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成反比例的量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成反比例的量说课稿2篇

  • 页数:6页
  • 字数:约 4185 字
  • 大小:53.5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老余工作室
  • 成反比例的量说课稿2篇

    成反比例的量说课稿一

    一、教材

    (一)说教材

    《反比例的意义》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2页例3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在教学了成正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比例”知识的深化,是后面学习“用它解决一些简单正、反比例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比例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教学时先复习一些基本的数量关系,使知识间发生迁移,在此基础上探求新知,最后深化新知。


    (二)说教学目标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意图,基于此,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关系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和概括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在教学中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反比例的特征,能够正确判断反比例关系。

    (四)说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首先通过对正比例的复习,直接导入新课教学,揭示课题(成反比例的量),例3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三种量中的变化规律,通过学生讨论交流、自主探究在教师的引导概括出反比例的意义,然后进一步抽象概括反比例关系式:xy=k(一定),接着运用反比例的知识,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然后让学生自己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反比例,进一步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认识。

    (五)说教学具准备: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时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改变传统的填压式教学模式,把学生由被动听转化为主动学,放手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出新知识,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学到探究新知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采用引探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2、在生活中两个相关联的量不仅能形成正比例关系,而且还能形成另外一种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量关系的另一种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出示课件。

    高度(厘米) 30 20 15 10 5

    底面积(平方厘米) 10 15 20 30 60

    体积(立方厘米)

    提问: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本题与教材第39页例1有什么不同?

    (2)学生讨论交流。

    (3)引导学生回答:表中的两个量是高度和底面积。

    高度扩大,底面积反而缩小;高度缩小,底面积反而扩大。

    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都是300.

    (4)计算后你又发现了什么?

    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都是300,乘积一定。

    小结:那我们就说水的高度和体积成反比例关系,水的高度和体积是成反比例的量。

    教师提问:高底面积和体积,怎样用式子表示他们的关系?(板书:高底面积=体积)

    (5)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他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板书:xy=k)

    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认为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关键是什么?

    (三)练习。

    1、生活中,哪些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关系,举例说一说。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5)小明拿一些钱买铅笔,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3、完成第43页做一做。

    成反比例的量说课稿二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成反比例的量》

    《成反比例的量》是义务教育课程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42页例3。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了成正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前面“比例”知识的深化,是后面学习“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基础,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比例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教学时先复习一些基本的数量关系,使知识间发生迁移,在此基础上探求新知,最后深化新知。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以新课标准的思想为指导,本着“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顺学而导师生和谐发展”的原则,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 创建适合的学习情景,让学生从无意识的学习,到有意识的思考.

    2. 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3. 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

    4. 提供多样的学习机会,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新课程指出:要确立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我为本节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

    2. 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学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和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同时在教学中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反比例的特征,能够正确判断反比例关系。

    在教学媒体方面,我选择了多种教学媒体综合运用的方式,优化数学的学习过程。通过水槽,量筒,练习等学具准备和多媒体教学课件等教具准备,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融合到数学课堂中。

    为了全面、准确地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成反比例量的变规律及其特征,实现教学目标,我努力抓住学生的思维生长点组织教学,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即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索、寻找规律;第三个环节:多层练习,巩固深化;第四个环节:对比归纳,深化延伸;第五个环节:反思评价,完善认知。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由一个小小的测试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组题目,学生判断其中两个量的关系:

    1.每天的烧煤量一定,煤的总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2.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

    3.华容做12道数学题,做完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4.一个圆柱体积是30立方厘米,它的地面积和高

    设计意图:测试导入新课,在复习已有的成比例的量的知识,并通过第四题巧妙的引出了成反比例的量的新授内容的同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了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自主探究新知创设了现实背景并激发了积极的情感态度。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索、寻找规律

    这是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自主解决问题的中心环节。在这一环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特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材料信息,留足思维的时空,组织学生通过有目的的动手实践,观察、交流、讨论等方法,自主解决问题,主动建构自己的认识结构。

    学生小组内动手实验,将30立方厘米的水,分别注入5个底面积不同的量筒(1-5号筒的底面积逐个增大),完成实验记录

    高度

    地面积

    10

    15

    20

    30

    60

    体积

    1、如果把体积相同的水倒入水杯,你觉得会发生什么情况?

    2、通过实验你有什么发现呢?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

    3、从实验的个例子中,能总结出反比例关系的特征?

    4、自学课本42-43页补充完善成反比例的量的相关知识及字母表示法

    5、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认为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关键是什么?

    设计意图:成功的概念教学是要在得出概念之前下功夫,在这一环节中我创造性的应用了教材,变教材的观察---计算—比较,我猜想—实践—观察—比较—验证,段使学生充分体验得出概念的思维过程,做到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