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说课稿4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说课稿4篇

  • 页数:22页
  • 字数:约 14427 字
  • 大小:75.5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Murphy
  •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说课稿4篇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说课稿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具、学具准备:小棒、卡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口算卡片)

    11-5=36-4=29-3= 16-8=12-4=13-6=

    二、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老师带来一些玩具,大家看看(课件出示)

    洋娃娃(45元) 玩具小熊(6元) 恐龙模型(5元)

    绒毛小兔(3元) 电动狗(24元) 玩具汽车(36元)

    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要是有一些零花钱想买这样的玩具,你想买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由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玩具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积极性很快地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进入一个“有趣”的氛围。]

    三、探索新知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抽象减法算式。

    师:小明只有8元钱,他可以买些什么?

    生1:可以买玩具小熊。

    生2:可以买恐龙模型。

    生3:可以买绒毛小兔。

    生4:还可以买一个恐龙模型和一个绒毛小兔。

    师:可他想买一辆单价是36元的玩具汽车,还要攒多少元?要解决这个问题,你知道怎样列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6-8=

    [让学生体会到在现实生活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计算方法。

    a.教师指导学生摆小棒。

    师:算式36-8和前面所学习的36-4、29-3等算式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36-4、29-3等算式计算时都能直接在个位上减,而36-8,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师:不够减怎么办呢?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想想你是怎样算的,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方法。(教师巡视。)

    [通过小组活动、动手操作,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同时,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学习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其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识。]

    b.引导学生交流摆小棒的方法。

    师:谁来跟大家说说摆小棒的方法。学生在投影上展示并说算法。

    算法一:从10根小棒里去掉8根剩下2根,再和26根合起来是28根,10-8=2,26+2=28。

    算法二:从30里拿出2和6合成8,30-2=28。

    算法三:8-6=2,30-2=28。

    算法四:把36根小棒分成20根和16根,16-8=8,20+8=28。

    算法五:从30根里拿出8根还剩22根,22+6=28。

    结合学生的回答,师板书:36-8=28

    教师:在计算时,有很多的算法,只要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的又对又快就可以了。(指题)这样的减法算式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板书:两位数减一位数

    四、练习反馈

    1.基本练习:(出示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其中指定两题说出自己的算法。

    32-5=46-9=57-8=40-5=

    2.实际应用:请同学们再次观察这些玩具,小明只有8元钱,如果想买一个价钱是45元的娃娃,还要攒多少元呢?学生列式计算,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游戏:摘苹果。

    秋天到了,苹果熟了,同学们到果园里摘苹果,树下放着三个筐,筐上分别写着73、56、48。同学们把带有算式的苹果,算出结果,然后摘下放到相应的筐里,每个小组里讨论出结果后派一名代表上前。

    4.应用体验:借乒乓球。

    学校开展乒乓球比赛,老师有一盆乒乓球,一共46个,同学们可以借球进行练习。每组同学共同商量各派一名代表,借几个,要算出剩几个?并列出算式。

    根据学生活动情况教师板书算式。

    如46-3=4343-6=37

    37-5=3232-4=28……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课上自己表现如何?哪位同学表现较好,好在哪儿?

    反思: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关键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由于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数目变大了,而且涉及退位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形成,因此,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有一定难度。对此在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方法: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先安排被减数是整十数的,再安排被减数不是整十数的减法;二、借助学具的直观操作,突出退位减法的难点;三、重视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有序地表述计算过程;四、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计算能力。在这四个环节中,理解算理和形成算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第一道例题的教学,我采用直观手段,让学生操作小棒,并通过直观图示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再结合对应板书和语言叙述,形象地揭示了“退一作十”的原理和过程初步建构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方法。第二道例题的教学,先引导学生学生估算33-8的结果可能是几十多,再提问“个位上不够减,怎么办?”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办法,也许是例1的教学比较扎实,算例2时部分学生就模仿例1的方法,不再借助学具的操作,也没有学生提出其它的算法。学生会知识迁移固然好,但对中差生来说,立即进行抽象的算法演练,这样的过程可能跨度太大,还是需要借助直观的学具来进一步理解算理,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再初步脱离形象,形成抽象的算法,这样的学习更扎实有效。另外虽然学生没有提出别的算法,但新课程的理念提倡算法多样化,老师在这里可以提一提,还有没有别的算法,这样做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学生的眼界。

