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职场办公 > 工作总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宝鸡市组织工作综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宝鸡市组织工作综述

  • 页数:11页
  • 字数:约 15225 字
  • 大小:52.31KB
  • 格式:.docx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Riordon设计
  • 党的十八大以来宝鸡市组织工作综述

    时间记录着砥砺前行的足迹,岁月镌刻下拼搏奋斗的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组织系统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按照省委要求和市委安排,牢牢把握新时代组织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新特点,紧紧围绕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等各项工作,在忠诚履职中明确政治站位、在服务大局中提升工作能力、在稳中求进中奋力担当作为,干部选育管用不断规范、基层组织全面夯实、人才活力竞相迸发,奋力书写新时代组织工作精彩“答卷”,汇聚起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回眸全市组织工作历程,一张张喜人的成绩单格外耀眼:“一核双联四化”获评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选派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在全国交流经验,党建引领助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做法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干部不足提醒促成长制度、千名村党组织书记学浙江等做法得到中省肯定,西北地区首家非公党建学院挂牌投用;8个“两新”党建工作案例入选第六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平台是全省唯一获评全国“2022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干部人才合力团、国企党建、红色商圈先后被《人民日报》报道,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城市社区党建、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援藏工作等经验在全国、全省会上交流;“五个四”严密基层党组织体系建设得到省委主要领导肯定。

    一、教育培训: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真理之光照耀前路,思想洗礼一以贯之。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到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一个个重要时间节点、在一道道集中教育重大“考题”中,我市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分领域、分专题、分层次开展系统学习教育培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化于效。

    一是理论武装注入灵魂。组织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以“宝鸡大讲坛”为引领、党校主体班次为支撑、行业领域专题培训为补充,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中央全会精神,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

    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分期分批加强组织调训、集中轮训、日常培训,分类分级拓展专题深学、理论研学、在线自学,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次7600余期、培训学员69.2万人次。

    二是集中培训淬火加钢。通过“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班等方式,领导示范学、干部带头学、党员跟进学,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持续深化党员干部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运用和理解。特别是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后,在市委主题教育读书班牵引下,12个县区和84个市级部门全部完成读书班集中学习任务,确保主题教育开好局、起好步。

    三是党性教育强根铸魂。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能力建设重要论述等六大主题,对全市公职人员开展政治能力提升大轮训,现已举办275期培训8.3万人。分8期组织480名市县镇组工干部、203名镇街党政正职赴复旦大学开展“铸魂提能强作风”“学思想强党性促振兴”集中轮训。组织党员干部赴凤县革命纪念馆、扶眉战役纪念馆、宝天烈士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为29111名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一系列务实管用的举措,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筑牢信仰之基,以坚强党性铸就忠诚干净担当之魂。

    二、选贤任能: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组织部门全面落实党管干部原则和好干部标准,亮出优与劣的标尺、明晰上与下的准绳,出于公心选干部、为了事业选干部、按照规矩选干部,不断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一是“三个规范”严标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建立分级分类精准选拔任用干部、调配干部监督、推荐提名干部工作规范,对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干部实施差异化选配,突出政治素质考察,强化“德”与“潜绩”考察,把好干部用在合适岗位、把硬干部用在关键岗位、把有结构需求的干部培养好、把期望高能力弱的干部引导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严把程序步骤关、严把资格条件关、严把人选质量关,落实好廉洁把关“双签字”等制度,严防“带

    病推荐”“带病提拔”。

    二是“三项机制”激活力。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落实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让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引导干部在实干实绩上竞争、在担当奉献中比拼。建立编制、职级、职称“三个周转池”,用周转指标晋升一级、二级调研员73名,周转行政、事业编制550个,对引进的121名专业技术人才优先考核认定职称。近两年新提拔表现突出、作风过硬的县级领导干部252人,奖励疫情防控先进集体49个、先进个人537名。

