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的小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就是要调动起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整节课我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体验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快乐。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用肢体语言演示让学生扎扎实实的掌握3个方面的知识点:第一点要会说,能从图中找到与数学有关的信息,并能恰当地提出一个问题;第二点会数,能准确地数出原来有多少、去掉几个就是减几,去掉的这个数是从总数里去掉的;第三点会列算式,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根据算式来编一个故事,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举一反三,从而做到一通百通。 本节课我始终遵循这样一个教学原则,即知识的起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步一步逐渐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一通百通。 三、说学法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为了更好地指导学法,我采用合作形式组织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验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互动中迸出智慧的火花。
加减混合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计算方法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那么我就重要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本课是从学生熟悉的乘坐公共汽车的生活情境引入的。教学时,我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情境图中的“动作过程”,提出问题,并联系过程列式计算。学生都有乘公交车的经历,所以理解起来非常容易。这类加减混合式题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运算顺序与连加、连减的顺序相同,所以教学时让学生进行类推,先填好分步计算的第一个竖式,并计算出得数,再填写第二步计算的竖式,并计算出结果,然后让学生自己想简便写法的竖式。把学生的主动探索和老师的适时引导有机结合,使学生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学习能力。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中的第二节“减法”的第一课时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万以内一次退位减法,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主要是探讨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减法的难点。学生分析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三位数减三位数一步退位减法,明白了相同数位对齐,哪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的道理,如果将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呈现给学生,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学习掌握这一新知识。设计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第三个层次是加法算法多样化的教学,书第24页插图。在清楚加法含义的基础上发散学生思维。根据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突出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方法可以多样化也要最优化,即引导学生发现利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为今后的加法学习及减法学习打好基础。四、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2认识“+”号、“=”号,会读加法算式.3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 通过 动手实践操作来 突出重点。难点:会用数的组成,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通过 算法多样化的择优来突破难点。六、教学程序及学生预设(一)创设情景学校艺术节,美术小组的同学们要制作折纸作品进行展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的制作的怎么样了。
一、谈话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六一快到了,很多小朋友都想了很多的方式来庆祝,有的小朋友想去公园,有的小朋友想用自己攒的零花钱去买玩具呢,我们也和他们一起去看看吧!(电脑出示玩具店的货架和玩具的标价。)二、自主探索,提出问题。1、仔细看图,提出问题师:看货架上都有哪些玩具?你喜欢什么玩具?你从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观察后指名回答。)课件出示: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师:货架下的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信息?(指明生说出题意)师:怎样才知道左边的小朋友买大象玩具后还剩多少元?右边的小朋友还差多少元呢?(用减法算)师:你知道这么列式吗?(师根据生回答板书算式)师:大家会算上面的算式吗?先在小组里摆一摆,算一算。2、分组操作,形成思维。学生摆小棒,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操作。3、信息反馈,抽象算法。师:大家摆出了上面两道题的得数吗?谁来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一、揭题: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二、练习:1、第8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独立完成。(3)订正答案。(4)有错的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是怎样的,每一步的计算结果是多少?2、第9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1)看图,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2)根据问题列算式解答。(3)订正答案。3、第10题:比一比。(1)明确要求,看谁先夺得红旗。(2)各小组派代表参加比赛。(3)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并奖励给一个小标志。(4)再加入几组比赛题,尽量让学生多参与。4、第1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1)看图,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2)列算式解答,指名板演订正。(3)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5、思考题:小组讨论完成。一共12人,每两人之间插入一个女生,一共能插入11人。
