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说课稿2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说课稿2篇

  • 页数:14页
  • 字数:约 10142 字
  • 大小:225.0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许伟工作室
  •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说课稿2篇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说课稿一

    尊敬的各位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历史必修Ⅲ第七单元《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说课。


    说教材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教材在第3单元介绍了古代中国科技的辉煌。第四单元介绍世界近代科技成就,本课主要介绍了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感受中国科技古代辉煌、近代落后、现代又取得很大成就这一重要历程,因此本课在教材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分析和课标要求:本课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及作用。从核研究、航空技术、农业新品种研究、计算机应用、生物技术五方面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课标对这部分知识作了如下的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绩,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根据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课标要求,我将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如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建国后六十多年来所取得的科技成就;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分析过程中,掌握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课外知识的探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3、情感与价值态度: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悟老一辈科学家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学会尊重科学,热爱科学。

    (四)教学重难点及依据

    (1)、重点: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为: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科技成就。

    (2)、难点:根据本课涉及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时间点多,以及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因此我确定本课的难点为:科技的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以及新中国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

    二、教法

    学情分析:我们说只有了解了学情方可实现以学定教。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理性思维的能力有较大提高;在教学实际中,通过初中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学习也有一定的了解,但主要侧重于史实的叙述而非理性的分析,并且高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

    因此,本课主要采用创设情景、启发式谈话法和讨论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三、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方法,提高能力。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

    四、教学设计与过程。

    导入新课--背景介绍导入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尤其是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资本主义的兴起起了重大作用,直接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这些科学成果至今对世界各国仍然起着巨大作用。但我们不能沉醉于四大发明的辉煌和伟大,只看到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贡献,躲在祖宗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而没有深刻地去想一想,为什么我们有四大发明,却未能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我国古代有那么多的科技成果,却未能诞生近代科技,反而被西方侵略者拿着用中国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备受欺凌,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开始了民族振兴的伟大历程,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也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建国后,我国的科技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就的原因是什么?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学生自学、发现问题

    问题情境1:新中国建立后,科技领域面临怎样的现实,在党的领导下又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变这一现状?

    问题情境2:新中国科技发展大体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党和政府先后对科技发展提出了哪些战略决策?结果如何?

    问题情境3:什么是“两弹一星”战略决策?为什么我们注重“两弹一星”的开发和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在核能领域又取得了哪些新的科技成就?

    问题情境4:什么叫“863计划”?在航天领域我们又取得了哪些新的科技成就?

    问题情境5:谁是袁隆平?什么是杂交水稻?杂交水稻对人类的贡献有哪些?

    问题情境6:建国以来,我国在计算机研制工作和生物技术领域中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生生交流、合作学习

    问题情境1:新中国建立后,科技领域面临怎样的现实,在党的领导下又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变这一现状?

    (1)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但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备受欺凌,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

    (2)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规划科技发展远景,中国人民开始了民族振兴的伟大历程,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

    问题情境2:新中国科技发展大体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党和政府先后对科技发展提出了哪些战略决策?结果如何?

    (1)新中国成立到“文革”以前是第一个阶段,新中国科技事业有了较全面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制定实施了中国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以发展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为重点,计划用几十年时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第二个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遭受严重破坏。虽然十年动乱导致科技事业遭到严重破坏,但还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如“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等。

    (3)第三阶段是“文革”以后,特别是1978年以来,我国科技发展进入新时期。1983年3月,中共中央制定并实施了“863计划”“星火计划”等,目前在原子能、航天工程等方面,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1992年提出“载人航天工程”战略决策。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问题情境3:什么是“两弹一星”战略决策?为什么我们注重“两弹一星”的开发和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在核能领域又取得了哪些新的科技成就?

    (1)含义: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决策,即“两弹一星”决策。

    (2)原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及美苏争霸,世界局势日趋紧张。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果断作出了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决策,即“两弹一星”决策,从而冲破了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有利于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领域

    时间

    成就

    地位、意义

    核技术

    1964年

    原子弹爆炸成功

    打破列强的核垄断与核威胁

    导弹

    20世纪60年代初1964年

    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自制中近程导弹成功

    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

    空间技术

    1970年

    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3)中国十分重视和平利用核能,分别与1991年和1994年建成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过渡:“两弹一星”之后,中国不断在科技领域取得巨大成就,20世纪80年代我国制定了“863计划”,1992年又作出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问题情境4:什么叫“863计划”?在航天领域我们又取得了哪些新的科技成就?