    三是建好年轻干部“蓄水池”。实施县区“3+6”和部门“14321”优秀年轻干部配备计划,采取多种渠道“选”,真情关爱“育”,不拘一格“用”,选派年轻干部到改革发展主战场、对外开放主窗口、化解矛盾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墩苗”锻炼。建立选调生成长纪实档案,将政治成熟、历练扎实、表现突出的选调生纳入年轻干部储备库,先后选派143名干部到中央和省级机关、经济发达地区及巡视巡察、项目建设一线历练。去年以来,全市新提拔年轻干部202名,其中,40岁以下县处级30名;新招录公务员1694人,为市级部门遴选64人。

    四是织密干部“监督网”。建立“信、访、电、网”四位一体作风监督举报平台,探索建立“三访双谈”八小时之外监督和干部作风“正向提醒+反向训诫”警示教育机制,清理158名领导干部在社团兼职。2022年,全市选人用人“一报告两评议”满意率考核测评位列全省第一方阵,“12380”干部举报热线信访举报同比下降15%。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为干部队伍注入活力,厚植成长沃土,激活了干事创业“一池春水”,党员干部以更加过硬的能力素质、更加严明的纪律作风、更加饱满的精神斗志担当作为,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三、强基固本:夯实执政“大厦”根基

    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地基固则大厦坚,地基松则大厦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发展优势,增强了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新时代的伟大实践,铭刻下无数共产党员担当作为、攻坚克难的壮丽身姿。

    在脱贫攻坚主战场,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来到农家院落、田间地头,啃下一个个硬骨头,办成一件件实事,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人民一道奔向小康社会,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各级党员干部下沉基层,深入千家万户,成立临时党支部,优秀分子在火线上宣誓入党,党旗在疫情防控主阵地高高飘扬。8.3万名在职党员、公职人员、志愿者线上报到,线下到社区亮身份、做示范、送服务。

    在乡村振兴大舞台,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农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持续淬炼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一场场“擂台赛”,让县(区)委组织部门负责人和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991人次登台,说做法、谈感受、讲经验,倒逼党员干部以赛促优、以赛促干。聚焦强基固本,聚焦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四美、四型、四优、四好、四强“五个四”为标准,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基层组织体系。推进产业美、乡风美、治理美、生活美“四美”红旗村建设,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54个,常态化巩固提升69个,首批命名“四美”红旗村149个,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益10万元以上村达到61.3%,100万元以上村69个;推进平安型、便利型、美丽型、幸福型“四型”社区建设,806个“三无”小区实现物业服务全覆盖,招聘社区专职工作者467名、事业身份工作人员355名,建成“四型”社区12个;推进政治素质优、担当作为优、为民服务优、廉洁自律优“四优”模范机关建设,首批命名“四优”模范机关123个;统筹推进政治建设好、深度融合好、治理效能好、经营发展好“四好”国有企业,政治建设好、队伍素质好、党建工作好、专业能力好“四好”事业单位,以及政治立场强、文明程度强、服务效能强、发展活力强“四强”两新党组织建设,完成277所中小学校、34所公立医院领导体制调整,建成“红色驿站”站点352个、“红色物业”党支部96个,全省首个“税企红色驿站”挂牌运行。

    一系列创新奋进的举措,把分布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有效组织起来,1.1万个基层党组织构筑起坚如磐石的战斗堡垒,25.2万名党员争当干事创业的先锋模范,凝聚起了筑梦前行、真抓实干的磅礴伟力。

    四、汇智聚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伟大的事业呼唤人才,高质量发展的宝鸡渴求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党管人才,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重点人才工程为牵引,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推进人才强市建设,为全市发展汇聚起强大的智力支撑。

    一是打造吸引人才“强磁场”。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等文件,激励鼓励各类人才“引育管留用”同向发力。每年市级预算3000万元用于人才发展重大项目实施和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引进。96名干部到中省国家机关等挂职锻炼,引进36名博士挂职锻炼;在北大、清华等招录高层次人才到贫困县的镇班子任副职。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87个,攻克重大关键技术153项,转化科技成果和开发新产品121项,其中39项国际领先,53项填补国内空白。

