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短歌行》说课稿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短歌行》说课稿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页数:4页
  • 字数:约 2645 字
  • 大小:59.69KB
  • 格式:.docx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天皓PPTER
  • 《短歌行》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部编本高中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短歌行》。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大方面进行说课。


    第一,教材分析。短歌行所在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其人文主题是生命的诗意。在形式上,《短歌行》代表了汉乐府诗歌和建安诗歌的风格,也有曹操个人独特风格的展现。因此,在形式上,教师需要从体式出发分析曹操诗歌气韵雄厚、慷慨悲凉的语言特色。在内容方面,单元人文主题为生命的诗意。曹操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其治国安邦、统一天下的政治才能和壮志雄心有许多内容值得挖掘和学习。对曹操的评价,引导学生利用资料去分析、在不同的情境中形成不同的见解,从而发现曹操生命的诗意。教学设计应着眼于培养学生语言建构和逻辑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审美习惯,这一点是符合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的。

    第二,学情分析。在设计教学时,教师需要在掌握学生经验基础上,重点突破学生读不懂、读不好的部分。就这首古诗来说,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掌握了曹操的基本信息,也能够借助注释自学弄懂诗歌的基本内容,具备基础的诗歌鉴赏知识。但一些字词在注释中并没有说明,这就为解读和教学留下了创造的空间。例如“但为君故”中的“君”是具体一个人,还是泛指一类人,沉吟应该是什么样的语调,表达什么情感,这些可能是学生考虑不到的,需要教师适时点拨。另外,了解曹操需要将他放在历史中,而大多数学生可能对历史背景缺乏了解,需要利用预习以及课上资料作为支架进行学习。

    第三,教学目标。新课标中“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要求“根据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新课标建议教师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做好问题设计、组织经验分享和成果交流活动,创造展示交流学生作品的机会或平台,以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根据教材、学情和课标的要求,我预设了三个目标。

    1、披文入情,梳理、积累诗中意象和典故(子衿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鹿鸣;周公吐哺),把握诗歌的思路和内容。

    2、反复涵咏,在问题驱动下感受、想象诗中意境,品味曹操诗歌独特的语言美(气韵沉雄、慷慨悲凉)。

    3、知人论世,在情境中合作探究曹操天下归心的壮志,从不同角度评价曹操,尝试写作短小的文学评论。

    其中,教学重点是:学习古诗鉴赏方法,通过意象、意境理解诗人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是学习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分析炼字炼句,运用逻辑、证据从不同角度评价曹操,感受曹操生命的诗意。

    第四,教学过程。本诗预设三课时。我的整体教学思路是抓住诗中的“忧”字,由此展开,探究忧的因、忧的果,最后读出你眼中曹操的忧。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问题驱动和情境创设。下面我将重点阐释第一课时的设计。

    第一课时为涵咏。通过反复诵读,教师点拨重点意象和典故,达到积累和理解内容的目的。具体过程是:

    1、自读全诗,温故知新。熟悉诗歌、结合注释梳理基本内容、回顾有关曹操的基本知识和魏晋诗歌特点。

    2、齐读全诗,整体感知。谈谈诗歌给你的感觉,哪个字印象深刻。引出“忧”这个诗眼。

    3、点名选读。选读含有忧字的句子,思考每处忧思是否相同?为何而忧?此处需要点拨“唯”字,体会曹操当时借酒消愁的心境。小结忧可能是因为时间飞逝,求贤心切,渴望归一。

    4、自读思考,师生对话。时间飞逝之忧,求贤未得之忧,天下归一之忧,分别是哪些句子,如何表达的?插入《诗经子衿》和《诗经鹿鸣》原文及注释,对比阅读,深入理解其典故的作用。点拨朝露、君、沉吟等字词,探讨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两句是实写还是虚写以及周公典故的文化意蕴。

    5、齐读总结。梳理引用典故的作用,明确诗歌内容即忧的情,忧的因。

    第一课时披文入情,引导学生学会抓诗眼、捕意象、会诗情,循序渐进,为第二课时的评价和第三课时的朗读指导作铺垫。初读此诗,学生能够很容易地抓住诗中的忧字,但细读此诗,却发现诗中每处忧都蕴含不同的气氛和情感。究竟是何原因让曹操如此忧愁?学生可以在诵读后找到初步的证据,例如“人生几何”、“唯有杜康”、“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在这一部分学生能够抓住一些意象去支撑自己的观点,但并不能体会曹操使用这些意象的深意,也就是他为什么要用这些表达,每句的情感有何变化。因此,接下来教师给学生时间自读思考,随后交流讨论。每一个原因曹操用了什么意象,这些意象背后有何深刻的含义,曹操又是如何组织这些意象的,构建出了怎样的场景。诗歌还运用了文学和历史典故,这些典故又对诗歌起了怎样的作用呢?例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子衿》,注释只给出了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但是如果学生只看注释,还不会明白二者关联何在。在这里,教师可提供《诗经子衿》的原文和注释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学生就会发现曹操省略了“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一句。为什么要省略这一句呢?这里有曹操位高权重的骄傲,也有渴望贤才的焦急,因此从这一句省略的内容不难看出曹操的语言艺术。在第一课时最后,小结本课学到的意象知识、文化典故、披文入情的方法,并提出问题“曹操为什么如此渴望贤才”来为下一节课评价曹操做铺垫,同时要求学生课下尽可能收集与曹操、三国相关的历史资料。至此,第一课时可以解决“忧的情”和“忧的因”两个问题。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