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今年以来,对接洽谈项目30余个,总投资近300亿元,主要包括陕西绿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石油化工伴生气项目、浙江新和成精细化工材料项目、上海新佑催化剂项目、上海卓然丁辛醇项目、山东鸿瑞中低分子材料项目、安徽金盾涂料生产项目、江苏润泰涂料成膜剂项目、上海华谊集团环氧丙烷生产项目、科顺防水建筑材料项目等。其中,陕西绿能、上海新佑等项目正在就合作内容、协议条款等进行深入洽谈,力争尽快签约落地。同时,持续跟进天能集团、航民集团后续项目,进一步拓宽园区产业发展链条,确保完成各项市定目标任务。六、深入推进婚俗改革成立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殡葬新风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区、办、村三级书记一起抓,形成党工委领导、管委会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工作机制。制订下发《关于印发〈濮阳工业园区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殡葬新风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将年度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单位,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
二是加强领导,严格贯彻。抓班子带队伍,凝聚基层力量。统一思想认识,提升基层组织治理能力,紧盯工作难点、重点,找准制约短板,不断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领导,确保每项改革有人管,明确分工任务。主要领导亲自抓,严把改革方案质量,所有分工任务都要提出可检验的成果形式和时间进度安排,着力完成改革。三是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发展目标,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摒弃腐朽观念,鼓励领导、干部大胆改革,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争取在重点项目和关键环节上有所突破,不断激发活力。四是抓好意识形态,发挥思想政治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安排部署,坚持做好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工作,多种渠道收集舆情信息,强化正面宣传引导,积极做好敏感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
全年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活动、赛事达10次以上;组织两次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100人;做好全县体育健身器材的维护管理工作大力发展体育彩票事业,激活体育彩票市场,并将各乡镇体育彩票点开办情况纳入年度各乡镇文化考核。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推进改革进程;积极开展案卷评查,争取在全国、全省获得规范案卷和重大案件表彰;开展文化市场各项专项整治行动和“扫黄打非”专项行动;持续保持执法检查、安全生产常态化,确保市场平安稳定。贯彻落实县委经济会议精神,积极与省厅、市局做好工作衔接和沟通,采取有效措施,补齐短板、创新做法,争创全省文旅真抓实干先进。为筹划2024年“欢乐潇湘·幸福衡阳”大型活动,创作全新的脚本、音乐,编排原创作品参赛。系统构建“一流设施、智能化管理、高效服务”的现代化红色图书馆运营和服务体系;加强社会化合作,在河西新区选址增设一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构建全域覆盖的15分钟公共文化阅读服务圈。
筑牢基础,做到有法有章可循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作为食品生产企业,是确保广大消费者食用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所以我公司采取有效措施注重从抓基础工作入手,紧紧把住生产源头这一关,确保了生产的有章可循和有章必循。 一是依法规范管理。为了落实抓食品安全企业主体责任,提高质量安全意识,我公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按照《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情况自查表》定期对公司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起行全面的自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把食品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是强化制度建设。我公司成立伊始,即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在领导的高度重视下,规范公司法人治理机制,采用gmp、haccp食品安全制度,紧紧围绕“质量安全是根本,持续改进是永恒”的方针及“使用100%安全的原材料、出厂产品安全指标100%合格、食品安全事故为零”的质量目标,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制定了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食品添加剂管理和使用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关键过程控制制度、产品出厂检验和记录制度、食品安全事 故应急处置制度等企业管理制度,确保产品从采购、生产、包装、检验、贮存到配送等各个环节实行严格质量管理,按照《食品安全法》等规范生产,依法经营。成立质量安全小组,我公司组织了部门负责人为主体的学习和宣贯,后以部门为单位组织所有员工进行学习和宣贯。