    在练习的设计中,我既安排基础性练习,又有拓展性练习,体现了层次性、应用性、和开放性,在促进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说课稿二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68页第六单元第10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例2。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对前面已经学习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退位减法的最直接的基础,它在整个100以内减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既要注意20以内退位减法口算计算方法的迁移,又要为两位数退位减法笔算计算中的“退位”做好准备。

    二、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情境化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提高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小学生掌握计算法则的过程是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在基本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大部分学生通过迁移是能够接受掌握的,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会产生困难,特别是退位后剩下的数如何处理,这就需要教师借助学具引导学生克服这一困难,让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的展开,建立完整的计算模型。

    教学策略:

    1.突出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过去所掌握的计算方法解决本节计算问题,让学生感受本节内容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2.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讨,互相启发等学习方式掌握计算方法。

    3.重视学具拼摆。

    让学生在摆小棒的过程中去发现两位数减一位数当个位上不够减时,怎样去用十位上的“1”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以此让学生根据摆小棒的动作表象去获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4.让学生切实经历学习计算方法的过程。

    充分利用“6减8不够减怎么办”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从摆小棒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并据此找到解决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问题的办法。这样,一方面让学生加深对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又增强他们对这一计算方法学习和掌握的实际感受。

    5.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买游戏器材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出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减法计算,让他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春天到了,是锻炼身体的好时候,学校正在开展“户外健康游戏大比拼”的活动,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游戏活动器材,想看吗?

    (课件出示图片活动器材,并贴好商品价格。)

    毽子(3元)健身球(5元) 羽毛球拍(30元) 跳绳(8元)

    如果让你买其中的一种游戏器材,想一想买什么?想好了,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在导入这个环节,我把学生津津乐道的校园活动创设成教学情境呈现出来,由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器材导入,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上课伊始,同学们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轻松和谐,学生们饶有兴致地进入到对新知的探究中。]

    二、探索新知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抽象减法算式。这个环节我设计成两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复习旧知,促进知识的同化

    如果给你16元钱,买一样器材,你想买什么,还剩多少钱?

    生1:可以买一个毽子。16-3=13(元)

    生2:可以买一个健身球。16-5=11(元)

    生3:可以买一根跳绳。16-8=8(元)

    提问:说说16-8你是怎样算的。

    [把新知纳入到已有知识结构中,就是知识的同化。16-8的算法是已有知识,也是新知的一个生长点。对16-8的复习,目的是建立起与新知的联系,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中呈现的36-8的计算方法。]

    提问:为什么不买羽毛球拍?(因为16<30,不够买。)

    小结:看来我们在购物时,要考虑带的钱和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探究新知,实现知识的迁移

    同学们想买的东西研究过了,如果赵老师有36元钱,想买一样活动器材,既不是最贵的,也不是最便宜的,猜一猜我可以买什么,还剩多少钱?

    生1:可以买一个健身球。36-5=31(元)

    生2:可以买一根跳绳。36-8=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6-8=

    [这两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通过研究学生与教师要买的活动器材引出新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自主探究知识做了很好的情感和知识铺垫。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数学思考。“为什么不买羽毛球拍?如果赵老师有36元钱,想买一样活动器材,既不是最贵的,也不是最便宜的,猜一猜可以买什么?”两个问题的提出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培养学生根据条件进行选择、判断、归纳的能力。]

    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首先引导学生发现新知。

    都是36减去一位数,36-8和36-5相比较,你发现什么?

