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着力“聚”,打造英才汇聚平台。推出人才新政“22条”,加快人才汇聚。建立“企业出题、高校破题”的科研攻关机制,推进高校院所与龙头企业深度合作。举办“尧都学子?智汇家乡”“尧商尧才暨各界人士新春茶话会”“尧都人才节”“与尧都、共成长”等系列活动,引才聚才氛围日益浓厚。三是注重“引”,加大柔性引才力度。柔性引进具有博士以上学历、副高以上职称、技师以上技能等级的人才60名,获批成立3家博士工作站、1家院士工作站、12家区级以上人才工作基地。以山西智创城NO.11为平台和桥梁,全力打造“人才+产业”创新驱动体系。累计吸引入驻企业190家,引进高学历人才479人、专业技术人才69人。四是突出“留”,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财政投入人才资金1019万元,并保持逐年增长。制定实施一揽子人才支持保障政策,在子女入学、医疗保健、公共服务、职称评审、政治待遇、社会荣誉等方面拿出务实举措。特别是人才公寓的正式挂牌运行,满足了来尧就业的青年人才安居需求。逐梦惟笃行,奋进正当时。未来五年,是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尧都实践的关键五年,在新的赶考路上,全区组织系统将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决策部署,以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以组织优势助增发展优势、以组织担当激励干部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组织工作新篇章。
创新将品牌化战略植入人才工作,塑造深入人心的“蓉漂”品牌,开发系列拳头产品和衍生品,“蓉漂”成为全国首个申请商标注册的城市人才工作品牌,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引才的“蓉漂计划”,累计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959名,孕育出人才上市企业36家;招才的“蓉漂人才荟”,赴海内外重点城市举办招才引智活动近1000场,签约近20万人;聚才的“蓉漂杯”主题赛事,累计促成签约落地人才项目82个,投资金额达128.6亿元;育才的“蓉漂人才发展学院”,累计培训跨界复合型人才超50万人次;留才的“蓉漂青年人才驿站”,累计接待入住青年大学生8.7万名。当前,成都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力争创国家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构建全市“3+3+N”人才发展雁阵格局,加快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站在新征程的起点,全市组织部门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对组织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提高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质量,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成都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四、招才引智蓄力,激发创新创业新活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张湾区创新开展“大学生留(回)堰”重点高校面试直招活动,扩充人才“蓄水池”,激活人才创新创业新活力,让张湾区真正成为广大人才事业发展的新空间、投资兴业的新舞台、耕耘收获的新天地。引育并重引“雁”回。持续深化大学生留(回)堰工作,主要领导带队赴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省内重点高校推介岗位,成立招才引智小分队,组团赴郑州、哈尔滨、武汉等省内外高校开展岗位推介2000个。对报考该区急需紧缺岗位的28名高层次人才集中进行面试,现场与20名高校应届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深化与高校人才共建,遴选23名武大、华科硕博生赴该区实践锻炼。今年上半年,收集企事业单位岗位需求1.2万个,引进大学生到张湾就业创业5700名。筑巢引凤留才栖。打造政策“强磁场”,举办湖北人才周张湾区系列活动,真金白银奖励在张湾高质量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3支优秀管理团队23万元,362名优秀人才314.2万元。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大抓基层不动摇,紧盯各领域弱项短板,分类别具体指导,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实施“双提升”工程,以“十大行动”推动嘎查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围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推动形成上下协作配合、各方共同参与网格治理的工作格局。围绕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全力打造“河套先锋?星耀北疆”党建品牌。在农村牧区党建方面,实施“大学生集聚计划”,为嘎查村干部队伍注入“源头活水”;持续深化苏木乡镇党委书记“擂台比武”和嘎查村党组织书记“比武争星”活动,激发基层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活力;深化边境地区“五个一”党建模式和党政军警民企联合党支部建设等特色做法,不断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在街道社区党建方面,持续深化“1+N”区域化党建模式,健全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联席会议制度。在机关党建方面,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创新落实好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在国有企业党建方面,进一步理顺市属国有企业管理机制,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在“两新”党建方面,全市有党员的“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达到100%。
一是学深指示批示精神,增强政治担当。坚持“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遵循”抓贯彻、“第一政治要件”抓落实,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对毕节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依托政策、资源、人口“三大优势”,自觉找准职责定位,深入实施“党建五项行动”,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六型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固本行动”深入实施的意见》“1+4”文件,全面加强“六型干部”队伍建设,在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切实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到组织工作各方面。二是抓实理论武装,坚定奋进决心。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精神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首课、主课、必修课,全面纳入培训计划,分级分类抓好党员干部集中培训。充分整合市县党校资源,先后打造赫章海雀、金沙后山、七星关“绝壁天渠”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点),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的实践性、实战性、实效性。近年来,通过常态化举办专题研讨班、培训班等实现县处级干部和乡镇党政正职全覆盖政治轮训,通过新时代学习大讲堂、建设毕节示范区学习大讲堂等培训干部160万余人次,通过举办市级重点培训班110余期培训党员干部1.98万人次。深化“党课开讲啦”活动,推进党员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等讲党课2.7万余场次。
