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乡土中国》说课稿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乡土中国》说课稿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页数:5页
  • 字数:约 3775 字
  • 大小:37.24KB
  • 格式:.docx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藍霈悦ppter
  • 《乡土中国》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专题研读二“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家族文化反思与重建——例谈以家族为中心的乡土社会”。下面我就对本课题进行说课: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核心素养为本,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本设计秉承这样的理念,通过合作探究,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说教材:《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在社区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探讨中国基层社会结构的著作。阅读《乡土中国》可以调动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尝试运用书中概念和观点分析社会现象,研究社会问题,挖掘并传承其中正向的文化价值。作为整本书阅读的单元教学设计, 开展专题“研读”有助于在阅读质疑的基础上理解每篇文章的丰富意蕴,引领学生捕捉乡土中国情结,进而剖析内蕴其中的中国精神!

    说学情:

    本堂课是在完成了导读与精读之后的专题研读课,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整体思路,并掌握了文本的内涵及核心概念。但是对专题的把握不够深刻、剖析不够全面,挖掘地不到位,知识的纵深拓展与连贯不够,这就需要进行专题研读,达到发掘内蕴其中的当代文化价值与意义的目的。

    说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特定历史文化情境中的语言文字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在调查研究中丰富对“乡土社会”的认知与理解

    审美鉴赏与创造:运用书中知识和观点,研讨、解决一定范围和层次内的生活和社会问题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专题研读发掘《乡土中国》内蕴的当代文化价值与意义。

    说当堂学习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达到挖掘乡土家族的文化反思与重建的目的

    说教学重点:运用书中所学解决一定范围和层次内的生活、社会问题说教学难点:深入研讨《乡土中国》内蕴的当代文化价值与意义

    说教法学法:本节课我重点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打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合作探究法、思维导图法。学生主要采用以下阅读法:文献分析法、内容检索法、归纳推理法、圈点勾画法。


    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

    新修订《课程标准》指出:能将具体的语言文字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为此,我采用以下导语导入:《红楼梦》第十三回,贾珍为贾蓉捐了个体面的官职,在戴权同意的情况下,为贾蓉写了一张红纸履历,只见上面写道:

    江南江宁府江宁县监生贾蓉,年二十岁。曾祖,原任京营节度使世袭一等神威将军贾

    代化,祖,乙卯科进士贾敬,父,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贾珍。

    这段文字是介绍贾蓉的,古人在写个人的时候却先介绍其祖先,这与现代人写个人

    介绍时是不同的,古人是将自己放在家族中考量的,现代人则是将自己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 我想这就是古今家庭观的差异所在吧?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费孝通《乡土中国》中的“家族”章节去看一看。

    这样就让当代的青年学生初步了解了传统“家族”的特点,自然而然地导入课题。

    二、教学过程

    新课程理念强调“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质疑、合作探究的能力,我为本堂课设计了三个学生主体实践活动:

    活动一:整体感知,梳理要点

    新修订《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如直觉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为此,我设计了“梳理要点、绘制思维导图”两个部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整体感知文本。

    1、梳理章节要点,明确内容要素

    《家族》:以西洋家庭特点为对照,分析中国乡土社会家庭的特点。

    《男女有别》:主要讨论乡土社会感情定向的问题,偏向同性交往,遏制男女交往。

    2、展示思维导图,凸显整体关联

    引导同学制作多种思维导图:流程图式、树状图式、爪形图式

    活动二:走进文本,深化认知

    新修订《课程标准》指出:学会语文运用的方法,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并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促进方法、习惯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的基本方法,即以速读、跳读的方式地毯式地搜索书中关于“中西家庭差别”的内容,得出乡土家族的六个方面的特点,学生分别结合生活中的现象阐述了这六个方面的特点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中西家庭差别对比:

    比较标准

    比较对象

    西洋家庭

    乡土家族

    路线

    亲子

    父系单线(受限)

    功能

    生育

    事业社群(绵续)

    范围

    两代(家庭)

    多代伸缩(家族)

    关系

    夫妻(主轴)

    父子、婆媳(主轴)夫妻(配轴)

    情感

    夫妻(融洽)

    夫妻(淡漠),偏向同性

    文化

    浮士德式(重激情)

    阿波罗式(重稳定)

    这一环节,既让学生掌握了迅速阅读文本的方法,也让学生能够将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

    活动三:成果展示,反思文化

    新修订《课程标准》强调突破单篇阅读精讲细析的固定模式,让学生在自主的语文实践中学习、建构语文核心素养。

    家族

    家族名称

    家族人才

    家族文化

    无锡钱氏家族

    一诺奖(钱永健)、二外交家(钱其琛、钱复)、三科学家(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四国学大师(钱玄同、钱基博、钱穆、钱锺书),十八位两院院士”

    钱氏家训:以诗书传

    家、以德传家、以高远之志传家、以忠传家

    福州林氏家族

    林则徐、林觉民、林语堂、林徽因……

    郡望堂号、宗祠、

    家谱文献、字辈排

    义宁陈氏家族

    陈门五杰:清末湖南巡抚陈宝箴、同光体诗代表人物陈三立、画家陈衡恪、史学大师陈寅恪和“中国植物园之父”陈封怀

    陈氏家规: 立志

    篇、清廉篇、治学

    篇、爱国篇

    家风:爱国、重德、好学

    本课是以研读为目的的教学课程,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我引导同学们分小组展示积累成果,并由观察小组做出总结,并借此归纳出学术研究的方法“内容检索法、文献分析法”。借用此法,同学们得出“三大家族的特征”:

    活动四:反思文化

    新修订《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科的社会道德色彩,明确了“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的重要性,为此,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传统的乡土中国家族进行文化反思,同学们可以从“权利、伦理、地位”的角度分析得出“要民主理性不要族长专制,坚持道德法治反对重情轻理,否定森严等级追求人人平等”。

    三、学以致用 (文化重建:家族文化的当代价值)

    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重申并引导国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民族观、国家观”,为让学生理解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家国情怀、历史思考和文化传承,我设计了结合“家族”内蕴文化谈一谈乡村振兴的文化策略的这一环节。

    2021年 2月 21日,新世纪以来第 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强调了“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

    予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可见,乡村文化建设既是乡村建设的难点,也是乡村建

    设的灵魂,乡村文化的振兴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途径。

    那么,同学们能否结合“家族”内蕴文化谈一谈乡村振兴的文化策略?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1、编修家谱:记录家族发展历史、颂扬先人功绩,传承发展“家族共同体”的认同精神。

    2、集体祭祖:体现世代传承,彰显人伦亲情,缅怀先人功绩功德感召后人,规范族人行为,强化爱国情感。

    3、遗存修缮:保护文化遗存,延续古村落(建筑)的生命,增强历史文化厚重感。

    4、传承家风:以良好家风带淳朴民风,以淳朴民风带美好村风,进而培育文明乡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写家训、布文化长廊、立讲贤馆)

    5、乡贤助力:良好德行垂范乡里,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维系当地社会的稳定、有序,扮演着“智库、桥梁、楷模”的角色,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是推动乡村文明发展的重要文化道德力量。

    四、作业布置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坚持加强语文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学习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功能。所以我这样设计本次作业:

    结合第四单元所运用的调查法、访谈法以及《乡土中国》学习中的归纳法、文献分析法,走访自己家庭居住的村镇,实地调研当地借助家族优秀文化推进乡村建设的具体举措, 确定恰当的“课题”,形成小论文。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