    (1)“863计划”:是选择具有世界战略性高度的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以及海洋高技术等8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以相对较少的投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由跟踪起步逐渐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培育出了高技术产业生长点,不仅极大地带动了中国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也为传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高技术支撑。

    (2)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和“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天的巨大成就。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成为世界航天大国。

    过渡:现代科技的发展,不仅与政治、经济密切联系,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问题情境5:谁是袁隆平?什么是杂交水稻?杂交水稻对人类的贡献有哪些?

    (1)袁隆平是我国研究杂交水稻的著名科学家,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2001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另外还获得多次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2)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大成就,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20世纪60年代,袁隆平开始水稻高产育种研究;1964年,发现一株优势非常强的天然杂交水稻;经过多年努力后,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单产一般比常规水稻增产20%左右。

    (3)袁隆平的杂交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能很好地回击美国人对中国的污蔑,而且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过渡: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方兴未艾,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也有着快速的发展。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问题情境6:建国以来,我国在计算机研制工作和生物技术领域中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1)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了计算机的研制工作,1983年成功研制出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银河Ⅰ号,1993年研制成功每秒运算速度上十亿次的计算机银河Ⅲ号,表明我国的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

    多媒体展示材料:

    (2)在生物技术方面,我国于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另外我国还参与了人类基因的研究。

    课堂小结

    1、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简表

    阶段

    时间

    背景

    战略

    简要成就

    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

    国际环境恶劣,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巩固国防、维护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远景规划“两弹一星”

    科技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文革”时期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取得一定的成就

    “文革”以后,特别是1978年以来

    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是根本任务;综合国力、国际地位提高,国际环境改善;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863计划”,“星火计划”,提出载人航天工程战略决策

    科技事业迎来新的春天;原子能、航天工程等高科技与世界整体差距明显缩小

    2、归纳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提。

    (2)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

    (3)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师生交流、探究点拨

    合作探究1:当今社会所弘扬的“两弹一星精神”是对我国尖端科技成就发展的肯定,是对科学工作者无私奉献、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肯定。请简要解释“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登攀。

    合作探究2:【学思之窗】你怎样理解邓小平的这段话?

    解题关键:“两弹一星”的重要影响。

    思路引领:“两弹一星”与中国国际地位、国家兴旺发展之间的关系。

    答案提示:

    (1)邓小平的这段谈话,生动地说明了尖端科技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2)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

    (3)“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他们遏制中国的企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同时,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练习反馈

    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有哪些?

    解题关键:新中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的具体表现。

    思路引领:科技发展总体状况;具体科学技术成就。

    答案提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在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高能物理、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诸多领域,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科技成果主要有:①“两弹一星”的开发研制取得巨大成功。②在“两弹一星”以后,向更高的科学高峰攀登,取得进一步的发展。③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大突破,“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④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

    纠错释疑

    拓展延伸

    我国不同阶段的科技发展战略有什么不同?20世纪80年代前后党和政府科技发展决策的侧重点前后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思路引导:战略决策的制定基于特定的历史环境;针对不同的历史背景,党和政府制定了不同的科技发展决策。

    答案提示:

    (1)战略上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前两阶段的战略侧重于发展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高新科技;第三阶段侧重于对科技进行改革,科技与经济相结合。

    (2)20世纪80年代前,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中国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战略,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环境也有了重大变化。这一时期,我国进行了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导,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设计,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大家。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说课稿二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历史必修Ⅲ第七单元的内容,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及作用。本课在内容上承接了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又连接着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科技成果及运用。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必修Ⅰ、必修Ⅱ学习,对新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及当时的世界格局已经有所了解,已经初步具备了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背景知识。

    学生通过第一单元、第四单元的学习对古代中国科技发展成就及地位、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已经有所了解,这将有助于理解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识记新中国在核技术、导弹、空间技术、生物技术以及计算机领域的重大成就;通过列表归纳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培养归纳分析能力;

    通过这些成就在生产领域中的运用,学生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进一步探究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列表归纳新中国在科技领域内取得的重大成就,明确各项成就在中国与世界科技发展领域中的地位、意义;

