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说课稿(二)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说课稿(二)

  • 页数:6页
  • 字数:约 3862 字
  • 大小:47.0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wuwei-ppter
  •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说课稿

    各位评委,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由于这一框内容很多,在此我只讲第一课时的内容,请批评指教!

    同学们来上课是运动的,物理上有讲运动的,那么哲学上的运动指的是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首先,我来谈谈对本框教材的理解,说一下教材、教法与学法。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是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第四课的第二框,本课是在第一框题的基础上,对“如何看待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个问题的进一步解答;在强调尊重规律客观性的同时,又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为第五课的教学设下伏笔,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另外,本课内容具有十分广泛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意义,对于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着非常直接、现实的指导作用,这些都使得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

    理解: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用:列举实际事例,说明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2)能力目标

    要培养学生从具体的运动事例中,归纳哲学观点的概括能力;要在分析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中,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3)觉悟目标

    认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知道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2)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二、说教法

    基于"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哲学的基本概念往往是抽象的,应秉着教学直观性原则,始终掌握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和通俗的表述,从具体现象着手,慢慢引导学生概括出抽象的哲学概念。如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问答法: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参与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4.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1)知识起点:在上一课中,学生学习了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等内容,这些都为本课教学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学生身心特点:经过一年半政治课本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学生的思维也比较活跃,分析、理解能力很强,能够理解较为抽象的哲学问题。但要注意从现象入手,逐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分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知识,独立思考问题,自行归纳出本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提出疑难问题,利用团队合作和多种信息资源整合解决问题。同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将课本与案例相整合,举一反三。

    四、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2—3分钟)

    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政治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上节课知识点回顾: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行星运动、计算机的发展、瀑布流水、苹果落地

    这四张图片所展示的内容有什么共同之处呢——都包含了运动。

    阅读P31—32页的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

    (1)运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2)什么是运动;(3)物质与运动的关系;(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静止的含义?

    2.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运动的概念——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展示图片:火山喷发和流星雨图片,提问:想一想图片中到底什么在运动?

    学生回答:火和星体在运动;

    继续问:机械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认识运动的主体(或说载体)各是什么?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通过学生的议论回答,从而得出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的结论。

    3、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教师小结: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引用恩格斯的名言: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即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二、静止——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提问:(1)世界上有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2)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请你分析一下,这句话错在哪里?(展示图片)

    归纳:教材设置这一栏目的目的是引导我们深刻体会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1)没有。(2)此观点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大雁塔和故宫因为空间位置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不变,是处于相对静止之中。

    展示图片:刘德华主演的《星梦奇缘》中的10岁、20岁、30岁、40岁、50岁、80岁的化装扮相变化,说明虽然岁月变化,但是刘德华还是刘德华,没有变成梁朝伟或周杰伦,引导学生得出事物的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就是处于相对静止之中。从而要求学生归纳静止的含义。

    1、静止的含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过渡: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32诡辩家欧布里德借钱的故事。

    提问:想一想,欧布里德为什么会犯如此荒唐的错误?

    归纳:欧布里德只看到绝对运动,而否认了相对静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这一问题是本课的难点之一。这是因为,学生容易把握形象思维,但缺乏辩证思维能力。对于事物是什么,不是什么容易区分;但对事物既是什么,又不是什么,是这样,又不这样,则难以理解。如运动就是运动,静止就是静止。对静止是运动的状态就难以理解,不易接受。)

    通过和学生一起的议论和分析后,教师用一个图表帮助学生总结: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见板书)

    判断:“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