    二是组建干部人才“合力团”。为了在大熔炉里“炼真金”,我市发挥干部人才智力资源优势和合力攻坚作用,组建优秀公务员、离退休老干部、优秀拔尖人才、“两新”组织党员、选调生、市属企业、党代表7个合力分团,由656名骨干成员组成101个合力小组,建立任务清单、例会通报、督导评估、表扬奖励、经费保障等制度,常态化进村入企纾困解难。“干部人才合力团”开展各类帮扶活动434场,落实帮扶资金4300多万元,引进项目33个,解决难题108个,解决就业593人,受益6万余人。

    三是扩大创新人才“朋友圈”。找准服务产业发力点,对接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融合发展,深化“领军人才+项目研发+创新团队”招才引智模式,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608人,培养新“双创”队伍32个,省市两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3个。

    百名专家人才下基层,232名专家人才下沉解难题317件。石油钢管等8支团队入选第一批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技工刘湘宾荣获“大国工匠”称号。“千名专家请进来”“千名干部联千企”切实提高了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履职创新能力。

    四是厚植人才成长“新沃土”。实施工业企业引育人才安家补助等八条措施,启动“宝鸡优才卡”一站式数字平台,帮助高层次人才解决住房就医、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问题,营造出了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发展环境。如今,不同专业特长、不同职业岗位的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人才优势正在源源不断转化为推动宝鸡高质量发展澎湃不竭的优势。

    打铁必须自身硬。全市组织系统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持续深化模范部门建设、建设“两个绝对”组工干部队伍的殷殷嘱托,以高度的政治自觉,通过

    实施“五大提升行动”“六个过硬”,争做“五优”组工干部队伍的务实举措,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从日常“口头喊”到每月“赛场拼”、由年终考核看资料到每月实战看排名,淬炼鲜明政治品格,培育忠诚之心,锻造成为一支政治素质优、担当作为优、为民服务优、廉洁自律优的“四优”模范机关,成为政治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的高素质组工干部队伍。

    时代召唤使命,党旗凝聚人心。站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组织系统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加快建设副中心、全力打造先行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宝鸡新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宁波市新时代十年推进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市组织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感恩奋进、担当作为,为更好地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在“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的重要节点,全市组织工作谋篇布局从一域到全域、从规范到示范、从实践到实绩、从形态到生态,宁波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步履更加坚实,以自我革命塑造优良政治生态的步伐更加坚定,为谱写“八八战略”走深走实的宁波篇章夯基赋能。

    一、理论武装,以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循足迹看变迁、追印迹悟真理、印心迹传思想。2023年仲春开始,宁波第一批主题教育117家单位就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要求,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宁波留下的珍贵足迹一路循迹溯源,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过程中体悟真理伟力。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政治建设、凝心铸魂,始终是贯穿宁波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一条主线。

    《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八八战略”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与实践》在市管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上,“关键少数”带头封闭式系统学习,进一步认清发展大势、把准时代脉搏、增强战略思维。

    围绕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三个“一号工程”,我市持续深化“周末知行学堂”这一干部教育培训特色品牌,紧扣数字经济创新提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地瓜经济”提能升级等主题开展集中培训19期,累计培训干部5.5万人次,为各条战线奋力走在“两个先行”最前列积蓄能量。

    结合“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我市深入开展“联镇街入村社、走企业访群众”活动,以问题为导向,以实效为标准,156个市直单位及部省属驻甬重点单位结对包联156个街道(镇乡),“拼经济稳主体”走访、信访积案“拔

    钉清零”、年轻干部“一线建功”,高质量调研解决基层“成长的烦恼”。“我们深深感到,新时代10年砥砺前行、这5年跨越突破,根本在于习近平

    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科学指引,根本在于‘八八战略’所蕴含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根本在于不折不扣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宁波的谆谆嘱托和重要指示。”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二、选贤任能,以激励担当匡正导向

