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注重学法。坚持“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和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怎样有序观察、怎样概括结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感受,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寻”数学,在实践操作中“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用”数学。“学以致用”是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学习数学的终结所在。让学生感到数学的有趣和可学,我们还应注重将数学知识提升应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实际能力,让学生真正做到会学习、会创造、会生活的一代新人,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创造的课堂。三、优化程序,突出主体。
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比的基本性质》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小节比和比的应用的第二课时。它是在学生学习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意义、比和除法的关系、比和分数的关系的基础上组织教学的。比的基本性质是一节概念课的教学,它跟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实际上是同一道理的。所以本节课主要是处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进入到学习新知识。教材内容渗透着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和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不但能加深对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意义、比和分数、比和除法等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也为以后学习比的应用,比例知识,正、反比例打好基础。
(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师:上一节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知道两个比怎样才能组成比例,下面请同学们判断一下下面各组的比能否组成比例。(1)0.4∶和1.2∶2 (2)和生1:根据比例的意义,第(1)题,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都是0.6,所以(1)题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生2:我来回答第(2)题,我也利用比例的意义,求出=5,=6,这两个比的比值不相等,所以第(2)题的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师:这两名同学回答的真好,有理有据,让我们为他们的表现鼓掌!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共同来学习用另一种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方法吗?生:想知道。师:那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设计意图】复习学生已有的知识,唤醒学生已有学习经验,教师的提问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新知识开了一个好头。
1.说教材《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比的知识”的深化,也是后面学习解比例知识的基础,并为学习比例的应用,特别是为正、反比例及其应用打好基础。比例的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课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2.教学目标我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与探究基本性质。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4.教学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这部分的教学,我采用了阅读自学法。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由“学会”变“会学”,这里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师生的双边关系亦实现从扶到放的转变。在学生自学课本时,老师写出比例的两种形式,引导学生注意内项和外项的位置。5.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观察80:2=200:5中的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的关系,引导学生把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分别相乘,比较结果,然后引导他们回答:2:3 = 0.4:0.6。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有什么关系?再让学生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探讨写分数形式,归纳“交叉相乘”积相等。小结: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检验组成的比例对不对?并提问:4:9=5:10成立吗?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本课的第二个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几个比例式的内项积和外项积,也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概括性质。同时也渗透了实践第一的观点。
(四)引导观察,发现规律1.解决的问题(1)观察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2)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2.教学安排(1)提出问题:通过验证这两组分数确实相等,那么,它们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变化规律呢?(2)全班交流:不论学生的观察结果是什么,教师要顺应学生的思维,针对学生的观察方法,进行引导性评价①观察角度的独特性②观察事物的有序性③观察事物的全面性等。(注意观察的顺序从左到右、从右到左)引导层次一:你发现了1/2和2/4两个数之间的这样的规律,在这个等式中任意两个数都有这样的规律吗?引导学生对1/2和4/8、2/4和4/8每组中两个数之间规律的观察。引导层次二:在1/2=2/4=4/8中数之间有这样的规律,在9/12=6/8=3/4中呢?引导层次三:用自己的话把你观察到的规律概括出来。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出示例题。(小黑板)先全班同学读题,教师在解释说明题目中“存定期一年”表示什么意思。一般来说,存款主要分为定期、活期等储蓄方式。所谓活期存款是指储户可以随时提取的一种方式;定期存款是有一定期限的一种存款方式,定期存款又分为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形式。现在银行的定期存款有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二年、三年、五年的等等。(让学生在议一议、说一说的基础上,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交流归纳对问题的认识,理解存款的定期、活期的年月限即时间,以及存款方式。)小丽存的是“定期一年”,即小丽在银行存的100元在一般情况下要在银行存一年,如果有特殊情况也可以提前提取。下面请同学们合作交流,思考如下几个问题。(出示投影片。)(1)你猜一猜,小丽把100元存入银行叫做什么?(本金)(2)你估算一下,小丽把100元存入银行,定期一年,全部取出,取出的钱会大于100元吗?为什么?
