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图释1、图2.4“洞庭湖及荆江地区飞机遥感影像”图此图为飞机遥感影像成像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在室内分析处理而成。飞机遥感时正值阴雨天气,虽然图面较暗,但地物仍然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图中湖、河等水域为黑色。居民点的颜色为浅灰色,农田格局依稀可见。2、图2.5“洞庭湖及荆江地区卫星遥感影像”图此图为卫星遥感影像成像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在室内分析处理而成。图中深色的范围表示水体,城市呈灰白色。图中看不出农田的格局,说明卫星遥感对地物的分辨率没有飞机遥感高。【学习策略】由于3S技术涉及计算机技术、地球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等多个领域,技术含量高、综合性强,对于高中生来说,比较难理解,所以,本节课在介绍有关技术时,可借助教材中的流程图和影像图片。教师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3S”技术的直观认识。
【考点搜索】理解中国国土整治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及其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教材分析】本课是我国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一个开篇,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国土整治的概念、意义、我国进行国土整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我国国土整治的重点工程、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使学生了解我国实施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原则,为以后各单元讨论典型地区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奠定理论基础。◆重要图释1、图2.2“中国防护林体系规划示意图”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中国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框架,覆盖了我国主要水土流失区、风沙危害区、盐碱区和台风区。图中深绿色区域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区、浅绿色区域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区、紫色区域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区。其中“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世界最大的生态工程。
2、关于黄土高原小流域及其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小流域不能看作是一个完整的地域单元B.小流域可以相当于黄土高原上一条河流的整个流域C.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针是“保塬、护坡、固沟“D.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只能采用农业技术措施3、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的原因有()①营造宫殿,毁林开荒②修筑梯田,开石动土③开荒弃荒,轮荒作业④开露天矿,建隔离护坝⑤保塬护坡,打坝建库⑥开挖原生地面,复垦采空矿区A.①②④B.①③⑤C.①③D.②④4、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土流失不可治理B.人为因素是黄土高原现代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C.植树种草是做好水土保持的基本前提D.开矿会加剧水土流失,故应少开矿5、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直接的因素是()A.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B.黄土垂直节理发育C.地表崎岖不平,千沟万壑D.不合理开发造成地表黄土裸露,失去植被保护6、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有()A.植树造林B.平整土地C.修建水库D.深耕改土
1、图4.10“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以风力作用为例)图”产生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有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从荒漠化和人类的关系来看,荒漠化的发生、发展和社会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不仅是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活跃因素,同时人类又是它的直接受害者。2、图4.14“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图”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特征表现在:a类为肉质植物,体内薄壁组织可储存大量水分,其近地表分布的根系可以在偶然而短暂的降水过程(如暴雨)中收集水分;b类植物一方面利用其近地表根系吸收可能的降水,另一方面根系向纵深发展,以利用稳定的地下水;c类为微叶或无叶型植物,叶片强烈缩小或退化,由绿色叶茎行使光合作用功能,蒸腾很弱。【教学内容】一、荒漠化的成因1.荒漠化的自然原因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包括干旱(基本条件)、地表物质松散(物质基础)和大风吹扬(动力因素)。
