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说课稿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说课稿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页数:10页
  • 字数:约 4880 字
  • 大小:35.26KB
  • 格式:.docx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光影设计
  • 《教学设计》说课稿

    参赛课题:笔墨在声电光影间流转

    参赛内容: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参赛学校:合肥一六八中学教育集团长丰一中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大背景下,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阅读方式。也许我们依旧习惯于摩挲着装帧精美的纸质书籍,依旧乐于享受打开纸本书时的那种油墨清香……但网络数字化阅读已成为越来越多人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手段和途径,阅读媒介多样化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设置“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便是对这一发展趋势的积极回应。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就引导学生去了解各种媒介的传播特点,探讨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指导学生运用多媒介,掌握获取信息、表达交流的方法;使学生具备辨析信息真伪的能力,能够分辨信息的良莠,涵养媒介素养,形成独立判断的思维,拥有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和情感,唱响时代和声。

    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三个方面展开我的本次单元教学设计说课。

    一、说教学分析

    (一)说课标

    1.语文课程特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综合性强调的是课程内容的整合,包括课程目标的整合、学科素养的整合、课程资源的整合、课程知识的整合、课程实践的整合;实践性强调的是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自主参与相关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完成符合实际需要的特定学习任务。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三个综合实践活动单元之一。语文活动单元的设置是统编语文教材的特色之一,是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集中体现。

    2.学习任务群

    本单元对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当中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课程标准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提高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提高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传播内容的水平,以正确的价值观审视信息的思想内涵,培养求真求实的态度。”这意味着本任务群的教学重点应当在“阅读与交流”,我们不是向新闻传播学或媒介信息论看齐,而应当关注如何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课标对“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教学要求为“渗透到其他任务群的学习过程之中”,即“利用跨媒介思路教学”,或者依据本单元设计的教学形态,进行“跨媒介学习教学”。

    “跨媒介学习”说的是学习方式,而“利用跨媒介思路教学”其他任务群,是其他任务群的学习内容与新的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本单元前后相连、层层推进的三个活动——认识多媒体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相结合,善用多媒体与“整本书阅读与研究”“文学类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相结合,辨识多媒体与“思辨性阅读与写作”“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相结合,采取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设置运用情景,组织学生活动,整合语文学习资源。

    3.学科核心素养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媒介素养”,即理性面对全媒体时代,善于运用各种媒介与他人沟通交流,获取信息;能够以正确的价值观审视信息,辨别真实与虚伪,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本单元指向的语文核心素养为了解不同媒介的特点,学习综合运用多种媒介获取信息、表达交流;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信息,辨识其立场,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独立而正确的判断;学会正确面对海量信息,并恰当筛选利用,以提高媒介素养,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

    (二)说教材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四单元在编排上采用“单元导语”“学习活动”和“学习资源”相组合的方式。

    1.单元导语

    单元导语明确了本单元“媒介素养”的人文主题,这是本单元教学需要达成的目标。在核心任务设置上具有递进性,形成了一个由了解、运用、评判到辨识、筛选、利用的递进式认知目标。

    2.学习活动

    本单元的学习活动分为“认识多媒介”“善用多媒介”“辨识媒介信息”三个板块。这三个学习活动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递次设计的,以“认识多媒介”为基础和核心,以“善用多媒介”“辨识媒介信息”为两个实践维度,只有让学生对不同媒介的特点有一定的认识,学生才能利用好媒介进行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传播,这样学生对媒介的特点又会有更深入的感受和体验,能进一步增强辨识信息的能力,提升媒介素养。

    它们从“识”到“用”到“辨”,前后衔接,相互勾连,情境的复杂程度逐步提升,任务的综合程度逐渐加大,意在引导学生由浅表认识进入深度学习,逐步拓展。这提示我们,教学设计要有“统整贯通”意识。

    3.学习资源

    为了更好地落实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教材提供了三篇学习资源:《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与网络语言的发展》分析各发展阶段信息内容、形式和传播媒介的特点,重点讨论了网络时代信息传播所面临的若干问题和困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传播媒介变迁的社会影响》提纲挈领地揭示了各历史阶段媒介的使用如何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及交往方式,乃至整个社会结构的变迁,指出“传播媒介”正在成为一个包容性术语,并预言这样的变化将给社会结构带来巨大影响;《涵养媒介素质,才有最美和声——迎接网上“新集体生活”》明确提出了媒介素质的概念,主张社会大众都要自觉地“涵养媒介素质”。

    这三篇学习资源在组织本单元的三个学习活动中可酌情使用,这样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对传播媒介的认识,也能提供一些研究的角度或话题,启发学生新的思考。