    今年6月,新一轮宁波国企改革吹响号角,优化重组的8家市属国企集中授牌。在这一批集中履新的国企“掌门人”中,不乏年轻化、专业化优秀党政干部的身影,为这场备受关注、寄予厚望的改革提供精准赋能。

    “这是我们首次将市属国企人事安排以换届思维来整体谋划,把全市域的优秀干部都放到盘子中来比选,‘坚持企业需要什么人、就从全市选配什么人’,以布局重塑为牵引,破解制约瓶颈,激励广大干部勇扛发展重任,担当作为锐意进取。”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激励担当,这是宁波这些年干部工作的高频词之一。为了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宁波树立了实干实绩的鲜明导向,深化推行“督事察人、奋楫敢为”干部表现一线调研机制,聚焦重要中心任务、重点项目建设、重大突发事件,通过常态化、近距离调研,精准评价干部实绩。新提任市管干部70%以上是一线调研发现的优秀干部。

    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毕业后,省担当作为好干部、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科技处处长胡慧在交警部门一待就是20多个年头,乘着数字化的东风,破除区域数据壁垒,带领宁波交警科研团队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数字化警务之路,使“宁波经验”走出浙江、走向全国。

    像他一样,一大批在改革攻坚中实绩明显的干部被组织重点关注、大胆使用。过去十年间,我市有3人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1个集体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14人获评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7个集体获评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1人获评全国“最美公务员”,24人获评全省“最美公务员”,获评数量居全省前列。

    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

    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激励机制,分层级细化完善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具体情形,拟定容错纠错具体操作规程宁波按照省委激励干部担当“1+3”组合拳部署要求,迭代升级形成激励干部担当作为“1+3+N”

    政策体系,激励干部担当敢为、奋发作为。

    三、强基固本,以强根护脉筑牢底盘

    在奉化区西坞街道,一条蜿蜒约6公里的金溪河,串起雷山村、蒋家池头村、税务场村、金峨村、余家坝村。放在8年前,虽说村子之间一衣带水,但发展速度却参差不齐,落后村的集体经济收入甚至只有富裕村的差不多1%。

    强村带弱村,走好共富路。2015年起,以“金溪五村”作为首个试点,宁波探索建立党建联建机制新模式,针对抱团合作内生动力不足、各村党组织强弱不平衡等问题,突出党建引领、区域联动、互学共促、抱团合作,实现了组织建设“一盘棋”、产业发展“一体化”、治理服务“一条龙”。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余姚梁弄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回信,指引宁波扎实推动基层党建全领域建强、全区域提升。

    以“红色根脉强基工程”为牵引,宁波锚定“点线建精、整片建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路径,从农村到社区、从国企到民企、从传统业态到新业态,逐个领域抓基层、打基础,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努力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和发展效能。

    在农村,紧紧围绕共同富裕体制机制创新,以党组织共建为纽带,通过强村带动、产业集聚等多种方式在647个片区开展党建联建,建成“共富工坊”732家,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3.98万余人,人均月收入增加2100多元。

    在城市,首创社区“五定”管理体制改革,落实社工“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深入实施国企“强根固魂”工程、高校“抓院促系、整校建强”铸魂行动、公立医院医共体医联体党建,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融合发展。在两新领域,集中部署社会组织党建突破跃升行动,连续10年推进新生代企业家“双传承”计划,聚焦“大优强”企业开展创优提质行动,实施小微企业强基提升计划,推进一批新兴领域党建创新破题。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随着党建联建、“甬爱E家”、党建引领工业社区集成服务模式、导师帮带制等有宁波辨识度、全省美誉度、全国知名度的党建品牌不断“出圈”,宁波成功获评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

    四、人才为先,以双向成就广聚英才

    “这里‘天时’‘地利’‘人和’,希望来了以后为宁波突破‘卡脖子’