    通过前面的铺垫,学生应该能够答出36-5计算时能直接在个位上减,而36-8,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教师揭题)这样的减法算式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板书课题。

    36-8与16-8相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

    [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36-8这道题的特点,突出问题“6-8不够减怎么办”,为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36-8的算理提供了思考的依据]

    接下来引导学生通过摆小棒来解决问题

    到底36-8得多少呢?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想想你是怎样算的,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方法。(教师巡视。)

    [通过小组活动、动手操作,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同时,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学习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其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识。]

    然后引导学生交流,在交流中明确算理

    谁来跟大家说说摆小棒的方法。教师用课件演示摆的过程和相应的算理。

    有三种常见算法的预设:

    算法一:因为6根不够拿出8根,所以将1捆小棒拆成10根,从10根小棒里去掉8根剩下2根,再和26根合起来是28根。

    过程用算式表示:36分成26、10. 10-8=2 2+26=28

    算法二:先从36根里拿走6根,再从30根里拿出2根,剩28根。

    过程用算式表示:8分成6、2. 36-6-2=28

    算法三:从3捆中拿出1捆,拆成10根,和6根合成16根,从16根中拿出8根还剩8根,再把剩下的8根和2捆合在一起是28根。

    过程用算式表示:36分成20和16. 16-8=8,20+8=28。

    [其中,算法三和书上68页的图所展示的算法是相同的,这种算法可能不是学生首先想到的算法,但是它有三点突出的优势:一是可以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转化为学生已有的知识,就是16-8这样的20以内的退位减和20+8这样的整十数加一位数,二是进一步强化了20以内退位减中的“想加算减”的方法,三是为二年级上学期退位减法笔算做好铺垫。]

    因此,在三种算法展示完之后,出示三道练习题。引导学生将两位数分解成几十和十几,先用十几减一位数,再和几十相加,强化第三种算法。

    最后教师小结: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

    [在探索新知的环节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通过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引导学生探究算法的过程中,遵循课标中提出的“算法多样化”思想,但我们认为算法有优劣,所以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中呈现出来的算法。]

    三、练习反馈[设计了基础题、开放拓展题、应用体验题]

    1.圈一圈,算一算。

    要求学生先在小棒图上圈一圈,填出得数,并在下面填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在班上交流。

    2.摘苹果:学生读题说得数,其中指定两题说出自己的算法。

    32-5=46-9=57-8=40-5=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3-7= 25-8=21-9=

    78-8= 45-30=97-7=

    11-5=36-4=29-3=

    32-5=43-4=23-6=

    4.开放拓展

    出示:65-□=5□

    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减数填几?你能填出一种答案还是几种答案,把你的答案和小组的小朋友交流一下,看谁想得最全面。

    5.应用体验:

    学校有60个足球,一班借走了5个,还剩几个?

    二班又借走了8个,还剩几个?

    咱们班每组借一个,需要借几个,还剩几个?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课上自己表现如何?哪位同学表现较好,好在哪儿?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余时间多去室外做运动,将自己的身体锻炼的棒棒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更好的生活。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能够肯定自己,学习他人,体验成功的乐趣。]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设计,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说课稿三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被安排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8页“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里,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下面我准备从“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这几方面来阐述我对教材的理解和设计意图。

    一、读懂教材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系统地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内容。它既是对前面已经学习过的20以内退位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今后学习多位数退位减法的最直接的基础。教材采用了买玩具的场景,通过求相差数的实际问题,提炼出计算题。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主要体现了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并呈现算法的多样化。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的安排,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由直观操作、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的过程,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二、读懂学生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模仿,注意力和自控力较差,但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形象思维活跃,对数学具有浓厚的兴趣。

    在了解学生心理的基础上,我又对学生进行了了解,学生对“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认知基础、活动经验在哪里,学生在具体计算过程中的难点又在哪里,因此,我对一年级一个班45名学生的基础进行了教学前教学前测,结果如下。

    前测试题:43-9 26-7 32-6 40-9 56-8 36-8 41-5 26-9 52-4 32-4

    为此,我特别出了10道题对全班45名同学进行了教学前测,结果显示(图略)