1.从监测的范围、速度,人力和财力的投入等方面看,遥感具有哪些特点?点拨:范围更广、速度更快、需要人力更少 、财力投入少。2.有人说: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点拨:同意。可以从遥感的定义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看”的过程就是在遥感,眼睛相当于传感器。课堂小结:遥感技术是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研究中应用较广的技术 手段之一,我国在这个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我国的大部分土地已经获得了大比例尺的航空影像资料,成功发射了回收式国土资源卫星,自行研制发射了“风云”卫星。遥感技术为我国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 了大量的有用的资料,在我国农业估产、灾害监测 、矿产勘察、土地利用、环境管理与城乡规划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板书设计§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4)假如你是110指挥中心的调度员,描述在接到报警电话到指挥警车前往出事地点的工作程序。点拨:接警→确认出事地点的位置→(在显示各巡警车的地理信息系统中)了解其周围巡警车的位置→分析确定最近(或能最快到达)的巡警车→通知该巡警车。(5)由此例推想,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城市管理的哪些部门中?点拨: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商业组织和管理、城市规划、卫生救护、物流等部门,都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课堂小结】现代地理学中,3S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应用,日益成为地理学前沿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并成为地理学服务于社会生产的主要途径,现在3S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它们三者既有分工又有联系。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更新、分析等。
一、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1、 低湿地治理开发的原因——辛店洼自然条件的主要特点(1)地势低平:辛店洼洼底海拔17.5米,洼缘海拔19.5米,是全市最低点。(2)渍涝严重:其成因如表6-4所示(3)土质好、水源足、水质好:成土母质为黄河冲积物,土壤质地好;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2、低洼地治理开发的方法:鱼塘——台田模式(或称塘田模式)以往辛店洼曾采用挖沟排水的措施治理低洼地,但治理效果不明显,因为辛店洼的主要矛盾是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挖沟排水因地势低,排水困难,地下水位难以下降,故治理效果不明显。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工作者在辛店洼地区开始了整治低湿地的研究,他们遵循“因洼制宜”的指导思想,逐步摸索出了低湿地的治理模式:鱼塘—--台田模式
1、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2、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重要图释图1.1“三大自然区图”三大自然区的界线(自然地理分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之间大致以400mm等年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约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学习策略】1、读图分析:通过读图、分析、归纳的方法,识记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相互界线,理解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2、综合训练:运用空白地图,将地理事物落实在图上,并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整理,理解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教学内容】一、三大自然区的划分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地貌、气候的地域差异)
1、说说旅游环境容量测算对颐和园环境保护所起的作用。点拨:旅游环境容量测算对颐和园环境保护所起的作用是通过对游客流量的控制来实现的。颐和园的旅游吸引物有许多是珍贵的文物,游客的触摸、践踏等都会使文物遭受损耗控制客流量就控制了这些损耗。游客过多,废弃物也过多,超过颐和园的承受能力就会造成污染,控制客流量可以使废弃物控制在处理能力范围内。控制游客容量,可避免游客过多造成旅游氛围和景观的破坏,可避免发生各种矛盾和不文明行为乃至犯罪行为。旅游环境容量测算为颐和园的管理、发展和规划提供了基本依据,有助于管理部门因时因地做好管理、监督、疏导工作,有助于制订颐和园旅游发展规划,还有助于采取颐和园客流的时空分流措施。2、你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颐和园旅游环境容量问题。点拨:解决颐和园旅游环境容量问题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加以考虑。
