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说课稿

  • 页数:5页
  • 字数:约 3283 字
  • 大小:46.0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光影设计
  • 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和整数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之后进行教学的,本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既为学生提供练习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机会,又为学生后续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与分数有关实际问题作准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结合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并能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计算方法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综合能力。

    (3)通过参予数学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利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时紧密联系乘除法的意义,引导学生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加强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是突破本课重点难点关键之所在。

    教学方法:

    六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创造性成分也比中年级学生有所增强。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以教材的情境设计为依托,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问题意识。

    (2)“探究——研讨”法: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理清数量关系,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经过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等一系列活动,发现规律,理解分数乘除混合运算问题的意义,探索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合作学习法: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为每位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多元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充分发掘每个孩子的潜能,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六年级学生在观察、分析、对比、归纳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本节课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主动建构之上,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预计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容易把“绝对量”和“相对量”的含义相混淆,因此在教学时要加强两个量区分的练习,让学生分清两种量的异同,达到真正理解算理的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先提出两个问题:1、分数可以表示什么?试举例说明。2、整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对于问题1,要让学生明确分数可以表示具体数量,如2/5千克、3/8米等,这里的分数表示的是绝对量;分数还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一种关系,如甲是乙的2/3、杨树是棵树是柳树的3/7等,这里分数表示的是相对量。在学生理解了绝对量和相对量的概念后再出示几组练习让学生进行区分。

    通过问题2的复习,让学生了解整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当学生回答“计算整数乘除混合运算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时提问学生:“分数乘除混合运算也能按这样的吗?”

    这一环节由旧知引入,温故引新,既为新知的学习铺路搭桥,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此环节分三个步骤。

    步骤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导入新课后及时出示课本情境图:布艺兴趣小组用6米布制作一批帽子,每顶帽子用布2/5米。将这些帽子的2/3送给幼儿园。

    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回答:情境图中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在提出数学问题时学生可能会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如:这些布能制作多少顶帽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列式。再进一步启发学生: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要鼓励、引导他们提出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该环节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入手,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步骤二:自主尝试,解决问题

    当学生提出“送给幼儿园多少顶?”的问题时出示:“布衣小组用6米布做帽子,每顶帽子用布2/5米。将这些帽子的2/3送给幼儿园,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重点要解决这个问题。

    1、明确解题思路:

    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说一说你的解题思路。

    学生思考后集体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因为送给幼儿园的帽子占这些帽子的2/3,所以,要求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应先求出6米布能做多少顶帽子。求6米布能做多少顶帽子,就是求6米里面有几个2/5米应该用除法来算。而求送给幼儿园的帽子有多少顶,就是求帽子总数的2/3是多少,应该用乘法来算。

    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并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6米里面有几个2/5米?”用除法计算?

    要让学生明确“求6米里面有几个2/5米?”里面的“6米”与“2/5米”是两个绝对量,这两个量之间是包含除的关系,所以要用除法计算。

    在这里借助直观演示,并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明确解题思路,搞清各数量间的关系,为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

    2、自主解决问题:

    明确解题思路后,启发学生探索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生时间让其进行独立列式。师巡视并指导。

    学生可能选择列分步算式和列综合算式解答这个问题。分别指一名同学到展台前进行思路分析和计算方法的介绍:

    第一种:62/5=15(顶)152/3=10(顶)第二种:62/52/3=65/22/3=10(顶)此处给学生创造充足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来解决问题,体会成功的快乐。

    步骤三:观察比较,合作探究

    仔细观察两位同学的算法,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