    从整体上看,除了极少数学生会做,大多数学生没有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正确方法,只有13名同学会做,但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他们还是“不知其然”,仍处于模仿和感性阶段,没有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程度。绝大多数同学把36个位上的6减去减数的8,做成了8-6等于2,再与30相加,结果得32。不知如何“退一当十”再减,如何解决“退一当十”的算理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成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最佳的方法就是通过沟通学具操作、口算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将直观学具操作转化为头脑中抽象的操作,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算法,理解算理,让每一个学生亲身经历算法的思考过程,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基于以上思考,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理解、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 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能力。

    (3) 通过学生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其中,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解读、学生的分析,目标的确定,我在教学设计中重点想体现以下三点:

    1、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我们不能无视或低估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正如奥苏贝尔所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蔽之曰: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在探索36-8的退位减法之前,我进行了前测,了解了学生对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认知基础,并设计“好算题”引起,为了突破“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我采用了三种表征方式进行教学(动作表征、形象表征、符号表征)在新知教学结束后,又通过形象表征,符号表征的练习及规律性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化对算法的理解,形成了知识结构。

    2、关注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优化

    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对每个问题都有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和处理方式,在教学中我尽量做到:1、尊重学生各种算法。2、鼓励学生相信自己。3、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并逐步接受最基本的方法,自觉地实现算法的优化,防止盲目的、无价值的或是思维含量低的方法简单重复。

    3、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

    数学学习最主要的最持久的动力来自于数学问题的本身,在教学设计中,我尽量让学生感到“好算”“好玩”。注意问题的挑战性、形象性和直观性,借助各种表征展示数学的自身魅力和价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理解力和洞察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四、读懂课堂

    本课的教学流程我分三步进行:

    (一)创设情境、诱发参与

    (二)自主探究、建构模型

    (三)实践体验、建构引伸

    一、创设情境,诱发参与

    1、老师这里有两道减法算式,请同学们口算一下。37-6 10-8 这两道题,你感觉怎么样,学生回答好算。

    2、猜一猜,接下来老师还会出哪些“好算”的题呢?这些“好算”的题你是怎么猜到的呢?

    学生会回答出:被减数个位上的数比减数大或者等于减数就好算。

    3、如果老师出这样一道题,你会算吗?(出示例题)

    (通过“好算”的题来创设情境,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算题、猜题、出题中,巧妙地进行了知识的迁移,这样,在学生学习新知前安排一个定性指导环节,一方面可以诱发参与,另一方面是建立活动的定性映象,这样的情境不仅使数学问题与规律隐藏于丰富的情境材料中,又诱发了学生求知欲。)

    二、自主探究、建构模型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减法算式

    出示挂图:图上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你知道怎样列式吗?算前请同学们估算一下,这道题的结果可能是多少,再独立思考,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1)这道题与我们刚才做的好算的题有什么不同?

    (2)学生独立探究方法

    (3)组内交流

    (4)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摆小棒的方法

    ①引导学生观察36减8,要打开1捆小棒转化成10根的情况

    ②注意完整思维过程的叙述,初步建立模型

    ③出示最基本的解题思路

    36 - 8 = 28 36 – 8 = 28

    26 10 20 16

    A、建立一捆小棒与“退一当十”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

    B、 建立打开10根小棒与6根小棒合起来去掉8与书写的对应关系,

    C、 建立从剩下的两捆小棒与结果的对应关系

    在此基础上,还要追问学生,三捆小棒怎么变成了两捆,那一捆哪里去了?