二是一个常态化引才平台构筑起来。积极开展人才强省“八大行动”,深入实施“中原英才计划”(引才系列),吸引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来豫创新创业。郑州市升级“智汇郑州”系列人才政策3.0版,全方位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洛阳市出台《河洛英才计划(2020—2025年)》,进一步扩大政策覆盖面、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三是一批高层次人才团队成功打造。2021年以来,河南引进“两院”院士、海外发达国家院士等顶尖人才16名,领军人才176名,海内外博士9655名,引才数量和层次均实现历史性跨越;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蓬、张锁江、徐红星等顶尖人才纷纷加盟河南。四是一系列人才服务保障措施优化提升。推出“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细化高层次人才配偶安置、子女入学、住房保障、医疗保健等服务保障措施,着力解除各类人才后顾之忧。实施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完善人才分类评价,重大科研课题“揭榜挂帅”,率先实施经费“包干制”,提高科研单位、科研人员的自主权,点燃人才创新创造的激情。一张张出彩的时代答卷、一串串奋进的坚实脚印、一个个攻坚的匆匆背影,见证了我省组织工作的累累硕果。
五、大战大考显担当,从严从实抓队伍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五年来,全市组织系统紧扣“两个绝对”的重要要求,以“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高度自觉,持续打造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一是服务大局有为有效。第一时间吹响疫情防控“冲锋号”,组织动员全市4100多个基层党组织、10万余名党员挺身而出,组建3869支党员先锋队和204个临时党支部冲在一线,让党旗始终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印发《关于在防汛救灾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主心骨作用的通知》等文件,组建2200余支党员突击队、自救队到防汛一线,161名驻村第一书记和103支工作队就地转化为防汛救灾队,为实现防汛“金标准”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广大组工干部带头投身重大斗争主战场,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组工答卷。
聚焦破解制约城市基层治理瓶颈难题,创新构建“一核引领多网融合五化共推”城市基层党建综合体,建立“1+12”制度体系,累计招聘专职社区工作者552名,将县级层面263个事业编制跨层级调整充实到城市社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成效日益显现。持续推动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市52所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及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现党委(总支)书记、校长(院长)分设,114所实现党支部书记、校长“一肩挑”。扎实开展农村发展党员违纪违规问题排查整顿,推行发展党员“1136”工作法,严把党员入口关,全市党员数从2018年的7.5万名增加到8.2万名,党员队伍年龄、学历等结构大幅优化。创新开展以管理安家、服务安业、关怀安心为主要内容的“三安”行动,常态化排查整顿党员信教参教和涉黑涉恶问题,从严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保持,各领域基层党建全面加强,党的二十大代表康丽、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荆花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引领全市广大党员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基层治理等各条战线上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网格化管理,大力推进邻里中心建设,着力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孵化培育“三自”组织,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聚焦各类“两新”组织,毫不动摇坚持推进“两个覆盖”(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持续推进“红色物业”创建,建成投用“红色驿站”,以商圈党建楼宇党建为纽带,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使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我市在全省率先将创建“五星”支部拓展至机关事业单位、公立医院、中小学校、国有企业等基层党组织,着力把全市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得牢不可破、坚如磐石。三是涵养党员发展“源头活水”。坚持提高党员质量、强化教育管理、发挥党员作用并重,在全市农村建立“镇选村培”发展党员工作机制,注重在致富能手、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产业工人等群体中发展党员;持续实施农村无职党员“一编三定”,引导无职党员积极发挥作用;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严肃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激励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先出彩。
我市大力实施“十百千”人才计划和“乌海英才”工程,首次评选“乌海英才”团队2个、个人9名,建成国内首家BDO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自治区首家盟市级科学技术创新中心、8个驻外人才工作站,制定发布人才引进目录和企业岗位需求白皮书,为教育、医疗等领域引进紧缺急需人才1580余人,培育技能人才1.86万余人,建成国家级、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70家,与清华大学、兰州大学等知名院校达成人才合作协议,柔性引进14个院士专家及科研团队,促成科技成果转化30余项,人才支撑高质量发展成效持续彰显。我市深化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工作,每年投入足额专项资金用于人才活动和兑现待遇,在人才落户、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服务,发放人才购房补贴3250万元,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氛围日益浓厚。五、基层基础全面提升,组织体系更加严密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我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实施乡村组织振兴“4354”行动计划,以“六提攻坚”行动和“淮美雁阵”工程为总牵引,扎实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先后评定信用主体6.5万余户,累计授信9.23亿元、用信5.37亿元;创新开展党支部引领合作社试点,被纳入全省第一轮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中唯一市级承担改革任务;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塔基”提升三年行动,探索形成“小田变大田”“一村一工坊”“跨村联营”等新型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全市村均经营性收入达47.31万元、年均增长率突破50%。