    (三)说学情

    1.已有基础

    当下的高中学生处于多种媒介共存的信息时代,他们对于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十分关注并且具有浓厚的兴趣,是互联网上原住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渐渐习惯于借助电视、网络等媒介来搜索信息与获取知识。传统的语文课堂,有影视剧、戏剧欣赏,如《边城》《雷雨》;还有课本剧排演,如教材中的《林黛玉进贾府》《装在套子里的人》等;学习诗歌时,配乐朗诵,配合PPT或视频朗诵等;此外,广告、漫画、数据统计等在语用题里也是频繁出现……语文学习早已迈向了多媒介。

    2.学习困难

    但是总体来说学生对于媒介的认知还是较肤浅的,对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和语言特征的了解还不是很全面。学生课下会经常浏览一些网络信息,但是对于网络信息的好坏真伪还没有形成较强的辨识能力,总有无意识地在互联网上使虚假信息疯狂发酵,以致酿出祸端。可见,学生亟待提高媒介素养,以在信息时代游刃有余地生活。

    (四)说学习目标

    1.单元目标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学习方式,也是刺激而有挑战的知识冲浪,认识到媒介的多元和丰富,理会到信息的庞杂和交汇,体验到合作的愉快和成功,在媒介的世界中勇敢前行,去感受、领略“阅读与交流"的跨界之美。

    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结合相应的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内容开展,我们把该学习任务群的核心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四大方面。具体培养学生以下学习能力与品质:“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认识信息时代语言文字传播的新现象,了解各种媒介的语言特征,针对不同媒介特点,撰写相应语言特征文稿,提高信息时代情境下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社会调查活动,感受信息时代下多种传播媒介对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不同媒介的传播特征,从而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并学会研读信息语言,精微辨识媒介信息,形成自己客观且独立的认知,要善用多媒介,进而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掌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主要媒介传播信息的特点,进行有效实践,提高多媒介的应用能力与审美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会辨识媒介信息的良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提升媒介素养。

    2.学习重点

    (1)有意识地感受信息时代多种传播媒介对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并归纳分析,最终形成学习成果。

    (2)通过调查及分析实例,研讨不同媒介信息存储呈现与传递的特点,分析并合理选择恰当运用不同类型的媒介对表现主题、传递信息、促进交往所产生的影响,并进行总结形成结论。

    3.学习难点

    (1)能够正确理解、辨析和评判不同媒介带来的多元信息,立足多角度分析问题,养成独立判断的习惯,从而以正确的价值观辨识海量的信息。

    (2)关注当代网络文学和网络文化,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辩证地分析网络文学的影响,提高语言、文学的鉴赏能力。

    (五)说教学情境

    根据教学内容,借助文字资料、图片、视频、活动等方式灵活创设情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辨识信息真伪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六)说教学策略

    1.专题性

    海量的媒介信息必须加以选择或者整合,以项目为依据,进行信息筛选,形成专题性阅读与交流;培养学生对文本信息“化零为整”的能力,提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的充实感。

    2.情境化

    情境教学应指向学生的应用,建构富有符合时代气息的内容,与生活经验更加贴合,对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有所提升,在情境中能够有效地进行交流。

    3.任务化

    以任务为导向的序列化学习,可以为学生构建学习路线图、学习框架等具体任务引导;或以跨媒介的认识与应用为任务的设置引导;甚至以阅读和交流作为序列化安排的实践引导。

    4.整合性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是结合线上线下的资源,形成新的“超媒介”,也能实现对信息进行“深加工”,多种媒介的信息整合只为一个核心教学内容服务。

    5.互文性

    语言文字是语文之生命,我们是立足于语言文字的探讨,音乐、图像、视频等文本与传统语言文字文本形成互文,触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立体化和具体化的感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七)说教学框架

    单元课段

    课时

    任务专题

    学习任务

    学习内容

    第一课段

    第1—3课时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卿

    认识多媒介

    媒介传播特点

    媒介语言特征

    第二课段

    第4—6课时

    循流而下易以至

    背风而驰易以远

    善用多媒介

    策划活动方案

    第三课段

    第7—9课时

    乱花渐欲迷人眼

    鉴别批判勇求证

    辨识多媒介

    分辨信息良莠真伪

    二、说教学过程

    本案例设计了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书香溢满校园,我为活动宣传,整合了教材中的认识多媒介、善用多媒介、辨识媒介信息三个学习任务。

    (一)第一课段

    第一课段“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卿”,预计需要用3个课时来完成相对应的第一个学习任务“认识多媒介”。

    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前调查成果展示,完成认识媒介传播特点的教学任务。

    活动情境——搜集资料,初识媒介

    2.通过撰写和修改招募启事,完成探讨不同媒介语言特征的教学任务。

    活动情境——媒介比较,体悟特征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