第二层:教学例6。1、出示11根小棒,再出示2跟小棒,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该怎样列算式?用自己的小棒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2、在计数器上演示11+2=13的过程。强调2要加到个位上去,强调十位上的一表示一个十,个位上的一表示一个一。3、演示从13根小棒中去掉2根小棒,还剩多少根小棒?该怎样列算式?用自己的小棒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4、请学生上台演示13-2=11的过程。使学生理解算理。5、学习加法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并简单介绍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第三个环节:开展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课本第88页中“做一做”的第一题。第一小题:看左图,指名让学生说出图意,再试着把左边的算式填写完整。(对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地进行引导)第二小题:看右图,指名让学生说出图意,再仿照第一题写出四道算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①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②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③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具准备:老师准备挂图或课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吗?生:互相说说,再请同学发表意见。师:(挂图1)我们来看挂图,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1中你看到了什么?生1:从图1中我看到了小明妈妈买了一套135元的运动服和一双48元的运动鞋。生2:从图1中我看到小明妈妈给了售货员200元。生3:要知道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应用加法计算。师:全班动手计算。板书:135+48=183(元)
教材分析:例4是让学生判断妈妈要买三种生活用品,带100元钱够不够。可以结合这种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景,使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进行精确计算,有时根据实际的需要只要估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便于学生更完整、全面、深刻地认识数学的功能。估算的策略是多样化的,可以用连加,也可以用连减,还可以用加减混合,中间包含了加法的估算和减法的估算。教材上呈现了两种估算策略,有一名学生用连减的方法先估算出100-28大约得70,再估算出70-43大约得30,从而判断用剩下的钱买水杯还够,两步计算中都运用了估算。另一名学生先用加法估算出28+43大约得70,再口算出大约还剩30元,从而得出买水杯还够的结论,第一步计算运用了估算,第二步是精确计算。由于每个个体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不同,所采取的估算策略也是不同的,教材上除了提供这两种估算策略以外,还有一名学生提出问题:“还可以怎样算呢?”提示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灵活采用适合自己的估算方法,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一、说教材(一) 教材内容分析1、地位作用本节内容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内容是在第一册集中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集中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的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是“十几减几”,它是在学生学习10以内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它既是为学生学习退位减法铺路,也为学生学习四则计算奠定基础。2、教材分析20以内退位减法在本册尤为重要,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之上学会计算方法。在已学过的仅为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的基础上展开,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进一步渗透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让学生结合情境图解理解题意,进行计算等等,解决现实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通过操作后的讨论,用不同的思路思考,引出“想加算减”和“破十法”两种比较方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要理解“破十法”,并引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3.小结。引导学生归纳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步骤:要把加上或减去的两位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先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再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三、巩固练习课本第93页的做一做。分别指名口算,并说说怎么想的。四、全课总结1.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小结并出示课题: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2.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应注意什么?五、布置作业教后反思《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本单元仍然注意体现这一理念,如本课时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既呈现了口算方法,还出现了在脑中想竖式的方法;在教学笔算时,还出现口算的方法。其目的就是鼓励学生展开思路,在交流、比较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习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2、培养学生看图表的能力,初步渗透统计思想。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的计算,能够有效的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10-38+49-1 9-88+215+38+77+55+6 3+911-19+68+86+78+6 9+82+93+102、()里应填什么数?(1)比9大2的数是(),比7多4的数是()。(2)写出得数是13的四道算式?( )、()、( )、()(3)练习9+()=13 8+()=1512-()=2()+7=14()+()=12 ()+()=19二、指导练习练习二十一第4题(1)学生看书,弄清题目的意思。问:这题是什么意思?(2)分组讨论,并派代表说一说。(3)教师板书,引导学生看统计表。指导学生看表:表的第一竖行画有皮球、毽子、跳绳;第二竖行上面写着“一班有”,下面的数就是一班有这三种体育用品的数量,即一班有7个皮球、5个毽子、4条跳绳;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想去动物园吗?今天我们就跟着亮亮和晶晶一起去动物园逛一逛,好不好?(打开课件,指出亮亮和晶晶,说他们手里还拿着漂亮的气球,为下面的观察作铺垫)动物园里可真热闹,天上还有4只小鸟也在跟着凑热闹,注意观察,你看到了什么?(飞走了1只小鸟)。二、探索新知1.减法的意义(1)认识减号原来有4只小鸟,飞走了1只,就是从4里面去掉1,“去掉”用什么符号表示?板书“-”,并让学生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用减号表示的算式叫作减法算式。从4里面去掉1,就用减法计算。不仅这个用减法,只要是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就要用减法计算。(2)写算式用算式怎样表示呢?4-1=3(只)“4”表示原来有4只小鸟,“1”表示飞走1只也就是去掉1,“3”表示还剩3只小鸟。去掉的数写在减号后面,原来的数写在减号前面,剩下的数写在等号后面。这个算式就表示从4里面去掉1,还剩3.
