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课件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精品教案

  • 页数:9页
  • 字数:约 7505 字
  • 大小:199.5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雨森设计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精品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框共有两个目题:第一目从实践含义入手,引出实践的三大特征;第二目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四个方面论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从地位上看,学好本框不仅有利于从总体上把握各课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鲜明特点和本质特征,实现全书的教学目的,在全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实践的含义、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的特点。理解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从而自觉投入到实践之中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难点:实践的基本特征

    四、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解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综合分析的能力。但哲学理论比较抽象,加之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很有限,对实践活动、实践主体等认识不多,这对于他们理解本课的基本观点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身边的,贴近学生思想、生活、经验的例子,创造愉悦的教学情境。

    五、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

    六、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说明实践特点、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材料,充分了解学生对实践问题的已有认识,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将文字、图片材料事先做成课件,设计预习导读提纲和课堂反馈练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较多的特点,可事先布置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展示观点一:不会游泳,怎能下水。观点二:不下水,怎能学会游泳。提出疑问:你赞同那个观点?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从而导入新课。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的两层基本含义:

    A.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B.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教师:展示材料,让学生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

    ①蜜蜂筑巢。②构想美好生活 ③建设小康社会④成功举办奥运会

    2.实践的特点

    ⑴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原因:

    A、构成实践的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B、实践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

    ⑵实践具有主观能动

    播放神七中航天员出舱的模拟动画说明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特点,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⑶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①实践具有社会性

    提出疑问: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中成功出舱,是单靠他个人力量可以完成的吗?

    学生回答

    教师: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②实践具有历史性

    展示从神五到神七的三次突破说明: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不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⒊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展示案例判断)

    ⑴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⑵变革社会的实践

    ⑶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主要通过学生阅读课本P44-46的内容,小组研究以下的材料,主动探究该内容,具体材料如下)

    研究材料:

    材料一:“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

    材料二:李时珍吞服草本植物曼陀罗,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入药麻醉作用。

    这说明实践是:

    你能举出关于这个观点的名言或实例吗:

    如:近山知鸟音,近水识鱼性。

    走进科学:2006年8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通过新的行星定义,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而将其列入“矮行星”,自此,太阳系行星数量将由九颗减为八颗。有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一是科学家通过探测活动,在外太阳系发现越来越多的天体,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二是由于科技和现代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射电望远镜、电子显微镜、人造卫星等先进的探测工具,使得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

    这说明实践是: (为什么:在背后补充 )

    你能举出关于这个观点的名言或实例吗:

    如:吃一堑,长一智。

    走进实验:亚里士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

    而伽利略认为: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

    1590年,出生在比萨城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曾在比萨斜塔上做自由落体实验,将两个重量不同的球体从相同的高度同时扔下,结果两个铅球同时落地,由此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此前亚里士多德认为的重的物体会先到达地面,落体的速度同它的质量成正比的观点。

    这说明实践是:

    你能举出关于这个观点的名言或实例吗:

    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走进生活:人们根据法拉第、麦克斯韦和赫兹等科学家创立的电磁理论发明了无线电报、电话、电视、卫星摇撼技术及现代互联网技术等,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又如,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将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送上了太空,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说明实践是:

    你能举出关于这个观点的名言或实例吗:

    如:学以致用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实践的含义 客观物质性

    及其特点 三个特点 主观能动性 三者是统一的

    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检验真理性认识的唯一标准

    (原理内容)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十、教学反思

    利用学生熟悉的名言成语,利用新鲜的时政使教学走进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

    【导学案】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识记实践的含义、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的特点。

    2、理解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3、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预习内容

    1、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 。(做、行动)

    它包括两层基本含义:

    其一:凡是实践都是 、 的 活动

    其二:实践是一种 活动 (观念变为现实)

    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 的存在变为 的存在,是人们把自己的思想、愿望、计划变成现实的活动。

    实践活动的形式 P43

    (2)特点

    A (不是主观的思维活动)

    这首先是由 决定的

    a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

    实践的主体:人(体力与脑力的结合体)

    实践的基本要素 实践的手段:工具和设备(如仪器)

    实践的对象:客观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

    b实践的过程、结果具有客观性,受到 的制约

    B (不是消极、本能活动)

    实践活动与其他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有本质的区别。实践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

    C (不是个人的孤立活动)

    a社会性:实践活动不是 ,而是 。

    b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为什么)

    (1)实践是认识的

    因为: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因为:

    (3)实践是检验

    因为:

    (4)实践是认识的

    因为:

    三、提出疑惑

    通过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从而自觉投入到实践之中去。

    二、学习过程

    探究1、阅读分析

    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指出: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全党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正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哲学道理的?

    探究2、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人类不断地认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也是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不断加深的历史。在传统农业社会,存在着人口与土地等资源的矛盾。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与矿产等资源的矛盾又进一步凸显出来。人口膨胀与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要树立人类的资源危机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变化,并从认识论角度就当前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提出解决思路。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①蜜蜂酿蜜 ②教师讲课 ③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④鹦鹉学舌 ⑤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 ⑥经济体制改革 ⑦修身养性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⑤⑥⑦

    2.人们常说,做事要“三思而后行”。这表明( )

    A、认识总是先于实践而产生的 B、认识是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C、认识决定并指导开展实践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活动

    3.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这说明实践是( )

    A.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 .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C .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 .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4.“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共同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5.下列观点包含实践是认识基础的有:( )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百闻不如一见 ⑤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非选择题

    6、材料一 实践的主体是现实社会的人;实践的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践的手段是现实的工具;实践的结果,不论成功与失败,都是既成事实。

    材料二 针对我国经济运行中日益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中央积极进行政策调整,决定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材料三 鲁滨逊漂流孤岛得以生存的故事,即使是真实的,他也不是孤立的,而是依赖于人类提供给他的科学知识、技能、工具的结果。

    请简要说明,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课后练习与提高

    一、单项选择题

    1、2008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08年物价涨幅目标控制在4、8%左右。这个指标创出最近5年来年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的新高。2008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在8%左右。这是我国连续第4年把这一目标定在8%左右。这表明( )

    A、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2、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①农民种地 ②科学家进行科学试验 ③工人做工 ④教师讲课 ⑤学生学习 ⑥经济体制改变 ⑦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课件教案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