(教师要深入各个小组中,参与学生方案的制定,但教师不是决策者,决策权在学生手中。)【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具有层次性。同时,开放性练习的设计——采用小组合作,让学生设计购书方案,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还能省钱,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开支,培养了学生自觉应用数学的意识。】五、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你们今天的表现都很出色。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数学知识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索,希望大家能做个有心人!教学设计自我评析: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1.创设情境,复习迁移。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旧知识起到正向迁移的作用,首先创设了动手操作的情境:课开始发给每位学生四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让学生折一折。把第一张纸条对折(也就是把这张纸条平均分成2份),把第二张纸条对折再对折(也就是把纸条平均分成4份),再把第三张3次对折(也就是把纸条平均分成8份)。接着,让学生画一画,用彩笔在等分后的纸条上分别涂出它们的一半。告诉学生,如果把每张纸条都看作单位"1",问学生:你能把涂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吗? 这一情境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复习了分数的意义,为下面导入新知识作好铺垫、迁移。并且在教学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爱动手以及直观思维的特点,激活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开端。
为什么B和C的答案都对呢?(因为比还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但是读还是读做几比几。)4、判断:(1)小明今年10岁,爸爸37岁,父亲和儿子的年龄比是10∶37。(2)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7天完成,乙单独做要5天完成,甲乙两人的工作效率比是7∶5。(3)大卡车的载重量是6吨,小卡车的载重量是3吨,大小卡车载重量的比是2。【2】第二层练习1、写出比值是2的比。【3】随机练习(看时间情况定)小明今年12岁,是六年一班学生,该班共有42个学生,小明爸爸今年38岁,在保险公司上班,每月工资1000元,年薪12000元,小明妈妈每月工资800元,年薪9600元,她所在单位有职工24人。要求:根据题目中提供的条件,寻找合适的量,说出两个数之间的比。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2、你能说出一些生活中的关于比的例子吗?(学生举例)
2、对应性练习。62页的“做一做”第1题采用讲练结合的形式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新知之后即时得到巩固。3、综合性练习。(1)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50,甲和乙的比是7:3,甲、乙两数各是多少?(2)一块长方形地周长120米,长和宽的比是3:1,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这种练习旨在加强对比,提高学生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四)、运用混凝土,石子、沙和水泥的比是3:2:5,现在有20吨水泥,需要多少石子和沙才能生产出这种合格的混凝土?有了基础知识,并不等于拥有了技能。只有在掌握了基本知识方法的同时,教师大力提供应用时空,让学生自主地运用“双基”去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使学生形成技能和对知识与方法的迁移应用能力,应用已有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全新而又生疏的实际问题,这一点对于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非常重要。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西游记的故事吗?这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了一个山脚下。猪八戒口渴难忍,也是他运气好,出去找到了一个大西瓜。师徒四人坐下来,分吃西瓜。唐僧知道猪八戒贪吃,于是对他说:分给你吧!猪八戒不干:不行,不行!太少了!唐僧说:那就分给你吧!猪八戒说:不行,还是太少!唐僧说:那分给你怎么样?猪八戒高兴了:恩恩,这还差不多!孙悟空在一旁偷笑:哈哈!真是个呆子!(课件第2张)2师:.孙悟空为什么说猪八戒是呆子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分数的基本性质,相信大家学完后一定会找到答案的!(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探究新知 1. 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1)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按照下图把他们平均分,并涂上颜色。用分数表示出涂色部分的大小。(课件第3张) 师:观察这三个分数,你发现了什么?生1:从涂色部分可以看出,这三个分数相等。==(2)小组讨论:观察这个等式,看看它们的分子和分母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课件第4张)(3)汇报交流:(课件第5张演示)生1:的分子1乘2,变成了2,分母2也乘2,变成了4;的分子2乘2,变成了4,分母4也乘2变成了8,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没有变化。生2:的分子4除以2,变成了2,分母8也除以2变成了4;的分子2除以2,变成了1,分母4也除以2变成了2,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没有变化。师:其他的分数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规律呢?请你再写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并说说它的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课件第6张)生3:的分子1乘2,变成了2,分母3也乘2,变成了6;的分子2乘1.5,变成了3,分母6也乘1.5变成了9,==,这三个分数的大小不变。 生4:的分12除以2,变成了6,分母18也除以2变成了9;的分子6除以3,变成了2,分母9也除以3变成了3,==,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没有变化。
四、说学法因为这部分内容可以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来完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所以这一节课采取的学法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五、说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故事引入:六一儿童节,妈妈买了三个一样大小的蛋糕。她将第一个蛋糕平均切成两块,分给哥哥一块。在一旁的姐姐看到了,说要两块。妈妈就把第二个蛋糕平均切成四块,给了她两块。弟弟更贪,他说我要四块,我要四块。妈妈就把第三块蛋糕平均切成八块,把其中的四块给弟弟。弟弟非常高兴,认为自己得到的蛋糕是最多的,你同意吗?【设计意图】:利用故事引入课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还将学生的思维引到对分数 大小比较上。
教学追记:本堂课,在我带领着学生利用教具进行操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发现圆的面积与拼成长方形面积的关系,圆的周长、半径和长方形的长、宽的关系,并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环形的面积计算时,我充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领悟出求环形的面积是用外圆面积减去内圆面积,并引导他们发现这两种算法的一致性,同时提醒学生尽量使用简便算法,减少计算量。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练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灵活解答几何图形问题。教学重点:认真审题,分辨求周长或求面积。教学过程:一、复习。1、求出下面圆的周长和面积并用彩笔描出周长,用阴影表示出面积。
