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说课稿(二)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说课稿(二)

  • 页数:4页
  • 字数:约 2185 字
  • 大小:36.0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墨韵浅月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活与哲学4(必修)》的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说一说我对本课的认识和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我将从该框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三方面来阐述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首先是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题重点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中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和基本的观点,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是把握哲学智慧不可或缺的途径。学好本框题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教材各课的联系,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二)教学目标是确定教学重点,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依据新课程标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三方面:

    知识与技能:

    1、识记实践的含义、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的特点。

    2、理解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使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2.确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知识都要服务于实践,从而自觉投入到实践之中去。

    (三)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重点的依据:教材的内容和课标要求

    教学难点:实践的基本特征

    难点的依据:之所以确定为难点是因为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以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法

    1.学情与指导思想分析:由于我们的授课对象是基础一般的高二学生,他们的思想活跃,但知识没有形成体系,分析能力较弱,但随着高效课堂的不断推进,自主学习能力已极大提高。贯彻新课改理念,把课堂教给学生,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

    2.教法的选择及依据

    读书指导法:学生在完成三单时,教室要加强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难点、疑点和提出问题。

    讨论教学法:教师指导学生小组讨论完成三单。

    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生动活泼的提出疑问,激活学生的思维灵感。

    3.教具的选择:三单

    二、说学法

    1、小组学习合作法:

    分组合作,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

    2、讨论法:

    讨论课堂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3、自主探究法: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在高校课堂精神的指导下,我把该框题分为两课时来讲:第一课时,自主预习课;第二课时,展示拓展课。

    第一课时:自主预习课

    1、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课本P42——46,独立完成自主预习单

    (15分钟)

    2、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讨论完善自主预习单并积极上台展讲(5分钟)

    3、教师点拨指导(2分钟)

    4、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讨论完成展示拓展单(18分钟)

    第二课时:展示拓展课

    1、导入新课:(2分钟)

    第五课讲了人的意识的能动性,人能够通过意识认识世界,这一课分析人对世界的正确认识是从哪里来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第五课与第六课之间的联系,能够从整体上去把握教材)

    2、讲授新课:(35分钟)

    一、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学生上台展讲展示拓展单问题一,通过知识问题化加深学生对实践含义的理解,教师点拨提高指出应从三方面把握实践。

    2、实践的形式:

    该点为教材原话,学生在教材上画出即可,教师只需指出物质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3、实践的基本特征:

    学生上台展示问题二,结合学生的展示,教师总结指出实践的基本特征包括三方面: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客观物质性中应注意,为什么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1)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是客观的:(2)实践的过程及其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指出主观能动性是指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区别于动物无目的的本能。

    指出什么是社会性,什么是历史性。

    *****总结归纳第一目所学内容*****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学生依次上台展讲问题三,通过对教材的预习,学生已初步了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对此教师无需赘述,但应进一步讲解其中应注意的问题。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