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说说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是怎么求出来的?(哪两个数相比,把谁看作单位“1”)(1)某种菜籽的出油率是36%。(2)实际用电量占计划用电量的80%。(3)李家今年荔枝产量是去年的120%。二、新授1、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出示例2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条件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1)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的百分之几?(2)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3)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4)计划早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2、让学生先解决前两个问提。解决这类问题要先弄清楚哪两个数相比,哪个数是单位“1”,哪一个数与单位“1”相比。3、学生自主解决“实际早林比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的问题。(1)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第三环节:巧设练习,培养能力。在练习题设计上,紧扣重点、难点,兼顾了习题的层次性、针对性、灵活性、综合性和实践性。首先是巩固新知的基本练习,出示学生做游戏图:解决问题:“可以分成多少个小组?”学生独立解决,明确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要先算出一共有多少人?然后是新旧知识综合题:出示教师分矿泉水图。学生观察图,提出问题:“平均每人分几瓶?”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解决。多数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个别学生会用一种方法解决问题。自己学会寻找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结合情境理清运算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方法的多样性。提高练:出示小棒组成的图形图,独立理解图意,解决问题独立做、汇报。全体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获得成功感,激发学生课外学好数学的欲望。
一、说教材《用比例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第三节比例的应用的一个子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过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在这部分内容中安排了例5和例6两个含正、反比例的问题,这类问题学生实际上已经接触过,只是用归一、归总的方法来解答,本节课要让学生从比例知识的角度寻找一种新的解决这种特殊数量关系的方法,从而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解答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来列方程,也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所以这一教学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的正、反比例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另外也是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学科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较好的准备。
(1)提问: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可先让学生自由编题,然后出示:面包房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现在剩下多少个?(2)全班同学读题后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根据“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第一队买后还剩下多少个)怎样列式?【54-8=46(个)】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46-22=24(个)】谁能列一个综合算式?【54-8-22=24(个)】(列好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算式的意义)教师:大家想一想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根据“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可以求出什么问题?(两队一共买了多少个面包?)可以怎样列式?【8+22=30(个)】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54-30=24(个)】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如果写成一个算式,应该怎样列式?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理解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2.通过让学生自主调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3.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自主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教具、学具准备:电脑投影仪。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一、复习铺垫。1、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什么方位?后面、左面、右面呢?2、说说本校校园里八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如果把它画在纸上一般按什么规律来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二、情景导入,激发兴趣。电脑展示某校校园平面示意图,说说校园的各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或教学设施。师:这个校园设计得漂亮吗?合理吗?你有什么建议?师:如果能在设计漂亮、合理的学校里面学习,你们会有什么感想呢?你们想不想也自己设计校园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设计校园。(板书课题)
一、设计思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们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理念,采用具有我校特色的高效课堂模式“三学五环”教学法,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而展示三学“独学、对学、群学”。在教学流程上以:“情境导入,引入示标;自主尝试;交流展示;精讲点拨;当堂检测”这五大环节来引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二、说教材充分领略教材编排意图,科学精当地分析文本,是采用“以学定教”,实现“有效教学”的第一步。《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7页的内容,它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用竖式计算除法、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本课为今后学习近似数、估算进行了初步的铺垫。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42页的例3的内容。二、教材分析例3是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内容,和“表内乘法(二)”中的解决问题相对应。这个题目中所涉及的数量已由离散量扩展到连续量,由实物个数扩展到了取自于量的数量,它所反映的数量关系是除法现实模型的拓展,渗透了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需要学生根据除法的含义来解决。“想一想”是继续深化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并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三、教学目标1、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数量、单价、总价的数量关系,会用除法解决生活中与此数量有关的实际问题。2、将处罚扩展到连续量中去,深化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3、培养学生从具体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筛选有用的信息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说教材《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是在学生学过用分数解决问题和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求常见的百分率,也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这种问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相同。所以求常见的百分率的思路和方法与分数解决问题大致相同。通过这部分教学,既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又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这部分教材在安排上有以下一些特点: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数学。2、设置数学活动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二)说学生对学生来说,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依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并不困难,但要求学生找准谁和谁比,很重要。二、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理解生活中的百分率的含义,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2、依据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况中感受百分数来源于生活实际,在应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重点: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1、说内容: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2、说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本单元的基础,学生只有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才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二、学情分析:百分数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有的可能已经认识百分数,并且能够正确读出百分数,但大多数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还不十分准确,学生极易把百分数等同于分母是100的一般分数。因此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及时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建构,显得尤为重要。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1、完成P78“做一做”第二题:读出下面的分数。2、完成P78“做一做”第一题:直接在书上的横线上写出对应的百分数。3、P79练习十九第4题:读出或写出报栏中的百分数。4、“做一做”第四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分数和百分数在意义上有何不同。四、布置作业练习十九第1~3题。教学追记:本堂课,我从三个层次入手。第一层:联系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第二层: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第三层:教学百分数的读写。三个层次,思路清晰,教学层次明显。其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上,并及时与分数做了比较,教学结构较为严谨。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把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或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2、在计算、比较,分析、探索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3、通过探索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规律,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索意识。