学习目标1.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理解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的概念和种类,以及它们所形成的各种地形;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地理景观图的能力和动手做实验的能力。2.了解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地表形态的演化的,培养我们学生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从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学习重点1.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态。2.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相互之间的关系。学习难点1.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态。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的观点。学习过程:1、看课本讨论回答:外力作用①能量来源 ②表现形式 ③对地貌的影响2、流水、风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图10.5“海南岛的环带开发布局图”受地形类型、地势高低、离海远近等因素的影响,海南岛的自然环境具有明显的环带状分布的特点,从中部至沿海依次是山地、丘陵台地、滨海平原三个地带。海南岛产业开发布局依据自然条件的空间差异和产业特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优化配置,也形成了环状布局形式,海岸带基础和交通条件好,重点开发,形成外向型企业和第三产业集中分布的地带;热带高效农业主要分布于面积广大的丘陵台地环带;山地位于中部偏南,是全岛的水源区,可发展林业,还可利用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发展旅游业。【教学内容】先复习三大产业的划分,如表10-5所示。表10-5:国家统计局规定的三大产业的划分一、合理布局产业1.自然环境特色:具环带状,具体见重要图释。2.海南岛的环带开发布局如表10-6所示。表10-6:海南岛的环带开发布局
(3)2004年6月末至7月初,广东省出现罕见的大面积持续高温炎热天气,全省有45个县(市)的最高气温破历史同期记录。造成此次异常天气的主要原因是()A.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共同影响B.大量使用汽车和制冷设备C.绿色植物呼吸作用释放CO:D.全球温室效应长期作用【解析】(1)根据“源于西太平洋洋面的台风”判断该台风属于北半球的气旋型的天气系统,当台风中心位于南海时,广东沿海地区正好位于该气旋的北部,故吹东北风。(2)夏秋季节的台风主要影响我国的南部、东部沿海地区,广东沿海正好位于该地区,受到的影响较大;广东沿海是我国经济非常发达的地区,富含有N、P、K等营养元素的工厂生产、农业生产、生活废水的排放导致海水中的藻类物质大量繁殖,水中的溶解氧减少,鱼类因窒息而死亡的现象在该地区时常发生。(3)从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可知,6月末至7月初为北半球的夏季,因是短期的高温,与正常年份相比出现异常天气是因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共同影响。
5.对土星五号火箭和登月舱的质疑现代航天飞机只能把20吨载荷送上低轨,而当 年的土星五号却能轻而易举地把100吨以上载荷送上地球轨道,将几十吨物体推出地球重力圈,为什么后来却弃而不用,据说连图纸都没有保存下来?6.温度对摄影器材的影响月面白天可达到121°C,据图片看,相机是露在宇航服外而没有采用保温措施的。胶卷在66°C就会受热卷曲失效,怎么拍得了照片?这些人士认为,对以上这一切美国政府一直没个 交代,而知情者由于担心生活和安全受到影响,甚至可能直接遭到了胁迫,至今对此沉默不言。但相信不久的将来,诞生于美苏太空竞赛年代的“登月骗局”定会水落石出。反驳不过,也有许多人认为“阿波罗”登月计划不可能造假:首先因为该计划当时是在全球实况转播的,近亿人亲眼看到。另外,宇航员还从月球带回了一些实物,如岩石。
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根本出路是通过发展大农业来解决耕地不足,不应盲目开垦荒坡地,防止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尽量避免生态环境恶化。2、就地后靠,就近安置模式三峡库区淹没区线状分布的受淹特点有别于一般水库淹没区的片状分布,使得库区移民具有相对分散的特点,且淹没涉及的356个乡镇没有一个被全淹,甚至全淹的村也很少,这有利于移民在本县甚至本乡就近后靠安置,避免了水库移民大量外迁、远迁所造成的种种困难和后遗症。三峡移民搬迁大多可以就地后靠,就近安置,这是三峡移民的一大特色。就近后靠安置的优点是不离本乡本土,移民容易接受,且避免了移民大量外迁、远迁所造成的困难和后遗症;缺点是容易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如过度开垦坡地、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等。3、工程周期长,可从容安置移民三峡工程建设周期长(1994年~2009年,共17年),使得移民安置能够及早进行,可以从容安置移民的生产和生活。