    技术难题和发展‘高精尖’产业提供重要支撑。”2022年2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张东晓来到东海之滨担任宁波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教务长,全身心投入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的创办工作。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这些年,宁波拿出真金白银和真心实意,育才聚才的“大手笔”频频,招才引智的好消息不断。

    按照“通则+专项+定制”思路,全面重构人才政策体系,实现涵盖全市107条人才政策“一本通”;变革重塑甬江人才工程遴选机制,实行项目申报全年受理;按照“人才谁使用谁评价”思路,创新人才授权松绑体制机制改革,为创新活力的迸发打通瓶颈。

    围绕人才全生命周期服务需求,打响做实“宁波五优、人才无忧”服务品牌,成立人才发展集团,设立高层次人才“编制池”,统筹研究全市人才住房保障体系,做大做强“金凤凰”线上金融服务平台,设立运行规模1亿元的人才信贷风险池,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助力他们放手发展、安心生活。

    锚定世界一流标准打造甬江科创区,已集聚全市31%的市级人才、41%的省级人才、43%的国家级人才;高水准提升甬江实验室人才层级和创新能级,已集聚16个高水平研究团队、25名学术带头人和超350名科研人员;“双一流”宁波大学引进力学高端人才25人,其中海外院士2名、国家级人才从1名增至10名;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已集聚包含7名院士在内的47名核心教研人才。

    让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双向成就,这样的动人故事正在四明大地精彩上演。

    连续17年举办“人才科技周”、连续5年举办“人才日”,每天有600多名青年大学生奔“甬”而来,每月新增1000余名高层次人才,7年培育7家上市人才企业这些年,因为一年一度的“谷雨之约”,越来越多的人才跨过山川大海,选择将“青年友好城”宁波作为梦开始的地方,逐梦甬城成就精彩人生。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站在新征程的起点,全市组织部门将继续砥砺前行、勇立潮头,全力营造“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浓厚氛围,为争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市域样板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舟山市新时代十年推进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笃行致远,时间标注下时代的印记。

    回望新时代十年,舟山向海图强、向海开放,千岛大地发生了全方位、系统性、深层次的巨大变化;回望新时代十年,全市组织系统护航中心、砥砺奋进,千岛大地一路留下攻坚克难、实干争先的红色印记。

    这些年来,全市组织系统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倾情倾力服务系列国家战略,围绕市委工作大局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全力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为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一、守根铸魂,凝聚奋进力量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前进有方向。

    今年“七一”前夕,我市组织部门发布一张红色矩阵主题党日活动点地图,60个具有独特资源、精品课程、优质师资和鲜活现场的“打卡点”,成为全市党员干部坚定理想、锤炼党性的又一课堂。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党组织已开展具有“舟山味”“初心味”的主题党日活动2600余场。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干部培训基地等,我市形成“总书记舟山足迹”学习教育红色矩阵,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过程中体悟真理伟力。

    思想建党,理论强党。这些年来,舟山守好红色根脉,大力弘扬新时代蚂蚁岛精神,深化“第一议题”学习机制,清单式推进总书记关于组织工作的指示要求在舟山组织系统落地见效,高质量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深化“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舟山突出“海岛味”“新区味”。通过渔民党员船头学,领导干部下海岛讲党课,建好党员教育培训基地,用好主体培训班、专题报告会、智慧云课堂、红色讲师团等载体,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训计划,建立健全学习教育长效机制,为各条战线奋进“两个先行”积蓄能量。

    加强领导班子政治建设,舟山着力打造“五强”领导班子。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和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走村制度,细化政治素质衡量标准和评价维度,开展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和领导班子政治建设调研分析,引导广大干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舟山扛起大战大考的组织担当。围绕三个“一号工程”、海洋经济、先进制造业等,选派优秀干部到一线工作,办好“新区大讲堂”;贯彻落实“暖心八条”“助企八条”,开展“五员攻坚”行动,助推全市经济稳进提质。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千岛大地党旗高扬,党的组织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