一、改革工作情况(一)保障粮食安全。我县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不断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据统计,全县春播作物总面积约xx万亩。小麦在田面积约xxx万亩。根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近期对全县小麦条锈病开展了全覆盖式统防统治,自x月xx日起,启用xx家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累计投入植保无人机xxx架,用药xx.x吨,截止x月x日,基本对全县小麦条锈病统防统治实现了全覆盖。(二)做好良种展示示范。2023年我县成功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现有小麦良种繁育基地xxxxxx亩。繁育品种主要有济麦xx、鲁原xxx、山农xx、鑫瑞麦xx等,年产小麦种子xxxx万斤。统一供种面积稳定在xxx万亩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xx%以上,力争两年内全县强筋小麦种植面积达到xx万亩以上。(三)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大力推动以绿色粮食高质高效创建和高效特色农业产业为主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形式,实现农业增产增效,目前,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xxxx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x家、省级xx家;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xxx家,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x家、达到x家,省级龙头企业x家,位居全市首位。成为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县。
五是坚持联动融合、多元共治,社会治理更接地气。持续提升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有效发挥现代化指挥中心“最强大脑”作用,对接数字化城管、安监及12345政务热线实现共治共享。开展安全执法检查256家次,发现隐患问题559个,开出限期整改单103份,行政处罚3家单位。多元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园区51个综合网格优化调整到位,272个微网格落地落实见效,网格驿站、微网格工作站建设全覆盖推进,社区专职网格员、微网格联络员全覆盖配备。持续推进代表“家站点”建设,第34选区代表联络工作站申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扎实推进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确保“两会”、国庆等重点时段平安稳定。今年以来,园区共接待来访132批151人次,其中领导干部定点接访、约访98批121人次,走访下访28批32人次,会商会办21批31人次,成功化解疑难复杂信访积案11件。
结合**市2024年招才引智双选会,“千校万岗就业有位来”全区企业进校园专场招聘会,**县2024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会,征集岗位1188个。深入开展2024年工程研究中心人才奖补项目、自治区领军人才培养项目、自治区“塞上卓越”工程师等项目,强化人才政策落实,2人成功申领创新型大学生共有产权房,园区尊才爱才重才氛围日益浓厚。五、守红线,筑底线,园区环境平稳绿色。严守安全红线和环保底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始终保持睁眼睡觉的警觉、如履薄冰的警惕,扛牢安全生产责任,狠抓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实和各类反馈问题整改,精准管控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抓实抓细抓好抓牢抓严园区安全生产工作。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把项目准入门槛,强化环保督导督查,巩固中央、区市环保督察和“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成果,积极引导园区现有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转型,全力打造安全绿色生态的发展环境。
(二)科学破解要素制约,拓展园区发展空间一是抓科学评价。与经信条线按企业评价不同,园区尝试建立的按地块评价更能反映地块出让后的效益情况,更具实际意义。目前地块评价框架已经建立,大部分地块已纳入,但尚未实现全覆盖。2024年要拓宽数据来源,充分结合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地企调查等工作,利用市监、资规、税局等渠道,尽快完善地块评价体系。二是抓资源整合。对于低效的工业用地,综合运用电价差别等导向政策,仔细研究原有合同,与资规局等部门加强沟通和协调,由管委会主导,引导原业主配合将厂房出租给投资大、用地少、产出高、效益好的新项目,让土地恢复效益。三是抓容积率提升。对于高效工业用地,发展快速空间不足的企业,引导鼓励其充分利用现有的政策和渠道,通过容积率提升,拓展空间资源。
二、明年工作思路明年,园区将以“实干+专业”的工作思路,持续改进,主要目标是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重回增长通道,全年增速*%以上,围绕这一目标,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支持企业突破创新,提升园区企业层级一是要充分利用*等科技平台。落户一家,走访一家,行动一家,按照研发体系建立和专利申报—省科小—国科小—高新技术企业—规上企业——技术改造——各类专项的全链条发展路径规划,为企业做好谋划,也向企业提出要求。目标全年新增高企维持在*家以上。二是拓宽企业各级梯队。科技、技改、能源、规上、规下、商贸各条线都要努力拓宽各自的储备库,并做好梯次培育。重点是做好专精特新企业队伍建设,按照“*市创新型中小企业—*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路径规划,*年再创建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二、存在的问题(一)园区发展空间不足。园区现有建设用地指标存量土地1154亩,仅能满足近两三年项目用地。在城镇开发边界划定过程中,园区的集中建设用地和弹性用地面积大幅削减,城区工业组团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控制为2224亩,吴溪工业区为1214亩。(二)产业发展短板明显。主要是产业集群规模小,产业链不完善,产业体系不健全,本地企业相互间的协作配套没有形成,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同省外企业开展产业协作,既影响本地产业集群的壮大,也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同时,园区企业主要是加工环节,研发、设计、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很少有企业涉足,产业效益整体偏低。(三)个别项目推进缓慢。为保障项目落地建设,园区狠抓土地指标申报、征地拆迁、三通一平、杆管线改迁、临时用水用电、道路管网配套等工作,但受项目招引政策兑现、企业建设资金筹集调度、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个别在建项目建设推进缓慢。