创新打造132所不加门槛、不分受众、不设时限的“开放式党校”,获评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创新网格“1+1”工作模式,扎实推进“皖美红色物业”建设,我市3个小区获评省级示范小区,组建小区(网格)党组织512个,覆盖率达99.6%;深入开展党群服务中心“迭代升级”工程,打造“区-街道-社区-小区(网格)”四级党群服务中心体系,高标准建立党群服务中心150所,将就业、助学等32项服务项目纳入中心统一管理、集中办理,基层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一、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定不移高举思想旗帜、持续凝心铸魂今年1月19日上午,江苏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迎来激动人心的时刻:大会宣布,在江苏参选的中央提名的代表候选人习近平同志,全票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这一刻,雷鸣般的掌声响彻全场,久久激荡。一张张神圣的选票,凝聚着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开创更加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心。为圆满完成此次省人代会选举组织工作,省委组织部在省委领导下坚决扛起重大政治责任,全力做好思想引导、组织选举、风气监督等工作,引导广大代表投好忠诚一票、光荣一票,以实际行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旗帜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扎实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坚持守正与创新相融合,坚持“学、做、改”相贯通,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绝大多数相促进,坚持严字当头和务求实效相统一,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推动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断增强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二、坚持以理论武装凝心铸魂,扎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入行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始终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工程,全面推行“三个第一”学用制度,创新推出“学习包”、现场课、主题教室和“名家讲、大家谈”等鲜活载体,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全面做到“三个结合”,突出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学原著同“对年谱”相结合,领导干部“领学、带学、促学”、干部“真学、深学、实学”同党组织“导学、督学、评学”相结合的机制,切实增强全市各级党组织理论学习质效。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再到提前谋划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宁扎实开展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把提升党员、干部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边学习边思考边谋划,大兴调查研究,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进首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力量。
四、扩容蓄能,引才聚智,各方面优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在高原竞相迸发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召开省委人才工作会议,成立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党委书记抓人才项目责任制实施方案》《省级人才计划评审专家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建立推行人才工作年度述职评议考核等制度,不断提升各级党组织抓人才“第一资源”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制定《关于“昆仑英才”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相继出台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39项举措、《青海省“人才+项目”支持服务办法(试行)》20条优惠政策、进一步支持和鼓励全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28条措施等一系列人才新政,以“昆仑英才”行动计划为引领的人才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紧紧抓住中央“对口支援”契机,建立健全27项管理服务制度,与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携手开展涉藏州县“组团式”人才结对帮扶。十年来,五批1421名援青干部和人才积极响应号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青海,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生机活力。
新时代以来,陕西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制定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的《若干措施》、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出台三秦英才引进和特殊支持计划《实施办法》、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流动《若干措施》,人才政策体系进一步优化升级。为有效破解“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难题,陕西在大力推广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横向结余科研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等“三项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又制定实施深化“三项改革”10条措施,提出“先使用后付费”“先投后股”等创新举措“小切口、大突破”的效应持续释放。推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设立人才编制“周转池”用于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政策的“阳光雨露”,让更多人才走进来、留下来,发挥作用。留住人才靠政策更靠服务,比真金更比真心。陕西真心实意为人才着想,建好用好高层次人才网上服务平台,拓展“三秦优才卡”功能,用心用情解决好人才的所需所求,大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今天的三秦大地,济济多士各显其才,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人才在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中的支撑力和贡献度不断提升。