    二、实干争先,锻造过硬队伍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

    今年8月,我市表彰了一批实干争先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他们聚焦中心工作,实干争先、攻坚克难,是担当作为、敢于攻坚的代表。这些年来,我市精准对接省委、市委重点工作需求,重塑领导班子结构功能,提升干部队伍塑造变革能力,实施“良驹领跑”计划,推行大考大赛、严管厚爱,坚持把重点工作一线作为干部的“赛马场”,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赛出了成绩、赛出了成效。

    全市上下坚持实干鲜明导向,探索干部口碑考察和实绩追溯考察,优先使用在国家战略一线、抗疫救灾一线及推进数字化改革、共同富裕中表现突出的干部,推动领导班子结构功能进一步优化。同时,坚持一线考核干部,把重大战略项目作为“赛马场”,定期举办“比学赶超”现场会、擂台赛和乡镇书记工作交流会,完善清单管理、挂图作战推进制度。近年来,每年选派300余名优秀干部到一线,从重点工作一线提拔或进一步使用干部占比超过40%。

    坚持建优干部队伍,我市在全省率先试点公务员聘任制度,建立市级机关“选调生周转池”,通过一线压担锤炼、制度性交流、到群团单位挂任领导职务等形式,构建“做、学、研、用”一体化“自贸通才”培养机制。2018年以来,引进“双一流”选调生220名;去年,市、县两级招录选调生数量同比增加76.1%;通过省“百人计划”“千名干部交流互派工程”等先后引进专业干部人才约300名。

    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健全“两个担当”良性互动机制。落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实施“三色”预警管理,市县党委管理干部档案数字化率实现100%。持续推进容错裁定、澄清保护、受处分干部重新使用等机制,率先出台自贸区容错免责办法,干部队伍焕发新气象,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氛围日益浓厚。

    三、强基固本,筑牢发展根基

    建强组织筑堡垒,凝心聚力担使命。

    今年8月,我市召开“航行的支部”动员部署会,渔业生产、海上货运、交通客运、执法服务和施工作业等5个领域的船员党员代表现场领旗。立足舟山海岛渔区特色,我市组织部门实施“航行的支部”海上党建工作,聚焦党建引领海洋经济发展、海岛共同富裕、海上社会治理等,打造基层党建创新亮点。

    近年来,我市纵深推进“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实施“头雁领飞”等计划,健全落实“项目领衔”“擂台比拼”“亮诺践诺评诺”等赛马机制,全力打造共同富裕“强引擎”,大抓基层、重抓党建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推动基层党建全域提升。完成“双整”三年行动计划和社区村体制改革,统筹推进现代社区建设,深化“山海共美•幸福岛城”品牌,制定党建统领网

    格智治工作指引,在全省率先出台《城市小区党组织工作规程》。截至目前,全市建立功能型小区党支部420个,吸纳党员3.2万名,在全省率先实现小区党建全覆盖。

    锻造高素质基层骨干队伍。选优配强“一肩挑”队伍,开展“双述双评双比”专项行动,打造兴村治社“红领团”,完善跨区域、跨系统导师帮带机制,迭代升级“三培养”工程,提升党员干部带富本领。同时,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推行党员成长轨迹纪实制,开展流动党员核查纳管“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完成“万名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

    打造基层党建特色品牌。持续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创新实施“四上”项目党建工作法,开展产业链工作链党建联建,深化“东海渔嫂”等党建品牌。

    实施基层党建赋能海岛共富计划。创新开展“小岛你好、党员报到”行动,培育“共富工坊”202家,全市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超70%。

    四、筑巢引凤,打造聚才磁场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信息港湾”“乡情港湾”“事业港湾”“幸福港湾”今年8月,我市实施舟籍学子“港湾计划”,倾力打造面向舟籍学子的“四大港湾”,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引导舟籍学子毕业后回舟就业创业,投身现代海洋城市建设。