随着经济社会和文明程度的逐步提升,日喀则市孤儿人数从2015年的近1000人下降到现在的656人,保障标准从2020年的每人每月1059元提高到现在每人每月1231元,孤儿集中收养率始终保持在100%。日喀则市以“两个健康成长”为重点,全力抓好儿童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全力抓好儿童生活和学习质量,实施“大手拉小手、携手伴成长”活动,积极营造孤儿健康成长的环境。同时,开展“家庭式”寄养,签订寄养协议140份,办理收养证12例,促进孤儿“回归”家庭。2021年6月,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由团市委移交至民政部门,但机构、人员均未移交。日喀则市民政局主动汇报衔接,推动成立领导小组,市县两级政府全部建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民政局,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等六方面共同保护儿童的大格局基本形成。全市20.39万名未成年人纳入“六位一体”保护体系。此外,日喀则市还加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全市206个乡镇(街道)配备了儿童督导员,1659个行政村和34个社区居委会配备了儿童主任,实现全覆盖。下拨心理疏导关爱资金531.18万元,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专业社会组织,1760名留守儿童和1191名困境儿童依法得到关爱和保护。让三秦百姓共沐法治“春雨”
(四)全力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大力培育佳联佳禧、鸿星尔克、铁骑力士、梅林正广和、领旗食品等龙头企业,鼓励中小企业围绕现有主特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积极与龙头企业开展专业化协作配套,进一步做专做精、做特做新。强化产业链链式发展,找出产业链现有长板和短板,把长板做长,把短板补齐,实现产业互补,提升产业链协同配套水平,做强做优XX产业名片。力争全年培育规上企业10户以上,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户。(五)坚持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实施“亩均论英雄”,严格考核投资强度及亩均产值、税收,对园区内部分不符合产业定位或产出效益不高、产业层次低的企业建立低质低效项目倒逼退出机制;高规格、高标准加快标准厂房、孵化器等平台载体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快建设青东坝标准厂房三期、健康食品产业园南区、XX红原温州飞地产园区,启动武侯智谷智能制造产业园二期、健康食品产业园北区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全年新建成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盘活低效用地240亩以上。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之规定,本着友好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甲、乙双方充分协商,特订立本投资合同。第二章 投资项目的基本情况第二条 在 引进下,乙方在 (开发区、工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投资兴办 项目,主要生产经营 。乙方项目总投资为 万元/万港元/万美元,注册资本 万元/万港元/万美元,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万港元/万美元(其中设备投资 万元/万港元/万美元,建设投资 万元/万港元/万美元)。该项目分 期投资建设,首期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万港元/万美元,二期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万港元/万美元,整个合同约定投资确保 年内完成。第三条 根据项目类别,乙方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强度每亩不低于 万元,建筑容积率达到 以上,建筑系数达到 以上,预期效益 万元。
四、筑巢引凤,英才汇聚北疆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我区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全力推进人才工作,立足更好融入国家“3+N”人才发展大格局,创新提出以“一心四园多点”优化人才发展布局,深入推进和林格尔人才科创中心和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蒙东人才科创园建设,加快打造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带动各盟市、各行业以加强人才培养为着力点,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棋局布定,落子有声。一是对外,开放引才聚才。持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近两年以双聘、兼职等方式柔性引进“两院”院士26名,刚性引进国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同层次人才7人。连续举办十届“草原英才”高层次人才合作交流会,吸引参会机构、企业1万余家,落地人才项目100余项。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人才交流合作,在北京成立内蒙古科创中心,在先进发达省份建立40余家驻外人才工作站。
干部考核是选人用人的“指挥棒”。我市突出考人考事相结合,对标省综合考核“一体系四机制”建设,率先出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量化考核办法,建设领导干部业绩纪实、公务员平时考核等数字化场景,以数字赋能考准干部实绩实效。坚持严管就是厚爱,多维度强化干部日常监督管理。从严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广大干部知重负重、实践实干。三、强基固本,着力增强“两个功能”抓基层、打基础,是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鲜明大抓基层导向,突出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基层党建“全领域建强、全区域提升”。紧紧抓住基层党组织这一战斗堡垒,我市深入推进“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制定台州基层党建“三十条”意见,全省率先实施“十县争创、百乡晋位、千村过硬”行动,深化开展“头雁领航、千村提升”活动,推动村社互学互比、争先进位。通过“撤、并、转、联”积极稳妥推进近3000个行政村并村并账并心,创造了行政村规模调整“台州样本”。20年一以贯之深化落实“千万工程”,涌现了岩下潘、后岸、上栈头等乡村共富实践场景。分领域统筹推进、分类别具体指导,推动国企、机关、学校、医院等领域基层党建互联互动、共建共享、全面提升。