六、教学程序设计(“一三五”模式)为了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第一环节: (约10分钟)根据对自主探究案的批阅情况,解决学生的遗留问题具体实施:投影学生的自主探究案,让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点评。第二环节: ( 约30分钟)新课学习:在“课堂互动案”的导学提纲引领下,完成这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具体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交流讨论。第三环节: (约5分钟)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为了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改变传统的教师总结为学生总结的模式,既强化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作业分为两部分:(1)书面作业p85,1、2、3、4。(2)完成“应用提升案”。七、板书设计由于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仅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完全取代黑板,因此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必要参与还需要借助黑板来帮助。我在这节课的板书设计中突出了主要内容,简洁明了。
二、以人为本,说策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因此,结合本课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情况,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应用学过的分数、小数互化的知识进行迁移、类推,学习新知识。同时,让学生在尝试探究的积极活动中获取新知,发展能力。三、以探为主,说流程。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的教学程序:(一)设疑激趣,引入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童话故事,在故事中设计了帮助主人公比较2/5、42%、0.45的问题,然后引出课题。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回答相关结论,小组之间互相补充评价完善。教师进一步概括总结。(2)对学生的结论予以肯定并表扬优秀的小组,对不理想的小组予以鼓励。(3)多媒体投放板书二:超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到的重力的情况称为超重现象。实质:加速度方向向上。失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到的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实质:加速度方向向下。(4)运用多媒体展示电梯中的现象,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基本概念。4.实例应用,结论拓展:教师活动:展示太空舱中宇航员的真实生活,引导学生应用本节所学知识予以解答。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形成共识。教师活动:(1)引导学生分小组回答相关问题,小组间互相完善补充,教师加以规范。(2)指定学生完成导学案中“思考与讨论二”的两个问题。
三、巩固应用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习题,内容由浅入深,逐步提高,让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感,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第一个层次(基础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中“试一试”的第一题,让学生根据情境中的信息,比较两题之间的异同,独立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加深对百分数问题的理解。第二个层次(综合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中“练一练”的第1、2、4题,鼓励学生独立分析题意,寻找等量关系,然后列方程解答。引导学生将题中的“二成”转化为百分数。第三个层次(提高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中“练一练”的第5题,鼓励学生提出两个不同的问题并解答,培养学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四、总结评价1、学生归纳总结在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地方要提醒同学们注意。2、师作适当的补充和评价。此环节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经历一次再学习,再巩固的过程。
1.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开篇不仅很快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课的开始,我设计了王叔叔的例子.我的话语一落下,同学们就纷纷举起了手,发表自己的看法。首选的办法就是存银行,并且说出储存银行的好处。一是可以获得利息增值;二是可以支援国家建设。学生了解了储蓄的意义,从而引出课题,使他们感到要学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2、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3、积极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引导学生学会把课本中的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存款中的有关计算利息,本金、利率等知识了解的同时,也能结合学习中的体验开展实践交流活动,形成良好的消费观,也能把储蓄、纳税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来。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站在“导”的位置上,放手让学生说,最后总结出,解决这个问题,重点要理解问题的实质含义:究竟是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本环节的设计既拓宽了解题思路,又锻炼了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抽象概括能力。(五)巩固拓展:实战演练,我最棒!在练习的设计上,我兼顾了习题的层次性和开放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练习,以求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形成技能。(六)课堂总结通过学生说一说本节课自己的收获,达到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梳理与整理,进一步巩固对知识点的掌握。总之,本节课教学活动我力求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行舟的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一、 说教材《百分数》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多数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新闻媒体、购物等对折扣多少有所接触、了解。因此根据学生现状,需要教师规范、指导形成系统的概念,联系生活实践来展开教学。使学生理解折扣意义,懂得打折时原价、现价和折扣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因此结合本课知识特点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⒈ 识与技能: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理解打“折”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正确地列式计算。⒉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用“折扣”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敢于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验到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沟通“折扣”与百分数之间的联系,会合理、灵活地运用 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会合理、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说教材《百分数》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百分数是在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体现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和百分数的意义,感受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二、说学情学生已经认识了百分数,并掌握了百分数的简单计算和应用。生活中存在着较多的百分数,学生在生活中或有所见、或有所闻。如衣服上 80%棉、牛奶纯度 100%等等。这些为本节课的开展奠定了生活经验基础。
3、概括百分数的意义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互相合作交流你感受到,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吗?请你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同桌合作交流一下。(在充分的表述对百分数的意义认识基础上,由生活信息概括提炼出的百分数的含义)4、教学百分数的读写法百分数的读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重点介绍%的写法。教师出示带有情境的一组百分数数据信息,先让学生自读,再提问:读了这些数据发现了什么?使学生了解到百分号前面的数可以是整数、小数,可以比100大可以比100小,完善对百分数的认识,同时也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通过数据说说自己的体会,得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爱护环境的教育。5、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区别这是教学中的难点,纯语言的表达过于抽象,也不利于理解。因此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通过练习的形式解决。
观察实验视频实验验证师:其实大家完全可以利用身边的器材来验证。实验1、用弹簧秤挂上钩码,然后迅速上提和迅速下放。现象:在钩码被迅速上提的一瞬间,弹簧秤读数突然变大;在钩码被迅速下放的一瞬间,弹簧秤读数突然变小。师:迅速上提时弹簧秤示数变大是超重还是失重?迅速下放时弹簧秤示数变小是超重还是失重?生:迅速上提超重,迅速下放失重。体会为何用弹簧秤测物体重力时要保证在竖直方向且保持静止或匀速实验2、学生站在医用体重计上,观察下蹲和站起时秤的示数如何变化?在实验前先让同学们理论思考示数会如何变化再去验证,最后再思考。(1)在上升过程中可分为两个阶段:加速上升、减速上升;下蹲过程中也可分为两个阶段:加速下降、减速下降。(2)当学生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时会出现超重现象;当学生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时会出现失重现象;(3)出现超重现象时加速度方向向上,出现失重现象时加速度方向向下。完全失重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