    舟籍学子“港湾计划”,正是我市实施“人才领军”计划,超常规建设海洋特色人才港的一大创新举措。近年来,我市建立“1+5+N”人才新政体系,创

    新实施系列人才工程,海洋英才集聚效应更加凸显。海洋特色人才港做法得到中组部充分肯定。

    一是打造人才“金字塔”。坚持特色突围、垒峰提档,创新实施“舟创未来”海纳计划、高校毕业生聚舟计划、“银龄+”引才计划等,相关人才指标连年创历史新高。近五年来,引育“高精尖”海洋人才431人,年均增长60%以上,新入选国家、省级重点人才工程164人,入选国家引才计划18人、国家特支计划9人,为之前历年总和的3倍以上,大学生流入流出比达4.2∶1。

    二是筑牢人才“蓄水池”。全力推进高能级海洋特色科创平台建设,成为全省第4个拥有省实验室的地市;建成投用人才创业园和3大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依托长三角、珠三角大湾区打造人才科创飞地7个,国家杰青、国家瑞金计划自主申报入选实现“零突破”;连续举办六届全球海洋经济创业大赛、五届全国海洋技术大会等40余场人才赛会活动,打响了“海洋人才赛会第一市”品牌。推动东海微芯海洋数字科学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海研究院等平台落户舟山,和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的合作进一步深化。

    三是营造人才“好生态”。健全人才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出台加快打造新时代海洋特色人才港的实施意见,提出人才“黄金六条”,创新实施“挂号销号”人才服务机制,组建市人才发展集团,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推出15大类80项具体服务事项,解决好人才的关键小事、发展大事。目前,“人才之家”实现市县(区)、重点园区、重点高校全覆盖。

    优化环境、打造人才磁场。千岛大地上,引才引智、创新创业、实干争先正成为主旋律。

    新时代台州推进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时间是常量,也是奋进者的变量。新时代极不平凡的十年,熔铸成坚实的路基,承载起我们迈向中国式现代化台州实践的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强基础,谱写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多彩华章。

    一、凝心铸魂,永葆绝对政治忠诚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理论武装、坚定政治信仰,不断提高全市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政治标准是第一标准,政治要求是第一要求。坚持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认真抓好“三会一课”、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党员主题党日等党内基本制度落实。高质量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浸润洗礼。

    攻坚一线是经验交流也是磨刀石。面对决胜全面小康、实现共同富裕和新冠疫情防控等必答题、加试题,全市组织系统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交出了满意答卷:聚焦共同富裕,深化党建联建,市县联动组建7300多个帮扶团、4500余名农村工作指导员奔赴乡村振兴一线,1300余家共富工坊带动4.2万名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聚焦疫情防控,3.8万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下沉基层,9300多个村社暖心小分队进网入格送服务;聚焦经济发展,举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各类培训122班次,持续开展“万名干部助万企”活动,办结重点问题诉求6805个在一次又一次的大战大考中,全市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忠诚与担当。

    二、选育管用,锻造过硬干部队伍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培育、选拔、管理、使用一体谋划推进,着力锻造堪当现代化建设发展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

    样把好干部用起来?”面对新时代“干部三问”,我市突出政治标准、坚持事业为上,树牢“四个坚持、八个不”选贤任能导向,着力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深化干部“五维评价”,全面开展实绩追溯考察,以能上能下倒逼担当。大力培树宣传担当作为先进典型,评选表彰省市“担当作为好干部”139名,3名公务员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充分释放让担当者有为有位的鲜明信号。

    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事业发展的百年大计。深化年轻干部“薪火工程”,每年选派1000多名年轻干部到改革发展、县乡基层、项目建设、重点工作、服务群众等“五个一线”压担锻炼。同步建立信息化跟踪管理平台,形成发现识别、实践磨练、培养管理和动态调整的工作闭环。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工作总结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