三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探索市场化引才、柔性引才方式,开展“春城计划”“春城产业导师”“科技合伙人”“博士顾问团”等专项活动。打破事业单位常规招聘方式,开展带编现场招聘,探索区域人才协同发展模式,开展“朝阳人才昆明行”活动,与北京市朝阳区签订人才合作协议,设立“朝阳—昆明人才驿站”,强化与发达地区人才引进交流合作。建设滇中新区“人才飞地”,将“本地筑巢”转变为“邻凤筑巢”。四是人才发展生态不断优化。实施人才安居行动,持续优化人才居住条件,建成2573套人才公寓。开发“滇籍人才联系服务平台”“码上去昆明”线上服务平台,邀请587家企业入驻,实现19975人次注册使用。创新实施“免申即享”人才政策,优化高层次人才、青年人才政策申报流程,将以往“人才找政策”变成“政策找人才”。从“关键小事”入手,设立人才就医就诊专门通道,简化人才审批手续办理流程,实现人才落户“零门槛”。探索将职称评审工作下放给企业、行业协会、专业中介组织等机构,推动政府选人转变为市场选人、产业选人、企业选人,实现人才与用人主体的无缝对接、精准匹配。
二是抓党建促基层治理积厚蓄势。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开展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深入实施“嘉里人关爱”——党建引领“我为群众办实事”专项行动,推动治理单元更加优化、治理体系更加健全、治理能力更加高效,在疫情防控、防灾减灾等各类大战大考中经受住了考验。新冠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发布“红色动员令”,迅速建立网格化精细防控体系,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遭遇战;“8?18”特大洪涝灾害发生后,及时成立一线临时党组织,对口选派专业力量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和群众安置工作,让党旗在抗洪抢险一线高高飘扬在各类急难险重任务中,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挑重担、打头阵、当先锋,党的组织优势、组织力量不断彰显。三是打铁必须自身硬。组织部门是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全市组织系统坚决扛起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使命任务,坚持把模范部门、过硬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打造“五心组工”机关文化,着力锻造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乐山组工队伍,为乐山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人才聚集平台持续壮大。国家植物博物馆、景东120米脉冲星射电望远镜等重大科学研究平台相继落地云南。省政府与省内外27所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成西南联合研究生院,与省外知名院所校企合建了一批科研创新基地。第六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首届腾冲科学家论坛,引进院士专家团队10个、高层次人才209名,促成人才智力合作项目421项、招商引资项目216项,与131个创新实体建立合作关系。四是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加速融合。实施“卓越企业家培养行动”,开展科技副总和产业导师选聘,赋予领军企业高层次人才自主认定权;开展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实施“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智力引擎”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澎湃动能。2022年,全省人才贡献率从2012年的16.89%增长到30.63%。五是人才发展生态不断优化。实施“人才安居三年行动”,州(市)建成人才公寓6500余套。
二是着力建设蒙东地区人才一体化协同创新高地。积极融入自治区人才工作整体布局,高标准承办第十一届内蒙古“草原英才”高层次人才合作交流会赤峰分会场活动,蒙东人才科创园(赤峰)正式揭牌,扎实推进赤峰通辽“双子星座”建设。认真落实市委人才与创新大会精神,打造“文明红山?青春赤峰”招才引智品牌,靶向引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层次人才。投资6.2亿元在北京开工建设占地26.4亩的京蒙(亦庄?赤峰)科创产业园,高水平建设“一区两园三院”人才平台载体。完善升级人才新政,兑现人才政策资金1800余万元。启动人才引育“百千万”行动,实施事业编企业用、绿色通道引才、招商引智聚才和万名大学生留赤工程,引进八大产业集群急需紧缺人才。选派1万余名教育、医疗、科技领域优秀中青年人才开展“组团式”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三是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全领域开展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创建,探索基层党建融合发展新模式,常态化推进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清零,增加先进支部、提升中间支部、整顿后进支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三是注重“引”,加强一流人才的培养引进。突出精细精准、实用实效,创新高端人才招引机制,以“双聘”方式刚性引进3位院士,柔性引进13位院士,聘请21位院士专家担任政府科技顾问,“两院”院士引进实现“零”的突破。实施市直部门“一博三硕”引才行动,实行科技项目攻关“揭榜挂帅”,引进培育人才团队126个。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48.5万人,较2013年增加一倍,在“全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榜单中位列第54位。四是突出“留”,营造一流的人才发展环境。设立30亿元科技创新基金,建立财政投入逐年递增15%机制,全市财政预算安排人才科技支出11.16亿元,为人才新政、科技新政落地实施提供坚实保障。建立人才信息化平台,紧贴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依托人才链赋能产业链,优化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制度,为高层次人才提供15项便捷服务,营造近悦远来优良人才生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鄂尔多斯市坚持人才引领驱动,抓好人才“第一资源”,激活创新“第一动力”,引领发展“第一要务”,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倾力重塑竞争新优势,鄂尔多斯大地正成为各类人才集聚、合作、交融的丰厚土壤。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