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课件教案>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 页数:3页
  • 字数:约 1828 字
  • 大小:1M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Vincent演示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重点)

    2.经历等腰三角形的探究过程,能初步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探究: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照图中虚线对折并减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有什么特点?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类型一】利用“等边对等角”求角度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50,则这个三角形的底角的大小是( )

    A.65或50 B.80或40

    C.65或80 D.50或80

    解析:当50的角是底角时,三角形的底角就是50;当50的角是顶角时,两底角相等,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易得底角是65.故选A.

    方法总结: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已知一个内角,则这个角可能是底角也可能是顶角,要分两种情况讨论.

    【类型二】利用方程思想求等腰三角形的角度

    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解析:设∠A=x,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各角的度数.

    解:设∠A=x.∵AD=BD,∴∠ABD=∠A=x.∵BD=BC,∴∠BCD=∠BDC.∵∠A+∠ABD+∠ADB=180,∠ADB+∠BDC=180,∴∠BDC=∠A+∠ABD=2x.∵AB=AC,∴∠ABC=∠BCD=2x.在△ABC中,∠A+∠ABC+∠ACB=180,∴x+2x+2x=180,∴x=36,∴∠A=36,∠ABC=∠ACB=72.

    方法总结: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可以得到角与角之间的关系,当这种等量关系或和差关系较多时,可考虑列方程解答,设未知数时,一般设较小的角的度数为x.

    【类型三】利用“等边对等角”的性质进行证明

    如图,已知△ABC为等腰三角形,BD、CE为底角的平分线,且∠DBC=∠F,试说明:EC∥DF.

    解析:先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C=∠ACB,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到∠DBC=∠ABC,∠ECB=∠ACB,那么∠DBC=∠ECB,再由∠DBC=∠F,等量代换得到∠ECB=∠F,于是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EC∥DF.

    解:∵△ABC为等腰三角形,AB=AC,∴∠ABC=∠ACB.又∵BD、CE为底角的平分线,∴∠DBC=∠ABC,∠ECB=∠ACB,∴∠DBC=∠ECB.∵∠DBC=∠F,∴∠ECB=∠F,∴EC∥DF.

    方法总结:证明线段的平行关系,主要是通过证明角相等或互补.

    【类型四】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进行证明

    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

    (1)若AD=AE,如图①,试说明:BD=CE;

    (2)若BD=CE,F为DE的中点,如图②,试说明:AF⊥BC.

    解析:(1)过A作AG⊥BC于G.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G=CG,DG=EG即可得出BD=CE;(2)先求出BF=CF,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解.

    解:(1)如图①,过A作AG⊥BC于G.∵AB=AC,AD=AE,∴BG=CG,DG=EG,∴BG-DG=CG-EG,∴BD=CE;

    (2)∵BD=CE,F为DE的中点,∴BD+DF=CE+EF,∴BF=CF.∵AB=AC,∴AF⊥BC.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课件教案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