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公园玩吗?(喜欢)那老师就带你们乘公交车去玩吧!出示:课本28页挂图,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认真观察,根据图意,编出应用题:车上有67人,到某一站后下车25人,上车28人,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引导学生列出算式:67-25+28=【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形出发,选择学生常见的乘车情况,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凭着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情境展现的内容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提到相关的数学问题】1、读题,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与刚才所做的复习题有什么不同?学生可能会说:复习题是连加,连减,这道题是有加有减。教师可向学生进一步说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像这样的加减混合运算。师板书课题,加减混合。2、通过对连加连减的学习,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做出这道题吗?
一、教材分析“加减混合”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必须练就的基本功之一,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退位减法及有关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加、减混合计算。由于学生容易将第一步计算结果忘记,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所以教学难点确定为学生能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准确地记忆在头脑里,去顺利完成第二步计算,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教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实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学,学数学,用数学,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培养。
一、说教材《加减混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8页的例3和例4。这个知识点是在上一课时《连加、连减》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提升和知识点的整合。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经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学习笔算的书写格式,掌握简便写法。 3、让学社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难点: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准备采用演示法、比较法、谈话法、讨论法和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1、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2)指名板演,交流计算方法。提问:你是按照什么运算顺序计算的?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参与运算的几个分数,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计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计算结果要约成最简分数。[练习十五里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纯计算题比较少,仅第1题里有4道。教学中适当补充三个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也是可以的,但不要耗费学生过多的学习精力。如果学生计算发生错误,要仔细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2、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1)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自己的思路。(2)学生独立完成解答。10(3)+ 5(1)+ 6(1)= 30(9)+ 30(6)+ 30(5)= 30(20)= 3(2)(小时)(3)交流汇报,集体评价。3、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1)学生独立完成(1)、(2)小题,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2)鼓励学生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提出用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不同问题,可以是一步计算的,也可以是两步计算的,并让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一些问题。
习题三:我来解一解1. .四、五年级的学生采集树种,四年级的学生采集了19.4千克,五年级采集的比四年级多3.5千克,两个年级一共采集树种多少千克?2. 王老师买了两本参考书《小学数学学习指导书》和《数学手册》,其中《小学数学学习指导书》的定价是12.36元,而《数学手册》的定价比《小学数学学习指导书》贵4.25元,王老师给了售货员50元,应找回多少钱?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练习、开放练习”考察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这样设计练习题,主要体现了练习的针对性、层次性和由易到难的原则。既达到了教学目标,又发散了学生思维。(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我用“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进行总结,然后学生交流,说说自己的收获。[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四、课堂检测: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加减混合》。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与上一节课学习的连加、连减相同,加减混合也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口算过程,但不同的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既要记住第一步计算结果,又要在第二步计算时应对跟第一步不同的运算方法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掌握加减混合运算过程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另一方面,教材有意地呈现了对比性很强的两组情境图帮助学生学习,情境图既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又能直观地展示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算理,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巧妙地利用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知识。但是教材是第一次出现组合型的情境图,学生对图中原来物体的个数很难理解,所以如何指导学生学会看这种组合型的情境图也是本节课教学的另一重难点。
