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2篇

  • 页数:8页
  • 字数:约 5893 字
  • 大小:57.5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橙子喵
  •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2篇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小学的教师。

    我说课的题目是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下面我给大家汇报一下我的基本设想: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学习评价五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1、说课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比的知识”的深化,是后面学习解比例知识的基础。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进行正、反比例教学的关键,是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

    3、教学目标的确定:

    通过以上分析,我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意图,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判定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与已学知识的联系运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得以延伸。 2、通过教学引导,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教学中采用引导学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态度。2、通过游戏锻炼学生思维反应能力,并培养其合作精神。3、通过分组竞技的方式,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

    4、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难点定为:

    重点: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会用两种方法判断 两个比 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并能正确的组成比例

    5、教学准备:为了教学信息的直观呈现,我选择了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与学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知识,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观察、探索、归纳的能力。因此,我采用了“自主探究”“阅读自学”

    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贯彻自主性原则,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组织、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允许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概括知识的能力。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会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容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五个环节。

    【整体设计】

    1、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2、通过实例 探究新知

    3、实践应用、巩固新知4、课堂小结、 回归目标5、拓展延伸 发展能力

    【环节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为了新课程更好的导入,教学前,首先复习比的知识,如什么是比?什么是比值?怎样化简比?为以下情境作铺垫。

    (1)我们知道了比的前项和后项相除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打开课本看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内容,找一找图中共有的东西,接着让学生写出它们的比,在这我会提示比可用两种方式表示,比的形式和分数形式。(2)学生已经写出了四个比,选取其中两个比,如2.4:1.6和60:40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设问题情境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主动的去思考,自由回答。(3)顺势导入,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也知道怎样求比值。今天就根据比和比值来学习比例,并且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二)、通过实例、 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我分为三部分教学: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第三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观察这两组比的比值有什么关系?学生可以自由回答,通过学生的观察与比较,学生会发现它们的比值相等,我会引导学生可以用等号连起来,然后直接给出定义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然后请学生自由总结比例的意义。之后我总结归纳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接下来设计了练习

    下列两个比之间的哪些()能填“=”,为什么?

    1:2()3:6 , 0.5:0.2 () 5:2 ,1.5:3 ()15:3

    通过这个练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先试着从具体判断两个比是否相等入手,从而引导其归纳出比例判定的一般方法,想让学生主动去探究组成比例的关键所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这时指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我会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这部分的教学,我采用了阅读自学法。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由“学会”变“会学”,这里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师生的双边关系实现从扶到放的转变。在学生自学课本时,老师写出比例的两种形式,引导学生注意内项和外项的位置。(板书80∶2=200∶5,80/2=200/5)

    第三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观察80:2=200:5中的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的关系,引导学生把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分别相乘,比较结果。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有什么关系?再让学生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我做总结。探讨写分数形式,学生能够得出以下结果。我归纳“交叉相乘”积相等。

    小结:我提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检验组成的比例对不对?学生会回答对。我及时提问那么:4:9=5:10成立吗?学生会可能会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或比值相等的不同方法去回答。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本课的第二个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引导学生计算几个比例式的内项积和外项积,实现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概括性质。同时也渗透了实践第一的观点。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在这我安排了三道题,第1题是对基本概念的巩固,第2题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比例,第3题是用四个数组比例,这题学生在组的过程中没有方法和顺序,那么我会在交流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发现方法,总结规律,使学生不仅把题做对,而且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回归目标

    这一环节我利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小组总结,并派代表发言,之后小组互相评价,看哪个小组表现的最好,我予以鼓励。

    (1)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什么叫比例?它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3)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4)布置作业36页2、3题。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巩固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能灵活应用。

    (五)、拓展延伸、发展能力

    (1)猜数游戏 16 :4=8:()(2)发展性练习

    a. 能否把340=8 15改成比例?b. 如果5a=3b,那么a: b= ( ) :( )

    从小学生心理角度考虑,学生持续听课较长时间后,他们的注意力由集中到分散,因此我设计了猜数游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注意力,又让学生初步知道比例的基本性质的作用,为下一节课学习解比例做一些渗透,后面两道题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四、说板书设计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的很简洁,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说学习评价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师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我注重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习热情能力的评价,我想以此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这是我在一次远程教育教训会上的说课稿,希望各位同仁能给予我意见和建议。

    专家给我的点评让我很不解,我到现在也不太清楚三维目标到底应该怎样定才是正确的,才是全乎情理的。请多多指教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内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比例是传统算术的重要内容之一,很多问题都是用比例来解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一节概念课,是在比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为这节课是在整个比例单元教学中的第一节,是解比例的基础,的进行正、反比例教学的关键,是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

    3、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小学“新课标标”的要求,遵循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以及教材的特点?我制定出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认识比例中各部分名称,能指出内项和外项。

    (2)掌握组成比例的必要条件和方法。

    (3)会运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组成比例,检验组成的比例是否正确,能用两种形式写比例。

    (4)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归纳能力。

    (5)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4、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是理解比例和性质;教学难点是掌握组成比例的条件,能正确组成比例;教学关键是会运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检验两个是否能组成比例。

    5、教具准备:投影仪

    二、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教材内容和编排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中心,能力为目标的指导思想,我选择了“引导发现法”与“和谐教学法”为主,并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归纳—猜想的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现、发展、形成的过程,使教法与学法融为一体。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一切真理都要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由他重新去发现,而不是草率的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规律,从特殊到一般抽象概括出意义和性质,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概括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我进行了“和谐教学”的三段九环节的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1、激情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用激趣法引入新课,用学生感兴趣的人体上许多有趣的比和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联系起来组成比例,用形象直观的例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渗透学习目的教育。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许多有趣的比,例如:将拳头翻滚一周,他的长度与脚的长度的比也是1:1,身高与胸围长度的比大约是2:1,脚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

    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呢?比如:你到商店里去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底在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合穿;如果你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了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身高。这里,实际上是用这些比组成一个个有趣的比例去计算的。你想知道什么是比例吗?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这样引出课题,让学生在跃跃试试的情况下进入新课的学习,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参与本课知识的学习。

    2、知识准备

    引入新课后,一口答的形式,求出六个比的比值,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比值相等的比可以用等号连接。(1)求比值的口算训练

    2:3=0.5:0.1=4:20=0.4:0.6=

    (2)观察以上几个比中有没有比值相等的比?如果有请找出来。

    (3)说出一个和18:9比值它相等的比。

    通过这样设计,让学生初步感知到比例与比有关,渗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还可以找出知识的连接点,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为理解比例的意义做好铺垫,同时进行了发散思维的训练。

    (二)导学阶段

    3、教学比例的意义

    出示例1后,学生读题,教师提问:

    同学们看图看表,想一想:这辆汽车第一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比是:,比值是();第二次呢?能用分数表示吗?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