    6根小棒怎么变成了16根小棒?……等等,如此设计就是想借助于直观结构化的材料---小棒,学习退位减法的算理。通过三种表征方式来理解算理,而不是就小棒说小棒,而是把三种方式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来理解算理,使“直观图”与“算法过程”相连,这样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完成了“感知(动作)表象 符号”的思维过程

    ④引导学生算法多样化

    ⑤引导学生观察比较36-8的两种算法,不论哪种算法都要从36中分离出10,才能够减8,使学生初步建立起退位减法的算式计算模型。

    (通过学生的自我估算、独立解答、合作交流、各组汇报、观察比较等形式,使学生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获得的知识或经验向方法转化,并内化成自己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5)引出课题并板书

    通过学生摆小棒,增加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三、实践体验,建构引伸

    1、看图圈一圈再计算

    独立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算的,这样通过形象表征来进一步理解算理,促进知识的内化。

    2、找规律

    10-3= 15-7= 18-9=

    40-3= 25-7= 38-9=

    60-3= 35-7= 68-9=

    90-3= 75-7= 88-9=

    请同学计算第一组题,然后观察计算结果,从中找出和发现规律,最后运用规律计算最后两组题。

    通过展示这一过程,可以使学生充分的利用原有的知识,来自己完善认知结构,明白从哪一位退,往哪里退,再和谁和起来再减。学生在动态的计算过程中,一方面进行了计算,另一方面又为多位数的退位减法做了准备,完善了认知结构。

    3、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这组题的安排主要体现了计算教学除了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外,同样要承担解决问题的重任,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两道题。

    (1)妈妈过生日,我要折34朵花,已经折了7朵,还要折几朵?

    (2)小明今年8岁了,爷爷今年66岁,爷爷比你大几岁?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中你要提醒大家些什么?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使我对计算教学有效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体验,但我深知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今后我们要继续不断的反思和实践。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说课稿四

    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6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从而理解退

    位减法的算理。

    2.能力目标:

    (1)能正确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2)能够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1)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准确的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结合小棒操作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并准确的口算。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让孩子们已经系统的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并且前一节课以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两位数减整十数做基础,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更好的理解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

    本课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节点生长”型。

    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是一棵树上两个一级节点,而退位是其发展下的二级节点,不退位减法完全可以迁移到退位减法中来。因此,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及时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重点也是难点。

    (2)重视发展学生的“活动指导策略”。

    教材安排了摆小棒的图,要学生从中解决退位减法的突破口,不同的操作,会得到不同的计算方法。重视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先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合作,提倡算法多样化。

    (3)“用数学”与“计算”融会贯通。以往的计算教学都是计算与应用想隔离,此处没有将“用数学”单提出来,而是将实际的情景作为先导,牵出我们需要研究的算式。这样的安排可以提高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数学的生活性与有用性。

    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1.指向策略:引导矛盾。

    在已有的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经验上,再用原来的办法就绝不了了,强调“6—8不够减了,怎么办?”

    2.过程教学。

    让学生参与和经历整节课的思维过程,充分体现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充分发挥解题的思维价值,突出体现“自主性+思维性”。

    本节课让学生主动体验摆小棒的过程,在其中感悟退位减法的算理,有助于形成清晰的口算思维。

    3.方法渗透。

    数学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具有丰富的思想和方法。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分析(此处要明白退位减法的算理),才能把数学讲懂、讲活、讲深,才能使学生头脑形成一个具有“活性”的数学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4.问题解决。

    把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出发点,是现代教育的又一原则,注意设置问题情境,让数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数学的思维”。

    (二)学法

    1.迁移、推理。

    数学知识的积累是“堆积——压缩”的过程,是在纷繁的数学知识中抽取精华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灵活的应用、解决实际的问题。

    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基础上,有了更大数的概念,积累了“不够减怎么办”的经验,从而推想出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与过程。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生的探索能动性。

    2.自主操作、探究、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学法是新教育理念一直倡导的,也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法与策略,是对学生的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几个先决的条件,如:

    (1)激起学生兴趣的情境,活跃思维,创造参与的全体性。

    (2)活动本身必需的物质材料。

    (3)展示机会。

    (4)及时鼓励和评价。

    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计算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已有知识基上,通过形象的动手操作,清晰退位减的过程,突破重点难点,获得新的知识。

    教学准备:实物、课件、小棒。

    设计理念: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部分第二课时。本课作为计算的一种类型,属于《新课标》四个领域之一“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