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传授新知与学生展示(35分钟) 先由老师点出本课的知识点,它包括:(1)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结合课本91-93页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跨国公司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的含义、目的、作用分别是什么)(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消极影响积极影响;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讲完了知识点,接着回归图片和书本的材料,给学生留下三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A :谈谈你感受到的经济全球化B :怎样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C:假如你是一位企业经营者,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你会怎么做?先完成讨论的小组可举手示意老师给予检查,老师根据需要抽查同学到讲台进行展示讨论的结果,并对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当堂奖励。
教师总结: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因此,它们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这种状况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严重,发达国家财富不断增长,发展中国家贫困不断加剧。请同学们看教材“相关链接”,这一材料突出表明当今世界世界财富分配的严重两极分化。3、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教师活动:请同学们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11页“亚洲金融风暴”材料,思考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有什么消极影响?学生活动: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教师点拨:由于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的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一国的经济波动不可避免的秧及他国,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有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教师活动: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们看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这种局面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材料说明了什么?探究二:材料分析:2005年12月13日至18日,WTO第六次部长级会议在香港召开。会议经过谈判通过了《部长宣言》,规定发达成员和部分发展中成员2008年前向最不发达国家所有产品提供免关税、免配额的市场准入;发达成员2006年取消棉花的出口补贴, 2013年年底前取消所有形式农产品出口补贴。材料体现了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发挥哪些作用?探究三:P97:A、这些图示,反映出我国利用外资哪些特点?。B、能为我国提高外资利用水平提出些建议吗?探究四:材料展示: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全国居民每天消费总额达到37亿元。每天消费粮食75万吨,相当于一个县级商品粮基地的全年产量;每天消耗猪肉6万吨,食油1万吨,糖1.6万吨,鲜蛋1.8万吨。每天购买杂志600多万册,报纸5000多万份,需要400量中型载货汽车才能装载。
(二)讲授新课:1、讲授重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我首先带领学生分析课本上的活动探究,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活动,让学生们观看视频材料帮助学生对文化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进行辨别和分类。然后让学生们举例说明,综合探究,最后通过集体讨论得出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和经济。这个问题是本课重点。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集体讨论,得出结论。2、突破难点:(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首先播放上海世博会视频,让学生体会文化、经济、政治活动,另外我会引导学生积极举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问题,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充分理解这一知识,让学生明白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让学生清楚文化渗透的力量有多大,帮助学生树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意识。
另一方面,文化素质影响公民政治权利的行使。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水平提高了,人们受到的教育、接受的信息就越多,活动的领域就越广,民主法制和权利意识就越强,这些都会影响人们的民主素质和民主水平,使人们更好地进行政治参与,行使民主权利。(2)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文化已经成为进行政治斗争、国际斗争的重要形式之一。对文化市场的争夺不仅仅是争夺票房价值、争夺经济效益,更主要的是对受众对象的争夺,对受众注意力这种特殊的稀缺资源的占有,以及在此基础上对舆论的控制与引导。因此,失去文化市场就意味着失去政治优势,意味着政治影响力的边缘化乃至萎缩或丧失。这一点,从目前世界正在进行的空前规模的“文化战争”,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2、文化反作用经济政治师:经济政治决定文化,那么,文化不是被动消极的呢?生:思考回答:文化反作用经济政治,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师:文化反作用经济政治,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文化反作用表现在,文化可以为经济政治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提供方向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1)文化反作用的体现。师:现代民主国家中,世界民主的先驱是英国,但英国却有国王,亚洲民主的先驱是日本,但日本却有天皇,其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影响。这说明什么?生:思考发言……师: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和发展道路。师:中东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世界热点地区,如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基地组织等,其一个重要原因是宗教文化的冲突。这说明什么?生:思考发言……师:不同文化的冲突,影响社会的和谐安定和世界的和平安宁。
2、视频:六十五载看中国:对外开放改变中国 影响世界【学生活动】学生由此得出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坚持这一项基本国策(二)重点知识关注时政,了解现状,分析如何应对商场如战场的对外经济形势。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决策: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How)(三)板书设计。采用形象、直观的知识树形结构,并结合刚学过的思维导图,使学生对本节知识一目了然。(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对外开放方面的有关知识,了解了世贸组织的相关知识,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格局、新形势下的基本政策和战略。大家要重点掌握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影响、我国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的基本战略(五)、巩固练习(作业设计要有利于巩固重难点。)课后探究:设计解决方案(针对本课重难点设计)
3、城镇人口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请同学们阅读下面材料,结合刚才列举的实例,思考它说明什么问题?2000年我国农村小康总体实现程度在93%左右,城乡收入差距在3:1以上。1999年西部地区小康实现程度为84.18%,中部和东部地区为93.18%、97.86%,人均GDP最高的上海市突破4000美元,最低的贵州省只有300多美元。4、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提高,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2页虚框内材料,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说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但是城镇居民保障水平较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还比较低。这与我国的国情是不相适应的,因此,本世纪初20年,要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集中力量发展经济,降低失业率,提高城乡居民文化教育娱乐等消费比例,让人民的吃穿住行达到更高水平的小康。三、小康社会的建设特点和要求
