁大学士,由文人充任,批阅奏章,以备顾问。但明太祖仍亲自主持政务,殿阁大学士很少能参决政事。
2、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永乐初年,选拔翰林院官员五至七人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务。由于文渊阁在宫内,故称“内阁”。
3、明宣宗及以后,内阁的权力日增,地位日高,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兼决策机构。
宣德初年,内阁获得票拟权,英宗时票拟制度化。(看《历史纵横》了解相关概念)
探究:学习教材第18页的“学思之窗”,探究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宰相吗?
如果不是,二者有什么区别?
区别:职能地位上,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地位十分巩固;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而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作用上,宰相可以帮助皇帝处理政事,还可以对皇权起制约作用;而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起到制约皇权的作用。
在明代的基础上,清朝的专制主义制度极度膨胀,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三、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
明朝后期,生活在白山黑水间的女真族强大起来,其杰出首领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皇太极即位后,改国号为清,改族名为满洲,并在政治制度上进行改革。
1、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六部
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族上层贵族组成,也称“国议”,是清初的最高权力机构,“诸王大臣签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使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2、南书房的设置
康熙时期,在故宫乾清宫西南角设立内廷侍侯皇帝的南书房,内阁和南书房都在一定程度上分散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皇权得到加强。
3、军机处的设置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机密泄露,在宫内设军需房,后改名军机处,以亲王,重臣充任军机处行走,位卑者称学习行走,俗称小军机。
军机处的最大特点是简、速、密。
史料展示:(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赵翼
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
这样,从中央到地方的军政首脑都听从皇帝的指挥,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三)、课堂总结
明清之际,西方许多国家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在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基础上初步建立起近代民主制度,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例如:
英国资产阶级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斗争,通过了《权利法案》,用国会来限制王权,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1789年,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到1792年,废除了君主制,建立起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与西方民主制度相比,处于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的明清,在君主专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明初废除宰相制度,进一步加强皇权,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清朝在此基础上,又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极致。
探究:明清的君主专制制度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
(四)、布置作业:本课测评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明代罢中书省、废丞相,内阁制为中央辅政机构;清代以内阁及军机处为中央辅政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军政要务。明清两代,以六部为中央政务部门,分理国政,直属皇帝。皇权兼并了相权,使皇权发展到顶端。本节课承接本单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脉络清晰地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同时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使中国在政治上大大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揭示了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的一个原因,从而为学生以后学生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奠定了基础。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
(2)识记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
(3)了解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极其发展。
(4)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5)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内阁、军机处,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6)从多角度分析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掌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极其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过程与方法:
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 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二、说学情
高中学生自身的知识、个性与社会性都比初中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也明显增强,而且获得比较丰富的学习策略。对于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时接触过,但对它的认识比较肤浅,大多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
三、说学法
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激发学习激情的重要因素。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以下两种学习方法:
一是观察学习法,充分运用材料作铺垫,引导学生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期望学生在运用历史材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培养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与辨析历史材料的方法;培养“论从史出”,“以史实为依据”的历史学习习惯。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
- 页数:5页
- |大小:44.50KB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说课稿2篇
- 页数:11页
- |大小:67.00KB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
- 页数:7页
- |大小:57.50KB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鸦片战争说课稿2篇
- 页数:8页
- |大小:410.00KB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辛亥革命说课稿2篇
- 页数:9页
- |大小:53.00KB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大众传媒的变迁说课稿
- 页数:10页
- |大小:61.00KB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古代的经济政策说课稿
- 页数:8页
- |大小:53.50KB
热门说课稿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 动物怎样过冬
- 页数:3页
- |大小:36.00KB
- 说课稿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 页数:3页
- |大小:46.07KB
- 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说课稿
- 页数:4页
- |大小:24.27KB
- 说课稿
幼儿园中班课后说课稿 雪花和雨滴
- 页数:3页
- |大小:37.00KB
- 说课稿
小班数学说课稿《按规律排序》
- 页数:5页
- |大小:92.24KB
- 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0的除法》说课稿
- 页数:6页
- |大小:34.92KB
- 说课稿
今日更新
精选高中生期末评语
- 页数:42页
- |大小:7M
××县招商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 页数:12页
- |大小:142.54KB
“四零”承诺服务创建工作总结
- 页数:5页
- |大小:39.83KB
“改作风、提效能”专项行动工作总结
- 页数:6页
- |大小:139.05KB
“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情况总结报告
- 页数:7页
- |大小:26.12KB
2024年度工作计划汇编(18篇)
- 页数:72页
- |大小:196.9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