4、简单小结,内化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学习的课题(教师板书),学生再明确表达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证书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完全相同,计算方法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即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注意能月份的一定要约成最简分数为止。”,(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1、基础练习2、引申练习3、解决实际问题 【精心设计练习,既有与例题程度相当的“保底”题,又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变式题,拓展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有用,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同时适时进行环保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教书育人的作用。】五、说板书设计此板书力图板书的简洁美,能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提示了方法过程。
5、总结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并纠正、分析根本原因。6、通过演示法给学生演示完整、详细和规范的解题过程。7、总结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方法。先让学生自己总结运算顺序,培养学生自己思考的能力,然后教师进行纠正。等这个过程结束之后,再给出完整的运算顺序和方法。8、出示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及时指正。9、最后布置课后作业题。四、教学评价本节课我注重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1、通过具体的题目引入,让学生先以自己的知识体系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发现问题、归纳总结原因,并予以解决。一方面复习前面所学的基本运算,另一方面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四、教学程序一、复习1、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2、问: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按怎样的顺序运算?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按怎样的顺序运算?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2的第(1)题:说说这道题要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为什么要按照怎样的顺序运算?学生板演。2、教学例2的第(2)题。(1)说明:同样的,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2)出示例2题(2):说说这道题例的数据有什么特点?这样算简便吗?为什么这样可以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按简便算法计算结果。3、练一练想先那些题可以用简便算法?指名板演。4、练习五2(做书上。第三题为什么可以用简便算法。)5、练习五后两题为什么这样算?三、巩固练习练习五1、3、5
仔细观察两位同学的算法,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第一种是求解这道题的分步列式方法,第二种是列综合算式解答的算式。引导学生对比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让学生体会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组织学生讨论: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归纳:分数乘除混合运算中,遇到除以一个数时,只要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就可以把乘除混合运算转化为分数连乘,再按照分数连乘的方法进行计算。经过计算,你有什么经验要和同学们分享?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此处我尽量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讲解、讨论、对比、分析,再通过同伴间的互相交流,找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三、分层练习,巩固应用本课练习的设计以趣味性和层次性为原则,分别安排了“基础性练习”、“拓展性练习”和“趣味性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1、基础性练习:做课本自主练习第3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全班交流算法,目的是巩固算法,反馈学习效果。
二、说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2、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三、说教法、学法教法:为了使学生掌握好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这部分知识,达到以上教学目的,突破以上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迁移法、引导法、讲解法、联系法、自主探索法来进行教学。学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利用旧知构建新知的方法、合作探究的方法,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所处的人类的社会是由一个个担任不同工作的人所组成的,而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蜜蜂也跟人类一样,它们生活在一个蜜蜂王国里,今天我们就一起到那里了解一下蜜蜂的生活吧。
教材说明:连加法是在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教学目标:1.掌握连加法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2.进一步巩固100以内的加法,提高计算能力。3.培养书写工整、计算认真的好习惯。教学重点:根据情境,正确列出连加法算式,并用竖式进行计算。明确连加法的意义。教学难点:掌握连加法竖式的写法,明确要用前两个加数的和加第三个加数。教学流程:以下分四个板块进行。一、知识迁移。口算练习题:1.两个一位数相加(9+7=8+6=8+7=)2.三个一位数相加(8+9+5=2+9+4=6+5+7=)【设计目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在计算时,归根结底是两个一位数的计算,所以课前的练习有利于学生提高计算准确性,巩固计算顺序
教材分析连加、连减这部分内容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学生在一年级时已学过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教学连加、连减的计算如何用竖式及竖式的简便写法计算。在复习这一环节中,我先设计了笔算两位数加、减法的习题。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然后通过两道口算题复习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在进行例1的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少先队员帮农民伯伯摘西瓜的情景图,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然后放手让学生们尝试算出结果。教师指出简便写法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这种写法的简单所在。