深入推进抓党建促改革发展。统筹推进农村、城市社区、机关、国企、高校等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制定出台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全力服务保障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开展两新组织“两个覆盖”集中攻坚,分类推进快递员、网约车司机、外卖送餐员等群体党建,组建科技创新、交通运输等行业(综合)党委,制定落实推进乡镇扩权赋能政策措施,推进川渝毗邻地区党建联建共建,每年实施一批党的建设制度“微改革”,四川充分发挥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改革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一是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聚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健全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责任制,累计选派11501个驻村工作队、10.7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集中选派5700名综合帮扶干部向凉山深贫堡垒发起总攻,推动四川与全国同步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实施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程、“乡村头雁”培养计划,深化拓展驻村帮扶、省内结对帮扶、东西部协作帮扶和“组团式”帮扶,实施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突出抓好中省财政扶持村和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换届后,全省村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占比达97.5%。
五、以聚才磁场筑巢引凤,厚植天下英才追逐梦想的沃土人才,强国之根本、兴邦之大计。天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锚定“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扎实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实施“智汇津门”计划,推动引进和培养两手抓、人才和团队一起引,栽好“梧桐树”、递好“橄榄枝”、打好“感情牌”,充分激发了创新动力、释放了人才活力。一是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海河英才”行动计划累计引进各类人才46.7万人。打造“海河英才”高端人才引育计划升级版,设置领军人才、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引进项目和杰出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制造人才、行业人才等培养项目,着力构建起链条完整、衔接有序的人才引育工作体系。二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大改革攻坚力度,着力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京津冀人才一体化扎实推进,实现“1+1+1>3”的融合效应。坚持放权松绑激发活力,授予天开高教科创园、协和天津基地领军人才自主认定权。
把工作当事业,把事业当追求,兢兢业业干好每一项工作,精益求精做好每一件事,展现了组织部门优良作风和组工干部良好形象。部机关先后获得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省三基建设先进集体等中央省级荣誉16项。始终强化政治机关建设,严格落实部务会“第一议题”制度,健全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市委重大决策落实机制,全面推行“红橙黄”督办预警,落实“11710”台账管理,持续开展“组工业务大讲堂”“科室长讲业务”“文过我手无差错、事经我办请放心”活动,推行文稿“双责三审四把关”工作模式,实行半月工作调度机制,从严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狠抓信息宣传和调查研究工作,信息宣传和调研工作始终居全省前列。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围绕落实省市委对组织工作的具体要求,10年来设置500余个课题,部务会成员领题带头调研,建立调研成果转化清单,提出转化调研成果270余条。开展作风能力培训专项工作,印发《关于开展6名领导干部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以案促改专项教育整治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组织工作走在前作表率工作方案》,全力做好组织系统以案促改专项教育整治,以优良作风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
推进人工智能、超级智算中心建设,实施产业骨干人才支持专项、数字人才培养计划,认定支持1672名急需紧缺人才,培养3.2万名青年数字人才,形成了产业集聚人才、人才引领产业新局面。二是提升政策能级,塑造人才引育“新优势”。跟进形势发展、紧贴人才需求,推动人才政策持续迭代升级,从“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智汇郑州”人才工程,到“郑州人才计划”和4.0版郑州人才新政,一项项创新政策环环相扣,一条条实施细则协同联动,在人才引育、支持服务、成果转化上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完整政策链条体系。广聚青年人才,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源”。锚定“每年新增20万、5年内集聚青年人才100万”目标,大力实施青年创新创业行动,推动就业岗位增量扩容,开展百场招聘进校园、直播“带岗”、“云”端招聘,加快人才公寓项目建设和青年人才驿站筹集,举办大学生集中毕业典礼、校地交流、政务实践等活动,打造人才主题街区、主题公园、主题地铁、主题公交,构建消费体验、乐享乐游的多元场景,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
二是人才助力效能不断增强。“许昌英才计划”实施以来,引进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落地了一大批创新创业项目,累计有40多人获得省级以上荣誉奖励,30多人承担省级以上科技攻关项目,100多人获得近400项专利授权,30多人参与起草制定包含国际标准在内的各类标准50多个。其中,河南万里交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许昌英才计划”引进认定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14人,引进认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项目7个,引进长安大学冯忠绪教授团队,实施的“振动搅拌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为世界首创,成立的德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振动搅拌行业领军企业,在振动搅拌设备细分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在95%以上。围绕人才振兴助推乡村振兴,选派156名专家人才挂任乡镇科技副职,选任413名市、县两级科技特派员下乡助农,开展种植、养殖、病害防治技术等各类培训1600次,累计培训农民7万余人,持续推动人才下沉、科技下乡;争取55名省派博士服务团成员到我市挂职服务,推动企事业单位与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创新合作;深化与中国科学院人才的交流合作,柔性引进专家人才80余人,落地转化项目22个;深化实施校地人才共建工程,遴选98名专家人才互派交流,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