通过观看课件引导学生对各种航天器的了 解,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宇宙环境的特点.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的主体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归纳能力.通过分组讨论澄清知识盲点―我国航天事业接近并超过发达国家.要求学生根据前后联系自己得出结论.体现学生主体设疑,引进热点主要是要学生明白:宇宙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例题练习2004年高考大综合地36题展示习题学生做让学生走近高考了解高考(三)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完成知识点总结、教师做思想方法的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说知识点使学生对知识有整体掌握.使学生能坚持用科学的观点分析发现各种新问题.(四)布置作业用发展的观点谈谈对中国加强航天事业发展的看法.巩固所学知识:联系实际为下节课学习做铺垫.板书设计世界宇宙新探索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宇宙资源开发宇宙资源宇宙环境问题的产生宇宙环境保护
【知能训练】一、选择题(第1-4题为单项选择题,第5-6题为双项选择题)1、斑点状土地荒漠化圈主要分布的地方是()A.塔里木河下游绿洲B.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C.居民点、工矿区及交通线附近D.科尔沁沙地2、近年来,西北地区环境发展的趋势是A.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绿洲环境总体趋于好转B.风沙活动增强,盐碱地面积增加C.绿洲经济以农业为主,无环境污染问题D.随着人类对环境影响的加强,绿洲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3、我国沙漠沙地所处纬度最高的是()A.科尔沁沙地B.呼伦贝尔沙地C.古尔班通古特沙漠D.乌兰布和沙漠4、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的主要成因是()A.地处北半球亚洲高压的范围之内B.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C.深居内陆又隔崇山峻岭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河短水少
月球对地球的意义月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地球上夜晚的自然照明,主要靠月亮。2.远在古代,人们就根据月相变化的周期,编订历法。我国农历月份的安排,是以月相变化 周期为标准的。农历规定朔为初一,这样,望就在十五日或十六日。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像春节、中秋节就是按农历的月日计算安排的。3.由于地球表面各处所受月球和太阳引力的不同,地球上的水体产生了明显的潮汐现象。4.月球是人类星际航行的第一站。已知月球表面有多种宝贵矿藏;重力较小;没有大气层,利用太阳能的条件较好。如何利用月球的特殊环境,开发月球的资源,以及如 何利用月球作“码头”,使人类更好地研究宇宙,这将是月地关系的新篇章。
彗星简介:(1)云雾状的独特外貌,质量很小;(2)主要由冰物质构成(含尘埃、水、甲烷、二氧化碳等),有人称它为“脏雪球”;(3)结构分彗核、彗发、彗尾(分离子尾、尘埃尾),彗星在远离太阳时,只有一个冰冻的彗核,当行进太阳时,组成物质升华而形成彗发,在太阳风的吹拂下,背向太阳的一侧出现彗尾,远离太阳时,彗尾消失,尾永远背向太阳;(4)目前已经 发现了1600多颗彗星,最著名的就是哈雷彗星,1985~1986 年,曾回归;(5)彗星的公转周期各不相同,相差极大,有的几十年,有的几百年,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为76年。学生讨论回答,然后速读课文“流星体”。【启发引导】行星际空间是否是“真空”状态?行星际空间分布着极其稀薄的气体和尘埃,称为行星际物质,行星际物质的来源——太阳风、星际冲撞……
【启发想象 】能否将刚才讲的内容用一个游泳动作形容一下?这好像蛙泳动作。我们大家一起做:熔岩冒出(双手合十向上)→推向两边(双手向两侧分开)→遇陆俯冲(双手往下)→重熔再生(双手相向合并向上)。【小结板书】二、海底扩张学说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个假说,整理一下已知条件:事实证明大陆是在漂移的,如欧洲与美洲的距离在扩张,但是漂移的动力不足;海底是不断扩张的,有生长与消亡。能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更准确更合理的假设呢?一个新的理论诞生了,它是目前最盛行、最活跃的全球构造理论【板书】三、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概念学生读书。【启发提问】板块“漂移”与大陆“漂移”的位置有何不同?学生回答。板块漂移是指岩石圈漂在软流层上,大陆漂移发生在地壳两层之间。【提问】板块是如何划分的?读图用半分钟记下六大板块的位置和名称(提示:按大洲和大洋名称记忆)。
一、 天体1、 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聚集态的星体及星际物质)注:不作特殊交代的天体均指自然天体2、 几种常见天体的观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总结讲述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3、几种常见的天体恒星1) 定义:从质量、组成、形状、发光与否等角度总结交代:数目多少(肉眼所见6000多颗)夜空里的点点繁星差不多都是恒星2)运动特点:(由恒星的“恒”字引发学生分析“北斗七星图形变化”图说明特点)结论:①恒星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②相对位置似乎固定不变,故称“恒星”3)光年----计量天体距离的单位(强调“距离”)分析知识点:①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8分钟)(1. 5亿公里)②距离地球次运的恒星是 (4.2光年)③现在能够探测到的最远天体距离地球多远?星云(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与恒星比较总结星云特点,可以从形态、质量、体积、密度、物质组成、观察特点几方面列表比较分析并小结)二、天体系统1、 概念: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系统。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