一、教材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的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分析: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 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生产力;文化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及对公民政治素质和权利意识的作;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二)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三)情感、态度、值观目标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1.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美国为首“巴统”在对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的问题上采取了种种限制措施,以避免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科技技术和设备流人中国。面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我们应该( )A.加速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B.尽快改善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C.努力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D.立足于自力更生,努力开发所有的高科技技术,以免受制于人答案:C解析:在当今和未来的世界,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因而,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世界大多数国家最关心的问题。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各国都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开发出自己所需要的所有技术,国家之间必须加强技术交流,互通有无,共同发展。“巴统”对我国进行技术出口方面的限制是基于其敌视中国的战略需要。为了打破西方国家的对我国的技术限制,我国必须从自身出发,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积极思考。教师总结: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依靠外国是不能解决温饱问题的,更谈不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并以此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但坚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并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把二者结合起来。(三)课堂总结、点评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我国对外开放方面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趋势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了解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格局、新形势下的基本政策和战略。这对于我们在正确地认识国际经济关系,增强社会主义优越感和民族自强意识,自觉投身现代化建设等将有重大指导作用。
l意义(这里突破难点的方式手段——举典型例;结合时事;讨论。演绎归纳法运用,引导学生对各种感性材料进行分析与归纳,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接下来呢是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巩固知识。(这里我运用的是提纲式板书:这种形式的板书能够突出课文的重点,便于学生抓住要领、把握内容、加深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布置作业:也就是教学评价环节引导学生课后搜集某个公司集团发展历程,并做一定思考,下节课和大家交流。(这样设计呢这样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就到这里。恳请大家批评指正。板书设计:公司的经营一、公司的类型1、企业的含义2、公司的含义3、公司的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归纳: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要求:政府要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各种群众组织、社会团体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认真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还要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通过合作探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究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全面看问题的能力,再结合教师的讲授,给学生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环节四 回归生活 提升情感我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通过设置活动探究课,结合生活实际从时效,便利,实效等方面请学生评述公民求助或投诉的四种方式的特点和优点。在这一过程中,我还会用多媒体展示常用的热线电话,政府网站上有关信访、政务公开及其他便民利民的栏目,丰富课堂资源。让学生阅读课本,自行归纳知识点,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法、学法分析:我们都知道思想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所以本节课我打算:在教法上,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运用了导学案法、学生辩论、分组讨论、事例分析、活动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在学法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活动中亲自体验、由理论到实践,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接下来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只有对儒家的价值作出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才可能避免陷入文化虚无主义或文化复古主义的误区,合理地、充分地开发利用儒学乃至整个国学的资源为现代社会服务,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服务。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待儒学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答案:(1)儒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它的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因此,我们对待儒学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面对儒学,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其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使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对于其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和剔除。(五)作业布置传统文化的作用是什么?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旦形成就会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但随着生活阅历的变化,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人们的“三观”会发生变化。)总之“潜移默化”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过程来看的。“深远持久”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结果上说的。3.课堂总结:首先启动学生思维,教会学生把握知识主线,建构知识体系,先由学生进行总结,然后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4、布置作业:布置作业。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并且应该如何处理朋友之间的关系。设计这个作业的意图是既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同时又让学生回归生活,如何处理朋友之间的关系。5、板书设计遵循板书设计的实用性、直观性的原则,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我采用结构式板书,这样设计比较直观、系统,以便于学生能够系统把握和理解知识。
(二)引入内容1、播放幻灯片,从名言引出思考,什么是文化,如何理解文化?学生探究,既可质疑,也可谈自己对文化的理解2、幻灯片,以三组幻灯,分三个阶段,学生分别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归纳总结文化现象的三个特征3、根据对文化现象的认识,归纳总结文化的内涵及外延小活动:把不是文化的山、水、树,由几组同学画出来,体会文化的含义4、一组判断题,哪些是文化的,哪些不是5、理解文化的特点首先,根据前面,总结文化现象的特征,归纳出文化的普通性及特殊性其次,播放视频,归纳总结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第三,根据教材材料,小组探究总结,文化是后天习得的第四,借助小活动的材料,归纳,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6、文化的作用首先、观看视频,小组探究总结,文化对于人的影响其次,观看视频,小组探究总结,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一、 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个框题内容,本课是对全面两课的一个提升,同时对接下来学习第三、四单元的知识具有指导作用。文化创新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和探索实践性。在前面两课中,学生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而怎样进行创新是本节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识计文化创新的途径;理解文化创新过程中要认识和处理好两对基本关系: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②使学生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
3、文化的力量。为了使学生能辨证地分析文化的力量,我设计了两个问题进行探讨:(1)是不是任何文化都能起促进作用?(2)你在听或唱国歌时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这样,学生在对比中学会辨证地分析文化的力量——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能促进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阻碍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赏析能力,从而引导学生装自觉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投身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去。关于课堂练习,我准备了5个针对性比较强的选择题,从而加深巩固本框题的重难点知识。最后,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展示本课知识结构,指出本框题需重点掌握的问题,结束本课教学。课后作业,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辨析的题目:文化是人们创造的全部财富的总和,它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1)文化与经济、政治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①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②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如同不能简单地把精神文明看作是物质文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一样,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③掀开历史的画卷,文化既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