【新知识点】认识扇形统计图统计填写扇形统计图根据扇形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回答问题【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2,能够看懂并会填扇形统计图.3,会根据扇形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4,进一步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5,通过对相关素材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难点:在学习中体会各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教学建议】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过有关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知识,也初步认识了扇形,而且也学习了有关百分数的知识,所有这些都为学校继续学习统计图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扇形统计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课时安排】
出示:1、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有450人,女生是男生的百分之几?你能把这道题改编成另外二道一步计算的百分数应用题吗?2、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90%,女生有多少人?3、某校有女生450人,是男生的90%,男生有多少人?师:你觉得这三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同:都以男生的人数为单位“1”异:条件与问题不同出示:1、完成书本124页第14题。2、200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253元,1999年为2210元。2000年比1999年增长百分之几?3、一本书有240页,小林第一天看了 ,第二天看了12.5%,第三天应该从第几页看起?4、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比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少百分之几?5、修一条公路,实际造价84万元,比原计划增加了5%,增加了多少万元?出示:1、花园小学五年级男生有15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已知五年级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25%。全校有多少名学生?2、书本124页第15、16、17题。
“倒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第2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与前面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部分知识主要为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的。它是学习分数除法的关键知识,能否正确理解掌握倒数,决定着学生学习分数除法的水平,因此学习好本节课,是学习分数除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根据以上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拟订如下知识目标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建立倒数、互为倒数的概念,使学生知道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2、掌握求一个数,尤其是一个分数或整数的倒数的方法。3、教学时要强调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4、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掌握求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和整数的倒数的方法。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倒数的意义,并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1、说内容: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2、说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本单元的基础,学生只有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才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二、学情分析:百分数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有的可能已经认识百分数,并且能够正确读出百分数,但大多数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还不十分准确,学生极易把百分数等同于分母是100的一般分数。因此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及时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建构,显得尤为重要。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材分析:例2以学校兴趣小组为题材,引出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用算术方法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不仅需要逆向思考,还要把“比一个数多它的几分之几”,转化为“是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比较抽象,思维难度大。用方程解,可以列成形如 的方程,也可以列成形如 的方程,前者仍然要经历从“多几分之几”到“是几分之几”的转化,实际上是方程的形式,算术的思路。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学情分析:由于小学生目前尚未接触到比较复杂的,用算术方法很难解决的实际问题,所以对方程解法的优越认识不足。一些学生觉得用方程解需要写设句,比较麻烦,因此喜欢用算术解法。对此,教师一方面应肯定学生自己想到的正确解法,另一方面又要因势利导,从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与方程解法的特点等角度,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列方程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一)说教材《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是在学生学过用分数解决问题和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求常见的百分率,也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这种问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相同。所以求常见的百分率的思路和方法与分数解决问题大致相同。通过这部分教学,既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又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这部分教材在安排上有以下一些特点: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数学。2、设置数学活动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二)说学生对学生来说,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依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并不困难,但要求学生找准谁和谁比,很重要。二、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理解生活中的百分率的含义,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2、依据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况中感受百分数来源于生活实际,在应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重点: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