三、估算度的把握。《标准》在计算教学方面强调的内容之一是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我们认为重视估算,就是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体体现在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本节课的设计就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两种估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况作出合理解释。四、教会学生单元整理与复习的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益。我们知道授人以渔而非鱼的道理。在本节课中,老师设计了引导学生学会整理与复习的方法,如:带着问题看书,将算式分类、归纳、总结出本单元所学内容,计算方法,注意地方,最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如果我们的老师从小就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培养,学生将终身受益。我想我们教学研讨活动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的最高境界: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
2、自主探究,学习例题(1)猜价格,感受新知课件演示乐乐一家来到商场的情景,让学生分别猜一猜热水瓶、烧水壶和杯子的价钱,在出示杯子的时候,我让学生算一算6个杯子,每个5元,一共需要多少钱?然后老师用一个普通讨论者的口气说:“买一整套会比单买一个要便宜一些,只要24元就可以买到了。”(2)同桌互相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先让学生任选两种物品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大约需要多少钱?再请个别学生拿着教鞭到黑板前指着自己想买的东西说一说我选了什么,大约多少钱,是怎样估计的。(3)小组讨论,学习例题1)、课件出示例题:妈妈打算买这三种生活用品,100元够吗?2)、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3)、小组总结,汇报结果:请小组代表到黑板上展示学习过程,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估算方法和结果,对不同的方法进行鼓励;
第三个层次是加法算法多样化的教学,书第24页插图。在清楚加法含义的基础上发散学生思维。根据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突出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方法可以多样化也要最优化,即引导学生发现利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为今后的加法学习及减法学习打好基础。四、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2认识“+”号、“=”号,会读加法算式.3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五、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来突出重点。难点:会用数的组成,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通过算法多样化的择优来突破难点。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9-20的内容及练习二的第8-10题。(二)教材所处地位及作用:“几和几”数的组成知识是学习加减法的基础,这是一年级教学要注意的部分。在认数教学中,主要通过实物演示和动手操作的游戏,使学生知道了数的组成。(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2)使学生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级成,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并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二、说教法本课时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以下几点:1、创设游戏充分感知,然后再交流,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最后,为学生创设了“分小棒”等游戏,让学生不断地动手操作与合作讨论中自己掌握知识,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6、改错题出现在练习七中,与以往的要求不同。学生从一年级就已形成先找错,再改错习惯。学习了加减法验算方法后,教材要求用验算的方法先检验是否正确,再改错。(就是重做一遍)这一教学环节,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个别学生检验完后,不是改错,而是在验算。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后,一再强调检验是错题后,改错就是重做一遍,可是这一教学环节,还是留有遗憾。7、当学生达到熟练验算后,就要实际应用。在备课时,我个人认为教材以表格形式出现,目的是与高段应用题验算有一定区别(高段应用题验算要求把未知变已知,把已知变未知.)这里以表格形式出现,已知、未知一目了然。通过这一习题的训练,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在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在掌握验算的实际应用后,挑选自己喜欢的水果和同组合作训练。可教材练习七的第8题已剩不多时间,只好指名说验算方法。
以下几点体现了“发展”的教学观:1、充分了解学生的经验。布鲁姆说:“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在讲述新的计算类型之前,要正确且充分了解学生的水平。对于这点的处理,可以在提问的环节不压抑学生的问题。不仅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认真思考,还可以顺势复习旧知,有个承上启下的作用。2、倡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式学习“自主探究”是一个活动过程也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师将大家带入一个学生喜欢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矛盾“6减8不够减了”,探究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新课标》明确指出:“要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学习数学的过程不仅仅是计算的过程,还要能在推理和思考过程中学会交流和倾听,进行体验,激发更多的思维,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反馈练习1.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在书上做第43页的第5题,限时2分钟。学生做题,教师计时,做后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75-5,90+8这两道题的。[通过计时计算,可提高学生的自信度,通过说两题的计算过程,加强对新知的巩固程度。]2.做第43页的第6题。在这里将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表现出课本上两人对话的场景(有老师3名,学生40名,45瓶矿泉水够吗?),使学生看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自己在此时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办,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会用算式表达的同学,可以列出算式来。[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为学生的思维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以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可让程度较好的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抽象成数学算式。]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