    借助多媒体,通过影视资料、图片等再现历史情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表格分析、影视、图片等再现的历史情景,学生认识我国科技成就在许多领域内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而有些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培养危机意识,增强使命感、激发为振兴祖国发愤读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及对策]

    本课重点:

    新中国建立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本科难点:

    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如何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关注科学发展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对策:

    指导学生列表归纳新中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分析其作用和地位;

    借助于多媒体,通过歌曲《东方红》,影视资料“常娥一号卫星发射”以及大量图片渲染气氛、再现历史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教学方法:

    列表分析归纳法法、情景再现法、问题探究法

    学法指导:

    列表分析归纳法,迅速有效掌握历史信息

    观察法,感受历史情景;

    讨论、合作探究法,深入历史问题认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前多媒体播放歌曲《东方红》渲染气氛,把学生带入新中国初步取得科技成就的喜悦中。

    新课开始首先播放影视资料:10月24日卫星“常娥一号”发射片段,然后和学生一起回忆“常娥一号”动态,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新课学习:

    一、多媒体打出这课涉及的三个方面,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完成“合作探究一:列出成就,完成表格。

    合作探究一:

    阅读本课内容,找一找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过在尖端科技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并回忆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领域

    时间

    成就

    地位、意义

    核技术

    导弹

    空间技术

    生物技术

    计算机

    技术

    二、然后教师补充介绍各项成就,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一)核技术方面:

    选择“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学生观察图片,一个乌云滚滚,一个蓝天白云,引导学生探讨“合作探究二”: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什么要致力于原子弹等核武器的研究?你怎样看待核技术的发展?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讨论,自由发表意见。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

    当时国际上美苏两极争霸,美国敌视新中国,中国和苏联关系恶化,中国发展核力量可以打破美苏对核技术的垄断,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同时也加强中国国防,维护自身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安定的环境。

    核技术的发展给世界带来紧张和不安,同时也可以维护世界和平;核武器曾经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我们也可以利用核技术为人类服务,造福社会。应该科学的发展、利用核技术。

    (二)导弹技术方面:

    重点介绍钱三强、邓稼先、钱学森三位科学家的贡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学生感受新中国科学探索起步的艰难与老一辈科学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两弹一星”精神。

    (三)空间技术方面:

    介绍载人航天工程实施情况。多媒体出示一组照片(神州一号至六号发射照片以及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的照片),学生感受这一工程的伟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生物技术方面:

    选择照片《饥饿的女孩》,引导学生观察照片,体会透露出的非洲的凄凉、饥慌,认识解决粮食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首要问题。接着出示袁隆平与其研究的杂交水稻,引用数据突出他对世界解决人类粮食问题的杰出贡献,体会袁隆平的科研精神、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巨大贡献。

    接下来突出中国自1999年参与人类基因研究以来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科学等方面的成就,体会科技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大贡献,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五)计算机技术方面:

    图片展示“银河Ⅰ号”以及曙光系列大型计算机,突出这些高性能计算机对科学研究、人类生产的作用,再次体会科技对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所起的作用,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三、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近代中国科技发展情况,组织学生探讨“合作探究三”:为什么在旧中国科技长期落后,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却有了突飞猛进的?”

    学生在讨论后,自由发言,最后师生共同总结:

    社会主确立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提;

    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两弹一星”战略决策;“863计划”;“星火计划”;载人航天工程战略决策);

    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钱三强;邓稼先;钱学森);

    ……等等。

    教师补充介绍“863计划”、“星火计划”,学生了解更多国家科技方面的政策和成就,增强学生的关注科学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进一步巩固解决两大难点。

    “863”计划:

    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的高科技的建议。这封信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视。后经中共中央、国务院组织的专家论证批准了《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称为“863计划”。“863计划”从国情出发,从长远考虑我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充分分析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优势,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7个领域(1996年增加了海洋技术领域)15个主题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重点。“863计划”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我国高技术研究开发水平,增强了我国高技术研究开发实力,使我国在当今国际竞争十分激烈的主要技术领域有了自己的阵地。同时,通过及时推动阶段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技术辐射,“863计划”为我国的生物工程、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农业发展、企业技术改造已经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