(1)本周哪一天河流水位最高,哪一天河流水位最低,它们位于警戒水位之上还是之下,与警戒水位的距离分别是多少?(2)与上周末相比,本周末河流的水位是上升还是下降了?解析:(1)先规定其中一个为正,则另一个就用负表示.理解表中的正负号表示的含义,根据条件计算出每天的水位即可求解;(2)只要观察星期日的水位是正负即可.解:(1)前两天的水位是上升的,第1天的水位是+0.20米;第2天的水位是+0.20+0.81=+1.01米;第3天的水位是+1.01-0.35=+0.66米;第4天的水位是+0.66+0.13=+0.79米;第5天的水位是0.79+0.28=+1.07米;第6天的水位是1.07-0.36=+0.71米;第7天的水位是0.71-0.01=+0.7米;则水位最低的是第一天,高于警戒水位;水位最高的是第5天;(2)+0.20+0.81-0.35+0.13+0.28-0.36-0.01=+0.7米,则本周末河流的水位上升了0.7米.方法总结:解此题的关键是分析题意列出算式,用的数学思想是转化思想,即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探究点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在学习本课内容以前,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四则计算,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完全一样,针对这一点,本课教学确定的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认真严格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的计算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技巧。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迅速地进行小数四则混合式题的运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能否正确把握运算顺序。为了实现教学目的,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遵循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明白数学来自生活,从生活中提炼数学,产生我要学数学的情感。为了训练学生正确、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在练习设计上力求形式多样。
加减混合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计算方法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那么我就重要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本课是从学生熟悉的乘坐公共汽车的生活情境引入的。教学时,我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情境图中的“动作过程”,提出问题,并联系过程列式计算。学生都有乘公交车的经历,所以理解起来非常容易。这类加减混合式题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运算顺序与连加、连减的顺序相同,所以教学时让学生进行类推,先填好分步计算的第一个竖式,并计算出得数,再填写第二步计算的竖式,并计算出结果,然后让学生自己想简便写法的竖式。把学生的主动探索和老师的适时引导有机结合,使学生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学习能力。
小数乘法第四框题《连乘 乘加 乘减》是本册教学重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为后面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更复杂计算做准备。为此,要求学生必须扎扎实实地掌握这部分知识。我教学本节课的主导思想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等实际状况,重视过程教学和整体性教学。引导学生从原有知识出发,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加深理解新知识。有目的地组织安排教学活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教学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自主探究,学习例题(1)猜价格,感受新知课件演示乐乐一家来到商场的情景,让学生分别猜一猜热水瓶、烧水壶和杯子的价钱,在出示杯子的时候,我让学生算一算6个杯子,每个5元,一共需要多少钱?然后老师用一个普通讨论者的口气说:“买一整套会比单买一个要便宜一些,只要24元就可以买到了。”(2)同桌互相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先让学生任选两种物品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大约需要多少钱?再请个别学生拿着教鞭到黑板前指着自己想买的东西说一说我选了什么,大约多少钱,是怎样估计的。(3)小组讨论,学习例题1)、课件出示例题:妈妈打算买这三种生活用品,100元够吗?2)、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3)、小组总结,汇报结果:请小组代表到黑板上展示学习过程,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估算方法和结果,对不同的方法进行鼓励;
教材分析:例4是让学生判断妈妈要买三种生活用品,带100元钱够不够。可以结合这种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景,使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进行精确计算,有时根据实际的需要只要估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便于学生更完整、全面、深刻地认识数学的功能。估算的策略是多样化的,可以用连加,也可以用连减,还可以用加减混合,中间包含了加法的估算和减法的估算。教材上呈现了两种估算策略,有一名学生用连减的方法先估算出100-28大约得70,再估算出70-43大约得30,从而判断用剩下的钱买水杯还够,两步计算中都运用了估算。另一名学生先用加法估算出28+43大约得70,再口算出大约还剩30元,从而得出买水杯还够的结论,第一步计算运用了估算,第二步是精确计算。由于每个个体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不同,所采取的估算策略也是不同的,教材上除了提供这两种估算策略以外,还有一名学生提出问题:“还可以怎样算呢?”提示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灵活采用适合自己的估算方法,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出示计算错误的学生算式,让学生进行判别。说说为什么错,错在哪里。之前学生基本掌握了加法的计算法则,在此基础上先让学生尝试计算。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类推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再采用讨论、比较等方式学习。这样充分发挥知识迁移的效力,又可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2、尝试练习解决三个班级一共捐款多少元?由于1班和2班共捐了96元已求出,所以只要计算96+58。这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中说说你是怎么算的,通过向别人表达计算的过程来达到进一步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又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三)巩固练习练习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对所学知识有进一步地提升,让学生学有所用。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